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尤粒吉;施素华;许树根;梁萌

关键词:心理护理, 维持性血透患者, 血液透析患者, 现报告如下, 知识宣教, 心理问题, 透析质量, 生命质量, 生理机能, 肾病患者, 精神痛苦, 经济压力, 健康生活, 个体心理, 终末期, 存活率, 疾病, 病人
摘要:维持性血透是通过重复地进行血液透析以维持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命,使之尽可能健康生活的主要手段.长期维持性血透患者,除了要忍受疾病的折磨,还要忍受强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痛苦,不仅影响着他们的生理机能,而且影响到个体心理体征.在保证透析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知识宣教,有针对性地解决每个病人的心理问题,对提高血透患者的长期存活率和生命质量有着非常重要意义.现报告如下.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头部备皮的应急程序

    术前备皮是临床护理常会遇到的操作,为了缩短病人的抢救时间,要求护士备头皮应快而好.在临床实践工作中,我们摸索出一套头部备皮应急护理程序,采取一站式,备皮用物准备齐全,采用改进式剃须刀行头部备皮.省时、省力,使备皮干净、彻底、床铺清洁,不留发渣,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危重病人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作者:李洁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非手术疗法治疗外伤性脾破裂体会——附82例报告

    目的 为探讨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保脾临床实用性.方法 笔者从本院近十年外伤性脾破裂的病例中随机抽取资料完整且经一年随访非手术治疗的82例作为分析对象.结果 本组病例82例,其中男性68例(82.9%),女性14例(17.1%).机动车肇事59例(72%);堕落伤17例(20.7%);拳击伤6例(7.3%).经临床体征、B超及CT扫描证实为脾破裂,为浅表的脾实质破裂,脾周及盆腔有少量积液,按外科学分类为I级脾破裂者为本组治疗对象.经绝对卧床静养1周、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给予止血药、抗生素、静脉高营养.保守治疗1周后临床症状消失,B超复查腹腔渗液完全吸收,半月后治愈出院.3个月后恢复体力劳动,观察一年无异常表现.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保守疗法治疗脾破裂,免除切脾是完全可行的.

    作者:张世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螺旋CT在面中部骨折中的应用

    面中部骨折(Fractures of midfacial region)是指发生在上颌骨、颧骨(弓)、眼眶和鼻骨等区域的骨折,可伴发颅底骨折,有时合并下颌骨骨折.因和眼眶、颅底等关系密切,而容易出现严重的合并伤和并发症,探讨和研究严重鼻副窦骨折准确的诊断和整复方法非常必要.随着CT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多层CT的应用,为面中部外伤临床诊断和制订外科计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我科自2002年收治53例,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厚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使用的护理体会

    在欧美国家,包括亚洲大部分国家都不用钢针输液,他们使用留置针进行点滴有30余年的历史.在没有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几乎每个患者都担心钢针刺破血管而尽量少活动,尽管如此,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钢针刺破血管的情况,这样不但增加了穿刺的次数,而且使药液漏到血管外引起炎症,尤其是化疗药物会造成局部坏死.而在使用静脉血管针进行点滴过程中,很少发生药物外泄.3天的留置时间也减少了反复穿刺的痛苦和对静脉带来的伤害,同时保证合理用药时间,并且患者在点滴过程中感觉舒适.

    作者:严晓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炎的探讨

    目的 探讨心肌炎的超声表现.方法 选用ATL超四二维超声诊断议,扇形探头,3.0MHz.取常规仰卧位,左室长轴切面.结果 测量右心室舒张期值为24mm~30.9mm不等.结论 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炎缺乏特异性,如发现原因不明右心室增大者,并结合心电图表现,应考虑心肌炎的可能性大.

    作者:黄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60例疗效观察

    卫生部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由1980年的0.67%上升到目前的3.2%左右,因此对糖尿病的治疗,是目前一项重要的课题,对60例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空腹血糖平均降低幅度为34.9%,餐后2小时血糖平均降低幅度为46%,糖化血红蛋白平均降低幅度为22.3%,血压及男、女体重指数也有相应的降低.

    作者:贾东;李周萍;张君曼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左半结肠癌并发完全性肠梗阻36例诊治体会

    左半结肠癌并发完全性肠梗阻的急诊手术方案传统上采用分期手术,但其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特别是远期效果差,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故此类患者手术方案乃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课题.我院1990~2005年间共收治左半结肠癌并发完全性肠梗阻36例,其中29例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无吻合口瘘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现将有关治疗方法与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袁江;周雪贵;贾福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稳心颗粒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步长稳心颗粒对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疗效.方法 将神经官能症70例随机分成两组:步长稳心颗粒治疗组36例,对照组3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诸方面无明显差异.步长稳心颗粒组用山东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步长稳心颗粒1包,每日3次;对照组用谷维素10mg,每日3次.每周随访一次,连用四周为一个疗程.根据观察指标稳心颗粒组的治疗后的对比分析.结果 表明稳心颗粒组的临床疗效明显比谷维素组高(P<0.05).结论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疗效可靠,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兰付胜;崔召红;陈方焘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吗啡超前镇痛对氯诺昔康术后镇痛效应的影响

    目的 了解吗啡超前镇痛对氯诺昔康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 4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术后静脉持续氯诺昔康32mg+芬太尼0.4~0.5mg+生理盐水至100ml/2ml/h.实验组20例,手术开始前预先硬膜外吗啡2mg,手术后静脉持续氯诺昔康40mg+生理盐水至100ml/2ml/h.术后VAS、VRS评分对比两组镇痛效应.结果 实验组VAS、VRS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 吗啡超前镇痛能明显影响氯诺昔康镇痛效应,而单纯氯诺昔康术后镇痛在时机上仍显滞后,不能达到满意的临床镇痛效果.

