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层医院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164例临床分析

巫建军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 穿孔, 外科手术
摘要: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治疗效果.方法对以手术治疗为主的164例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保守治疗4例,单纯修补39例,毕I式胃大部分切除62例,毕II式59例,均痊痊愈出院.结论 消化性溃疡穿孔手术治疗是主要手段,根据病情施行穿孔修补术或胃大部分术,以毕I式胃十二指肠吻合为佳.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关于禁用乌头的必要性探讨

    前二年,木通致肾衰的作用被大家发现并重视,也有多篇媒体报道,有一定影响,国家也限制其使用.但笔者认为,应限制使用的中药是乌头(草乌、川乌),附子是乌头的旁生块根(子根),虽毒性略低,也应非常慎重.

    作者:黄刚;林介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脑出血病人鼻饲营养的支持疗法

    随着危重病医学的发展,脑出血病人的营养支持疗法也逐渐得到了重视,高营养治疗广泛应用于临床.在禁食和应激状态下,机体为满足能量和蛋白质的需要,通过自身调节机制,动员体内所储备的能源,导致分解代谢增强、体重减轻,从而引起机体丧失免疫功能.由于机体自身储备的可用能源有限使脑出血病人处于负氮平衡状态下长时间的自身消耗将会加重病情和造成感染的扩散,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应及早给予营养支持,以提供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减少自身消耗;加强机体内在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才能改善脑出血病人的存活率.营养支持疗法,包括全静脉营养及胃肠道营养,全静脉营养就是完全胃肠道外静脉营养治疗.我院对于脑出血病人开展了营养支持疗法,尤其是鼻饲营养的实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达到了临床治疗的预期效果.

    作者:吴海云;郑建华;王晓楠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护理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系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经抢救缓解后,在数天以至数周表现基本正常的间歇期后再次出现以痴呆为主的一组神经、精神症状.本病以老年人多见,具有发病急、恢复慢、并发症多、预后好四大特点.

    作者:赵沧海;郭颖兰;李建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婴幼儿支气管肺炎胸片观察

    目的 笔者通过复习婴幼儿呼吸道解剖特征,分析婴幼儿胸部平片X线表现及各种X线表现产生的出现病理变化,以提高婴幼儿肺部感染的诊断率.方法 收集我院2000~2005年婴幼儿胸部片300例,年龄出生6小时~6周岁.经副主任医师一名,高年资主治医师二名共同阅片.并按年龄分成0~1岁、1~3岁、3~6岁三组,寻找各年龄组患儿肺部感染的X线表现特点.结果 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时所产生的X线表现与婴幼儿呼吸道解剖、发育阶段及发育程度有关.不同年龄阶段支气管肺炎的X线表现有以下特点:0~1岁患儿支气管肺炎的胸片表现以弥散性肺气肿为主要表现;1~3岁患儿以肺小叶炎性渗出、多个肺小叶实变融合病灶为主要表现;3~6岁岁患儿,支气管肺炎的胸片则以两下肺点片状阴影、心后区条片状阴影为主要表现.

    作者:詹国正;蔡俊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加替沙星治疗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作对照,观察国产新药加替沙星治疗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并对其细菌学清除情况及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 随机选取2005年因在呼吸道感染入我院内科治疗的老年患者,分别给予加替沙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结果 加替沙星组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83.30%,痊愈分别为73.30%和70%,细菌清除率分别是84.7%和77.20%,有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0%和8.3%,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均轻微,未作任何处理.

    作者:李志勇;王正容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水针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模式的改变,对围产保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产妇创造一个安全无痛的分娩环境是围产医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我院自2003年以来施行水针注射镇痛分娩,效果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中洁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大学生睡眠状况的调查研究进展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校大学生处于身心发育的特别时期,其繁重的学习负担、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特殊的生活环境和未来就业的压力,都影响着他们的睡眠状况,这一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内很多院校都组织了不同形式的关于大学生睡眠状况的调查,得到了一些统计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在校大学生的睡眠问题,笔者查阅了近五年的相关文献,现就目前有关大学生睡眠状况的调查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白瑞;倪杰;邱烨静;昌婷婷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浅谈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

    淋巴结转移是食管癌常见的转移途径,研究其转移规律对手术及放疗有实际指导意义.

