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富平
我科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中心,2003年1月-2005年12月行髋关节手术患者393例,60岁以上的23例,其中6例术后3~72 h出现呼吸抑制.究其原因,考虑与术中麻醉药的延续作用及术后使用镇痛镇静药有关.呼吸抑制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引起患者窒息甚至死亡.下面例举3例具有代表性的病例,以期引起对此类患者术后观察及护理的足够重视.
作者:许少英;陆明媚;王小俊;陈巧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总结10例股、髂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安装下腔静脉滤器术后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穿刺部位护理,术后病情观察,并发症的观察,监测指标等.全部病例均顺利置入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平;李艳霞;张中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成人高脂血症(高胆固醇)患者血脂控制的效果.方法自设调查表,对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街、六榕街社区居民中患有高脂血症的患者133例及在我院就诊的高脂血症患者167例进行研究,并且采取社区护理干预.结果300例患者生活方式及遵医行为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明显提高;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略有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和遵医行为,使患者从被动的治疗疾病转变为主动的防治疾病;不断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促使患者血脂达到控制效果.
作者:石霞萍;梁群英;张卫红;吴凤云;刘湘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脑血管意外病人中西药结合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脑血管意外病人按入院顺序单双数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观察组;对照组肠内营养给予能全素,观察组肠内营养给予能全素加用中药营养配方.结果两组病人进行肠内营养支持15 d后,(1)两组病人治疗后体质量、上臂中段周径、三头肌皮褶厚度、血红蛋白、血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对比,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2)血IgA、IgG、IgM、淋巴细胞含量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3)并发症发生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脑血管意外病人采用中药结合肠内营养,可以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同时可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曾梅珍;龚小琦;马丽昕;许小青;刘桂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总结报道对39例无偿捐献外周血干细胞供者的护理方法:无关供者39名,经检查与患者HLA-A、B、DRB1 3个位点6个等位基因全相合,外周造血干细胞动员后,经肘静脉采集干细胞.造血干细胞采集前后充分讲解相关的移植知识,解除供者及其家属的恐惧紧张心理:采集中严密观察不良反应,本组7例出现明显的口角麻木等枸椽酸盐中毒反应,14例出现疲劳、困倦;采集后做好对供者的健康回访.结果39例供者均接受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采集效果满意,保证了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顺利进行.
作者:孙革;蓝欲晓;李明;高素青;钟福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总结自发性蛛网膜下控出血(SHA)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及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预防脑血管痉挛、血压控制在13~16/9~11kPa(120-100/70-80 mmHg)、防止动脉瘤破裂:预防感冒,保持大便通畅;加强健康教育;术中做好体位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配合医生操作,加强病情监测;术后正确处理及预防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症,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作者:陈丽静;伦丽芳;蔡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老年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19例≥60岁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者(老年组)与31例<60岁的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者(中年组)在肺动脉压、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功能和房颤发生率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与中年组比较,老年组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明显减退,继发肺动脉高压和房颤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老年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者随增龄病情加重,其左心室舒张功能明显减退,继发肺动脉压力和房颤的比例较中年人高,因此护理时首先应评估年龄、房间隔缺损的大小、心功能改变、肺动脉高压、房颤、心电图的表现等,观察气促、胸闷、乏力、下肢水肿、发绀、心率、脉率及复发的症状及体征.加强临床观察,教会患者自我管理,做好健康教育,重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贾利新;李帼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脑瘫患儿家庭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65例患儿按出院时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单日出院的33例患儿进行家庭康复护理训练为家庭康复护理组,双日出院的32例患儿仅采用常规出院指导为常规康复护理组.两组均进行常规的院内治疗,采用Gesell发育量表对患儿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综合疗效评定和Milani的正常儿童发育表中的运动发育指数MQ评分评价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家庭康复护理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P<0.05.治疗第2疗程后运动发育指数MQ评分家庭康复护理组显著大于常规康复护理组,P<0.01.结论针对性的家庭护理明显改善脑瘫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治愈率及有效率,减少患儿的病残率,促进脑瘫患儿的康复.
作者:李小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职业健康检查工人的健康教育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06例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工人进行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的需求调查.结果94%的职业健康检查工人强烈需求了解职业病的诊断,但对工作场所防护设施的需求率不高为51%;90%强烈希望与医护人员面对面直接交谈健康教育知识.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职业健康检查工人健康教育需求,有针对性进行宣教.