    作者:王卫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

    目的 探讨重症病人机械通气期间肠内营养(EN)的护理重点和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对31例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进行肠内营养,重点做好预防食物的返流与误吸,及时处理胃潴留及腹泻,做好护理监测等工作.结果 无1例患者发生误服,26例成功脱机转出ICU,4例死亡,1例出院.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期间,应积极预防胃肠道并发症,做好各个环节的监测与护理,可有效预防严重并发症,有利于早期脱机拔管.

    作者:勾芳;李冬梅;马敏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预防处理胃镜送气送水障碍的体会

    胃镜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送气送水障碍,查其原因主要是操作不规范,清洗消毒程序不严格,水瓶密封性受损等.通过对内镜护士专科知识的培训,增强保养意识,规范操作,严格清洗消毒程序,对送气送水障碍问题能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保证胃镜良好的工作状态,延长胃镜使用寿命,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彭怀英;郭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应用尼莫通及缓慢放脑脊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77例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在应用尼莫通及缓慢放脑脊液,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并高血压治疗效果.方法 治疗组77例(原发性46例,继发性3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高血压应用尼莫通及缓慢放脑脊液,对照组单纯应用脱水降颅压、止血剂、管理血压治疗相比较.结果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明显减少了脑血管痉挛和梗阻性脑积水发生率、可显著降低脑积疝的形成,减少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和后遗症的发生,也明显降低了死亡率.结论 应用尼莫通及缓慢放脑脊液合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并高血压者疗效显著,可以采用.

    作者:赵传奎;王心祥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129例CIN Ⅲ的诊断与处理

    目的 研究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如何进行正确诊断及处理,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129例CIN Ⅲ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29例CIN Ⅲ患者35.66%无症状,58.91%体检发现;查体宫颈光滑的16.28%,宫颈糜烂83.72%;保留子宫57.36%,切除子宫42.64%.结论 CIN Ⅲ患者要重视定期妇科检查,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保留子宫,并注重术后随访.

    作者:刘敏;朱景霞;阎臻;张云龙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浅谈医院成本核算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加强成本核算完善成本监控作用,结合对医院系统成本核算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改进医院成本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以期医院系统能够通过成本核算,有效控制成本,实行科学有效的经济管理手段,提高医院的生存能力,使之在竞争中于不败之地.

    作者:黄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激励理论在临床护生带教中的应用

    激励指激发人动机的心理过程,即通过激发人的动机,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临床实习是护生教育的重要阶段,是护生学习过程的后环节,也是其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转折点,但是由于护生的年龄、性格、所处的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进入临床后理论与实践、现实与理想的差异,使她们进入临床后无所适从,甚至有挫折感.所以作为临床带教老师应使用积极的体态语言,用鼓励的眼光、点头、微笑、肯定的手势、激励的语言,充分调动护生实习的兴趣,积极参与,主动配合.笔者在临床带教有十多年,对带教也颇有体会,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鸣春;钱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及处理方法

    通过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对每位职工进行培训,更新观念,强化知识,增强意识,加大管理、监督、检查力度,防止医院感染.

    作者:冯玲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肺部感染合并肺不张8例治疗体会

    肺不张在小儿时期比较常见,可由多种原因引起肺组织萎缩或无气.若不及时诊治,日久可发生支气管扩张及肺脓肿.笔者讨论8例肺不张患儿均系由肺部感染后产生.

    作者:王淑忠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腮腺混合瘤手术治疗及术后并发症处理

    笔者对手术治疗,经组织病理学确定的74例腮腺混合瘤发病情况、临床检查、复发原因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手术术式提出了治疗原则及并发症造成原因、处理等进行了讨论.

    作者:伍民诚;宁鸿雁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检验医学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医学领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的传统医学--中医药学也发生了质的飞跃.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西医结合学会的成立,把传统的中医药逐步与现代医学进行结合,使中医药学从宏观辨证学发展到了微观辨证学.微观辨证学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传统经典辨证提高到客观化学物质、细胞、乃至亚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水平以阐明中医证侯实质及其转化规律.

    作者:余礼军;周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进展

    虽然非药物方式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例如射频消融根治房室结构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速(室速),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可显著改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后,但是,心房颤动的射频导管消融疗效不确切,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导管消融成功率低或即使接受了ICD治疗也需要长期服药.因此,抗心律失常药物仍然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主线.

    作者:商延贞;袁建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