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分析

白凤霞;王志凡

关键词:护理专业, 本科教育, 教学计划
摘要:为了分析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教学计划的优缺点,为教学改革提供基础依据,笔者对北京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19所医学院校护理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中开设课程门数、课时数及课程结构进行统计分析.显示:我国护理本科专业教学计划平均开设课程39门,教学总时数36384学时,其中公共课和医学基础课占总时数的54.35%,护理学专业课程总计不足20%.讲习比例为1.61:1,理论课所占比例明显偏大,和临床医学本科相比教学任务偏重.有多数院校没有涉及到护理科研教学.建议按照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的原则修订护理本科专业的教学计划,使其更能体现护理专业的特点.
护理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南方护理学报》第5期继续教育答题卡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护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分析

    为了分析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教学计划的优缺点,为教学改革提供基础依据,笔者对北京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19所医学院校护理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中开设课程门数、课时数及课程结构进行统计分析.显示:我国护理本科专业教学计划平均开设课程39门,教学总时数36384学时,其中公共课和医学基础课占总时数的54.35%,护理学专业课程总计不足20%.讲习比例为1.61:1,理论课所占比例明显偏大,和临床医学本科相比教学任务偏重.有多数院校没有涉及到护理科研教学.建议按照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的原则修订护理本科专业的教学计划,使其更能体现护理专业的特点.

    作者:白凤霞;王志凡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三级综合医院护士在社区护理中的角色与作用

    笔者分析了三级综合医院开展社区护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述了三级综合医院护士在开展社区护理中承担的教育者和咨询者、服务者、协调者和合作者、观察和研究者多种角色;并提出三级综合医院护士在开展社区护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包括:(1)向社区提供经验丰富的专科护士,提高社区护理质量;(2)为社区护士的培养提供师资队伍和培训基地;(3)开设日间病房,为病人提供方便的治疗及护理;(4)建立双向转诊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为社区提供持续的优质服务;(5)开展社区护理研究.

    作者:郭小云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鼓室成形及乳突根治术后患者的出院健康教育

    本文回顾性地分析和总结了86例(89耳)鼓室成形及乳突根治术后患者的出院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保持良好的咽鼓管功能,防止术部继发感染,饮食指导以及针对不同手术类型患者的分类指导,通过术后随访,患者鼓膜再穿孔率及移植听骨脱出率明显降低,乳突根治术后患者的干耳率显著提高.

    作者:彭新宇;杨华;黄鸿波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胰岛素泵持续给药强化治疗糖尿病的护理

    总结62例胰岛索泵强化治疗的配合及护理.重点介绍胰岛素泵使用前的准备、置泵时的护理、置泵后的护理,强调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胰岛素泵的操作,熟悉性能,掌握常见故障的处理,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和带泵护理,才能使胰岛索泵充分发挥治疗的优势和用途.

    作者:顾菁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CD3AK细胞两种输入方法的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探讨减少CD3AK细胞输入不良反应的佳技术操作方法.方法将62例接受CD3AK细胞输入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用CD3AK细胞输入与白介素-2混合静脉输入的15例患者为混合输入组,采用CD3AK细胞、自介素-2分别单独静脉输人的47例患者为分开输人组,观察两组输入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头痛、发热、畏寒的发生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取CD3AK细胞、白介素-2加人生理盐水分别单独输入的方法,可减轻患者不良反应,顺利完成疗程,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作者:邓洁英;徐惠容;蔡平;黄俭;陈罗英;黄新英;江国成;黄慧心;陈作严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褥疮三级监控制度的实施体会

    目的预防褥疮的发生和加强院前褥疮的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用历史对照法分为两组,2003年实施褥疮三级监控制度的院前褥疮40例病人为观察组.2002年未实施褥疮三级监控的院前褥疮28例病人为对照组.并对两组病人院前褥疮治愈数据进行统计.结果杜绝了院内褥疮的发生;2003年院前褥疮治愈率较2002年有明显的提高,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褥疮的三级监控制度是控制院内褥疮发生和促进院前褥疮愈合的有效手段,切实提高基础护理质量.

    作者:张学敏;余菁;钱红姿;应霞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监测

    笔者总结3例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监测与护理.监测临床症状和体征、12导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外周血T淋巴细胞、X线影像、心内膜心肌活检(EMB)等指标,发现1a级排斥反应3次,2级排斥反应1次.认为EMB是目前诊断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为可靠的敏感指标;超声心动图为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重要手段,可及时无创地监测排斥反应,为调整免疫抑制剂的剂量、适时合理地行EMB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其它指标有助于全面了解患者情况;仔细观察、综合分析病情,能有效地减少有创性心肌活检的次数.

