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晋;韩永华
1临床资料患者,29岁,主因第二胎孕足月阵发性腹痛3小时,于2004年6月29日入院.入院后查体:T:36.5℃ P:80次/分Bp:110/7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心肺未闻及异常,腹部膨隆如孕足月大小,可及宫缩,先露头,入盆,胎心142次/分,律齐,外阴经产型,阴道畅,宫颈管半消,宫口开大2.5cm,先露头,棘上0.5cm,双下肢浮肿(-);彩超示:宫内胎儿,双顶径8.9cm,股骨径6.8cm,右侧壁胎盘Ⅲ级,胎盘下缘可探及一大小8.8cm×6.9cm的略低回声肿物,边界清,形态规整,其内回声不均匀,中间为强回声,周边为低回声,其内可见极少量血流信号,羊水深4.85cm,血Rt、尿Rt无异常.
作者:赵爱娟;姚新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医院是一个差额补助医疗机构,主要靠医院自身力量取得效益.医院效益是绩效工资的基础.绩效工资的分配涉及到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考核工作必须在强有的政治思想工作指导下进行,以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和威力,使分配制度改革顺利进行.
作者:金侣良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补充营养物质、扩容治疗胎儿生长受限(FGR)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3例胎儿生长受限者补充营养物质、扩容治疗,测定治疗前后的宫高、腹围、孕妇体重、胎儿双顶径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 治疗组上述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新生儿低体重儿及早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补充营养、扩容能有效治疗FGR,改善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美秀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在运用脑保护装置的情况下用颈动脉血管成型和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组34例由颈部血管彩色超声,MRA、DSA确诊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均在动脉保护伞保护的情况下行狭窄段血管成型及支架置入.结果 34名患者均一次治疗成功,其中有3例患者出现可逆性小卒中,4名患者出现血管痉挛,3名患者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1例患者出现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经过积极处理,均未留下严重后果,出院时所有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都获得改善.术后积极治疗原发病和抗凝治疗6个月~1年,其中11名患者获得随访6个月~2年不等,复查DSA及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无一例复发形成血栓及支架再狭窄.结论 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头颈部动脉狭窄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易行、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作者:许健瑞;罗宁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感染是糖尿病(DM)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现通过对我院2000年10月~2003年12月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其临床特点如下:
作者:崔鸿铭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从计算机药库管理、药房管理、制剂管理、药品采购综合管理系统四个方面介绍计算机网络在医院药剂科的应用.旨在使计算机网络在药剂科充分发挥作用,从而提高药剂科各部门的工作效率,使科室管理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
作者:陈姝 刊期: 2006年第09期
1临床资料马大军老中医不仅在中医药方面颇有建树,在针灸治疗上也独具一格.现将马老用针灸治疗痿证的经验,并结合个人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马昭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我校新生HBsAg感染情况,为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1~2005年入校新生3765人进行HBsAg检查,采用ELISA酶标法测定HBsAg的滴度,对HBsAg阳性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新生HBsAg阳性率为6.85%,来自农村的学生比来自城镇的阳性率高,男生阳性率高于女生.结论 乙型肝炎仍是学生人群中不可忽视的传染病,应加强学校内乙型肝炎的预防.
作者:钱瑞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配合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14例,总结出此手术精确度高,程序复杂,配合手术必须熟悉手术过程,掌握各种器械的名称和正确使用方法、功能状态、调节方法、清洗要求.
作者:罗伟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前,癌症渐渐变成一种普通疾病,处于同样条件下,接触同质、同量致癌因素,有的人发病,有的人则不发病,可见外因虽然很重要,但必须在内因的基础上才能起作用.长期以来,现代医学在研究癌症病因时,都过度强调有形因素,比如化学致癌物质、辐射线、遗传、病毒和病菌、机体老化和免疫缺陷等,却忽略无形因素(心理和性格)对癌症的发生和发展的影响.
作者:申丽萍;郭振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褥疮是完全性截瘫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治疗困难,护理难度大,影响康复,亦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因此,研究褥疮的防治,对完全性截瘫病人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2005年7月26日,我科收治1例尾骶部褥疮Ⅳ期的完全性截瘫病人,除实施褥疮常规护理外,我们应用物理因子和药物等综合治疗60天,创面完全愈合,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戴梅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一般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注射液及生脉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并心力衰竭32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昌金;袁建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本文对10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进行了术后反思,指出医生先入为主、主观臆断、临床经验不足以及工作不细致、过分依赖医技检查结果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
作者:覃福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羊水过少对围产儿的影响及分娩方式.方法 对90例羊水过少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B超对羊水量的估计准确率达94.5%;羊水过少高发于40~41周;且易并发宫内生长发育迟缓(IUGR);羊水量越少,羊水粪染及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越高.结论 对羊水过少确诊后选择剖宫产为宜.
作者:曹扬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50mg 30分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有溶栓指征的AMI患者共170例,随机分成二组:rt-PA 50mg 30分钟为治疗组,共89例;rt-PA 50mg 90分钟为对照组,共8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rt-PA联合静脉肝素治疗.治疗组rt-PA给予8mg静脉注射,余42mg在30分钟内静脉滴注;对照组rt-PA给予8mg静脉注射,余42mg在90分钟内静脉滴注.以溶栓开始后30~60分钟及90分钟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治疗中出血并发症及30天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观察指标.结果 溶栓开始后30~60分钟治疗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9.8%与64.2%,P=0.023);溶栓开始后90分钟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血管再通率无显著性差异(79.8%与79.0%,P=0.902).治疗组与对照组30天内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死亡率、中风、需要血运重建无显著性差异.30天两组的LVEF比较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58.3%与53.7%,P<0.05).出血发生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13.5%与12.3%,P>0.05).结论 与50mg 90分钟方案比较,rt-PA 50mg 30分钟静脉溶栓治疗AMI患者安全有效,能更早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改善左心室功能,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作者:蒋建东;周嬿;季燕妮;徐亮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产房是孕产妇集中分娩及治疗的地方,特殊人群的集中,排泄物、分泌物的污染,以及侵入性操作技术的应用,使产房院内感染率明显增高.产房作为医院Ⅱ类环境,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成为产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产房的医院感染率降低,是大限度降低院内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现就产房医院感染的发生和预防进行探讨.
作者:田阿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我科ICU病室自2002年9月~2005年9月共收治气管切开应用机械通气的病人196例.现将呼吸道管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周艳霞;杨青丽;吕改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输液速度缺陷管理方法,提高病人输液安全及有效性.方法 对近5年在我院输液过程中存在的输液速度管理缺陷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管理对策.结果 全体护士对输液速度问题都能认真对待,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明显提高,今年未发现输液速度管理缺陷.结论 强化专业理论培训,完善输液巡视管理制度,是控制输液速度管理缺陷的根本方法.
作者:张惠芬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血液标本的采集在临床治疗中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其检验结果易受许多因素的影响,除受病人采血时的情绪、疼痛刺激、药物等影响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作者:贾丽红;曹丽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病,临床上患者反复感染、久治不愈,这可能与中耳结构复杂、脓液引流不畅有关,但临床上未能及时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是其治疗困难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目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致病菌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我们对116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耳分泌物进行了细菌培养及耐药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尹平;康玉珍;孙道芳;刘毅;刘常慧;史世娟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