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梗死性缺血性肠病26例临床分析

胡琳琳;王永革

关键词:非梗死性, 缺血性肠病, 人口老龄化, 早期诊断, 误诊误治, 供血不足, 老年人, 发病率, 病死率, 手术, 患者, 程度, 肠道
摘要:缺血性肠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肠道供血不足而发生的综合征,根据缺血的程度分为梗死性和非梗死性缺血性肠病.多发生于老年人,早期诊断困难,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较高.随着人口老龄化,发病率逐渐增高,为减少误诊误治,现将我院手术确诊的26例患者进行分析.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10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病例的术后反思

    本文对10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进行了术后反思,指出医生先入为主、主观臆断、临床经验不足以及工作不细致、过分依赖医技检查结果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

    作者:覃福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支气管肺癌的影像学诊断基础

    肺癌是近年来危害人类生命的巨大的疾病杀手,早期诊断或者尽可能早一点发现,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目前在我国的主要诊断手段还是靠影像检查,所以对影像学检查做相应的归纳就很有必要,笔者就此做了相应的总结,归纳如下:

    作者:张从军;吴剑;王兆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物理因子和药物治疗难愈性褥疮1例探讨

    褥疮是完全性截瘫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治疗困难,护理难度大,影响康复,亦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因此,研究褥疮的防治,对完全性截瘫病人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2005年7月26日,我科收治1例尾骶部褥疮Ⅳ期的完全性截瘫病人,除实施褥疮常规护理外,我们应用物理因子和药物等综合治疗60天,创面完全愈合,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戴梅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浅谈输液速度管理缺陷与对策

    目的 探讨输液速度缺陷管理方法,提高病人输液安全及有效性.方法 对近5年在我院输液过程中存在的输液速度管理缺陷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管理对策.结果 全体护士对输液速度问题都能认真对待,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明显提高,今年未发现输液速度管理缺陷.结论 强化专业理论培训,完善输液巡视管理制度,是控制输液速度管理缺陷的根本方法.

    作者:张惠芬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观察

    笔者于2004年6月~2005年12月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商品名:美能)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晨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外剥内扎加切除缝合治疗环状混合痔50例临床观察

    我科对5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外剥内扎和切除缝合的方法治疗,效果满意.男24例,女26例,年龄21~72岁,病程3~36年.脱出嵌顿肿痛6例;伴出血16例;出血致严重贫血2例;大便次数增多3例;排便时间延长21例;便秘15例;有注射治疗史5例;手术治疗1例.

    作者:韩宇科;王凭;胡敏;荆大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小儿腹痛与生活因子的相关性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8~10岁儿童腹痛与性别、性格、饮食、排便习惯有无相关性.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无锡四所小学1068名8~10岁小学生(男生460人,女生608人)就有关腹痛及生活因子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59.55%的人有腹痛存在,女性儿童、性格文静内向、一日二餐或无规律进餐、喜好辣味油炸食物、进餐速度快、三日以上或无规律排便者与腹痛相关性高.结论 小儿腹痛是儿科常见症状,与不良生活习惯及紧张内向型情绪性格有关.要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作者:李征瀛;郁敏;王树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1911例高危新生儿急救转运综合评价

    目的 对6年高危围产儿急救转运进行综合评价,以进一步提高转运效率与质量.方法 对1999年5月~2005年5月转诊住院的高危新生儿,按转运方式分为3组:Ⅰ组宫内转运组,Ⅱ组双程转运组,Ⅲ组单程转运组.比较3组间危重儿发生率、治愈率、死亡率、后遗症率、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等.结果 Ⅰ组宫内转运组:危重儿发生率51.2%(191/373),治愈率91.4%(351/373),死亡率1%(4/373),后遗症率1%(4/373),平均住院日为12天,平均住院费2615元;Ⅱ组双程转运组:危重儿发生率62%(761/1066),治愈率90%<967/1066),死亡率1.78%(19/1066),后遗症率2.6%(28/1066),平均住院日为15天,平均住院费3211元;Ⅲ组单程转运组:危重儿发生率76.6%(362/472),治愈率80%(378/472),死亡率2.96%(14/472),后遗症率3.8%(18/472),平均住院日为18天,平均住院费4762元.结论 3组间Ⅰ组宫内转运方式和Ⅱ组双程转运方式较Ⅲ组单程转运方式的危重儿发生率、死亡率、后遗症率、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为低,治愈率为高;在高危围产儿转运中,以宫内转运或双程转运对新生儿急救康复更为安全、便利、经济、有效.

    作者:陶春莲;姜赤秋;吴莉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补充营养、扩容治疗胎儿生长受限73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补充营养物质、扩容治疗胎儿生长受限(FGR)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3例胎儿生长受限者补充营养物质、扩容治疗,测定治疗前后的宫高、腹围、孕妇体重、胎儿双顶径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 治疗组上述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新生儿低体重儿及早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补充营养、扩容能有效治疗FGR,改善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美秀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长期化疗患者静脉穿刺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减轻长期化疗患者静脉穿刺时的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 观察组50例穿刺时用5号半头皮钢针以≤15角度选择手背静脉进针,不使用止血带,手自然放松;对照组50例选用7号头皮钢针,选择手背静脉,按常规穿刺方法进针,比较两组间一针穿刺成功率和静滴过程中外渗现象.结果 观察组穿刺一针成功率为47例,占94%,对照组一针穿刺成功率为40例,占80%.结论 采用小针头小角度进针,不使用止血带,手自然放松,一针穿刺成功率可明显提高,而且静滴过程中外渗现象显著减少.

