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平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50mg 30分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有溶栓指征的AMI患者共170例,随机分成二组:rt-PA 50mg 30分钟为治疗组,共89例;rt-PA 50mg 90分钟为对照组,共8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rt-PA联合静脉肝素治疗.治疗组rt-PA给予8mg静脉注射,余42mg在30分钟内静脉滴注;对照组rt-PA给予8mg静脉注射,余42mg在90分钟内静脉滴注.以溶栓开始后30~60分钟及90分钟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治疗中出血并发症及30天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观察指标.结果 溶栓开始后30~60分钟治疗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9.8%与64.2%,P=0.023);溶栓开始后90分钟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血管再通率无显著性差异(79.8%与79.0%,P=0.902).治疗组与对照组30天内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死亡率、中风、需要血运重建无显著性差异.30天两组的LVEF比较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58.3%与53.7%,P<0.05).出血发生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13.5%与12.3%,P>0.05).结论 与50mg 90分钟方案比较,rt-PA 50mg 30分钟静脉溶栓治疗AMI患者安全有效,能更早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改善左心室功能,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作者:蒋建东;周嬿;季燕妮;徐亮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健康心理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作了一些探索,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以期化解学生的心理困惑,调节和优化学生的心理状态,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尽到为人师者的责任和义务.
作者:胡云波;李学琼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蠲痹系列制剂治疗痹证的疗效.方法 以西药243例为对照,观察蠲痹系列制剂对286例痹证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近期疗效(显效率为71%,总有效率为97%)与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该制剂治疗痹证见效快、疗效稳定、治愈率高.
作者:谢胜平;凌向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血液标本的采集在临床治疗中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其检验结果易受许多因素的影响,除受病人采血时的情绪、疼痛刺激、药物等影响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作者:贾丽红;曹丽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近几年几乎全球结核病人发病率较前上升,我国也不例外,结核性脑膜炎(TBM)亦随着增多,不典型者亦有所增加,脑脊液(CSF)常规检查约1/3结果不典型,因而易误诊其它疾病,为了提高结脑的早期诊断率,现将我科70年代以来收治的结脑作回顾性分析.
作者:徐艳云 刊期: 2006年第09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005年1月至2006年5月我院儿科符合<实用儿科学>中肺炎诊断标准的72例住院患儿,按随机法分两组.应用北京SUNDOM-300IB型半导体激光治疗机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4个月至14岁,平均4.1岁.病程3~11天,平均病程5.5天.发热32例,体温37.8℃~39.7℃,平均38.4℃;患儿均有咳嗽症状;肺部可闻及细湿罗音30例,闻及干鸣音及粗中湿罗音8例.对照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4个月至13岁,平均3.7岁.病程3~12天.所有患均无明显免疫异,平均病程5.8天.发热32例,体温37.6℃~39.8℃,平均38.5℃;均咳嗽;肺部闻及细湿罗音29例,闻及粗中湿罗音5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所有患儿均无明显免疫异常.
作者:王淑中;梁军涛;张琪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力,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方法 对拟行白内障手术的83眼术前进行两点分辨力、晶状体混浊程度及其它相关检查,预测结果与术后视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点分辨力值越大,术后视力越差;分辨力值越小,术后视力越好,成反比关系.结论 白内障术前两点分辨力检查预测术后视力简单易行、效果可靠.
作者:李伟;杨海澎;管家忠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缺血性肠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肠道供血不足而发生的综合征,根据缺血的程度分为梗死性和非梗死性缺血性肠病.多发生于老年人,早期诊断困难,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较高.随着人口老龄化,发病率逐渐增高,为减少误诊误治,现将我院手术确诊的26例患者进行分析.
作者:胡琳琳;王永革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输卵管绝育术以其安全、简便、经济、永久等优点,成为生育二孩及二孩以上育龄夫妇的主要绝育措施.绝育术后异位妊娠是绝育失败的一种表现[1],严重危害育龄妇女的健康,应予重视.为此,笔者对绝育术后并发异位妊娠61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从而探讨其病因及预防措施.
