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常用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耐药性

徐延宁

关键词: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 抗菌类药物, 结核性脑膜炎, 应用, 严重感染, 临床治疗, 病死率
摘要:1 常用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抗菌药物是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重要手段,这类药物的应用使许多严重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的预后大有改观,使感染性疾病的病死率显著下降.但抗菌药物的应用也引起许多不良反应,甚至引起严重后果,临床应对抗菌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予以充分重视.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气管切开术用于重症胸外伤的实践体会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它的应用范围已日趋广泛,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喉阻塞;二是下呼吸道阻塞.其中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的原因很多,如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颅脑外伤、神经麻痹性疾病、严重的胸外伤、呼吸道烧伤等.在我们所做的为解除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之气管切开病例中,颅脑外伤及其它原因者较多,胸外伤较少.现将笔者近年来临床遇到的17例严重胸外伤施行气管切开术的实践体会做粗浅总结.

    作者:潘淑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重复连续应力作用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的实验研究

    目的 模拟临床治疗中机械应力对细胞的作用方式,研究重复连续应力作用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效应.方法 实验采用细胞机械牵拉培养模型和体外培养的3~5代的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未牵拉组)、连续牵拉组和重复连续牵拉组,于重复连续牵拉完成后各组和各个模型同时分别进行细胞计数,并且用MTT比色法检测牵拉后细胞的生长增殖情况.结果 连续牵拉组的细胞数量和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增加,重复连续牵拉组的细胞数量和活性较连续牵拉组明显增加.结论 更好地模拟了临床治疗中机械应力对细胞的作用方式,并证实重复连续应力可以促进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和活性增加.

    作者:吕庆海;王洋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蛇床子外用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观察

    在临床上不少身患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笔者试用中药蛇床子治疗,效果颇佳.1药物及方法医用蛇床子40.70克,苦参20~30克,共同煎水1000ml,趁热先熏局部,待温度适宜后清洗外阴,再换药水坐浴20分钟,1剂/日.分2~3次熏洗,洗后换干净内裤即可.

    作者:任小琴;田彬;杨红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马大军针灸治验二则

    1临床资料马大军老中医不仅在中医药方面颇有建树,在针灸治疗上也独具一格.现将马老用针灸治疗痿证的经验,并结合个人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马昭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高血压脑溢血患者的健康教育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如不积极治疗,容易发生脑溢血,留下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笔者通过对我科2003~2005年收治高血压病人资料分析发现,通过对高血压病人进行健康指导,能明显增加降压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并减少了脑溢血并发症发生.

    作者:魏丽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快速石蜡制片法的一点改进

    快速病理切片(即术中病理),它包括冰冻切片和快速石蜡切片.对于基层医院和小型医院多使用快速处理仪进行快速石蜡制片,其设备简单,可时间一般较冰冻制片长(一般40~50分钟).我科经过反复试验,改用电磁炉代替快速处理仪,利用微火隔水煮沸法进行快速石蜡制片,这样缩短了制片时间,制片效果和H-E常规石蜡相同,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新芝;刘怀斌;臧同临;臧侠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1例电击致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急救护理

    电击是指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时,造成机体的损伤及功能障碍,电流通过人体可引起全身性损伤和局限性损伤,严重者可导致呼吸心跳停止.

    作者:曾翠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120名出院患者随机等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试验组出院后采用面对面教育、病情追踪等方式进行饮食、运动、自我监测、用药几方面的的指导,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干预,半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遵医率调查及空腹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结果 试验组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提高遵医率,较好的控制血糖.

    作者:王亚琼;张美丽;张效梅;侯桂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可必特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可必特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能否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方法 两组共110例均用一般抗病毒药物,静脉用地塞米松、吸氧、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治疗组60例在此基础上用可必特雾化吸入剂雾化吸入,每天2次,结果7天内,治疗组治愈43例,有效17例;对照组治愈20例,有效30例,经X2检验P<0.01,两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可必特雾化吸入剂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好.

    作者:孙军英;申惠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86例诊断体会

    目的 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做回顾性研究分析,以深入认识此病临床特点并减少漏误诊,降低病死率.方法 抽调我院近9年来收治的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86例之病历,就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归纳统计.结果 43例(50%)根据症状体征做出初步诊断并经X线及诊断性穿刺证实,经胸部X线或CT确诊者67例(77.91%),在病情危重不能行X线或CT检查者15例(17.44%),误诊后经诊断性胸穿而确诊者4例(4.65%),临床漏诊及误诊23例(26.74%),漏误诊时间3~7天.结论 患者受肺气肿影响临床表现不典型及病情危重不能及时进行X线或CT检查是漏误诊的主要原因,其病死率高的关键为漏诊误诊延误治疗,合并基础疾病依次为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与支气管哮喘所致肺心病、肺结核及结核性胸膜炎,诱发因素为呼吸道感染,用力排便咳嗽打喷嚏,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呼吸困难等基础疾病的症状突然或逐步加重.笔者从五个方面重点论述了该病及早诊断及如何避免漏误诊.

    作者:盛兴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SUNDOM-300IB型半导体激光辅佐治疗小儿肺炎疗效观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005年1月至2006年5月我院儿科符合<实用儿科学>中肺炎诊断标准的72例住院患儿,按随机法分两组.应用北京SUNDOM-300IB型半导体激光治疗机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4个月至14岁,平均4.1岁.病程3~11天,平均病程5.5天.发热32例,体温37.8℃~39.7℃,平均38.4℃;患儿均有咳嗽症状;肺部可闻及细湿罗音30例,闻及干鸣音及粗中湿罗音8例.对照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4个月至13岁,平均3.7岁.病程3~12天.所有患均无明显免疫异,平均病程5.8天.发热32例,体温37.6℃~39.8℃,平均38.5℃;均咳嗽;肺部闻及细湿罗音29例,闻及粗中湿罗音5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所有患儿均无明显免疫异常.

