学术投稿

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之我见

沈翠娥

关键词:静脉输液, 拔针按压方法, 护理质量
摘要:根据临床静脉输液拔针按压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操作方法,充分利用护士工作时间,既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拔针按压方法,增长知识,提高自理能力,又提高护理质量.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为我院2001年9月至2005年9月收治的101例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诊断依据及临床分度根据1996年杭州会议制定的标准.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51例,对照组50例,两组病例均符合以下条件:①生后24小时内入院的新生儿;②有宫内窘迫或窒息史;③有意识障碍(过度兴奋,嗜睡,昏迷)原始反射减弱,消失或发生惊厥,肌张力减低松弛,前囟张力增高,伴发尖叫等;④生后4~7天头颅CT检查异常.治疗组中度32例,重度19例,对照组中度31例,重度19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出生体重、病情程度、母亲年龄、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分布,家庭经济和结构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荣久莉;王艳焕;陈淑红;刘文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高热患儿物理降温方法探究

    目的 探讨高热患儿物理降温的方法及原理.方法 对我院儿科自2003年3月~2005年4月住院高热患儿应用物理降温的方法进行总结,比较分析.结果 多种物理降温方法均可以达到目标体温.结论 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相比更经济,降温快,简便易行,安全易控制.

    作者:杨贺美;梁雪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心内直视术后低氧血症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护理

    低氧血症是指患者动脉血氧分压<60mmHg,是心内直视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早观察、早发现及有效处理对预防和治疗术后低氧血症性呼吸衰竭有着重要意义.低氧血症能使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组织对氧的摄取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1],既增加治疗费用,又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患者的康复.笔者对应用无创性双正压(BiPAP)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心内直视术后的低氧血症患者12例进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吴丽;马会民;贺会玲;孟树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穿刺术治疗新生儿头颅血肿41例

    新生儿头颅血肿是常见的新生儿产伤性疾病,以往均主张自行吸收,慎用穿刺抽血.我科2005年5月~2006年5月采用穿刺术治疗较大新生儿头颅血肿4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宏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氟康唑治疗顽固性皮肤真菌感染58例

    目的 观察氟康唑胶囊治疗顽固性皮肤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 用氟康唑胶囊口服治疗皮肤真菌感染56例.结果 氟康唑胶囊治疗皮肤真菌感染治愈率为73.22%,总有效率96.43%.结论 氟康唑胶囊治疗皮肤真菌感染具有疗效高、服用方便的优点.

    作者:吴莉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 报道骶管注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采用骶管注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8例,按Greenough和Fraser[1]等设计的下腰痛疗效结果评分表对治疗后下腰痛患者功能状态进行评估.结果 经2~6个月随访,优75例,良29例,一般3例,差11例,优良率为88.1%.其中17例在快速注射过程中出现头昏、耳鸣、恶心等不适,停止注射后很快消失.1例出现月经紊乱,治疗结束后恢复正常.结论 骶管注射疗法是目前临床上广为应用的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操作简单、痛苦小、起效快、疗程短、费用低,安全可靠,适应症选择正确,可以取得满意效果,适于基层医院及门诊治疗.

    作者:常峰;宋洁富;苏云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间质性肺炎96例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RA)继发间质性肺炎患者的特点,对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科1991~2004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有继发性间质性肺炎的RA 96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在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间质性肺炎的RA患者中病程>2年者占83.3%,RF滴度≥30IU/ml者占73.9%,年龄>40岁者占88.5%,少数民族患者38.5%,女性患者72.9%,92.7%患者PLT≤300×109/L,40.6%患者Ig增高≥2克隆.结论 我科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间质性肺炎患者特点为:大多为女性、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且RF滴度较高,汉族病人多于维吾尔族病人,增高的免疫球蛋白既有单克隆,又有多克隆,绝大多数患者PLT≤300×109/L.这提示,对RA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缩短病程有利于预防继发性间质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武丽君;史冉庚;库尔班江;米克拉依;滕玉芬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腺样体增生谨防误诊鼻咽癌

    鼻咽癌与腺样体增生虽是两个不同的病种,但都好侵犯鼻咽腔的顶后壁,CT都表现为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增厚,对于初接触影像的同志来讲,一时疏忽会引起误诊.

    作者:阮锦荣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左旋咪唑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左旋咪唑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10%足叶草酯酊外涂处理疣体,观察组在去除疣体的基础上口服左旋咪唑50mg/次,3次/日,口服3日停4日为一疗程,连续4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植物血凝素刺激淋巴细胞转移试验(PHA-LTT)和活性玫瑰花环试验(ART)人体细胞免疫功能指标、自觉症状、疣体情况、药物的毒副作用.结果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治疗前后副作用无差异,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LTT、ART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人体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增强.结论 左旋咪哗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用药简单、费用经济、不良反应轻、病人顺应性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温怀学;徐公元;罗思权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静滴促肝细胞生长素出现过敏性休克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4岁,工人,因乙醇性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于2006年4月8日12:30分入院.查生命体征正常,皮肤巩膜中度黄疸、心肺正常、肝大压痛、少量腹水;B超:肝功能均提示乙醇性肝硬化.给水溶性维生素针、丹参针及促肝细胞生长素针分组输液治疗,14~20分给缓慢静滴促肝细胞生长素80mg+10%GS 250ml时,1分钟患者诉胸闷弊气、咳嗽、咽痒,查颜面微红,予调慢滴速,2分钟后患者出现口唇发绀、颜面苍白,胸闷、气促加重,查T:36.8℃、P:110次/分、R:25次/分、BP:60/40mmHg.考虑过敏性休克,立即停用本品,给吸氧、皮下注射肾上腺素针1mg、非那根25mg肌注、静推50%GS 10ml+10%葡萄糖酸钙10ml、静滴氢化可的松针200mg+10%GS、多巴胺20mg+5%GNS 250ml.经以上处理,患者2小时后症状缓解.

