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角膜异物500例临床分析

吴学东

关键词:角膜异物, 医院门诊, 眼外伤, 疾病, 基层, 处理
摘要:眼外伤特别是角膜单个异物是基层医院门诊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我院从1995~2006门珍处理角膜异物500例,现总结如下: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合并糖尿病的胃癌围手术期的治疗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的胃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 对1996年9月~2006年9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1例合并糖尿病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例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范围:6.1mmol/L~11.1mmol/L,尿糖:(±~+).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所有病例全部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结论 合理运用胰岛素,把血糖控制在一定范围,合并糖尿病的大肠癌患者能够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臧圣彬;李庆春;计小刚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探析减少骨科卧床病人便秘的护理措施

    笔者通过1a来对118例病人的临床观察,认为得力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地减少骨科卧床病人便秘的发生,并对实施这些护理措施理论进行了探讨.这些护理措施是:调节患者合理饮食,使之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指导患者进行腹部按摩.通过上述护理措施的实施,大大减少了骨科卧床病人便秘的发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临床护理水平.

    作者:陶丽君;校国林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BIPAP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25例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是由于心脏的原因使肺毛细血管压升高,毛细血管通透性加大引起肺血管外液体量过度增多甚至渗入肺泡,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如呼吸困难、缺氧等.严重缺氧可抑制心肌收缩力,诱发缺氧性脑病和肝、肾、肺等多器官衰竭而导致死亡.

    作者:邹黎菲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大剂量静脉用人血丙种球蛋白(简称HDIVIG)静滴在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判断其使用价值.方法 在急性ITP病例的临床治疗中,早期应用HDIVIG静滴(400mg/Kg/d,3~5d),观察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时间、出血症状控制时间,与常规治疗组对照.结果 HDIVIG治疗组48例,显效40例(83%),良效8例(17%);常规治疗组52例,显效28例(53%),良效14例(27%),进步5例(10%),无效5例(10%).血小板恢复时间、出血缓解时间,HDIVIG治疗组分别为(均值,d)5.5和2.3;常规治疗组为10.5和6.2.结论 HDIVIG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时间、出血症状控制时间均较常规治疗组缩短,有显著差异(P<0.01).急性ITP患者早期使用HDIVIG有助于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减少严重出血的可能性,安全度过危险期,值得在伴有严重出血的ITP患者中推广使用.

    作者:陆时运;赵晓红;王智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术后镇痛中氯诺昔康对吗啡用量节俭性和安全性的研究

    目的 评价术后镇痛中氯诺昔康对吗啡用量节俭性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120例ASAⅠ~Ⅱ择期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分组研究,18~63岁、择期硬膜外腔阻滞下骨科手术结束时,随机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mg或生理盐水2ml,12h后再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mg或生理盐水2ml,同时采用吗啡进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观察术后吗啡的用量、病人自控镇痛(PCA)总次数、术后2、4、8、12和24h的疼痛强度(VAS评分)、不良反应和病人对镇痛的满意度以及给药前后的生化指标和生命体征.结果 共完成120例,其中采用氯诺昔康68例,安慰剂52例.与安慰剂组相比,氯诺昔康组术后12h和24h吗啡用量减少(分别平均减少38.8%和43.7%),术后12h和24h PCA总次数降低(P<0.05),术后4、8、12和24hVAS评分降低,术后24h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而有关不良反应和化验结果异常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手术后静脉给予氯诺昔康8mg,bid可安全地减少术后吗啡用量,提高病人术后镇痛效果.

    作者:吴卫东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瑞立泰在急性肾绞痛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瑞立泰治疗急性肾绞痛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药物强痛定作比较.方法 按急诊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强痛定针剂100mg及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B组给予瑞立泰(双氯芬酸钠)75mg及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比较两组药物镇痛效果及副反应,并比较瑞立泰加用不同剂量杜冷丁后的疗效差异.结果 瑞立泰较强痛定镇痛效果好而副反应少,并能减少杜冷丁的用量.结论 瑞立泰治疗急性肾绞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且副反应较少,可为首选用药.

    作者:陆卫华;唐忠志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80岁以上老年人腹部手术的临床分析和围手术期治疗策略

    目的 分析高龄腹部手术患者临床特点,探讨围手术期的治疗策略,采取多种综合措施以提高高龄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治疗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2007年6月80岁以上资料完整的老龄患者腹部手术122例.结果 我院2000年~2007年6月共收治80岁以上资料完整的老龄病人共122例,其中男84例,女38例,年龄80~88岁,平均年龄85.5岁.急诊手术28例,择期手术94例.胆道手术73例,急诊胆囊切除1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30例,胆总管切开取石33例.胃肠肿瘤根治术20例,胃癌根治术12例,大肠癌8例.疝修补术20例,其中嵌顿10例,行右半结肠切除1例,小肠切除2例,无张力疝修补术6例,Bassini修补术11例,3例行高位结扎术.小肠肿瘤1例,行小肠部分切除术.阑尾炎5例,行急诊阑尾切除术.自发性肠破裂3例,行乙状结肠造口术.术前检查有一种合并病者95例,二种合并病76例,二种以上55例.死亡3例,切口感染20例,肺部感染32例.合并病加重62例.结论 80岁以上老年病人合并病多,术后并发症较多,但加强围手术期的监测和支持,注重合并病和并发症的治疗,可提高其手术的治愈率.

