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丽红;曹丽芳
医院是一个差额补助医疗机构,主要靠医院自身力量取得效益.医院效益是绩效工资的基础.绩效工资的分配涉及到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考核工作必须在强有的政治思想工作指导下进行,以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和威力,使分配制度改革顺利进行.
作者:金侣良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威灵仙味辛、咸、性温,归膀胱经、肝经,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咽喉骨鲠为人所共识.然而,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辨证加用该药治疗羊痫风多例,取得了良好效果,兹举2列如下.
作者:张件云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力,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方法 对拟行白内障手术的83眼术前进行两点分辨力、晶状体混浊程度及其它相关检查,预测结果与术后视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点分辨力值越大,术后视力越差;分辨力值越小,术后视力越好,成反比关系.结论 白内障术前两点分辨力检查预测术后视力简单易行、效果可靠.
作者:李伟;杨海澎;管家忠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从计算机药库管理、药房管理、制剂管理、药品采购综合管理系统四个方面介绍计算机网络在医院药剂科的应用.旨在使计算机网络在药剂科充分发挥作用,从而提高药剂科各部门的工作效率,使科室管理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
作者:陈姝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斜视、弱视情况,为保护儿童视力提供依据.方法 对洛阳轴承集团有限公司幼儿园的1250名学龄前儿童进行斜视、弱视健康检查.结果 斜视的检出率0.88%,弱视的检出率2.68%,与国内报道的接近.结论 弱视是影响儿童视觉发育的主要因素,对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牛社旗;莫云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我科对5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外剥内扎和切除缝合的方法治疗,效果满意.男24例,女26例,年龄21~72岁,病程3~36年.脱出嵌顿肿痛6例;伴出血16例;出血致严重贫血2例;大便次数增多3例;排便时间延长21例;便秘15例;有注射治疗史5例;手术治疗1例.
作者:韩宇科;王凭;胡敏;荆大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提高不孕患者医治率以及方便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选用阿洛卡-630二维超声诊断仪,根据月经周期,在月经第13天,膀胱充盈适度,B超下测量子宫、卵巢、卵泡大小并作纪录,以便追踪.结果 本组73例,成熟卵泡48例,未成熟卵泡10例,无卵泡8例,不排卵的卵泡形成卵泡囊肿7例.结论 随着二维超声的广泛应用,在超声下监测卵泡的发育,直观、方便,便于反复、连续探查,值得推广.
作者:黄爱;梁红征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医院信息系统为医院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可以帮助医院克服传统管理中繁琐、低效、信息不准、管理不规范等弊端,较好地解决医院管理过程中动态及静态管理的需求与终端管理的矛盾,解决医学科技发展水平、医疗设备条件与医院管理滞后的问题,促进临床医疗、科技、教学工作的发展.笔者就如何抓好医院信息化建设,促进医院的全面发展进行初步探讨,供大家参考.
作者:陈颖;胡德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近年来,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机体在严重缺氧缺血应激状态下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产生的多种内源性致病因子是HIE发生的重要环节,其中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和氧自由基对脑组织的损伤作用受到关注.纳洛酮可通过多种药理作用影响HIE的病理生理过程.笔者在严格随机对照下,观察了纳洛酮对21例重度HIE的临床疗效,现报导如下.
作者:吴传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它的应用范围已日趋广泛,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喉阻塞;二是下呼吸道阻塞.其中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的原因很多,如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颅脑外伤、神经麻痹性疾病、严重的胸外伤、呼吸道烧伤等.在我们所做的为解除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之气管切开病例中,颅脑外伤及其它原因者较多,胸外伤较少.现将笔者近年来临床遇到的17例严重胸外伤施行气管切开术的实践体会做粗浅总结.
作者:潘淑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门诊常见的成人肛门疾病中,痔疮约占60%以上,其便血、脱出、疼痛和分泌物引起肛门潮湿不洁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影响很大.肛门垫下移、直肠粘膜内脱垂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腹压增大是导致其发病的主要因素,女性多于男性.我科自2003年以来,采用消痔灵四步注射加LC电脑肛肠综合治疗仪治疗混合痔,疗效满意,术后无复发,无术后疼痛、大便困难及出血并发症,较传统外剥内扎及单纯应用消痔灵注射治疗优越性多,且不需要住院治疗,患者更易于接受,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振世;张运卫;杨惠建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和分析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确定抗菌药物应用管理重点.方法 对2006年1月份出院病历共1383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内容包括抗菌药物使用率、联合用药情况、手术科室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情况及感染性疾病病原学检查率等.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6.67%;手术科室、呼吸科、儿科、SICU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为82.75%(763/922);单联用药者为82.97%(765/922);手术科室围术期预防用药率为100%,其中≤72小时用药率50.68%;抗菌药物使用频次前3位者为头孢呋辛28.20%(260/922)、头孢曲松21.26%(196/922)、头孢哌酮/舒巴坦17.46%(161/922)、感染性疾病病原学检查率为29.17%.结论 我院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管理的重点为:①控制手术科室围术期预防用药,特别是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用药;②加强对围术期预防用药时间限制,努力控制在72小时以内;③针对呼吸道感染,要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指征,有效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率;④提高感染性疾病病原学送检率,减少经验性和盲目性用药.