    作者:李正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对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前、术后心理护理的点滴体会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急生命的常见、多发、重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如果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获得较好的预后.目前有效的方法是乳癌根治术,而此种手术创伤较大,患者及家属在术前术后承受各种压力,当诊断为癌症时,患者可能会对即将到来的手术感到无所适从,术前术后有恐惧心理,顾虑大,思想负担重,怕疼痛,担心术后效果不佳等.因此,护士在术前术后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现将对乳癌患者术前术后心理护理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红彤;孙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体会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急救手术,用于喉梗阻、昏迷者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呼吸功能减退、下呼吸道异物,以及呼吸停止时行正压人工呼吸的抢救[1].

    作者:郭建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目的 了解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加强护理管理,预防手术切口感染.方法 对我院骨科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住的骨科手术住院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骨科手术后伤口感染是多个环节、多种因素引起的,针对各个环节上的各种因素,术前做好预防,术后做好护理工作,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使手术后伤口感染率明显下降,促进手术切口的早日愈合.

    作者:王卫兵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不同介入方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步比较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割(切割术)、等离子刀装置髓核消融(消融术)、臭氧注射溶核术和胶原酶盘外溶核术对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常规保守治疗无效的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组进行205例次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割、110例次等离子射频髓核消融、285例次臭氧注射和50例次胶原酶盘外溶核治疗,术后卧床休息1~3天并对症处理,术后1周和3月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各种介入治疗的时间均不超过45分钟,臭氧注射短,切割术费时长.三个月时的有效率切割术为84.8%,射频消融术为88.8%,臭氧溶核术为90.8%,胶原酶溶核为88%.并发症发生率切割术为2%,射频消融术为1%,臭氧溶核术为1%,胶原酶溶核术为2%.结论 经皮穿刺椎间盘介入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具有损伤轻微、手术时间短和疗效显著的优点,严格选择适应证、手术前后积极的综合处理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徐霖;李小力;周选民;杨守俊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冠心病治疗的基础研究有较大的进展,焦点集中于干细胞及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性治疗基因导入心肌细胞并获得表达,从而达到修复坏死心肌的目的.基因治疗为冠心病治疗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形式为生长因子(蛋白或基因)的应用,被称为治疗性血管再生(therapeutic angiogenesis)或分子搭桥.

    作者:任崇雷;杨明;高长青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发挥医院群团组织作用扎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是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得出的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青、妇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思想政治工作体制,从而在深化改革、加速医院发展的进程中,使医院能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针对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和特点,发挥党、政、工、青、妇的群团力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

    作者:马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中医医院病理科现状与对策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疾病的诊断手段日益增多,但是迄今为止即使世界上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家对疾病的诊断还是通过病理诊断.病理诊断是医院诊断服务中的中心工作,其水平直接关系到医院的诊治水平.一个医院病理诊断水平是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要想搞好病理诊断质量,病理科的建设和工作人员的组成十分重要.中医院的病理科建设较晚,目前存在的问题较多.笔者走访数十家各级中医院病理科,水平参差不齐,现状堪忧.总结如下.

    作者:余礼军;周红;周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如何护理体外冲击波碎石的患者

    体外冲击碎石机治疗尿路结石具有创伤小、费用低、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从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尿路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之一,国外统计,在发达国家其发病率在成人人群中为2%~3%.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碎石机性能的改进,体外冲击波碎石的适应证不断扩大,从单纯的肾结石到输尿管、膀胱结石,从单侧单发到双侧双发,从小的结石到大结石、鹿角状结石,都取得了较理想的治疗果.总结体外冲击波碎石泌尿系结石833例,治愈率96%,效果良好,做好护理工作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碎石的成功率,根据结石的不同,不断改进操作使治疗更为理想,使体外冲击波碎石日趋完善.

    作者:李翠霞;倪银娥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血氧饱和度监测在神经外科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

    血氧饱和度测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无创伤性连续的经皮监测血氧水平的手段,它能很直观而准确地反映缺氧情况,对指导临床氧疗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对颅脑损伤病人,可根据监测的血氧饱和度值,及时有效的给氧,从而避免因缺氧而加重脑水肿和脑损伤,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治疗效果起着积极的作用.现将血氧饱和度监测在神经外科病人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任俊翠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进行不孕不育筛查探讨开展生殖保健系列服务的重要意义

    不孕不育对育龄夫妇具有多方面的影响,不仅增加计划生育政策落实的难度,也加重了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因此,在做好生育、节育技术服务的同时,围绕不孕不育开展生殖保健系列化服务十分重要.不但可以解决农村育龄妇女的痛苦,也可以直接为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服务.笔者认为:不孕不育的防治工作应该成为基层,特别是农村生殖保健系列服务的重要内容.现将相关工作报告如下.

    作者:陈可;蔡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