    作者:单保安;计小刚;李庆春;朱华峰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脂、血压关系的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浓度、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数和性状,同时检测血压、血脂.9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有无高血压分为心肌梗死组24例、高血压并发心肌梗死组69例,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35例.各项数据用SPSS10.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92.8%),且以软斑及混合斑为主,心肌梗死组次之(66.7%),正常组低(22.9%).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比,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血清LDL-C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及高LDL-C血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作者:戴午阳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曼陀罗花酒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100例

    急性软组织损伤是部队常见的训练伤,直接影响部队正常训练.我部从2000年以来应用中草药曼陀罗花酒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100例,经临床治疗观察,效果满意.

    作者:汤庆文;张春光;戴延忠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干扰儿童哮喘吸入治疗的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干扰儿童哮喘吸入治疗的相关因素,促进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的实施,进一步成功治疗儿童哮喘.方法 总结2002年6月~2004年6月确诊并实施了GINA方案的儿童哮喘患儿共122例,发作期给予综合治疗,达缓解后即给予GINA阶梯治疗方案,随访观察3mo、6mo、12mo、18mo,观察其各期治疗效果及吸入治疗的依从性.结果 不同病情程度在发作期5~10d治疗的总有效率达95%;缓解期预防性治疗时追踪观察至18mo时能够坚持治疗的剩72例(59%),18mo基本无复发,测定PEF变异率持续恢复正常范围的71例(98.6%);追踪观察患儿及家长对吸入治疗的依从性,依从性在病情程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年龄的差异上无显著性(P>0.05),家长及医务人员对哮喘相关知识掌握的情况也是影响治疗依从性的重要因素.结论 发作期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哮喘症状疗效显著,应用GINA方案于缓解期治疗过程中,仍然存在来自于患儿依从性差和医患双方对哮喘相关知识掌握不够等因素,干扰了哮喘的长效治疗.

    作者:陈玉琳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远程心电监测技术在我院的应用

    远程心电监测技术,是利用电话作为传输工具,结合新型电子技术,通过调制解调器进行实时心电图远程传输.

    作者:孙彦;马蕙闵;单若营;包艳;王明颖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氨溴索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儿特有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为主,进展快、症状重,以咳嗽、气喘、喘憋为特征,有明显的毛细支气管阻塞现象.这是由于婴儿呼吸系统生理解剖特点,排痰不畅,易被痰液阻塞,故促使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中的一个重要过程.我院利用氨溴索佐治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保华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扶正抗癌法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分析

    日前,肿瘤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一大杀手,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化疗药物抗肿瘤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有毒副反应大、长期应用易产生耐药等缺点.所以,人们迫切希望找到疗效好且不良反应低的药物,我国的传统中药在这方面显示出了优势.

    作者:孙菱娟;王玉红;周菊英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早期胃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附40例报告)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诊治和提高疗效.方法 对本院40例早期胃癌在诊断及治疗上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其中24例有慢性胃病史2~30a,37例临床表现以上腹痛为主,2例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进食哽噎.胃镜检查40例,上消化道造影检查20例.胃粘膜层(m)癌22例,粘膜下层(sm)癌18例,淋巴结转移5例.本组均行D1或D2,其中远端胃大部切除28例,近端胃切除10例,全胃切除2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38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5%.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5%和87.5%.结论 及时发现和诊断早期胃癌是决定治疗方案和改善预后的主要因素.并对诊断、治疗和临床对策作了探讨.

    作者:罗勇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98例慢性轻、中度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在心衰标准用药的基础上,卡维地洛由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至目标剂量,治疗12wk;对照组48例,仅用心衰标准用药治疗12wk.结果 治疗组在减慢心率、改善心功能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和62.5%,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别(P<0.05);治疗组多见的不良反应为头晕,但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未发生血尿常规、电解质、糖代谢改变及肝、肾功能损害.结论 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是有效和安全的.

    作者:张录平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手术室护士对围手术期患者的健康咨询及指导

    围手术期是指从确立手术治疗之日起至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的一段时间.包括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作为手术室护理工作者,为了使病人接受手术治疗时处于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仅仅做好手术中台上台下的配合工作是完全不能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的.

    作者:韩润林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的研究进展

    为使更多的同仁对引起老年人跌倒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有全面的了解,笔者综述了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因素,对有效地预防老年人跌倒,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少棉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如何做好供应室的监测、管理工作

    清洗消毒室是控制医院感染、减少为救治感染而花费巨大资金的有利武器.中心供应室是医院无菌物品主要供应单位,其消毒、灭菌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科研、护理总体质量,也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作者:陈仰奇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胞二磷胆碱在两种液体中的稳定性

    胞二磷胆碱为核苷衍生物,对改善脑组织代谢,促进大脑功能恢复和苏醒有一定的作用,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药品说明书中要求肌注或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笔者用常规剂量在室温(15℃~25℃)下对胞二磷胆碱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以便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

    作者:祁琳 刊期: 2007年第33期

  • 73例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病理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可发生于子宫、卵巢、输卵管、子宫韧带、腹部器官(如肠道、阑尾、腹膜)、泌尿系统(如肾、输尿管、膀胱)、盆腔淋巴结、皮肤等.临床表现多样,可形成局部肿块,造成临床术前诊断困难甚至误诊.笔者对73例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其临床病理表现.

    作者:林耀国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