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氟康唑治疗顽固性皮肤真菌感染58例

吴莉华

关键词:氟康唑胶囊, 真菌感染
摘要:目的 观察氟康唑胶囊治疗顽固性皮肤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 用氟康唑胶囊口服治疗皮肤真菌感染56例.结果 氟康唑胶囊治疗皮肤真菌感染治愈率为73.22%,总有效率96.43%.结论 氟康唑胶囊治疗皮肤真菌感染具有疗效高、服用方便的优点.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癌的CT检查价值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诊断方法主要是钡餐造影和食道镜检查.笔者收集了16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的CT资料,探讨其CT检查价值.

    作者:于卫中;杨建秀;吴格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冰袋的革新与制作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根据液态乙醇在零下117℃以上不会结冰的原理,设计、制作了一系列大小不一的冰袋,临床使用时方便、快捷,使用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熊玉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我国医疗保健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在卫生改革中,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都不适合于中国的国情,中国卫生改革应当按照卫生服务的性质和功能分别选择相应的改革模式和采取不同的改革政策.我国现行医疗保健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平性差、覆盖率低、绩效低.卫生改革的核心是强化政府对卫生工作的责任,建立公平有效的医疗保健制度.

    作者:刘明兆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2000~2004年郑州市新生儿死亡原因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郑州市2000~2004年新生儿死亡主要原因,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 利用郑州市健全的儿童保健网,按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资料的收集及整理、分析.结果 郑州市2000~2004年新生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五年中出生窒息均为新生儿死亡的第一位死因.结论 降低新生儿死亡率,重点是减少新生儿出生窒息的发生,提高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预防、监护和治疗水平,降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

    作者:周秀萍;崔玲;崔予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防治早产儿感染疗效观察

    早产儿由于免疫力低下,易于感染,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防治早立儿的感染对降低其死亡率具有深远的意义,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具有防治感染的良好效果.笔者观察我科一年来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防治早立儿感染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燕;李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前庭大腺脓肿手术切口改良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前庭大腺脓肿手术切口改良后效果.方法 对28例前庭大腺脓肿患者,脓肿切口改为小切口腓脓.结果 效果良好,术后未再产生新的脓肿.结论 前庭大腺脓肿改为小切口排脓,对患者损伤小,切口愈合快,康复后切口部位美观、无明显痕迹.

    作者:毛开奇;陈素贤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CT检查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笔者收集分析了28例经临床手术病理确诊的结肠癌患者的CT检查资料,探讨其CT检查价值和表现特点.

    作者:于卫中;杨建秀;邓善波;冯希栋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应用显微外科做输卵管结扎术后复通术25例体会

    绝育手术是计划生育的重要措施,而复育术是保证计划生育有效进行的另一种手段,近年来要求复育术的病人不断增加,我站于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共做输卵管结扎术后复通术2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天瑜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颈外静脉采血的新方法

    目的 提高患儿静脉采血成功率.方法 常规体位摆放,将注射器原针头更换为7号头皮静脉针,以利固定.抽血时,使静脉充盈,可顺利收取血标本.结果 通过对528例患儿采用此方法进行颈外静脉采血,一次成功率达到100%.结论 提高了颈外静脉采血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了采血时间,减少了护士工作量.

    作者:王丽;王炜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并寒冷损伤综合征发病因素探讨

    我院自1995年2月至2005年8月收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96例,其中合并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29例,患病率为30.21%,现就发病有关因素探讨如下:

    作者:刘伟;迟景涛;张乐华;韩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胎膜早破与难产、母儿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与难产及母儿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对800例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型,其中胎膜早破100例与胎膜未破700例作对照组.结果 在一般处理方法相同的条件下,胎膜早破组的剖宫产率、早产率、母儿并发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感染程度与破膜时间有关,破膜距妊娠结束时间与母儿并发症如产褥病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关系密切.