作者:林素榕;石天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除胆脂瘤型和骨疡型者需手术清除病灶,扩大引流外,绝大多数的单纯型者依靠门诊治疗.
作者:李泽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64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因突发意识不清、偏瘫2小时入院.经CT检查左侧基底节区血肿55ml,诊断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入院后中度昏迷,舌后坠,鼾音明显,血氧饱合度79%~86%,经吸氧等措施改善不明显.应患者家属要求行气管切开术欲改善患者缺氧状态.常规准备,平卧头后仰位,消毒,铺巾,取环状软骨下横切口,1%利多卡因局麻,切开皮肤,分离组织,见甲状腺峡部下沿位于第3气管环水平处,稍向上牵开甲状腺峡部,切开气管3、4环,修剪切口为椭圆形.在准备置入气管套管向上牵开皮肤及甲状腺组织暴露切口时,突然涌出大量鲜红色血液,经紧急止血及吸氧、吸引器吸引无效,患者吸入血液窒息,呼吸衰竭死亡.
作者:顾后;黄敏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胃扭转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胃扭转的临床表现、分类、诊断和治疗.结果 术前确诊6例(54.5%),手术中确诊5例(45.5%).11例接受手术治疗后均康复出院.结论 胃扭转为外科急诊,发病影响因素较多.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及手术探查,治疗首选手术.
作者:许亮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盐酸戊乙奎醚治疗急性腹痛的疗效.方法 对入选的68例急性腹痛患者,用盐酸戊乙硅醚0.01mg/kg肌肉注射,用药前后15分钟、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进行观察疼痛的强度.结果 用药后15分钟、30分钟腹痛强度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用药后60分钟、120分钟与用药前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用药前后血压和心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罗会海;徐静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分析某部队2006年干部B超普查结果,显示肥胖、年龄、饮酒、高血脂与脂肪肝成明显正相关.
作者:荆培强;罗锦花;李宁一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它的应用范围已日趋广泛,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喉阻塞;二是下呼吸道阻塞.其中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的原因很多,如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颅脑外伤、神经麻痹性疾病、严重的胸外伤、呼吸道烧伤等.在我们所做的为解除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之气管切开病例中,颅脑外伤及其它原因者较多,胸外伤较少.现将笔者近年来临床遇到的17例严重胸外伤施行气管切开术的实践体会做粗浅总结.
作者:潘淑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随着医学护理事业的发展,临床护理模式的不断改革与更新,临床带教模式也必然要进行相应的调整[1].为了更好地适应临床需要,在不影响临床工作的情况下,安排高年资且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长做为带教老师,对护生进行岗前培训,笔者重点对护生参加岗前培训前后无菌观念意识的树立进行了探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维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我校新生HBsAg感染情况,为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1~2005年入校新生3765人进行HBsAg检查,采用ELISA酶标法测定HBsAg的滴度,对HBsAg阳性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新生HBsAg阳性率为6.85%,来自农村的学生比来自城镇的阳性率高,男生阳性率高于女生.结论 乙型肝炎仍是学生人群中不可忽视的传染病,应加强学校内乙型肝炎的预防.
作者:钱瑞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本文对10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进行了术后反思,指出医生先入为主、主观臆断、临床经验不足以及工作不细致、过分依赖医技检查结果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
作者:覃福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感染是糖尿病(DM)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现通过对我院2000年10月~2003年12月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其临床特点如下:
作者:崔鸿铭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减轻长期化疗患者静脉穿刺时的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 观察组50例穿刺时用5号半头皮钢针以≤15角度选择手背静脉进针,不使用止血带,手自然放松;对照组50例选用7号头皮钢针,选择手背静脉,按常规穿刺方法进针,比较两组间一针穿刺成功率和静滴过程中外渗现象.结果 观察组穿刺一针成功率为47例,占94%,对照组一针穿刺成功率为40例,占80%.结论 采用小针头小角度进针,不使用止血带,手自然放松,一针穿刺成功率可明显提高,而且静滴过程中外渗现象显著减少.
作者:王颖霞;张冉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