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琼;张美丽;张效梅;侯桂梅
1临床资料患者,29岁,主因第二胎孕足月阵发性腹痛3小时,于2004年6月29日入院.入院后查体:T:36.5℃ P:80次/分Bp:110/7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心肺未闻及异常,腹部膨隆如孕足月大小,可及宫缩,先露头,入盆,胎心142次/分,律齐,外阴经产型,阴道畅,宫颈管半消,宫口开大2.5cm,先露头,棘上0.5cm,双下肢浮肿(-);彩超示:宫内胎儿,双顶径8.9cm,股骨径6.8cm,右侧壁胎盘Ⅲ级,胎盘下缘可探及一大小8.8cm×6.9cm的略低回声肿物,边界清,形态规整,其内回声不均匀,中间为强回声,周边为低回声,其内可见极少量血流信号,羊水深4.85cm,血Rt、尿Rt无异常.
作者:赵爱娟;姚新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做回顾性研究分析,以深入认识此病临床特点并减少漏误诊,降低病死率.方法 抽调我院近9年来收治的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86例之病历,就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归纳统计.结果 43例(50%)根据症状体征做出初步诊断并经X线及诊断性穿刺证实,经胸部X线或CT确诊者67例(77.91%),在病情危重不能行X线或CT检查者15例(17.44%),误诊后经诊断性胸穿而确诊者4例(4.65%),临床漏诊及误诊23例(26.74%),漏误诊时间3~7天.结论 患者受肺气肿影响临床表现不典型及病情危重不能及时进行X线或CT检查是漏误诊的主要原因,其病死率高的关键为漏诊误诊延误治疗,合并基础疾病依次为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与支气管哮喘所致肺心病、肺结核及结核性胸膜炎,诱发因素为呼吸道感染,用力排便咳嗽打喷嚏,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呼吸困难等基础疾病的症状突然或逐步加重.笔者从五个方面重点论述了该病及早诊断及如何避免漏误诊.
作者:盛兴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面瘫即周围性神经瘫痪亦称面神经麻痹,俗称口眼歪斜,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以非特异性面神经炎所致为多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发病为多,起病急,为单纯性的一侧面颊筋肉弛缓,无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等症状,其病因多由脉络空虚,风寒湿热之邪侵入面部筋脉,以致气血阻滞,经筋失养,肌肉弛缓不收而成面瘫,其起病突然,每在睡觉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口角向健侧歪斜,漱口漏水,病侧额纹消失,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露晴流泪,流涎,进食困难,笔者自1997年10月2005年3月采用蜂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效果较好.
作者:罗志青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开展腹腔镜下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方法 应用单、双极电凝混合应用的方法在腹腔镜下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15例.结果 15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中14例在腹腔镜下明确诊断并切除病灶,无术后并发症,1例因出血多中转开腹.结论 应用单、双极电凝混合应用的方法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安全可行.
作者:张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门诊常见的成人肛门疾病中,痔疮约占60%以上,其便血、脱出、疼痛和分泌物引起肛门潮湿不洁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影响很大.肛门垫下移、直肠粘膜内脱垂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腹压增大是导致其发病的主要因素,女性多于男性.我科自2003年以来,采用消痔灵四步注射加LC电脑肛肠综合治疗仪治疗混合痔,疗效满意,术后无复发,无术后疼痛、大便困难及出血并发症,较传统外剥内扎及单纯应用消痔灵注射治疗优越性多,且不需要住院治疗,患者更易于接受,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振世;张运卫;杨惠建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随着中西医结合的深入发展,中西药物联合应用防治疾病的情况日益广泛.维生素属临床常用药,与中药合用较为常见,不同的药物联用会产生不同的临床效果,现采拮临床五种不同的联合用药得失简述如下:
作者:樊富华;张丽萍;刘成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缺血性肠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肠道供血不足而发生的综合征,根据缺血的程度分为梗死性和非梗死性缺血性肠病.多发生于老年人,早期诊断困难,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较高.随着人口老龄化,发病率逐渐增高,为减少误诊误治,现将我院手术确诊的26例患者进行分析.
