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琼;夏青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肌酶谱改变与病情轻重及愈后的关系.方法 通过测定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45例)的血清心肌酶谱,测定酶学的消长与病情的关系.结果 45例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CK、AST、LDH、HBDH均明显升高,CKMB升高不明显.结论 出血性脑血管病症患者血清心肌酶升高,且心肌酶谱变化与病情轻重及愈后均有关.
作者:张瑞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开展腹腔镜下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方法 应用单、双极电凝混合应用的方法在腹腔镜下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15例.结果 15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中14例在腹腔镜下明确诊断并切除病灶,无术后并发症,1例因出血多中转开腹.结论 应用单、双极电凝混合应用的方法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安全可行.
作者:张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鼻出血为耳鼻喉科急诊之一,多发生于老年人,症状较严重,多为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必须及时做好治疗和护理.我科于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43例较严重的老年鼻出血患者通过护理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宜春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贫困地区大多是边远、贫穷、落后之地,经济发展滞后.其县级医院基础设施相对较差,护理人员短缺,年龄偏大,且护士素质参差不齐,护理管理处于低水平运转,存在一些与现代医护管理不相适应的问题,给县级医院的全面管理和护理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县级医院的护理管理亟待改革和完善.
作者:杨光敏;杨光慧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产房是孕产妇集中分娩及治疗的地方,特殊人群的集中,排泄物、分泌物的污染,以及侵入性操作技术的应用,使产房院内感染率明显增高.产房作为医院Ⅱ类环境,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成为产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产房的医院感染率降低,是大限度降低院内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现就产房医院感染的发生和预防进行探讨.
作者:田阿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随着中西医结合的深入发展,中西药物联合应用防治疾病的情况日益广泛.维生素属临床常用药,与中药合用较为常见,不同的药物联用会产生不同的临床效果,现采拮临床五种不同的联合用药得失简述如下:
作者:樊富华;张丽萍;刘成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稽留流产刮宫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6例子宫大小相当于12孕周以内的稽留流产需刮宫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刮宫手术,术前两天空腹分次口服米非司酮150mg,第三天施行手术前2~3小时,空腹口服或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0.6mg,观察子宫颈松弛扩张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全身情况.结果 86例受术者子宫颈明显松弛扩张,易于手术操作,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全身情况无变化.结论 稽留流产实施刮宫手术前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或阴道放置)可明显松弛扩张子宫颈,增强子宫收缩,有利于手术操作,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病人痛苦小,并发症及后遗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宜芹;宋小晶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和分析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确定抗菌药物应用管理重点.方法 对2006年1月份出院病历共1383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内容包括抗菌药物使用率、联合用药情况、手术科室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情况及感染性疾病病原学检查率等.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6.67%;手术科室、呼吸科、儿科、SICU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为82.75%(763/922);单联用药者为82.97%(765/922);手术科室围术期预防用药率为100%,其中≤72小时用药率50.68%;抗菌药物使用频次前3位者为头孢呋辛28.20%(260/922)、头孢曲松21.26%(196/922)、头孢哌酮/舒巴坦17.46%(161/922)、感染性疾病病原学检查率为29.17%.结论 我院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管理的重点为:①控制手术科室围术期预防用药,特别是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用药;②加强对围术期预防用药时间限制,努力控制在72小时以内;③针对呼吸道感染,要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指征,有效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率;④提高感染性疾病病原学送检率,减少经验性和盲目性用药.
作者:高凤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补充营养物质、扩容治疗胎儿生长受限(FGR)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3例胎儿生长受限者补充营养物质、扩容治疗,测定治疗前后的宫高、腹围、孕妇体重、胎儿双顶径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 治疗组上述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新生儿低体重儿及早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补充营养、扩容能有效治疗FGR,改善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美秀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自1998年以来我院采用生理盐水骶管填充治疗腰麻术后头痛6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6例,男21例,女45例.年龄大56岁,小21岁,平均32岁.头痛时间短3天,长9天,全部是经补液、药物、针刺等治疗无效的腰麻术后严重头痛患者.1.2治疗方法病人患侧卧位,经骶裂孔穿刺进入骶管腔后,回抽无血和脑脊液,缓慢注入生理盐水30ml.术毕嘱病人缓慢坐起,观察疗效,如仍头痛恢复卧位.
作者:商海明;曹长斌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电击是指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时,造成机体的损伤及功能障碍,电流通过人体可引起全身性损伤和局限性损伤,严重者可导致呼吸心跳停止.
作者:曾翠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做回顾性研究分析,以深入认识此病临床特点并减少漏误诊,降低病死率.方法 抽调我院近9年来收治的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86例之病历,就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归纳统计.结果 43例(50%)根据症状体征做出初步诊断并经X线及诊断性穿刺证实,经胸部X线或CT确诊者67例(77.91%),在病情危重不能行X线或CT检查者15例(17.44%),误诊后经诊断性胸穿而确诊者4例(4.65%),临床漏诊及误诊23例(26.74%),漏误诊时间3~7天.结论 患者受肺气肿影响临床表现不典型及病情危重不能及时进行X线或CT检查是漏误诊的主要原因,其病死率高的关键为漏诊误诊延误治疗,合并基础疾病依次为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与支气管哮喘所致肺心病、肺结核及结核性胸膜炎,诱发因素为呼吸道感染,用力排便咳嗽打喷嚏,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呼吸困难等基础疾病的症状突然或逐步加重.笔者从五个方面重点论述了该病及早诊断及如何避免漏误诊.
