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生岗前培训与无菌观念意识的树立

张维丽

关键词:护生, 岗前培训, 无菌观念意识
摘要:随着医学护理事业的发展,临床护理模式的不断改革与更新,临床带教模式也必然要进行相应的调整[1].为了更好地适应临床需要,在不影响临床工作的情况下,安排高年资且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长做为带教老师,对护生进行岗前培训,笔者重点对护生参加岗前培训前后无菌观念意识的树立进行了探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二维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分析

    目的 提高不孕患者医治率以及方便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选用阿洛卡-630二维超声诊断仪,根据月经周期,在月经第13天,膀胱充盈适度,B超下测量子宫、卵巢、卵泡大小并作纪录,以便追踪.结果 本组73例,成熟卵泡48例,未成熟卵泡10例,无卵泡8例,不排卵的卵泡形成卵泡囊肿7例.结论 随着二维超声的广泛应用,在超声下监测卵泡的发育,直观、方便,便于反复、连续探查,值得推广.

    作者:黄爱;梁红征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小儿脊髓纵裂的诊断及治疗

    目的 研究小儿脊髓纵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报告20例脊髓纵裂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X线及CT确诊.根据术中所见和术后恢复结果分析手术时机及手术要点.结果 20例患儿均经手术切除骨嵴和硬膜袖,小年龄5个月,大16岁,平均9岁.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年.4例下肢无力、3例神经功能障碍者已回复,所有病例均取得较好疗效.结论 X线、CT平扫是确诊脊髓纵裂的主要手段,及早手术切除骨嵴及硬膜袖是治疗此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曲修水;付秀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138例婴幼儿机械通气与气道护理

    随着呼吸机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许多新生儿窒息、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的病人得到有效的救治.然而机械通气亦会使患者医源性呼吸道感染有所增加,感染使气道通畅受到影响,机械通气效率降低.正确做好气管导管的固定,气囊的放气,气道的湿化,合理吸痰,保证氧气湿化的温度是减少医源性呼吸道感染,提高机械通气效率,提高呼吸衰竭病人救治率的首要关键.

    作者:杨青丽;周艳霞;吕改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应用临床路径对焦虑症病人实施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是焦虑症综合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如何使健康教育达到佳的教育效果,以满足焦虑症病人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迄今仍没有一种公认的模式.鉴此,2004年2月至2005年2月,我院开放管理病房(有家属陪护)应用临床路径[1]对焦虑症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定萍;黎文云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乳癌的保乳治疗

    1990年,在国际癌症协会召开的早期乳癌治疗讨论会上,正式将保留乳房治疗(breast conservation therapy,BCT)作为治疗Ⅰ、Ⅱ期乳癌的一种适宜而可取的方法给以肯定[1].从此,BCT这一名称得到确认,并取代了乳腺部分切除术、乳腺区段切除术、象限切除术、肿块切除术等繁杂的术式.BCT代表了乳癌治疗的一个新阶段,使乳癌的外科治疗由以局部解剖学为基础追求手术彻底性的根治手术向全身生物学改变为指导理论的防治方面发展.

    作者:许本柯;王兵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论医院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医院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意识形态的两种表现方式,同属于上层建筑,都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在当前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探讨和认识医院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发挥医院文化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补充作用,对于更有效、更充分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医院的建设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纪翠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药品说明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药品说明书是向医务工作者、患者介绍药品的重要信息资料,它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是药品合理作用的保证.近年来,许多有识之士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国家也在2001年6月推出了<药品说明规范细则(暂行)>,对药品说明做出了规定,这对药品说明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一些药品生产厂家的说明书仍存在一些问题,给患者带来不便,容易引起医患矛盾,笔者将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供参考.

    作者:谢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尿血的辨证论治体会

    尿血,是指小便混有血液甚或伴有血块的病证.现代医学称之为血尿,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笔者认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只是出血量多少而已,并没有质的区别.现代医学对血尿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而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尿血的辨证论治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梗死性缺血性肠病26例临床分析

    缺血性肠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肠道供血不足而发生的综合征,根据缺血的程度分为梗死性和非梗死性缺血性肠病.多发生于老年人,早期诊断困难,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较高.随着人口老龄化,发病率逐渐增高,为减少误诊误治,现将我院手术确诊的26例患者进行分析.

    作者:胡琳琳;王永革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糖尿病人就诊不同时期的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早期常无症状,病人常无察觉,许多病人是在体检时发现的.所以,许多病人常怀有疑虑,不相信自己患有此病;有的患者则难以接受患病的事实,从而不愿意接受治疗或者不配合治疗,使的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而影响疾病的恢复.因此,针对患者不同时的心理特点,给予对症下药,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引导病人自觉配合治疗,从而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贺连第;陈凯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300例霰粒肿手术改进体会

    霰粒肿是常见眼病之一,由于睑板腺排出管受阻使分泌物潴留而形成的慢性炎症肉芽肿.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摘除.我们对传统手术操作进行简化改进,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简要介绍如下.

