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玉华;于秀珍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已广泛用于终止宫内49d妊娠,效果满意.我院通过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孕10~14wk妊娠,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婷;王瑛;曹正英;田秀娟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给予病人术前的信息及教育是整体护理的发展的要求.病人需要的术前教育内容和方法,以使其能更好的应付面临的问题,术前教育是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从而减轻病人因缺乏健康知识所引起的焦虑及各种术后并发症.
作者:甄志伟 刊期: 2007年第30期
本文应用动态心电图,对128例已经确诊的高血压心肌缺血病人时间定量监测,以指导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随后在监测考核其疗效,结果观察到显效:血压下降至正常,心肌缺血消失79例;有效:血压下降,心肌缺血时间显著缩短小于5分钟36例;改善:血压下降不理想,心肌缺血时间减少至120分钟以内13例.考核结果表明,其疗效与高血压心肌缺血的程度和选择的治疗方案密切相关.从而,更加表明动态心电图在考核高血压心肌缺血的诊疗方面有着可靠的价值.
作者:颜承尧;王俊杰;李楠楠;方淑彦 刊期: 2007年第30期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SPT)临床很少见,该病名称较多,1996年WHO才将其命名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其细胞起源尚不明确.术前影像学定性诊断颇为困难,多误诊为囊腺瘤或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现将经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影像学完整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分析总结讨论如下:
作者:张勇;王新平;谢显孝;王锦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严重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它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的高血糖、高酮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改变的临床综合征,以往死亡率很高,国内现多采用小剂量胰岛素连续静脉滴注治疗本病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我院自2003年元月~2006年12月收住的40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娄福玲;赵迎花 刊期: 2007年第30期
亚硝酸盐多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咸而稍带苦味,易溶于水,由于外观及味道均与食盐相似,多因误食中毒.亚硝酸盐中毒后引起组织细胞缺氧,抢救不及时常因严重缺氧而导致死亡.我院2005~2006年对两批26例群体性亚硝酸盐中毒患者进行急救护理,均获成功.现总结如下:
作者:左茹阁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分析博尔泰力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协同作用机理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将59例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成三组:LM组接受博尔泰力联合拉米夫定治疗;L组单纯接受拉米夫定治疗;M组单纯接受博尔泰力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后的血生化、HBeAg、HBV-DNA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联合用药组患者的血清HBeAg阴转率显著高于单纯用药组(P<0.05).结论 博尔泰力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可提高患者血清HBeAg阴转率.
作者:窦爱燕 刊期: 2007年第30期
护理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其发展应以科学研究为基础.护理科研、论文的数量和水平是评价一个地区或单位的护理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笔者通过我院10年间医院工作人员科研立项、科研论文发表交流情况及护理人员论文写作的调查,对护理科研滞后的应用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缺乏科研意识、科研潜力不足,观行制度制约,客观条件制约是重要因素.提出改变这种状态应从学科带头人入手,详细阐述了护士长对护理科研、论文工作的指导.
作者:纪代红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特点、救治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从2000~2007年,我院救治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36例.治疗方法:(1)洗胃和导泻;(2)阿托品与胆碱酯酶复能剂应用;(3)换血疗法;(4)综合治疗.回顾分析36例AOPP患者临床表现及抢救经过.结果 治愈33例,死亡3例,均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AOPP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变化大、个体差异大,应密切观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正确判断IMS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IMS抢救成功的前提;综合治疗措施是抢救成功的保证;灵活掌握阿托品用药技巧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机械通气是成功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并呼吸衰竭的关键措施.
作者:朱建新;罗雁 刊期: 2007年第30期
总结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救与系统治疗中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院前急救、心电监护、心理护理、溶栓治疗的观察与护理、输液的护理、活动与饮食指导、排便护理及护患沟通、健康指导等9个方面.
作者:毛五荣;柳立娟 刊期: 2007年第30期
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及对医疗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能在一些特殊检查或治疗下使患者减轻痛苦,已成为摆在临床医师面前需要研究的课题.我们一直在探索一种诱导迅速、对呼吸循环抑制轻、作用时间短、不良反应少的麻醉方法,现将我们在无痛人流术中采用的异丙酚、芬太尼复合麻醉下的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尚念会;毕研红;许兴宏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目的 研究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与非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探讨C反应蛋白对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有无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05年7月~2007年6月期间本院住院病人101例,分为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于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测定CRP与雌二醇.结果 ①冠心病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②冠心病组血清雌二醇水平低于非冠心病组(P<0.05);③冠心病组血清CRP与雌二醇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女性绝经后冠心病发病有明显的关系,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升高可作为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俊谊;陈添华 刊期: 2007年第30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制的完善及大众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对生命和健康重视程度及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加强,对医疗护理工作的需求和期望值增高.
作者:董亚玲 刊期: 2007年第30期
我院普外科在近10年的临床工作中,收治了25例乙状结肠病变的急诊病例,均实行了病变肠管切除,断端肠管一期吻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潘宇巍;成树江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医院健康传播对促进良好医患关系的作用.方法 笔者通过笔者在多年从事医院健康教育管理和医院健康传播实践中对医院健康传播存在的形式及制度保障以及在医患关系的促进进行综述.结果 认为改革以来患者满意度下降的医生占62.64%,对医患关系不满意的医生占66.07%[2],构建和谐人际关系问题在医患间凸显,使开展医院健康传播成为必然.结论 医患关系是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基本的关系,医患关系的好坏可直接影响社会对医疗机构的满意度和公信度.健康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医务人员作为医院健康传播者让患者充分了解其在诊疗过程中的健康知识,在传播中建立医患间良好的沟通和彼此的理解与信任,从而达到促进医患关系的作用.
作者:张芬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目的 确保患者良好的营养支持,使患者尽可能在短期内恢复健康.方法 对本组患者进行吞水试验,以锻炼其吞咽功能.结果 本组患者通过吞水试验的护理,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 通过吞水试验的护理,能及时发现并解决患者问题,使其在鼻饲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服务.
作者:孙林;张玲 刊期: 2007年第30期
重症胰腺炎(SAP)是外科的危重病人,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表现为以能量消耗、糖异生、蛋白质降解和尿素氮升高为特征的高代谢状态.
作者:王耀琴;郭素红;郝彩琴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苦蝶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苦碟子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14d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判定疗效.结果 心绞痛症状缓解总有效率81.4%,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缺血性ST段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苦蝶子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较显著疗效.
作者:夏文书;黄利军;祖雪芹;朱继田;谢厚田;高丽;王雪胜 刊期: 2007年第30期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累及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病程长且并发症多,重者可危及生命,死因多为球麻痹及肺内感染,做好护理工作对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十分重要.
作者:穆文芹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必兰在牙髓治疗中的局部麻醉效果.方法 将必兰(含4%阿替卡因加1/100,000肾上腺素)用于牙髓治疗麻醉共235例,均局部粘膜下浸润注射,采用VAS(Visual Analogue Scale)标尺法评价麻醉效果;将患牙分为上前牙前磨牙组、上磨牙组、下前牙前磨牙组和下磨牙组,并对各组麻醉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235例患牙麻醉总有效率100%,总优良率77.44%,上前牙前磨牙组、上磨牙组、下前牙前磨牙组、下磨牙组麻醉优良率分别为93.47%、92.50%、95.24%、51.14%.经统计学处理,前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与下磨牙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必兰是安全有效的局部麻醉药物,且对上前牙前磨牙组、上磨牙组、下前牙前磨牙组牙髓麻醉优良率高于下磨牙组.
作者:闫俊;程兰霞 刊期: 2007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