    作者:杨满青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鼻咽癌放疗后鼻咽大出血的观察及抢救配合

    通过对30例鼻咽癌放疗后鼻咽部大出血病人的抢救,体会到及时观察大出血先兆,维护呼吸道通畅,及时配合止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及时补足血容量及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能大大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

    作者:陈少华;肖健香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颈椎前路撑开钛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护理

    笔者总结了69例颈椎前路撑开钛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护理.认为术前心理护理、牵引制动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术后正确的体位、观察呼吸变化、做好切口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康复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作者:蒋美琴;庞玉红;周圆圆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护理配合

    报道了589例病人使用异丙酚、芬太尼联合静脉麻醉下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护理,指出应对病人进行术前宣教,准备急救物品和设置观察床,术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等,以提高内镜检查的安全性,减轻病人的不适反应.

    作者:黄彩娥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动脉留置针在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为赢得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时机,为42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行动脉留置,阐述了穿刺部位、留置针型号的选择,穿刺方法,封管液的选择及注意事项,并重点强调并发症的预防如感染、静脉炎、套管内凝血、导管脱落及阻塞.认为应用静脉留置针行动脉留置既可保护患者的血管,减轻痛苦又保证了有效的采血通道赢得抢救的宝贵时机.

    作者:刘映霞;季瑞芬;张立杰;李艳丽;胡文娟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儿科门诊护士静脉穿刺情况调查及对策

    目的了解儿科门诊护士静脉穿刺情况及其工作满意度.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无记名选择型问卷调查,内容包括门诊患儿静脉穿刺术成功率、静脉穿刺术失败时患儿家属对该护士的态度情况、护士对儿科门诊工作的满意度情况和护患沟通情况4方面.结果门诊息儿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90.30%;穿刺术失败时,75.26%的患儿家属不能谅解护士,甚至有17.52%的家属责骂或殴打护士;护士经常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心理压力大,对工作的满意度不高;仍有25.88%的护士在穿刺过程中未能做好与患儿沟通.结论长久下来,会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也会降低护理质量.因此,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进一步完善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显得相当重要.

    作者:何国喜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1例先天性梅毒新生儿的护理体会

    先天性梅毒也称胎传梅毒,是由被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孕妇通过胎盘将梅毒传给胎儿所致,发病可出现于新生儿期,病死率25%~30%[1].我科于2003年11月收治了1例先天性梅毒合并新生儿肺炎的患儿,经护理、治疗13 d后好转出院.

    作者:黄巧凤;庄婵芝;卢燕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创刊十周年真情大回报--欢迎订阅2005年《南方护理学报》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医院对男护士需求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对男护士的认知、接受及需求情况,为培养和使用男护士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5所医院的医护人员、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在682名调查对象中,男护士的知晓率为61.6%;认为可以接受男护士的护理人员575人,占84.3%;认为需要男护士的科室分别是精神科(85.0%)、急诊科(67.4)、外科(64.2%)、手术室(58.1%);男护士的职业影响因素主要是传统观念(84.5%)、性别偏见(56.9%)、亲朋好友的嘲笑(43.7%)、家庭成员的反对(38.9%).结论医院对男护士有-定的需求,建议吸引更多的男性从事护士职业,充分发挥男护士的优点,有利于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作者:梁荫基;肖丹;蔡映杰;杨巧红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开塞露灌肠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开塞露灌肠对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对86例足月剖宫产手术分娩的正常新生儿分为开塞露灌肠组和常规护理组,开塞露灌肠组于出生后30 min内、出生后第1天、第2天用开塞露灌肠,常规护理组按常规护理.结果开塞露灌肠组第1次排胎粪时间,第1次排黄粪时间明显早于常规护理组.生理性黄疸高峰期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开塞露灌肠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0例,常规护理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5例,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开塞露灌肠是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简单、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

    作者:邓秋艳;刘晓为;曾间宽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下肢大面积溃疡患者换药方法及效果分析

    笔者报道21例下肢大面积溃疡病患着换药的方法并分析其效果.通过去除坏死组织、彻底清洗、红外线照射、局部用药等方法后.湿敷3 d新鲜肉芽组织生长15例,渗液明显减少9例,2 d局部疼痛减轻12例,3~6周出院14例.认为对下肢大面积溃疡患者的正确换药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

    作者:李书兰;蔡锦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自护理论在异位妊娠病人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对异位妊娠病人运用自护理论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143例异位妊娠病人护理,根据其自护能力缺陷程度,采用由护理专家Orem提出的3种基本护理方法,即完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和辅助-教育系统进行护理.结果运用自护理论进行护理的病人,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较常规方法护理的病人显著提前(P<0.005).143例病人平均住院日为5~7 d.结论3种基于自护理论的基本护理方法,在异位妊娠患者护理中是非常实用和有效的.

    作者:郑巧丽;李一鸣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配合

    报道16例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6例合并肺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护理配合: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物品的准备.术中注意患者的病情观察,与经治医生密切配合.16例治疗均成功,患者均能配合治疗,术中无并发症.介入技术是治疗深静脉血栓和肺动脉栓塞安全、有效的方法.进行术前心理咨询有利于患者配合治疗,术中密切监测、积极与治疗医师配合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作者:唐文捷;林汉英;辜小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护理学报杂志

护理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