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会海;徐静
血清LPS主要来源于胰腺,LPS增高常见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临床常依据淀粉酶的升高来诊断胰腺炎,而血、尿淀粉酶升高持续的时间较短,特异性较差.血清LPS升高可持续长时间,特异性较强.
作者:常喜冬;孙娇杰;田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医院信息系统为医院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可以帮助医院克服传统管理中繁琐、低效、信息不准、管理不规范等弊端,较好地解决医院管理过程中动态及静态管理的需求与终端管理的矛盾,解决医学科技发展水平、医疗设备条件与医院管理滞后的问题,促进临床医疗、科技、教学工作的发展.笔者就如何抓好医院信息化建设,促进医院的全面发展进行初步探讨,供大家参考.
作者:陈颖;胡德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自1998年以来我院采用生理盐水骶管填充治疗腰麻术后头痛6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6例,男21例,女45例.年龄大56岁,小21岁,平均32岁.头痛时间短3天,长9天,全部是经补液、药物、针刺等治疗无效的腰麻术后严重头痛患者.1.2治疗方法病人患侧卧位,经骶裂孔穿刺进入骶管腔后,回抽无血和脑脊液,缓慢注入生理盐水30ml.术毕嘱病人缓慢坐起,观察疗效,如仍头痛恢复卧位.
作者:商海明;曹长斌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50mg 30分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有溶栓指征的AMI患者共170例,随机分成二组:rt-PA 50mg 30分钟为治疗组,共89例;rt-PA 50mg 90分钟为对照组,共8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rt-PA联合静脉肝素治疗.治疗组rt-PA给予8mg静脉注射,余42mg在30分钟内静脉滴注;对照组rt-PA给予8mg静脉注射,余42mg在90分钟内静脉滴注.以溶栓开始后30~60分钟及90分钟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治疗中出血并发症及30天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观察指标.结果 溶栓开始后30~60分钟治疗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9.8%与64.2%,P=0.023);溶栓开始后90分钟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血管再通率无显著性差异(79.8%与79.0%,P=0.902).治疗组与对照组30天内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死亡率、中风、需要血运重建无显著性差异.30天两组的LVEF比较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58.3%与53.7%,P<0.05).出血发生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13.5%与12.3%,P>0.05).结论 与50mg 90分钟方案比较,rt-PA 50mg 30分钟静脉溶栓治疗AMI患者安全有效,能更早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改善左心室功能,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作者:蒋建东;周嬿;季燕妮;徐亮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输液速度缺陷管理方法,提高病人输液安全及有效性.方法 对近5年在我院输液过程中存在的输液速度管理缺陷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管理对策.结果 全体护士对输液速度问题都能认真对待,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明显提高,今年未发现输液速度管理缺陷.结论 强化专业理论培训,完善输液巡视管理制度,是控制输液速度管理缺陷的根本方法.
作者:张惠芬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索上下颌牙牙髓切除(断)术麻醉效果更好、更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 对3736例上下颌牙骨膜下浸润麻醉作牙髓切除(断)术.其中乳牙、上颌牙、下切牙,与相同数量同名牙在骨骼上浸润麻醉切髓作比较;下尖牙及双尖牙与相同数量同名牙在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切髓作比较;下磨牙与相同数量同名牙在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切髓作比较.结果 乳牙、上颌牙、下颌前牙及双尖牙骨膜下浸润麻醉切髓时基本无痛,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下磨牙骨膜下浸润麻醉总有效率低于神经阻滞麻醉.结论 乳牙、上颌牙、下前尖牙及双尖牙采用骨膜下浸润麻醉、下磨牙采用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作切髓术麻醉效果较理想.
作者:宁鸿雁;伍民诚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小儿脊髓纵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报告20例脊髓纵裂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X线及CT确诊.根据术中所见和术后恢复结果分析手术时机及手术要点.结果 20例患儿均经手术切除骨嵴和硬膜袖,小年龄5个月,大16岁,平均9岁.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年.4例下肢无力、3例神经功能障碍者已回复,所有病例均取得较好疗效.结论 X线、CT平扫是确诊脊髓纵裂的主要手段,及早手术切除骨嵴及硬膜袖是治疗此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曲修水;付秀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肾病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为临床特点的一组症候群.患者体质虚弱,病程长、易反复发作,饮食护理在本病治疗和恢复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结合临床实践谈谈饮食护理中的点滴体会.