    作者:王淑中;梁军涛;张琪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急性胃扭转的诊治总结

    目的 探讨急性胃扭转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胃扭转的临床表现、分类、诊断和治疗.结果 术前确诊6例(54.5%),手术中确诊5例(45.5%).11例接受手术治疗后均康复出院.结论 胃扭转为外科急诊,发病影响因素较多.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及手术探查,治疗首选手术.

    作者:许亮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196例气管切开病人应用机械通气的呼吸道管理体会

    我科ICU病室自2002年9月~2005年9月共收治气管切开应用机械通气的病人196例.现将呼吸道管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周艳霞;杨青丽;吕改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围绝经期妇女激素替代治疗的护理进展

    近年来,为了使广大妇女安全度过围绝经期,避免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对围绝经期妇女血清性激素水平明显降低且症状明显者,采取激素替代治疗,改善其症状,随着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人们对激素替代治疗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激素替代治疗的相关护理也摆在一个明确重要的位置.下面就这方面的内容做一概述.

    作者:张美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VitB1治疗厌食症66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VitB1缺乏与厌食症的关系.方法 2004年6月~2006年6月66例门诊厌食症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均嘱食用富含VitB1的食物,治疗组予肌肉注射VitB1三天.在就诊后第四天、第一周、第二周,电话随访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第四天治疗组有效率17.6%,对照组有效率0%,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第一周治疗组有效率17.6%,对照组有效率15.6%,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第二周治疗组有效率20.6%,对照组有效率21.9%,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第四天有效率(0%)与治疗第一周有效率(15.6%),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第一周总有效率(16.7%)与治疗第二周总有效率(21.2%),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VitB1缺乏是导致厌食症的病因之一.VitB1治疗VitB1缺乏引起的厌食症能迅速缓解症状.方法 不同,效果相近.

    作者:周保健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1250名学龄前儿童的斜视及弱视调查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斜视、弱视情况,为保护儿童视力提供依据.方法 对洛阳轴承集团有限公司幼儿园的1250名学龄前儿童进行斜视、弱视健康检查.结果 斜视的检出率0.88%,弱视的检出率2.68%,与国内报道的接近.结论 弱视是影响儿童视觉发育的主要因素,对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牛社旗;莫云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心肌酶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肌酶谱改变与病情轻重及愈后的关系.方法 通过测定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45例)的血清心肌酶谱,测定酶学的消长与病情的关系.结果 45例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CK、AST、LDH、HBDH均明显升高,CKMB升高不明显.结论 出血性脑血管病症患者血清心肌酶升高,且心肌酶谱变化与病情轻重及愈后均有关.

    作者:张瑞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物理因子和药物治疗难愈性褥疮1例探讨

    褥疮是完全性截瘫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治疗困难,护理难度大,影响康复,亦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因此,研究褥疮的防治,对完全性截瘫病人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2005年7月26日,我科收治1例尾骶部褥疮Ⅳ期的完全性截瘫病人,除实施褥疮常规护理外,我们应用物理因子和药物等综合治疗60天,创面完全愈合,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戴梅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蜂针辨证取穴治疗面瘫40例

    面瘫即周围性神经瘫痪亦称面神经麻痹,俗称口眼歪斜,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以非特异性面神经炎所致为多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发病为多,起病急,为单纯性的一侧面颊筋肉弛缓,无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等症状,其病因多由脉络空虚,风寒湿热之邪侵入面部筋脉,以致气血阻滞,经筋失养,肌肉弛缓不收而成面瘫,其起病突然,每在睡觉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口角向健侧歪斜,漱口漏水,病侧额纹消失,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露晴流泪,流涎,进食困难,笔者自1997年10月2005年3月采用蜂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效果较好.

    作者:罗志青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非住院病人麻醉并发锥体外系反应2例

    1临床资料我院每年开展妇科门诊手术麻醉3000余例,一般选择静脉麻醉,过去少部分未满意禁食的患者曾采用监护麻醉(神经安定+局部浸润麻醉),其中术后有2例发生锥体外系反应.例1,女,24岁,宫内孕6周,拟行无痛人流术.例2,女,41岁,月经量异常增多,拟行宫腔镜检查.两者均为ASA Ⅰ级,进食不足4小时.静注氟哌利多2.5mg、芬太尼0.1mg,待患者入睡后辅以宫颈注射1%利多卡因2ml,行人工流产术和宫腔镜检查,手术顺利.术后患者呈嗜睡状,静注纳洛酮0.2mg,待清醒后送观察室留观,2小时后自行离院.例1当晚深夜出现斜颈,后颈背部肌肉紧张,头部不由自主摇摆,双眼球定向障碍,意识清醒,难以入睡,于次日6Am来我院复诊.例2次日出现焦虑,不能安静,无法自控的来回走动,遂入院诊查.两例查体:Bp、R、P、SpO2均正常,无病理征.考虑为氟哌利多引发的锥体外系反应.处理:静注2mg力月西.患者入睡,30分钟后清醒,症状消失.

    作者:高建新;缪丹;樊育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