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威灵仙治疗羊痫风有良效

张件云

关键词:威灵仙, 药治疗, 临床实践, 风湿痹痛, 羊痫风, 膀胱经, 咽喉, 肝经, 辨证
摘要:威灵仙味辛、咸、性温,归膀胱经、肝经,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咽喉骨鲠为人所共识.然而,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辨证加用该药治疗羊痫风多例,取得了良好效果,兹举2列如下.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注射流感疫苗致过敏性休克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38岁,2005年11月12日下午17:00于医务室在左上臂三角肌内注射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0.5ml,1h后周身出现皮疹伴瘙痒,急来医务室就诊.查患者神志清楚,双上肢和胸部皮肤可见散在的大小不等的鲜红色风团.约5min后患者出现恶心、头昏、乏力、心悸、面色苍白,BP 60/40mmHg(1mmHg=0.133kPa)、HR 98次/min,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

    作者:罗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浅谈悲观导致癌症

    目前,癌症渐渐变成一种普通疾病,处于同样条件下,接触同质、同量致癌因素,有的人发病,有的人则不发病,可见外因虽然很重要,但必须在内因的基础上才能起作用.长期以来,现代医学在研究癌症病因时,都过度强调有形因素,比如化学致癌物质、辐射线、遗传、病毒和病菌、机体老化和免疫缺陷等,却忽略无形因素(心理和性格)对癌症的发生和发展的影响.

    作者:申丽萍;郭振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腹腔镜行幽门环肌切开48例临床效果

    笔者探讨了腹腔镜行幽门环肌切开48例的临床效果.共进行了48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行幽门环肌切开术,年龄6天至5月,平均年龄1个月,手术历时30分钟,术后禁食6小时始流质由少渐多,观察72小时无不适症状,平均术后5天出院.术后并发症少.由此可见,腹腔镜行幽门环肌切开术具有术中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粘连轻、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周平;熊华丽;罗红艳;黄秀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气管切开术致吸入窒息死亡1例报道

    1临床资料患者,男,64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因突发意识不清、偏瘫2小时入院.经CT检查左侧基底节区血肿55ml,诊断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入院后中度昏迷,舌后坠,鼾音明显,血氧饱合度79%~86%,经吸氧等措施改善不明显.应患者家属要求行气管切开术欲改善患者缺氧状态.常规准备,平卧头后仰位,消毒,铺巾,取环状软骨下横切口,1%利多卡因局麻,切开皮肤,分离组织,见甲状腺峡部下沿位于第3气管环水平处,稍向上牵开甲状腺峡部,切开气管3、4环,修剪切口为椭圆形.在准备置入气管套管向上牵开皮肤及甲状腺组织暴露切口时,突然涌出大量鲜红色血液,经紧急止血及吸氧、吸引器吸引无效,患者吸入血液窒息,呼吸衰竭死亡.

    作者:顾后;黄敏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几对中药与维生素联合应用的得与失

    随着中西医结合的深入发展,中西药物联合应用防治疾病的情况日益广泛.维生素属临床常用药,与中药合用较为常见,不同的药物联用会产生不同的临床效果,现采拮临床五种不同的联合用药得失简述如下:

    作者:樊富华;张丽萍;刘成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长期化疗患者静脉穿刺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减轻长期化疗患者静脉穿刺时的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 观察组50例穿刺时用5号半头皮钢针以≤15角度选择手背静脉进针,不使用止血带,手自然放松;对照组50例选用7号头皮钢针,选择手背静脉,按常规穿刺方法进针,比较两组间一针穿刺成功率和静滴过程中外渗现象.结果 观察组穿刺一针成功率为47例,占94%,对照组一针穿刺成功率为40例,占80%.结论 采用小针头小角度进针,不使用止血带,手自然放松,一针穿刺成功率可明显提高,而且静滴过程中外渗现象显著减少.

    作者:王颖霞;张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3625名供浆员血清乙肝表面抗体测定结果分析

    为了了解我站供浆员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获得表面抗体情况,笔者系统统计并分析本站2001年1月份至12月份所作的3625名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的供浆员血清中的乙肝表面抗体效价进行了测定,详细报道如下.

    作者:吴琼晟;尹兴德;高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急性胃扭转的诊治总结

    目的 探讨急性胃扭转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胃扭转的临床表现、分类、诊断和治疗.结果 术前确诊6例(54.5%),手术中确诊5例(45.5%).11例接受手术治疗后均康复出院.结论 胃扭转为外科急诊,发病影响因素较多.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及手术探查,治疗首选手术.

