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琳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1],其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2].笔者自2006年3月~2007年3月运用舒适护理模式与脊柱病人体位护理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病人与家属的满意度.现将具体实施过程介绍如下:
作者:江荣萍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自拟护肾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蛋白排泄率(UAER)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50例确诊为Ⅱ型糖尿病经查UAER异常按Mogensen分期法属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以自愿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23例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服中药护肾方;均治疗2个疗程计8wk.结果 两组同期疗程结束后复查UAER,统计显示观察组对UAER的干预作用较对照组为优(P<0.01).结论 中药护肾方有显著减少UAER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波;马志芳;蔡峰英;赵永江 刊期: 2007年第30期
本实验左氧氟沙星200mg/次,2次/d对30例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左氧氟沙星对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有较好的疗效.其中包括肺部感染8例,支气管炎9例,系统感染13例,临床总有效率为67.5%.30例患者细菌培养阳性27例,细菌阳性率为90%.治疗后18例细菌转阴,细菌转阴率为66.67%.共分离出致病菌33株,治疗后20株消除,清除率为60.61%.本实验观察的30例患未发生不良反应.
作者:黄海强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目的 比较布比卡因配伍小剂量芬太尼与单纯布比卡因用于腰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的妇女4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腰硬联合麻醉.A组(20例)腰麻药物为0.75%布比卡因1.6ml(12mg)+0.005%芬太尼0.4ml(20mg);B组(20例)腰麻药物为0.75%布比卡因1.6ml(12mg)+NS 0.4ml.观察记录两组病人麻醉平面、麻醉效果、麻醉持续时间、循环波动幅度、呼吸抑制程度、不良反应等.结果 麻醉平面、麻醉持续时间、循环波动幅度、呼吸抑制程度、不良反应等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A组麻醉效果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布比卡因配伍小剂量芬太尼用于腰麻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应用布比卡因者.
作者:郑世海;史扬 刊期: 2007年第30期
随着我国医学科学的发展,新医学模式的形成,护理工作的专业化程度愈来愈明显,知识范畴正日趋扩大,护理职业对临床护士职业品德修养的需求越来越高.
作者:任线萍;赵月玲 刊期: 2007年第30期
CT引导下的细针细胞学穿刺(FNAC)检查已成为肺部疾病诊断的一种重要手段,具有快速、准确性高的优点.笔者就20例穿刺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新平;颜卫山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目的 对我院哮喘门诊2004年8月~2006年10月收治的11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进行肺功能测定及临床表现分析.方法 对CVA组患儿进行变应原试验及肺功能测定,并与30例哮喘儿童(哮喘组)及3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肺功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CVA组肺功能FEV1.0,FEV5.0,PEF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值分别为4.21,4.23,4.59,均P<0.01.而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CVA与哮喘有相同的病理基础,部分CVA可发展为典型哮喘,误诊的原因主要为对CVA缺乏认识,未做肺功能测定及变应原试验.
作者:卓彪;黄光 刊期: 2007年第30期
本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观察和比较了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与单服药物治疗癔病的疗效.结果表明心理治疗组在控制症状、治愈出院时间、治疗所需药量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且减少复发,杜绝自动出院,有效地取得其家属的支持配合.
作者:刘德军 刊期: 2007年第30期
本文针对临床应用青霉素治疗金葡菌感染的给药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相同剂量不同给药次数观察金葡菌感染小鼠死亡率.两组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结果表明,青霉素1次/d大剂量给药能够产生很好的抗菌效果,与2次/d给药相比,显得更方便,而且也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机会.
作者:谷君英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给予病人术前的信息及教育是整体护理的发展的要求.病人需要的术前教育内容和方法,以使其能更好的应付面临的问题,术前教育是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从而减轻病人因缺乏健康知识所引起的焦虑及各种术后并发症.
作者:甄志伟 刊期: 2007年第30期
腰-硬联合麻醉(CSEA)既发挥了腰麻作用迅速、肌松完全的特点,又可通过硬膜外给药延长麻醉时间,还可以施行术后硬膜外镇痛.笔者将腰-硬联合麻醉(CSEA)应用于剖腹产手术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峻岭;朱珩 刊期: 2007年第30期
总结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救与系统治疗中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院前急救、心电监护、心理护理、溶栓治疗的观察与护理、输液的护理、活动与饮食指导、排便护理及护患沟通、健康指导等9个方面.
作者:毛五荣;柳立娟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特点、救治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从2000~2007年,我院救治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36例.治疗方法:(1)洗胃和导泻;(2)阿托品与胆碱酯酶复能剂应用;(3)换血疗法;(4)综合治疗.回顾分析36例AOPP患者临床表现及抢救经过.结果 治愈33例,死亡3例,均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AOPP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变化大、个体差异大,应密切观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正确判断IMS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IMS抢救成功的前提;综合治疗措施是抢救成功的保证;灵活掌握阿托品用药技巧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机械通气是成功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并呼吸衰竭的关键措施.
作者:朱建新;罗雁 刊期: 2007年第30期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累及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病程长且并发症多,重者可危及生命,死因多为球麻痹及肺内感染,做好护理工作对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十分重要.
作者:穆文芹 刊期: 2007年第30期
顽痹乐由生地、麦冬、牛膝等药组成.经临床观察360例证明,总有效率为91.3%.表明顽痹乐安全无毒,质量稳定,疗效确切.
作者:李晓辉 刊期: 2007年第30期
医院的服务如何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并能在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笔者结合我院实际,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形成了医院的服务品牌,促进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显著增长.
作者:朱继文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外伤后高血糖患者治疗转归的影响.方法 168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分为血糖升高组(88例)和血糖正常组(80例).血糖升高组于入院时及伤后第1、2、3、5、7d晨起抽血检测空腹血糖,根据血糖值使用并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使用胰岛素期间对末梢血糖进行动态监测,直至清晨空腹血糖连续2次正常.同时制定饮食护理措施,对患者和(或)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 血糖升高组中有58例患者(占65.91%)血糖在1~3d内恢复正常,且预后与血糖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P>0.05).有13例患者血糖持续升高,终因伤势过重而死亡,病死率14.77%,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48.03%.结论 对重症颅脑损伤后血糖升高患者尽早实施护理干预,能降低病死率,提高救治水平.
作者:邵秀慧 刊期: 2007年第30期
下肢静脉曲张在农村发病率较高,并发症多,发生率高;且并发症多因在田间作业期间因外伤或虫咬后发生或加重,绝大多数患者都在并发症发生后才被迫就诊.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方法很多[1],我院从1990年至2006年共收治196例,均釆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结扎术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陶新球 刊期: 2007年第30期
产房是产妇分娩时极其特殊而重要的场所,产房周围环境、室内布局、清洁和消毒、无菌物品的储存和使用等直接关系到母婴及医护人员的安全.为保障母婴健康,避免产科医疗纠纷,我院对产房按标准预防的原则制定了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保障了医疗安全,降低了产科医院感染率.
作者:姜双英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目的 总结开展静脉全营养液的工作经验.方法 结合我院开展静脉全营养液的具体工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开展静脉全营养液能提高病人对严重创伤的耐受力,从而提高疾病的治愈率.结论 静脉全营养液在配制过程中仍需不断总结、发展.
作者:张丽香;刘美虹 刊期: 2007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