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负压引流在自体颅骨修补术中应用56例

吴文彬;胡伟鑫;叶金练

关键词:负压引流, 颅骨修补
摘要:目的 自体颅骨修补术后,若出现皮下积血、积液、切口感染,将影响修补效果,严重者需二次清创,甚至取出颅骨,虽不危及生命,但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及经济负担.采用负压引流,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方法 采用负压扬州新星硅胶厂生产一次性引流管、球,在自体颅骨修补覆盖固定后,将引流管置于颅骨与皮瓣之间,另戳孔引出头皮、固定,外接负压引流球,术后3~5天拔除.结果 56例无一例皮下积血、积液、切口感染,均达到甲级愈合,其中1例因内层线头排异,于出院后一个月来取出内层排异线头.结论 在自体颅骨修补术中,使用负压引流,可以通畅引流、减少皮下渗出,防止皮下积血、积液、切口感染,达到完美愈合.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骨折内固定取出失败26例分析

    内固定手术是治疗骨折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现代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内固定术的解剖复位、坚强固定及能早期锻炼的特点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广泛应用于各类骨折治疗并取得满意效果.随着内固定术应用增多,内固定物的取出失败也不断出现.笔者就1990年12月~2005年12月共发生内固定取出失败26例进行总结,现将其失败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吴全富;张春林;李申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预防处理胃镜送气送水障碍的体会

    胃镜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送气送水障碍,查其原因主要是操作不规范,清洗消毒程序不严格,水瓶密封性受损等.通过对内镜护士专科知识的培训,增强保养意识,规范操作,严格清洗消毒程序,对送气送水障碍问题能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保证胃镜良好的工作状态,延长胃镜使用寿命,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彭怀英;郭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对于实习医生医德医风教育的建议

    医生是特殊的职业,必然有特殊的要求.职业是身份的特征,特殊的职业和特殊的身份就有特殊的要求,与一般的社会人不一样.人们对这类特殊群体的人要求比一般的社会人严格.

    作者:张玉卿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腹部多脏器损伤病人的急诊护理

    腹部多脏器损伤是急诊外科常见重症,出血量大,死亡率高.来诊后如能迅速及时有效地抢救与护理,可减少死亡率,并为手术争取时间.

    作者:林金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急性胰腺炎1例

    1临床资料患儿,女,10岁.因发热1月伴腹痛7天于2003年8月10日入院.患儿1月前无诱因地出现发热,体温38℃~40℃,无皮疹,无关节肿痛,无血尿,无呕吐,无抽风,当地医院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差.7天前又出现腹痛,左上腹为著,伴呕吐,非喷射性,每日4~5次,无腹泻.既往身体健康,无传染病及遗传病史.体检:T 39.6℃,P 100次/min,R 28次/min,WT 30kg,BP 110/70mmHg.神志清,精神差,轻度贫血貌,无黄染及皮疹,面部无蝶形红斑,心肺未见异常.

    作者:林兰芬;王振太;许云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异位妊娠245例临床分析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种植在子宫体腔以外部位的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我院自1995年到2005年间共收治245例,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冰维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无应激试验及宫缩应激试验的联合应用预测围生儿结局

    目的 探讨胎心监护仪无应激试验(NST)及宫缩应激试验(CST)的联合应用来预测围生儿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 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将186例NST检测异常孕妇分为两组,即高危妊娠组和正常妊娠组,进一步行宫缩应激试验(CST).结果 高危妊娠组围生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NST异常及CST阳性者及时终止妊娠(1~2天)围生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3~7d后分娩者.结论 NST检查异常者进一步CST试验,若CST试验阴性者可以无需过早干预妊娠,动态观察.若CST试验阳性者宜尽早终止妊娠,避免围生儿预后不良.

    作者:李军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补肾药物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应用

    通过总结历代经验,探讨肾虚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关系及补肾药物在其治疗中的应用,并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有效方剂、药物及配伍特点.

    作者:刘光西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全麻插管物品带菌情况调查与医源性传播的管理探讨

    目的 了解全麻插管物品(以咽喉镜为例)的带菌情况,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随机抽取麻醉咽喉镜36个,于使用前、使用后,常规消毒后采样并送细菌室做培养鉴定.结果 使用后和使用前的细菌阳性率较高(100%、80.6%),消毒后相对较低,但仍有47.2%的阳性率.结论 麻醉插管物品碘酒、酒精消毒效果不理想,不能达到消毒规范所要求的无菌效果,必须制定有效的感染管理制度,杜绝医源性感染.

    作者:李育红;樊红;范珂;刘胜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双腔气囊导尿管嵌顿的处理1例

    双腔气囊导尿管是现在临床常用的导尿管,已取代传统的导尿管普遍使用,但是还未见有关导尿管嵌顿的报告,2006年5月2日上午,我科发生1例导尿管气囊嵌顿,报告如下.

    作者:曹丽芳;贾丽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新疆建设兵团农十师2005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为了了解农十师法定传染病的发生情况,笔者对农十师2005年法定传染病发生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疫情资料来源于农十师各单位疾控中心网上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人口资料来源于师统计局.

    作者:王勇;石唤银;文琴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甲状腺癌11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的诊断、手术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1992年1月~2001年6月我院收治的112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2例手术病人无1例手术及住院死亡,5例术后出现短暂性声嘶,2例出现低钙抽搐,1例术后出现饮水呛咳,均在二周内恢复.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9.2%、96.3%、91.5%.结论 术中行冷冻快速切片有助于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术式的选择,外科手术为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选择合理术式和术后辅助治疗可达满意疗效.