    作者:许亮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应用改良Putti-platt法治疗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我院自1998年1月~2004年4月,应用改良的Putti-platt[1]法治疗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9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季永东;吕翠华;赵诗磊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复方氯霉素液提高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门诊疗效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除胆脂瘤型和骨疡型者需手术清除病灶,扩大引流外,绝大多数的单纯型者依靠门诊治疗.

    作者:李泽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血清脂肪酶(LPS)在胰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血清LPS主要来源于胰腺,LPS增高常见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临床常依据淀粉酶的升高来诊断胰腺炎,而血、尿淀粉酶升高持续的时间较短,特异性较差.血清LPS升高可持续长时间,特异性较强.

    作者:常喜冬;孙娇杰;田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90例羊水过少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羊水过少对围产儿的影响及分娩方式.方法 对90例羊水过少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B超对羊水量的估计准确率达94.5%;羊水过少高发于40~41周;且易并发宫内生长发育迟缓(IUGR);羊水量越少,羊水粪染及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越高.结论 对羊水过少确诊后选择剖宫产为宜.

    作者:曹扬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异位妊娠破裂导致休克的教训

    1病例资料例1:患者,26岁,因头晕恶心、呕吐、乏力,停经49天,到附近个体诊所求医,医生早孕测试纸测试排除是否受孕,结果测试阳性.个体诊所医生马上行人工流产手术,一周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家属发现后,考虑急性胃肠炎,给患者买了一板氟派酸,服用后症状未见好转,反而加重,在上卫生间时,突然昏倒在地上,头面部撞在墙上,当时头部和面部出现大小不等的血肿,急来我院.查体:神志不清,面色苍白,血压几乎测不到,在抗休克的同时,急诊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左侧输卵管妊娠破裂出血,追询病史,诉一周前曾因查HCG(+),在附近个体诊所行人工流产术.

    作者:付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6例

    目的 探讨中药茵栀黄注射液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采用酶诱导剂、蓝光照射等常规治疗;治疗组1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茵栀黄注射液10ml·d-1,疗程均为10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胆红素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茵栀黄注射液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显著疗效.

    作者:李玮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不同剂量的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近期预后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使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治疗的疗效及近期预后.方法 所有临床确定为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80)和对照组(n=78),治疗组用常规治疗加首次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波立维)300mg口服,随后两周每天150mg,之后每天口服75mg,对照组用常规治疗加波立维每天口服75mg,比较两组的疗效及近期预后.结果 治疗组死亡、再梗死、中风、再发心绞痛、需要血运重建等联合终点事件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2.5%与4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发生出血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负荷剂量且短期较大剂量使用氯吡格雷治疗ACS具有更好的疗效且安全,能改善ACS患者的近期预后.

    作者:任军;蒋建东;陆俊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一侧腹部脏器病变致对侧腹痛23例

    某些脏器病变引发牵涉痛已为临床所熟知,但偶有一侧腹部脏器病变致对侧腹痛未见这方面的报导,因此临床上易导致误诊误治,应引起警惕.笔者自1995年6月~2006年6月共收集了23例这方面的病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孙立新;纪晓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预见性护理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学常见急症,常由于消化道大失血引起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导致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笔者针对消化道出血这一特点,对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艳霞;刘秀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略谈新时期护士长管理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护士长,营造一支服务优良、技术精湛、新型、和谐的医护患关系的护理团队,是护理管理者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护士长工作在第一线,是基层领导者,其自身素质、管理水平及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病区的内涵和质量,就护士长的管理,笔者略谈如下:

    作者:温秀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血液标本采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血液标本的采集在临床治疗中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其检验结果易受许多因素的影响,除受病人采血时的情绪、疼痛刺激、药物等影响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作者:贾丽红;曹丽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乳癌的保乳治疗

    1990年,在国际癌症协会召开的早期乳癌治疗讨论会上,正式将保留乳房治疗(breast conservation therapy,BCT)作为治疗Ⅰ、Ⅱ期乳癌的一种适宜而可取的方法给以肯定[1].从此,BCT这一名称得到确认,并取代了乳腺部分切除术、乳腺区段切除术、象限切除术、肿块切除术等繁杂的术式.BCT代表了乳癌治疗的一个新阶段,使乳癌的外科治疗由以局部解剖学为基础追求手术彻底性的根治手术向全身生物学改变为指导理论的防治方面发展.

    作者:许本柯;王兵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