    作者:王颖霞;张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86例诊断体会

    目的 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做回顾性研究分析,以深入认识此病临床特点并减少漏误诊,降低病死率.方法 抽调我院近9年来收治的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86例之病历,就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归纳统计.结果 43例(50%)根据症状体征做出初步诊断并经X线及诊断性穿刺证实,经胸部X线或CT确诊者67例(77.91%),在病情危重不能行X线或CT检查者15例(17.44%),误诊后经诊断性胸穿而确诊者4例(4.65%),临床漏诊及误诊23例(26.74%),漏误诊时间3~7天.结论 患者受肺气肿影响临床表现不典型及病情危重不能及时进行X线或CT检查是漏误诊的主要原因,其病死率高的关键为漏诊误诊延误治疗,合并基础疾病依次为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与支气管哮喘所致肺心病、肺结核及结核性胸膜炎,诱发因素为呼吸道感染,用力排便咳嗽打喷嚏,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呼吸困难等基础疾病的症状突然或逐步加重.笔者从五个方面重点论述了该病及早诊断及如何避免漏误诊.

    作者:盛兴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24例闭合性胸外伤迟发性血胸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闭合性胸外伤患者出现迟发性血胸的诱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迟发性血胸患者,其中需开胸治疗7例,确定出血病因.结果 行胸腔闭式引流19例,开胸治疗7例,全部治愈.结论 迟发性血胸患者只要及早发现,妥善治疗,均能得到满意效果.

    作者:卢利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血清脂肪酶(LPS)在胰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血清LPS主要来源于胰腺,LPS增高常见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临床常依据淀粉酶的升高来诊断胰腺炎,而血、尿淀粉酶升高持续的时间较短,特异性较差.血清LPS升高可持续长时间,特异性较强.

    作者:常喜冬;孙娇杰;田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马大军针灸治验二则

    1临床资料马大军老中医不仅在中医药方面颇有建树,在针灸治疗上也独具一格.现将马老用针灸治疗痿证的经验,并结合个人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马昭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乳癌的保乳治疗

    1990年,在国际癌症协会召开的早期乳癌治疗讨论会上,正式将保留乳房治疗(breast conservation therapy,BCT)作为治疗Ⅰ、Ⅱ期乳癌的一种适宜而可取的方法给以肯定[1].从此,BCT这一名称得到确认,并取代了乳腺部分切除术、乳腺区段切除术、象限切除术、肿块切除术等繁杂的术式.BCT代表了乳癌治疗的一个新阶段,使乳癌的外科治疗由以局部解剖学为基础追求手术彻底性的根治手术向全身生物学改变为指导理论的防治方面发展.

    作者:许本柯;王兵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3625名供浆员血清乙肝表面抗体测定结果分析

    为了了解我站供浆员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获得表面抗体情况,笔者系统统计并分析本站2001年1月份至12月份所作的3625名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的供浆员血清中的乙肝表面抗体效价进行了测定,详细报道如下.

    作者:吴琼晟;尹兴德;高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输卵管绝育术后异位妊娠61例分析

    输卵管绝育术以其安全、简便、经济、永久等优点,成为生育二孩及二孩以上育龄夫妇的主要绝育措施.绝育术后异位妊娠是绝育失败的一种表现[1],严重危害育龄妇女的健康,应予重视.为此,笔者对绝育术后并发异位妊娠61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从而探讨其病因及预防措施.

    作者:林素榕;石天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异位妊娠破裂导致休克的教训

    1病例资料例1:患者,26岁,因头晕恶心、呕吐、乏力,停经49天,到附近个体诊所求医,医生早孕测试纸测试排除是否受孕,结果测试阳性.个体诊所医生马上行人工流产手术,一周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家属发现后,考虑急性胃肠炎,给患者买了一板氟派酸,服用后症状未见好转,反而加重,在上卫生间时,突然昏倒在地上,头面部撞在墙上,当时头部和面部出现大小不等的血肿,急来我院.查体:神志不清,面色苍白,血压几乎测不到,在抗休克的同时,急诊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左侧输卵管妊娠破裂出血,追询病史,诉一周前曾因查HCG(+),在附近个体诊所行人工流产术.

    作者:付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糖尿病人就诊不同时期的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早期常无症状,病人常无察觉,许多病人是在体检时发现的.所以,许多病人常怀有疑虑,不相信自己患有此病;有的患者则难以接受患病的事实,从而不愿意接受治疗或者不配合治疗,使的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而影响疾病的恢复.因此,针对患者不同时的心理特点,给予对症下药,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引导病人自觉配合治疗,从而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贺连第;陈凯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围绝经期妇女激素替代治疗的护理进展

    近年来,为了使广大妇女安全度过围绝经期,避免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对围绝经期妇女血清性激素水平明显降低且症状明显者,采取激素替代治疗,改善其症状,随着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人们对激素替代治疗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激素替代治疗的相关护理也摆在一个明确重要的位置.下面就这方面的内容做一概述.

    作者:张美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