    作者:高俊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萝卜汁治疗结肠疾病的研讨

    我院自2004年4月~2005年12月采用萝卜汁灌肠法,经临床验证158例,证明该疗法效果好,无副作用,方法简便.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尹涛;邢道花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酚妥拉明、多巴胺、蝮蛇抗栓酶治疗肺心病难治性心衰32例

    我院从2000~2004年在常规治疗肺心病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多巴胺、蝮蛇抗栓酶联合治疗肺心病32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华昌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中青年胃癌手术后的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

    胃癌是常见的肿瘤之一,占消化道肿瘤的第一位[1].近几年的临床实践发现,胃癌发病年龄日趋减小,也就是胃癌有年轻化的趋势.由于年轻人生活阅历及对疾病的看法不同,不能对疾病本身有充分的认识和重视,因此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减轻中青年胃癌患者的心理反应程度,提高生活质量,让患者积极配合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袁福珍;晏金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微型腹腔镜下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微型腹腔镜下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美容效果好等优点,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使病人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及促进康复.

    作者:赖克;李锋;黄业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脑血管病人健康教育体会

    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实施,病人的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对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环节,尤其是脑血管病人的健康教育,对促进疗效、缩短治疗周期、降低致残率和疾病复发率有重要作用.在健康教育中怎样与病人沟通交流,要建立怎样的护患关系才能使健康教育更有效完成,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科对176例病人实施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促进了护患关系,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由2004年的90%提高到2005年的98%,现将在健康教育中如何与病人进行有效的交流谈几点体会.

    作者:郜淑能;蒋雪茹;孟雪青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高危儿监测及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

    目的 探讨高危儿的监测及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方法 对255例高危新生儿进行运动发育、反射发育、Vojta姿势反射发育及肌张力等等方面的检查,结合母亲妊娠及患儿新生儿期疾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筛查出脑性瘫痪患儿18例,年龄均小于9个月.结论 对高危儿应该建立追踪随访制度,通过病因早期表现及神经发育学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脑性瘫痪患.

    作者:刘宏伟;孙梅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对公立医院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考

    在科学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谁能吸引和留住高水平的人才,谁就能保持和发挥在竞争中的优势.在卫生改革全面启动和不断深入的今天,如何大限度地发挥高水平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是当前各医疗机构为关注的问题.因而,公立医院分配制度改革与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是相辅相成、同步并进的.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对于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具有实际意义.长期以来,人们的普遍心理趋向是收入平等,导致了分配观念和制度上的各种不合理现象,造成人们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低下,导致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下降.因此,公立医院应认真分析其分配制度的现状及原因,充分认识分配实现形式的工资及其工资差别,详尽拟定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不断创新分配制度的具体形式,充分发挥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使公立医院的事业生机勃勃,在改革的潮流中与时俱进、傲立潮头.

    作者:叶水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及研究现状

    近几年,转基因技术已被许多国家广泛应用,我国是早开展基因研究的国家之一.至1999年,我国共有4种转基因作物进行中间实验,涉及作物11种.其中水稻、小麦、玉米、西红柿、白菜、甜瓜、香木瓜、花生和广藿香为转其因食品植物.49种进行环境释放,涉及10种作物,其中水稻、玉米、大豆、马玲薯、西红柿、甜椒和为转基因食品植物.

    作者:宋伟静;赵克华;姜琪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房炎28例

    笔者近年来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乳房炎2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8例,均为哺乳期妇女,年龄24~32岁,产后4周内发病的19例,5~8周发病的6例,9~12周发病的3例.起病后1~2天来我院就诊的27例,1例于起病后第5天来我院就诊.所有患者皆作血常规检查,其白细胞计数均明显增高.

    作者:罗园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我院下呼吸道标本病原菌分布调查

    目的 了解我院下呼吸道标本病原菌分布.方法 用常规方法分离细菌后,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结果 G-菌中鲍氏不动杆菌升至首位,G+菌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感染率(29.1%)明显升高.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与真菌感染率的升高与临床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吸氧、患者病情危重有较大关系.

    作者:徐学慧;尚鲁强;徐晓东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在急性脑血管病中凝视麻痹的临床意义(附124例分析)

    目的 提高凝视麻痹在急性脑血管中临床意义的认识.方法 对124例伴有凝视麻痹的急性脑血管进行分析.结果 在124例患者中,男74例,女50例,脑出血的凝血麻痹的患者,意识障碍和死亡发生率增高.结论 伴有凝视麻痹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预后不好.

    作者:付金霞;周洁信;陈辉;方玉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ST段抬高的非Q波心梗)40例心电图及心脏超声变化

    目的 从心电图及超声方面评价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常规综合治疗(包括吸氧、卧床、静脉使用硝酸甘油、溶栓,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倍他乐克、开搏同、调脂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等);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川穹、桃仁、红花、赤芍、地龙等组成)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心电图ST段变化和心脏超声方面: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以及E/A比值的变化.结果 两组心电图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92.5%,对照组67.5%,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两组心脏超声:CO、LVEF、E/A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FS、CI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补阳还五汤可显著改善心肌缺血和左室功能.

    作者:王学福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