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伟;王建华;郭玲;杨九光;戴体俊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致肝动脉高灌注异常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特征,以利于准确判断癌灶的范围、肝脏血流动力学异常等,从而选择确当的介入治疗方案.方法 2001年4月~2003年7月因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左支、右支或/和主干癌栓首次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的病例共3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肝动脉DSA动脉期、实质期癌变和非癌变肝组织境界及血供对比,分为无、轻度、重度肝动脉高灌注,并据此判定癌变和非癌变组织血供状况而选择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案.结果门静脉癌栓发生部位:右支17例,左支5例,右支及主干11例,左、右支及主干6例.动脉期非癌变肝组织无高灌注、实质期癌变肝组织境界清楚17例;轻度肝动脉高灌注,肿块境界模糊14例;明显肝动脉高灌注、肿瘤与正常肝组织不能分清8例.分别给予常规灌注栓塞、肿瘤供血动脉碘油乳剂栓塞、单纯灌注化疗.结论肝动脉高灌注征在判定肝癌并门脉癌栓患者门脉血供受侵程度、肝动脉栓塞耐受度,从而在指导介入方案的选择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印利民;周明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的优点、手术要点及适应证.方法 2005年1月~2006年3月间我院对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TVH)32例,与同期指征相近的经腹全子宫切除术31(TAH)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TVH组手术均成功,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住院时间和伤口疼痛程度均小于TAH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TVH损伤小、恢复快,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作者:黎春梅;崔艳萍;董秋燕;张金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解决如何减轻静滴20%甘露醇致静脉损伤的程度.方法抽取观察对象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比较采取综合防护对静脉损伤程度的影响及使用次数与静脉损伤间的关系.结果两组间静脉的刺激程度、静脉炎的发生率及静脉使用次数有显著区别.
作者:李琪;温省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一般患者护理记录是指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一般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笔者在对我院出院病历随机抽查中,发现了不少问题,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华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老年人阑尾炎的发病率虽然不高,约占阑尾炎的2%,但病情往往复杂,易延误治疗,有较多的并发症及较高的死亡率(并发症占10%~20%,病死率约占5%).目前老年人口比例正迅猛增加,阑尾炎作为老年人的一种比较常见的急腹症不容忽视.统计我院1995~2005年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阑尾炎共8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强;黄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2DM)患者白介素-6(IL-6)、内皮素(ET)的变化,在糖尿病中的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6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血IL-6、ET及尿IL-6并进行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ET、IL-6及尿IL-6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结论患者体内高水平的血ET、IL-6是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病理生理改变的一种表现,IL-6对糖尿病肾病的病情分析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陈雨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总结了32例散发性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护理,探讨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的佳护理方法.结果表明认真细致有效的临床观察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皮肤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合理用药和正确使用脱水剂,饮食支持疗法对此病的抢救成功起到积极作用,观察护理得当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王玉琼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肿瘤坏死因子а(TNF-а)和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在急性胰腺炎(AP)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东安县人民医院2001年11月~2005年06月住院的AP患者36例,根据疗效分为两组,其中临床有效组30例,临床无效组6例,以3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用激光散射比浊法及ELL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其入院第1、4天C-RP、TNF-а、IL-6.结果 AP临床有效组入院第4天较入院第1天血液中C-RP、TNF-а、IL-6显著降低(P《0.01);临床无效组入院第1、4天血液中C-RP、TNF-а、IL-6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入院第1天3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C-RP、TNF-а、IL-6检测是AP治疗效果的预测指标之一.
作者:邓玉强;宾湘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在基层医院较常见,占中毒病人的80%~90%,传统疗法一般以应用阿托品为主,治疗效果差,副作用大,病程长,护理繁琐,费用大,治愈率低,死亡率高.应用新技术,采取有力的综合救治措施,提高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正丽;杨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在晚期胃癌化疗中对化疗效果、免疫功能和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所有入选病例随机分配到艾迪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化疗方案:L-OHP 200mg静滴d1,5-Fu 500mg/m2持续静滴dl-d5,同时CF曾效,21天为1周期,共用2周期,艾迪化疗组在单化组的基础上静滴艾迪注射液50ml,1次/d,4次1疗程.结果单化组与艾迪化疗组有效率分别为40.9%和43.5%,艾迪化疗组CD3、CD4/CD8下降不明显,口腔溃疡和腹泻症状发生率明显减少,且程度较轻.结论艾迪注射液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双重作用,能提高化疗效果,减轻毒副反应.