作者:高凤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快速病理切片(即术中病理),它包括冰冻切片和快速石蜡切片.对于基层医院和小型医院多使用快速处理仪进行快速石蜡制片,其设备简单,可时间一般较冰冻制片长(一般40~50分钟).我科经过反复试验,改用电磁炉代替快速处理仪,利用微火隔水煮沸法进行快速石蜡制片,这样缩短了制片时间,制片效果和H-E常规石蜡相同,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新芝;刘怀斌;臧同临;臧侠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病,临床上患者反复感染、久治不愈,这可能与中耳结构复杂、脓液引流不畅有关,但临床上未能及时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是其治疗困难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目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致病菌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我们对116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耳分泌物进行了细菌培养及耐药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尹平;康玉珍;孙道芳;刘毅;刘常慧;史世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1临床资料马大军老中医不仅在中医药方面颇有建树,在针灸治疗上也独具一格.现将马老用针灸治疗痿证的经验,并结合个人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马昭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使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治疗的疗效及近期预后.方法 所有临床确定为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80)和对照组(n=78),治疗组用常规治疗加首次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波立维)300mg口服,随后两周每天150mg,之后每天口服75mg,对照组用常规治疗加波立维每天口服75mg,比较两组的疗效及近期预后.结果 治疗组死亡、再梗死、中风、再发心绞痛、需要血运重建等联合终点事件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2.5%与4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发生出血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负荷剂量且短期较大剂量使用氯吡格雷治疗ACS具有更好的疗效且安全,能改善ACS患者的近期预后.
作者:任军;蒋建东;陆俊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64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因突发意识不清、偏瘫2小时入院.经CT检查左侧基底节区血肿55ml,诊断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入院后中度昏迷,舌后坠,鼾音明显,血氧饱合度79%~86%,经吸氧等措施改善不明显.应患者家属要求行气管切开术欲改善患者缺氧状态.常规准备,平卧头后仰位,消毒,铺巾,取环状软骨下横切口,1%利多卡因局麻,切开皮肤,分离组织,见甲状腺峡部下沿位于第3气管环水平处,稍向上牵开甲状腺峡部,切开气管3、4环,修剪切口为椭圆形.在准备置入气管套管向上牵开皮肤及甲状腺组织暴露切口时,突然涌出大量鲜红色血液,经紧急止血及吸氧、吸引器吸引无效,患者吸入血液窒息,呼吸衰竭死亡.
作者:顾后;黄敏 刊期: 2006年第09期
1病例资料例1:患者,26岁,因头晕恶心、呕吐、乏力,停经49天,到附近个体诊所求医,医生早孕测试纸测试排除是否受孕,结果测试阳性.个体诊所医生马上行人工流产手术,一周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家属发现后,考虑急性胃肠炎,给患者买了一板氟派酸,服用后症状未见好转,反而加重,在上卫生间时,突然昏倒在地上,头面部撞在墙上,当时头部和面部出现大小不等的血肿,急来我院.查体:神志不清,面色苍白,血压几乎测不到,在抗休克的同时,急诊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左侧输卵管妊娠破裂出血,追询病史,诉一周前曾因查HCG(+),在附近个体诊所行人工流产术.
作者:付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是焦虑症综合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如何使健康教育达到佳的教育效果,以满足焦虑症病人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迄今仍没有一种公认的模式.鉴此,2004年2月至2005年2月,我院开放管理病房(有家属陪护)应用临床路径[1]对焦虑症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定萍;黎文云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西方化的趋向,年龄的老化,使其患病率在近十多年来急剧上升.糖尿病已成为当代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一个重要的医学课题和公共健康问题[1].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长期糖尿病可引起多个系统器官的慢性并发症,导致多器官功能减退和衰竭,成为致残、病死的主要原因.笔者回顾总结2000年6月~2006年6月我科收治的1749病例中1120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袁桂兰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