    作者:张继萍;张继元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基层医院影响健康教育的原因与对策

    以病人为中心开展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护士针对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的适应能力而进行一种干预性活动.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促使整体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在基层医院就目前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及对策进行剖析.

    作者:黎昌敏;赵琦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心肌酶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肌酶谱改变与病情轻重及愈后的关系.方法 通过测定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45例)的血清心肌酶谱,测定酶学的消长与病情的关系.结果 45例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CK、AST、LDH、HBDH均明显升高,CKMB升高不明显.结论 出血性脑血管病症患者血清心肌酶升高,且心肌酶谱变化与病情轻重及愈后均有关.

    作者:张瑞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不同剂量的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近期预后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使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治疗的疗效及近期预后.方法 所有临床确定为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80)和对照组(n=78),治疗组用常规治疗加首次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波立维)300mg口服,随后两周每天150mg,之后每天口服75mg,对照组用常规治疗加波立维每天口服75mg,比较两组的疗效及近期预后.结果 治疗组死亡、再梗死、中风、再发心绞痛、需要血运重建等联合终点事件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2.5%与4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发生出血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负荷剂量且短期较大剂量使用氯吡格雷治疗ACS具有更好的疗效且安全,能改善ACS患者的近期预后.

    作者:任军;蒋建东;陆俊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物理因子和药物治疗难愈性褥疮1例探讨

    褥疮是完全性截瘫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治疗困难,护理难度大,影响康复,亦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因此,研究褥疮的防治,对完全性截瘫病人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2005年7月26日,我科收治1例尾骶部褥疮Ⅳ期的完全性截瘫病人,除实施褥疮常规护理外,我们应用物理因子和药物等综合治疗60天,创面完全愈合,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戴梅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浅谈悲观导致癌症

    目前,癌症渐渐变成一种普通疾病,处于同样条件下,接触同质、同量致癌因素,有的人发病,有的人则不发病,可见外因虽然很重要,但必须在内因的基础上才能起作用.长期以来,现代医学在研究癌症病因时,都过度强调有形因素,比如化学致癌物质、辐射线、遗传、病毒和病菌、机体老化和免疫缺陷等,却忽略无形因素(心理和性格)对癌症的发生和发展的影响.

    作者:申丽萍;郭振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非住院病人麻醉并发锥体外系反应2例

    1临床资料我院每年开展妇科门诊手术麻醉3000余例,一般选择静脉麻醉,过去少部分未满意禁食的患者曾采用监护麻醉(神经安定+局部浸润麻醉),其中术后有2例发生锥体外系反应.例1,女,24岁,宫内孕6周,拟行无痛人流术.例2,女,41岁,月经量异常增多,拟行宫腔镜检查.两者均为ASA Ⅰ级,进食不足4小时.静注氟哌利多2.5mg、芬太尼0.1mg,待患者入睡后辅以宫颈注射1%利多卡因2ml,行人工流产术和宫腔镜检查,手术顺利.术后患者呈嗜睡状,静注纳洛酮0.2mg,待清醒后送观察室留观,2小时后自行离院.例1当晚深夜出现斜颈,后颈背部肌肉紧张,头部不由自主摇摆,双眼球定向障碍,意识清醒,难以入睡,于次日6Am来我院复诊.例2次日出现焦虑,不能安静,无法自控的来回走动,遂入院诊查.两例查体:Bp、R、P、SpO2均正常,无病理征.考虑为氟哌利多引发的锥体外系反应.处理:静注2mg力月西.患者入睡,30分钟后清醒,症状消失.

    作者:高建新;缪丹;樊育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气管切开术用于重症胸外伤的实践体会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它的应用范围已日趋广泛,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喉阻塞;二是下呼吸道阻塞.其中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的原因很多,如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颅脑外伤、神经麻痹性疾病、严重的胸外伤、呼吸道烧伤等.在我们所做的为解除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之气管切开病例中,颅脑外伤及其它原因者较多,胸外伤较少.现将笔者近年来临床遇到的17例严重胸外伤施行气管切开术的实践体会做粗浅总结.

    作者:潘淑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24例闭合性胸外伤迟发性血胸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闭合性胸外伤患者出现迟发性血胸的诱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迟发性血胸患者,其中需开胸治疗7例,确定出血病因.结果 行胸腔闭式引流19例,开胸治疗7例,全部治愈.结论 迟发性血胸患者只要及早发现,妥善治疗,均能得到满意效果.

    作者:卢利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及研究现状

    1概述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是一组急性起病的,在两周或更短的时间内,从缺乏精神病特征的状态转变为有明显异常的精神病状态,临床表现为迅速变化的幻觉、妄想,伴短暂而强烈的情感改变,或存在典型的精神分裂症症状,可存在相应的急性应激,病程短,预后好.本病以青壮年起病多见,病前人格与家族史病无特殊倾向,具体病因不明,部分病例可能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作者:曹晋;韩永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