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全富;张春林;李申军
目的 为提高机械通气患者再次置鼻胃管的成功率.方法 随机将机械通气并置胃管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人,对照组按基础护理操作标准进行,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办法进行.结果 观察组再次置胃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护理干预使得机械通气患者再次置胃管的疼痛得到缓解.
作者:马敏;崔焕卿;勾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将舒适护理理论应用于直肠癌Mile's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以病人的舒适为考虑的重点,将舒适护理理念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渗透于每个具体的护理行为中,以精湛的技术,丰富的专业知识及博大的爱心,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蓉;彭怀英;冯颜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以新生1~7天的SD新生鼠的海马神经干细胞和C17.2神经干细胞系为研究对象,加入不同浓度的硝普钠溶液,观察神经干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变化,并结合巢蛋白(Nestin)免疫组化染色鉴定以及MTT试验研究SNP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分化的作用.结果 随着SNP的浓度升高,NSCs的数量依次减少,分化的比例依次增多.表明SNP对神经干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同时还加大分化的比例.
作者:陈凤清;任雯雯;杨洋;陈付学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吗啡超前镇痛对氯诺昔康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 4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术后静脉持续氯诺昔康32mg+芬太尼0.4~0.5mg+生理盐水至100ml/2ml/h.实验组20例,手术开始前预先硬膜外吗啡2mg,手术后静脉持续氯诺昔康40mg+生理盐水至100ml/2ml/h.术后VAS、VRS评分对比两组镇痛效应.结果 实验组VAS、VRS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 吗啡超前镇痛能明显影响氯诺昔康镇痛效应,而单纯氯诺昔康术后镇痛在时机上仍显滞后,不能达到满意的临床镇痛效果.
作者:王卫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随着社会人群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保健、护理的需求日益增强,而卫生事业的不断改革,医疗服务由部分无偿服务转变为有偿服务,医患之间的经济关系复杂化,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医疗事故争议不断增多.医疗事故的产生与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漠有密切关系,针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与护理纠纷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能从中获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和对策.
作者:胡秀萍;何杏宝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采用切开挂线截源改道术治疗57例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5例,女22例.年龄16~65岁,病程2个月至15年.瘘道呈全马蹄型15例,半马蹄型18例,多发3例,属前位者3例,后位者54例,内口分布在截石位6点47例,5点4例,7点3例,1点1例,11点2例.
作者:韩宇科;王凭;胡敏;荆大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我院运用自拟方烧伤粉治疗烧烫伤82例,收到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2例病人中,男性48例,占58.54%,女性36例,占41.46%;成人46例,占56.1%,小儿36例,占43.9%;烧伤44例,占53.65%,烫伤38例,占46.35%;烧烫伤面积占50%~70%者7例,占8.54%,30%~40%者12例,占14.63%,15%~25%者24例,占29.27%,5%~10%者39例,占47.56%.烧烫伤深度Ⅰ°~浅Ⅱ°者52例,占63.41%,深Ⅱ°~Ⅲ°者30例,占36.59%.
作者:秦绪福;秦洁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为探讨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保脾临床实用性.方法 笔者从本院近十年外伤性脾破裂的病例中随机抽取资料完整且经一年随访非手术治疗的82例作为分析对象.结果 本组病例82例,其中男性68例(82.9%),女性14例(17.1%).机动车肇事59例(72%);堕落伤17例(20.7%);拳击伤6例(7.3%).经临床体征、B超及CT扫描证实为脾破裂,为浅表的脾实质破裂,脾周及盆腔有少量积液,按外科学分类为I级脾破裂者为本组治疗对象.经绝对卧床静养1周、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给予止血药、抗生素、静脉高营养.保守治疗1周后临床症状消失,B超复查腹腔渗液完全吸收,半月后治愈出院.3个月后恢复体力劳动,观察一年无异常表现.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保守疗法治疗脾破裂,免除切脾是完全可行的.
作者:张世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分析在应用尼莫通及缓慢放脑脊液,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并高血压治疗效果.方法 治疗组77例(原发性46例,继发性3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高血压应用尼莫通及缓慢放脑脊液,对照组单纯应用脱水降颅压、止血剂、管理血压治疗相比较.结果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明显减少了脑血管痉挛和梗阻性脑积水发生率、可显著降低脑积疝的形成,减少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和后遗症的发生,也明显降低了死亡率.结论 应用尼莫通及缓慢放脑脊液合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并高血压者疗效显著,可以采用.
