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玲;叶运姣;计莉;曾令济
目的 观察尿激酶治疗脑梗塞早期效果观察.方法 将46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3例,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23例,给予尿激酶治疗.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脑梗塞早期疗效好.
作者:孙继宪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在科学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谁能吸引和留住高水平的人才,谁就能保持和发挥在竞争中的优势.在卫生改革全面启动和不断深入的今天,如何大限度地发挥高水平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是当前各医疗机构为关注的问题.因而,公立医院分配制度改革与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是相辅相成、同步并进的.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对于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具有实际意义.长期以来,人们的普遍心理趋向是收入平等,导致了分配观念和制度上的各种不合理现象,造成人们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低下,导致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下降.因此,公立医院应认真分析其分配制度的现状及原因,充分认识分配实现形式的工资及其工资差别,详尽拟定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不断创新分配制度的具体形式,充分发挥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使公立医院的事业生机勃勃,在改革的潮流中与时俱进、傲立潮头.
作者:叶水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苯那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将65例2型糖尿病伴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苯那普利组、联合用药组(苯那普利+厄贝沙坦组).治疗8周,观察血压、服药状况及不良反应,并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生化指标.结果 治疗后,B组、C组较A组24小时尿蛋白下降明显,C组较B组24小时尿蛋白下降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苯那普利与厄贝沙坦联用更显著地减少患者的尿蛋白,延缓肾损伤,保护肾功能.
作者:梁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急诊手术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提高手术室护士的法律意识.方法 通过近几年我院手术室在急诊手术中发生的护理纠纷,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 护理纠纷的产生,主要存在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和缺乏护患沟通等因素.结论 根据引发护理纠纷的不同原因,可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作者:彭丹;盘容兰;郭庆军;林泗添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压疮是护理领域中的一个老问题,病人不仅痛苦而且付出了更多的医疗费用.因此,如何控制压疮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健.使用3M贴膜配合贝复剂在Ⅱ、Ⅲ期压疮护理使用中效果较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高素芹;宗秀芳;孟瑾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索大月份(>49天胎儿双项径<3.5cm的宫内妊娠)药物流产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妊娠>49天,B超示宫内妊娠胎儿双项径<3.5cm无药物流产禁忌的25~40岁妇女,予米非司酮50mg Bid po二天,第三天米索前列醇600 μg Q3h po,多服用1800μg,待胎儿、胎盘完全或部分排出后,常规清理宫腔.术后一周复查B超示宫内无残留为成功.结果 我院收治的120例大月份药物流产均获成功,大月份药物流产可推广于临床.
作者:曹丽锦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介入治疗是在X射线等影像导向监视下进行的导管操作或穿刺技术.由于该治疗方法创伤小、效果确切、病人痛苦少、费用相对低廉而受到患者的欢迎.因此,临床应用日益扩大.但在介入放射操作中,由于工作人员在X射线照射下,距射线装置近、暴露时间长、防护设施简陋,致使操作人员各部位长时间受到X射线照射,如何在合理应用X射线的同时做好X射线的防护,减少不必要的照射非常重要.
作者:贾宇;苗金萍;武恒;李风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宫颈糜烂是已婚妇女常见的妇科疾病,临床治疗方法很多,我院采用高频电刀治疗仪.BC-50A医用多功能高频电刀联合聚维酮碘治疗宫颈糜烂,可明显减少术后阴道排液量,缩短阴道流血时间,提高疗效.
作者:邵静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随着人们膳食结构改变、活动量减少、身心应激反应等生活方式的变化,出现了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DM)、糖耐量受损、肥胖等多因素聚集的疾病状态.
作者:王文丽;王春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笔者通过复习婴幼儿呼吸道解剖特征,分析婴幼儿胸部平片X线表现及各种X线表现产生的出现病理变化,以提高婴幼儿肺部感染的诊断率.方法 收集我院2000~2005年婴幼儿胸部片300例,年龄出生6小时~6周岁.经副主任医师一名,高年资主治医师二名共同阅片.并按年龄分成0~1岁、1~3岁、3~6岁三组,寻找各年龄组患儿肺部感染的X线表现特点.结果 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时所产生的X线表现与婴幼儿呼吸道解剖、发育阶段及发育程度有关.不同年龄阶段支气管肺炎的X线表现有以下特点:0~1岁患儿支气管肺炎的胸片表现以弥散性肺气肿为主要表现;1~3岁患儿以肺小叶炎性渗出、多个肺小叶实变融合病灶为主要表现;3~6岁岁患儿,支气管肺炎的胸片则以两下肺点片状阴影、心后区条片状阴影为主要表现.