作者:盛兴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早期常无症状,病人常无察觉,许多病人是在体检时发现的.所以,许多病人常怀有疑虑,不相信自己患有此病;有的患者则难以接受患病的事实,从而不愿意接受治疗或者不配合治疗,使的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而影响疾病的恢复.因此,针对患者不同时的心理特点,给予对症下药,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引导病人自觉配合治疗,从而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贺连第;陈凯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护士长,营造一支服务优良、技术精湛、新型、和谐的医护患关系的护理团队,是护理管理者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护士长工作在第一线,是基层领导者,其自身素质、管理水平及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病区的内涵和质量,就护士长的管理,笔者略谈如下:
作者:温秀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3岁前是儿童听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倡导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有效地减少儿童听力语言障碍的发生,加强听力障碍的防治康复,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早期进行治疗干预,根据<母婴保健法>及配套法规和<厦门市儿童听力筛查管理办法>的要求,我院于2004年2月开始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对出生3~5天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2004年9月~2005年2月活产婴儿949人,首次筛查919人,拒绝筛查10人,因新生儿出现病理情况转儿科治疗未能进行初次筛查者17人,3名婴儿因母亲携婴儿私自离院未筛查.919名新生儿中有84人未通过初筛,占9.14%,复查43人,24人未通过.筛查方法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法,人员选派素质高、责任心强的护理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并且考核合格,取得新生儿听力筛查资格证.筛查时机选择新生儿出生后3~5天,使新生儿处于舒适安静的状态下,避免新生儿因饥饿或不舒适而哭闹影响筛查.采取口头宣教及书面资料宣教,宣传动员产妇及其家属同意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履行告知义务,尊重婴儿家长的知情同意权.对拒绝筛查者进行耐心劝说,以转变其观念.对初次筛查未通过者,应对产妇及家属进行耐心的解释,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同情体贴的态度,告知听力筛查并非是一种确诊手段,未通过此筛查程序的新生儿只是需要接受诊断性检查,而不一定就患有听损伤,以免造成婴儿家长心理上的压力,并告知复筛时间及地点.新生儿转科者应告知产妇及家属应在新生儿出院后及时返产科进行听力筛查.听力学研究证明,未能通过此筛查的受试耳患有听损伤的可能性大于通过筛查耳.所以应对未通过筛查的新生儿予以高度重视,保证其及时接受听力的诊断性检查.做好听力筛查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档及上报工作.筛查的资料是法律证据,因此,应有科学的态度,规范、准确记录,并妥善保管.
作者:王丽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是焦虑症综合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如何使健康教育达到佳的教育效果,以满足焦虑症病人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迄今仍没有一种公认的模式.鉴此,2004年2月至2005年2月,我院开放管理病房(有家属陪护)应用临床路径[1]对焦虑症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定萍;黎文云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胃扭转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胃扭转的临床表现、分类、诊断和治疗.结果 术前确诊6例(54.5%),手术中确诊5例(45.5%).11例接受手术治疗后均康复出院.结论 胃扭转为外科急诊,发病影响因素较多.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及手术探查,治疗首选手术.
作者:许亮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以人为本规范管理就是在建立严格的硬指标规范管理的同时通过自愿报名、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科领导裁定的方法兼顾人的个性特点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及特长,调动一切积极性,如:①对老同志发挥其有经验、做事稳的特点,把好关;对年轻同志发挥其知识新、接受快、热情主动、勤学上进的特点,达到佳配合,②人的个性化,根据个人的性格、知识面及其专长、生理特点,实现适人佳位组合方法,实现在报告及时、准确,满足临床需要的前提下更新知识,提高全科业务人员理论水平和业务操作水平.达到设备、试剂佳使用效率和高人员效率,保证报告质量,降低成本,开创新业务,创造良好的经济收入,树立良好的医院和社会形象的目的,使医院在今后的发展和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作者:汪小风;王少敏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对医院感染认识的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严格的自我保护不仅是医护人员免遭疾病的侵袭和危险因素的伤害,同时与减少医院内交叉感染,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密切相关.我院是一家三级乙等医院,在1992年设立血液透析室,有血液透析机20台,每年可完成6700余人次,血透室护士工作量大,连续工作时间长,急诊多,任务重,精神压力大,如何对威胁自身健康的生物、心理、机械性因素进行自我防护,将职业危害降到低,这是我们工作中伴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笔者叙述了我科近三年来,如何在治疗患者的同时,针对各种情况,防止造成对护士治病的后果所采取和应用的各种措施.
作者:陈丽云;施素华;许树根;梁萌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减轻长期化疗患者静脉穿刺时的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 观察组50例穿刺时用5号半头皮钢针以≤15角度选择手背静脉进针,不使用止血带,手自然放松;对照组50例选用7号头皮钢针,选择手背静脉,按常规穿刺方法进针,比较两组间一针穿刺成功率和静滴过程中外渗现象.结果 观察组穿刺一针成功率为47例,占94%,对照组一针穿刺成功率为40例,占80%.结论 采用小针头小角度进针,不使用止血带,手自然放松,一针穿刺成功率可明显提高,而且静滴过程中外渗现象显著减少.
作者:王颖霞;张冉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