作者:赵传奎;王心祥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双腔气囊导尿管是现在临床常用的导尿管,已取代传统的导尿管普遍使用,但是还未见有关导尿管嵌顿的报告,2006年5月2日上午,我科发生1例导尿管气囊嵌顿,报告如下.
作者:曹丽芳;贾丽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虽然非药物方式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例如射频消融根治房室结构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速(室速),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可显著改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后,但是,心房颤动的射频导管消融疗效不确切,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导管消融成功率低或即使接受了ICD治疗也需要长期服药.因此,抗心律失常药物仍然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主线.
作者:商延贞;袁建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中医院成为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基本结构单元,在为人民群众提供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中,中医院由于各方面原因导致发展缓慢,举步维艰,因此,必须制定正确发展战略,才能在竞争中取胜.
作者:杨正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CT引导经皮胸内肿物穿刺活检术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8例活检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8例全部确诊,并发症5例,发生率17.8%,均保守治疗治愈.结论 CT引导经皮胸内肿物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方法.
作者:张敬强;范卡;韩红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超声雾化吸入是一种很好的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方法,它是将药物分子经超声作用成为极细微的粒子,药物通过吸入直接作用于呼吸道病灶局部的一种治疗方法.吸入一定的雾化剂可解除支气管痉挛,减轻粘膜水肿和液化支气管分泌物,有利于痰液自呼吸道排出,促进支气管炎症的吸收.由于药物可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局部,使局部药物浓度高,所以药效明显.可用于治疗咽炎、喉炎、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等.
作者:王显辉;陈希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手术室护士从事的是手术室护理专业中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从事这个专业的护士除了护理专业本身应具备的一般条件外,还应具有审慎、审独、善解人意的工作态度,果断、敏捷、以人为本的工作作风,他人、小组、集体至上的团队意识,召之即来、连续作战、持之以恒的充沛精力和健康的身体,所以,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存在的压力大于任何科室的护士.笔者对425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8.7%的护士有职业紧张感,55.1%有负荷感.因此,专家呼吁要对这个特殊人群进行减压.
作者:陈素惠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的常见急症,60%的人一生中均发生过鼻出血,发病率占耳鼻喉科门诊的3%(季节不同,发病率也不一样).鼻出血可由局部及全身疾病引起.局部原因包括外伤、肿瘤等;全身因素有急性传染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维生素缺乏等.另有很多病因不明的鼻出血.根据中医理论,鼻出血多为肺经实热、胃火亢盛、肝火上逆、热邪迫血妄行所致.我院近几年来收治鼻出血60例,其中除8例因鼻外伤、鼻腔肿瘤及血液病等原因引起的鼻出血外,其余52例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临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潘淑霞;赵淼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诊疗技术的实施,新型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滥用;放疗、化疗和各种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致使病人的防御屏障和免疫功能遭到破坏.如果无菌技术、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则极易导致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给病人造成巨大身心痛苦和经济损失,甚至危及生命;也常导致手术或治疗的失败.医院感染问题控制的好坏,也关系到整个医院的前途命运,我国沿海一家医院曾因严重的院内感染问题致勒令停业.由此可见,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意义重大,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好.
作者:李淑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笔者近两年来,采用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u/2ml)联合红霉素软膏治疗儿童脓疱疮9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晨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维持性血透是通过重复地进行血液透析以维持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命,使之尽可能健康生活的主要手段.长期维持性血透患者,除了要忍受疾病的折磨,还要忍受强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痛苦,不仅影响着他们的生理机能,而且影响到个体心理体征.在保证透析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知识宣教,有针对性地解决每个病人的心理问题,对提高血透患者的长期存活率和生命质量有着非常重要意义.现报告如下.
作者:尤粒吉;施素华;许树根;梁萌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5年后残胃发生的原发性癌称为残胃癌[1].本病男性多于女性,文献报道的比例为5:4~13:1,年龄多在55~60岁[2,5].残胃癌发生与原基础疾病有很大关系,胃溃疡术后较十二指肠溃疡术后残胃癌发生率高达3~4倍[2,4].胃切除术的术式与残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各类报道均趋一致.
作者:高俊峰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