作者:潘丽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牵引是骨科治疗中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褥疮是牵引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因牵引肢体活动不便,使牵引肢体易发生褥疮.2003年至今我院使用一次性手套制作的小水垫置于牵引肢体的受压部位,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海玲;江小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通过对1 000例无痛内镜诊疗术中发生的25例并发症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护理措施:加强麻醉期呼吸道管理;心血管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急救;药物应用管理;诊疗室人文关怀设计等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宁云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和器材的改进,桡动脉穿刺技术在临床上已逐步应用,避免了经股动脉穿刺及其术后长时间卧床导致的多种并发症.但术后穿刺部位的止血处理不当容易引起手部血液循环障碍,严重者可发生手部缺血性坏死.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局部止血传统方法是用弹力胶布加压包扎固定,操作繁琐,费时费力,容易引起肢体肿胀、局部过敏反应或皮肤破损等,增加病人的痛苦及护理工作难度,据文献报道其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为37.5%[1].2004年11月-2006年3月,我科为39例介入术后病人用桡动脉压缩器压迫止血,收到良好的效果,并发症明显减少,介绍如下.
作者:冯艮娇;梁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床头交接班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方法采用问卷对110例病人进行调查,内容是护士床头交接班时存在问题,根据存在问题采取相应管理措施:转变观念,提高护士对床头交接班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素质教育,树立良好的护士职业形象;保护病人隐私;对病人一视同仁.结果护士床头交接班语言不规范18例,占16.4%;仪表不得体3例,占2.7%;注意力不集中10例,占9.1%.青年组病人认为侵犯隐私11例,占52.4%(11/21);中年组认为有焦虑8例,占20.0%(8/40);老年组认为被忽视16例,占32.7%(16/49).小学文化病人认为被忽视10例,占27.8%(10/36);中学文化病人认为无影响26例,占40.6%(26/64);大学文化病人认为侵犯隐私4例,占40.0%(4/10).存在问题是由于护士对床头交接班的认识不够、护患沟通技巧不足、病人文化层次低、人际交往少.结论针对护理人员床头交接班存在问题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对于保证病人得到全身心的照顾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曾瑶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分析ICU护理风险事件的种类、发生的原因,为ICU护理风险事件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回顾性分析2005年1-6月收治的141例ICU病人的临床资料中的护理风险事件:非计划性拔管8例次,沟通障碍12例次,血管活性药物使用3例次,是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其发生率分别为5.67%、8.51%、2.13%.风险主要来源于护士本身,如由于责任心不强,缺乏同情心、耐心或不按操作规程护理病人,护理人力资源匮乏,ICU护士与床位比为1~2:1,护理文书书写潜在的法律问题.认为减少和防止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沟通工作,正确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合理配置及优化人员素质,是ICU风险防范的重要措施.
作者:郑春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粒细胞缺乏症是指血液中嗜中性粒细胞绝对数完全缺乏或低于0.5×109/L.糖尿病足截肢后合并粒细胞缺乏症少有报道,我科收治了1例这样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克英;薛彬;王丛英;赵应兰;徐绪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由于病人对CT增强扫描缺乏认识,以致在接受检查时产生各种复杂的心理.针对病人在CT增强扫描检查过程中恐惧、紧张、焦虑、担心、情感脆弱、易激动等异常心理,对病人的心理特征进行个性分析,实施人文关怀并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干预,把高超的护理技术与温馨的人文关怀有机结合,使病人保持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CT增强检查和护理.病人对CT增强扫描的恐惧、紧张、担心和对检查后结果的焦虑有显著改善,不良反应率明显降低.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总结报道6例同时溺水儿童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护理经验.采用单人纯氧舱,治疗压力:1.8ATA(0.08 MPa).护理方法包括入舱前的安全检查,加强患儿和家属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注意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患儿及家属的情绪稳定,治疗过程安全、连贯,6例患儿均康复出院.快速组织护理人员,合理分工,及早辅以高压氧治疗,并保证治疗的连贯性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黄少婉;洪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笔者介绍该院社区门诊开展家庭输液存在的护理问题及对策.主要护理问题有:安全系数比医院小,风险大;输液过程出现不良反应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家庭条件差,无法统一规范工作流程;病人及家属缺乏医学知识;社区护士压力大.采取对策:强化护士的法律意识;加强质量控制工作;重视社区护士的培训,提高护士素质;健康教育细致准确;人性化服务送入家庭.认为不断改进存在问题才能保证病人的医疗需求及安全防范.
作者:孙美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早期温盐水灌肠对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灌肠组和常规组各50例,灌肠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温盐水灌肠.结果两组体质量增长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相比,灌肠组喂养不耐受情况发生率降低、胎粪排尽时间缩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温盐水灌肠可明显加快胃肠蠕动,加速胃肠道排空,增加早产儿进奶量,减少胃食管反流,改善早产儿营养状况,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
作者:田菊;王岩;陈娜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士家访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为期2年的护士家访,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和Morning 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价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出院后第1、第2年末SANS、SDSS、MRSS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出院时且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再入院率也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结论护士家访能明显促进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
作者:顾桂英;曾德志;刘先凌;郑桂芝;李淑芬;周卫东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