    作者:刘群旺;曹佳利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吗啡超前镇痛对氯诺昔康术后镇痛效应的影响

    目的 了解吗啡超前镇痛对氯诺昔康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 4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术后静脉持续氯诺昔康32mg+芬太尼0.4~0.5mg+生理盐水至100ml/2ml/h.实验组20例,手术开始前预先硬膜外吗啡2mg,手术后静脉持续氯诺昔康40mg+生理盐水至100ml/2ml/h.术后VAS、VRS评分对比两组镇痛效应.结果 实验组VAS、VRS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 吗啡超前镇痛能明显影响氯诺昔康镇痛效应,而单纯氯诺昔康术后镇痛在时机上仍显滞后,不能达到满意的临床镇痛效果.

    作者:王卫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与护理

    静脉输液是常用的一种给药途径.在输液过程中发生外渗,不仅给患者心理和生理带来伤痛,严重者将引发护患纠纷.因此,预防和护理输液外渗非常重要.笔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艳霞;刘秀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高血压患者隐型肾损害的检查和治疗

    目的 为探讨肾性高血压早期防治,对本院检查治疗50例的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检查(BUN,Cr)正常,无感染史,无肾炎史,对尼群地平,罗布麻等普通降压药不敏感的仅对依拉普利降压药敏感年龄在45岁至80岁的男、女患者进行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检查.结果 这类患者血β2MMG正常,尿β2MG异常,并对其中二例进行肾俞穴理疗,六味地黄丸,和控制血压治疗软化血管治疗,当尿β-微球蛋白降至正常和接近正常水平后,血压稳定,其后的血压波动小,普通降压类药(尼群地平、罗布麻)可控制血压的波动,并对其中二例进行十多年的跟踪,发现肾功能正常,尿β2MG正常,血压稳定,血压短期波动尼群地平、罗布类降压药可控制.结论 高血压患者应注重尿β2-微球蛋白检查和早期防治.

    作者:汪小风;李惠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使用的护理体会

    在欧美国家,包括亚洲大部分国家都不用钢针输液,他们使用留置针进行点滴有30余年的历史.在没有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几乎每个患者都担心钢针刺破血管而尽量少活动,尽管如此,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钢针刺破血管的情况,这样不但增加了穿刺的次数,而且使药液漏到血管外引起炎症,尤其是化疗药物会造成局部坏死.而在使用静脉血管针进行点滴过程中,很少发生药物外泄.3天的留置时间也减少了反复穿刺的痛苦和对静脉带来的伤害,同时保证合理用药时间,并且患者在点滴过程中感觉舒适.

    作者:严晓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血痹宁胶囊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血痹宁胶囊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加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DPN患者采用随机法分成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DPN的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痹宁胶囊治疗(每次三粒,每日三次),并分别在治疗后8W、16W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肝、肾功能和空腹血糖以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情况和临床耐受性.结果 观察16W后提示血痹宁胶囊治疗组对改善DPN患者的肢体疼痛、发凉,感觉异常和/或减退的临床症状的总有效率为97.1%,较对照组88.2%有显著差异(P<0.05),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率为85.3%,较对照组76.5%亦有显著差异(P<0.05),血痹宁胶囊对血糖和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无明显影响.结论 血痹宁胶囊对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的疗效,而且可以改善病变神经的传导速度,有良好的耐受性,是治疗DPN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张爱旗;苑凤未;陈旭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中药不良反应分析及对策

    目的 统一和规范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方法 以大量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为依据,较为系统地阐述分析了中药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作用、习惯性、耐受性、成瘾性、致癌作用、致畸作用等有关内容.结果 中药的不良反应是常见的,有时是严重的,切不可掉以轻心.结论 中药不良反应应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加应强监管,重视中药不良反应的机理研究和强化产品质量和管理意识,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肖华凤;宋黎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稳心颗粒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步长稳心颗粒对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疗效.方法 将神经官能症70例随机分成两组:步长稳心颗粒治疗组36例,对照组3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诸方面无明显差异.步长稳心颗粒组用山东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步长稳心颗粒1包,每日3次;对照组用谷维素10mg,每日3次.每周随访一次,连用四周为一个疗程.根据观察指标稳心颗粒组的治疗后的对比分析.结果 表明稳心颗粒组的临床疗效明显比谷维素组高(P<0.05).结论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疗效可靠,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兰付胜;崔召红;陈方焘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地塞米松抑制舒芬太尼鞘内注射皮肤瘙痒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预先注射地塞米松对腰硬联合分娩镇痛(CSEA)舒芬太尼鞘内注射皮肤瘙痒的影响,评价地塞米松的合理用药剂量.方法 ASA Ⅰ~Ⅱ级,无麻醉和产科禁忌的实施CSEA分娩镇痛足月初产妇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Ⅰ、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n=50).三组分别于实施分娩镇痛前10分钟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地塞米松5mg、地塞米松10mg.全部病例镇痛模式为舒芬太尼5ug单次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40ug+1%罗派卡因10ml用生理盐水混合液100ml按5ml·h-1硬膜外连续用药,PCA量2ml·次-1,锁定时间为15分钟.观察记录所有产妇瘙痒发生率及瘙痒程度,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试验组Ⅱ、组Ⅲ瘙痒发生率为(8%、6%),程度以轻、中度为主(6%、6%);对照组瘙痒发生率为32%,以重度为主(22%),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Ⅲ恶心呕吐、会阴部瘙痒发生率稍高.结论 预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能有效抑制舒芬太尼鞘内注射引起的皮肤瘙痒,且并发症少,更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程翔;徐公元;王志强;陈勤广;莫小善;房丽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