作者:曾庆宝;宋尚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医院文化是知识经济时代医院竞争的核心,也是医院管理的重要手段,重视和研究医院文化建设对医护人员的思想影响以及整个医院的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一种行业文化,医院文化也是文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医院图书馆是文献信息的中心,是传播文化、利用信息的主要阵地.因此,医院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和功能为医院文化建设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作者:刘志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宫颈妊娠的疗效.方法宫颈妊娠5例,宫颈局部单次注射甲氨蝶呤12.5化疗,必要时行宫颈搔刮术.结果其中1例注射后第5天血B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降至正常,余4例注射后第15天降至正常,3例于注射后第7天行宫颈搔刮术,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剂量甲氨蝶呤宫颈局部单次注射加宫颈搔刮术,能够成功治疗需要保留子宫和生育功能的宫颈妊娠.
作者:张玲莉;李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奥氮平和氯氮平治疗,疗程12周.观察其疗效和副作用,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CQOLI)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PANSS分值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而两组间相比较则无显著差异,奥氮平组身体健康维度、心理健康维度及社会功能维度得分分别高于氯氮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奥氮平和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疗效相当,而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奥氮平优于氯氮平.
作者:张子平;谢元元;林源 刊期: 2006年第04期
1 适应症1.1 顺行转移修复膝及小腿上段创面.1.2 逆行转移修复踝及足部创面.1.3 游离移植修复四肢创面.2 应用解剖2.1 皮瓣的血供来源于腓动脉发出的肌间隔皮动脉和肌皮动脉穿支.前者经小腿外侧群及后群之间的小腿后肌间隔,后者由腓动脉肌支穿过拇长屈肌或比目鱼肌后在分部布至皮区.皮瓣的静脉回流有深组的伴行静脉和浅组的小隐静脉.
作者:韩树强;陈光;邵新中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先进技术的涌现,各手术学科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对手术护理质量提出了高效、高质、高水平的要求.手术室护理工作只有从过去的随意参与型向专科定人参与型转化,才能适应临床分科的需要,达到手术护理专业化.自2003年起,我院手术室设立专科护士组长和组员,即固定和相对固定在某个医疗专业组配合手术的护士.两年的临床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民主与科学的管理方法,在护士综合素质提高的同时,护理质量也全面提高.
作者:刘军红;刘英乔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护理技术操作,笔者在静脉输液操作上进行了仔细观察,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了促进护理业务的进步,加以总结.
作者:张晓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应用尼莫通微创治疗脑出血继发性脑室出血临床疗效及对并发脑血管痉挛、脑梗塞后遗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对29例脑出血、继发性脑出血应用尼莫通微创治疗;另有对照组21例单纯应用脱水降颅压、止血剂、管理血压和防止感染等相比较,观察临床疗效、后遗症及死亡率.结果计价两组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9.7%,对照组52.4%(P《0.05),应用尼莫通微创治疗,明显减少后遗症和死亡率的发生.结论应用尼莫通微创治疗脑出血继发性脑室出血,疗效显著,也明显减少后遗症和死亡率.
作者:赵传奎;刘钢铁;叶威巍;赵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按照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选择门诊病例8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31例),对两组不同治疗方法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32例,治愈率60.4%,总有效率90.6%;对照组治愈12例,治愈率38.7%,总有效率87.1%,有显著差异.结论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明显优于西药抗炎治疗,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杨保芳;苏元成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麻醉技术的发展,产妇对分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镇痛分娩的产妇越来越多.我院自2004年1月~2005年12月共实施硬膜外镇痛分娩100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建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疗法应用于治疗重型肝炎的围术期护理.方法通过对22例患者38次血浆置换术的观察,总结血浆置换疗法治疗重型肝炎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的护理经验和措施.结果血浆置换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方法,但患者易产生恐惧心理、过敏反应、低血压、低血钙症、出血、发热等,需要专业的护理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结论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和围术期护理是保证血浆置换治疗顺利完成的关键.
作者:黄恭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