作者:詹国正;蔡俊 刊期: 2006年第07期
随着危重病医学的发展,脑出血病人的营养支持疗法也逐渐得到了重视,高营养治疗广泛应用于临床.在禁食和应激状态下,机体为满足能量和蛋白质的需要,通过自身调节机制,动员体内所储备的能源,导致分解代谢增强、体重减轻,从而引起机体丧失免疫功能.由于机体自身储备的可用能源有限使脑出血病人处于负氮平衡状态下长时间的自身消耗将会加重病情和造成感染的扩散,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应及早给予营养支持,以提供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减少自身消耗;加强机体内在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才能改善脑出血病人的存活率.营养支持疗法,包括全静脉营养及胃肠道营养,全静脉营养就是完全胃肠道外静脉营养治疗.我院对于脑出血病人开展了营养支持疗法,尤其是鼻饲营养的实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达到了临床治疗的预期效果.
作者:吴海云;郑建华;王晓楠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危、重症疾病之一,如不及时确诊,延误抢救,可造成严重后果.由于本病表现和体征变化多样,易与多种疾病相混淆.为探讨异位妊娠误诊原因,找出教训,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的发生,将我院自2001年以来16例误诊病例作一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金凤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及三维立体成像在诊断尿道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5例尿道狭窄患者应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 PLUS4扫描盆腔区、尿道,包括平扫、增强后实质期和分泌期扫描.采用MRI、MIP和3D对图像进行后处理.结果 20例显示为膜部尿道狭窄,9例显示为球部尿道狭窄,4例显示为前列腺尿道狭窄,2例因无法排尿检查暂停.33例均直观而充分显示狭窄段长度,狭窄程度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定位准确.单纯尿道造影仅能显示狭窄段大概长度.结论 螺旋CT三维立体成像对尿道狭窄的诊断有成像清晰、定位准确的优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作者:陈宁;李辉华;邓助朋;陈结能;乔颖 刊期: 2006年第07期
1临床资料多发癌是指发生在不同部位的不同组织类型的癌,分为同时性多发癌与异时性多发癌两种,前者指机体同时存在2个以上癌肿(2个以上癌肿同时发现或在6个月内相继发现),后者则指机体中先后出现2个以上癌肿(超过6个月再次发现后的肿瘤).我院近三个月发现2例多发癌,报告如下:
作者:赖庆安;卢月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阴道镜检查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阴道镜对248例疑有宫颈病变的患者,在阴道镜引导下行活检,将两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阴道镜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敏感性91.0%,特异性83.8%.结论 阴道镜是很有价值的筛查手段,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宫颈活检,减少宫颈组织的创伤及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邱卫群;黎东秀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肥胖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计算肥胖用肥胖度.肥胖度在±10%不应算作肥胖症,大于10%,甚至超过20%即为肥胖症.日本定的标准体重(公斤)为身长(厘米)-105.
作者:杨付兵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动-静脉内瘘是一种安全且能为终末期肾病患者提供长期有效血液透析治疗使用的永久性血管通道.一个理想的动-静脉内瘘要求能够提供足够的血流量,不至于动脉瘤和血栓形成,位置表浅又不至于影响病人的生命活动,安全可靠,可长期使用.但术后的观察护理对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如果护理措施不当或观察不及时可造成内瘘手术失败.现将我科行动静脉内瘘术后的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蔡怡;贾月芹;杨会玲;李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回顾性评价骨移植治疗股骨髁上骨折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收治了创伤导致的股骨髁上粉碎性骨折骨缺损患者17例,采用骨移植及股骨髁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随访5~49个月,本组患者全部获得骨性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评价按Merchant膝关节功能评分法,优良率为88%(15/17).本组1例发生髁支撑钢板折弯、断裂,再次手术后骨折获得愈合,膝关节功能评分可.结论 骨移植及髁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粉碎性骨折骨缺损,可使骨折端获得较好的生物力学固定,有利于膝关节早期活动,骨折愈合率高,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安群;袁太珍;郑坚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病毒性心肌炎是小儿较常见的继发性心肌病,临床症状多样化不易确诊,危害极大,严重者如不及时诊治,可危及生命.据统计学资料,近年发病率有增加趋势.笔者通过小儿心肌炎的病因、发病机理、危害及预防进行探讨,以引起社会、家庭、个人的重视,避免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对家庭造成更大的伤害.
作者:张洪涛;肖世卿 刊期: 2006年第07期
随着血液分析仪的普及应用,BPC及MPV的测定已成为血液学检查的常规项目.BPC及MPV在某些血液病中的变化引起了一定的关注.自2000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动态观察了31例儿童ITP患儿BPC及MPV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立萍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