    作者:周冬香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地塞米松联合维生素C在角膜碱性烧伤中的应用

    我院自2000年至2005年共收治角膜碱性烧伤10例14眼,治疗中均采用地塞米松联合维生素C早期结膜下注射,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继萍;张继元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58例消化性溃疡体会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的较佳治疗方法.方法 笔者将116例经胃镜诊断为消化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口服洛赛克20mg,每早空服1次,口服果胶铋胶囊100mg,每天4次,连服6周,口服庆大霉素缓释片40mg,每天2次,阿莫西林胶囊0.5,每日4次,连用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方剂治疗.6周结束后作胃镜复查并作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合并症好转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疗效高、无明显副作用、复发率低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谢胜平;凌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100例血脂中甘油三酯、尿素氮结果分析

    2006年5月我院对法院100名法官进行体检,其中作了血脂、尿素氮检查.1 资料和方法100名法官,清晨空腹抽血,血脂、尿素氮检查为基础材料.血脂中甘油三酯、尿素氮检查项目、方法及样品检测要求:①甘油三脂(GPO-PAP);②尿素氮(速率法).所用仪器为意大利的Liasys

    作者:刘贵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心房纤颤并发肱动脉栓塞手术病人的护理

    1 临床资料我院自1998.1~2006.1共收治心房纤颤并发肱动脉栓塞病人19人,其中冠心病病史16人,风湿性心脏病史3人,入院后均在臂丛麻醉下行肱动脉栓塞栓子摘除术,术后经消炎、抗凝、扩张血管及对症治疗,均治愈出院.

    作者:修焕娟;付桂卿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 报道骶管注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采用骶管注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8例,按Greenough和Fraser[1]等设计的下腰痛疗效结果评分表对治疗后下腰痛患者功能状态进行评估.结果 经2~6个月随访,优75例,良29例,一般3例,差11例,优良率为88.1%.其中17例在快速注射过程中出现头昏、耳鸣、恶心等不适,停止注射后很快消失.1例出现月经紊乱,治疗结束后恢复正常.结论 骶管注射疗法是目前临床上广为应用的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操作简单、痛苦小、起效快、疗程短、费用低,安全可靠,适应症选择正确,可以取得满意效果,适于基层医院及门诊治疗.

    作者:常峰;宋洁富;苏云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家族性多发恶性肿瘤(附29个家族75例报告)

    本文报告了永定县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集经临床病理诊断随访29个家族75例恶性肿瘤.病理系谱分析发病前五名依次为肝癌23例、胃癌11例、结肠癌10例、肺癌10例、食管癌4例.提示恶性肿瘤有家族遗传易感倾向.

    作者:赖庆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100例新型动脉血气针的应用体会

    血气分析是综合反映呼吸生理功能的重要指标,是唯一可靠的诊断低氧血症和酸碱平衡的判断程度的指标,能准确检测到动脉血中氧、二氧化碳分压、酸碱度、pH值、实际碳酸氢和剩余碱等[1].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的快速与准确,不但可以减少病人的痛苦,节约时间,也可帮助医生及时准确地判断病情,采用进一步的治疗,因此是我科广泛应用于心肺疾患引起的呼衰、心衰等的治疗手段,是临床诊断、抢救、用药的重要依据.[2]目前,我院使用了一种由上海勇煜贸易有限公司代理的美国卫特新动脉血气针进行动脉血气的采样,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昌雪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手术室医护关系的协调管理

    协调是指消除管理诸要素之间以及管理过程各阶段、各环节之间的不和谐现象,加强相互间的配合,达到均衡发展的管理过程.协调医护关系是取得优良医护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手术室是一个开放场所,接触面广、人员密集、信息交流快,极易造成人员摩擦、矛盾,甚至发生正面冲突.手术室又是外科治疗,抢救的重要场所,工作节奏快,意外情况多,工作被动,风险高,要求所属人员能应急,会配合.医生与护士相互之间对对方专业职责缺乏全面不解或沟通不良,容易发生医护冲突,导致医护关系紧张.手术室管理者是协调上述诸多因素矛盾的中心,其能力的强弱将对手术室工作的完成、学科发展、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实现都有重要影响.

    作者:赵丽琴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安福隆注射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对策

    安福隆,即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其副作用大,疗程长,患者不能坚持治疗.由责任护士负责,通过对30例使用安福隆的患者进行连续追踪观察,将其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症状进行相应护理,使患者痛苦减轻到低程度,并结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杨维梅;赵青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