作者:胡琳琳;王永革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尿血,是指小便混有血液甚或伴有血块的病证.现代医学称之为血尿,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笔者认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只是出血量多少而已,并没有质的区别.现代医学对血尿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而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尿血的辨证论治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我科ICU病室自2002年9月~2005年9月共收治气管切开应用机械通气的病人196例.现将呼吸道管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周艳霞;杨青丽;吕改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8~10岁儿童腹痛与性别、性格、饮食、排便习惯有无相关性.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无锡四所小学1068名8~10岁小学生(男生460人,女生608人)就有关腹痛及生活因子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59.55%的人有腹痛存在,女性儿童、性格文静内向、一日二餐或无规律进餐、喜好辣味油炸食物、进餐速度快、三日以上或无规律排便者与腹痛相关性高.结论 小儿腹痛是儿科常见症状,与不良生活习惯及紧张内向型情绪性格有关.要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作者:李征瀛;郁敏;王树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小儿脊髓纵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报告20例脊髓纵裂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X线及CT确诊.根据术中所见和术后恢复结果分析手术时机及手术要点.结果 20例患儿均经手术切除骨嵴和硬膜袖,小年龄5个月,大16岁,平均9岁.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年.4例下肢无力、3例神经功能障碍者已回复,所有病例均取得较好疗效.结论 X线、CT平扫是确诊脊髓纵裂的主要手段,及早手术切除骨嵴及硬膜袖是治疗此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曲修水;付秀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1534人次的健康体检结果的分析,了解其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通过统计,2006年上半年体检的1534人次疾病检出率男性前5位是:高脂血症、前列腺增生症、脂肪肝、乙肝、胆囊结石;女性前5位是:妇科炎症、高脂血症、乙肝、脂肪肝、胆囊结石.高脂血症、脂肪肝等病的发病率较高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加强人们的健康教育,重视健康体检,对防治常见病及慢性病,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菊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以病人为中心开展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护士针对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的适应能力而进行一种干预性活动.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促使整体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在基层医院就目前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及对策进行剖析.
作者:黎昌敏;赵琦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干燥综合症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临床有多系统的受累,属弥漫性结缔组织病(CID).本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干燥综合症(pSS)在我国人群患病率为0.3%~0.7%,老年患病率为3%~4%,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pSS的病因至今不清,大多数学者认为是一个多种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与感染、遗传、免疫、代谢、内分泌等因素有关.
作者:汪美玲;刘卓;胡秋兰;吴爱萍;唐迎春;董倩茹;贺静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护理工作的主要对象是病人,不同疾病促使病人产生不同的心理,病人心理形成之后,对疾病转归与身心康复有着显著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护士在临床上应自觉、细致、准确地发现和护理病人在疾病诊治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
作者:储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分析某部队2006年干部B超普查结果,显示肥胖、年龄、饮酒、高血脂与脂肪肝成明显正相关.
作者:荆培强;罗锦花;李宁一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在运用脑保护装置的情况下用颈动脉血管成型和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组34例由颈部血管彩色超声,MRA、DSA确诊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均在动脉保护伞保护的情况下行狭窄段血管成型及支架置入.结果 34名患者均一次治疗成功,其中有3例患者出现可逆性小卒中,4名患者出现血管痉挛,3名患者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1例患者出现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经过积极处理,均未留下严重后果,出院时所有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都获得改善.术后积极治疗原发病和抗凝治疗6个月~1年,其中11名患者获得随访6个月~2年不等,复查DSA及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无一例复发形成血栓及支架再狭窄.结论 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头颈部动脉狭窄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易行、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作者:许健瑞;罗宁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闭合性胸外伤患者出现迟发性血胸的诱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迟发性血胸患者,其中需开胸治疗7例,确定出血病因.结果 行胸腔闭式引流19例,开胸治疗7例,全部治愈.结论 迟发性血胸患者只要及早发现,妥善治疗,均能得到满意效果.
作者:卢利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手术对病人是一种严重的生理创伤,必然产生强烈的心理刺激.不良的心理反应又会影响病人的生理变化,导致不良后果.故术前充分的心理护理对手术效果及术后康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临床观察,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术前的心理问题进行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取得了满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徐丽;徐秀凤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50mg 30分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有溶栓指征的AMI患者共170例,随机分成二组:rt-PA 50mg 30分钟为治疗组,共89例;rt-PA 50mg 90分钟为对照组,共8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rt-PA联合静脉肝素治疗.治疗组rt-PA给予8mg静脉注射,余42mg在30分钟内静脉滴注;对照组rt-PA给予8mg静脉注射,余42mg在90分钟内静脉滴注.以溶栓开始后30~60分钟及90分钟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治疗中出血并发症及30天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观察指标.结果 溶栓开始后30~60分钟治疗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9.8%与64.2%,P=0.023);溶栓开始后90分钟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血管再通率无显著性差异(79.8%与79.0%,P=0.902).治疗组与对照组30天内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死亡率、中风、需要血运重建无显著性差异.30天两组的LVEF比较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58.3%与53.7%,P<0.05).出血发生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13.5%与12.3%,P>0.05).结论 与50mg 90分钟方案比较,rt-PA 50mg 30分钟静脉溶栓治疗AMI患者安全有效,能更早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改善左心室功能,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作者:蒋建东;周嬿;季燕妮;徐亮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