作者:昝琼;夏青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失眠症是睡眠障碍中常见的临床病症之一,在高血压患者中,睡眠障碍的发病率显著增加,特别是入睡困难的患者明显增多.不良的睡眠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进一步升高,改善睡眠质量,可辅助降压药物降低血压.现将阿普唑仑治疗高血压患者长期失眠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张正丽;柏向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它的应用范围已日趋广泛,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喉阻塞;二是下呼吸道阻塞.其中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的原因很多,如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颅脑外伤、神经麻痹性疾病、严重的胸外伤、呼吸道烧伤等.在我们所做的为解除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之气管切开病例中,颅脑外伤及其它原因者较多,胸外伤较少.现将笔者近年来临床遇到的17例严重胸外伤施行气管切开术的实践体会做粗浅总结.
作者:潘淑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对6年高危围产儿急救转运进行综合评价,以进一步提高转运效率与质量.方法 对1999年5月~2005年5月转诊住院的高危新生儿,按转运方式分为3组:Ⅰ组宫内转运组,Ⅱ组双程转运组,Ⅲ组单程转运组.比较3组间危重儿发生率、治愈率、死亡率、后遗症率、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等.结果 Ⅰ组宫内转运组:危重儿发生率51.2%(191/373),治愈率91.4%(351/373),死亡率1%(4/373),后遗症率1%(4/373),平均住院日为12天,平均住院费2615元;Ⅱ组双程转运组:危重儿发生率62%(761/1066),治愈率90%<967/1066),死亡率1.78%(19/1066),后遗症率2.6%(28/1066),平均住院日为15天,平均住院费3211元;Ⅲ组单程转运组:危重儿发生率76.6%(362/472),治愈率80%(378/472),死亡率2.96%(14/472),后遗症率3.8%(18/472),平均住院日为18天,平均住院费4762元.结论 3组间Ⅰ组宫内转运方式和Ⅱ组双程转运方式较Ⅲ组单程转运方式的危重儿发生率、死亡率、后遗症率、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为低,治愈率为高;在高危围产儿转运中,以宫内转运或双程转运对新生儿急救康复更为安全、便利、经济、有效.
作者:陶春莲;姜赤秋;吴莉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对目前护理质量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1目前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1.1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和科学管理意识有待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是整体管理的关键环节,护士长主要精力必须放在护理的组织和管理上,但实际上目前大多数护士长缺乏科学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花大量的精力从事繁杂的行政事务,抓护理质量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从而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管理.
作者:刘淑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斜视、弱视情况,为保护儿童视力提供依据.方法 对洛阳轴承集团有限公司幼儿园的1250名学龄前儿童进行斜视、弱视健康检查.结果 斜视的检出率0.88%,弱视的检出率2.68%,与国内报道的接近.结论 弱视是影响儿童视觉发育的主要因素,对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牛社旗;莫云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1 常用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抗菌药物是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重要手段,这类药物的应用使许多严重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的预后大有改观,使感染性疾病的病死率显著下降.但抗菌药物的应用也引起许多不良反应,甚至引起严重后果,临床应对抗菌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予以充分重视.
作者:徐延宁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羊水过少对围产儿的影响及分娩方式.方法 对90例羊水过少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B超对羊水量的估计准确率达94.5%;羊水过少高发于40~41周;且易并发宫内生长发育迟缓(IUGR);羊水量越少,羊水粪染及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越高.结论 对羊水过少确诊后选择剖宫产为宜.
作者:曹扬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护理工作的主要对象是病人,不同疾病促使病人产生不同的心理,病人心理形成之后,对疾病转归与身心康复有着显著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护士在临床上应自觉、细致、准确地发现和护理病人在疾病诊治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
作者:储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为了了解我站供浆员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获得表面抗体情况,笔者系统统计并分析本站2001年1月份至12月份所作的3625名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的供浆员血清中的乙肝表面抗体效价进行了测定,详细报道如下.
作者:吴琼晟;尹兴德;高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输卵管妊娠是常见的异位妊娠,为尽量保留输卵管妊娠患者的生育功能,临床上实施了多种保守治疗的方法.近年来,腹腔镜输卵管妊娠的治疗已经成为异位妊娠的常规术式,持续性异位妊娠(Persistent Ectopic Pegnancy,PEP)是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成为再次治疗的主要原因.回顾我院收治的89例进行分析.
作者:姜海燕;欧阳普友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笔者探讨了腹腔镜行幽门环肌切开48例的临床效果.共进行了48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行幽门环肌切开术,年龄6天至5月,平均年龄1个月,手术历时30分钟,术后禁食6小时始流质由少渐多,观察72小时无不适症状,平均术后5天出院.术后并发症少.由此可见,腹腔镜行幽门环肌切开术具有术中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粘连轻、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周平;熊华丽;罗红艳;黄秀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某些脏器病变引发牵涉痛已为临床所熟知,但偶有一侧腹部脏器病变致对侧腹痛未见这方面的报导,因此临床上易导致误诊误治,应引起警惕.笔者自1995年6月~2006年6月共收集了23例这方面的病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孙立新;纪晓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