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福玲;赵迎花
1 中毒经过2007年3月11日12时许,汇丰路商贸城段拆迁工地11名民工,中午就餐后约15min,相继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及其他食物中毒相关症状,随即送医疗单位就诊.
作者:刘翠香;李嘉;杨艳玲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不正常出汗(自汗、盗汗)与小儿哮喘的关系.方法 对964例临床诊断小儿哮喘的患儿的不正常出汗情况及162例对患儿家属进行护理指导半年后不正常出汗和呼吸道症状改善情况进行临床调查.结果 964例哮喘患儿均在哮喘前有不正常出汗,93%的患儿在不正常出汗半年后出现呼吸道症状,对162例患儿家属进行护理指导半年后不正常出汗、呼吸道症状改善.结论 不正常出汗与小儿哮喘发病有密切联系,治疗和预防不正常出汗,加强幼儿在幼儿园的护理是治疗和预防小儿哮喘发病的重要方法.
作者:吴迅 刊期: 2007年第30期
肾病综合征是多种肾脏病理损害所致的严重蛋白尿及其相应的一组临床表现.主要治疗是抑制免疫反应与炎症反应,应用激素及细胞毒类药物,其具体治疗方法各异,且治疗的副作用较多.今就其治疗相关问题的处理介绍如下:
作者:张宏伟 刊期: 2007年第30期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作为全民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健康教育是提高市民健康素质的重要手段.
作者:包敏娟;孙钰根;王文清 刊期: 2007年第30期
重症胰腺炎(SAP)是外科的危重病人,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表现为以能量消耗、糖异生、蛋白质降解和尿素氮升高为特征的高代谢状态.
作者:王耀琴;郭素红;郝彩琴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丙种球蛋白佐治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住院的重症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炎琥宁10mg/kg·d,酚妥拉明0.5~1.0mg/kg·次.治疗组在停用酚妥拉明的同时加用丙种球蛋白200mg~300mg/kg·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种球蛋白佐治小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未见不良反应.
作者:李国利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科研工作是医院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医院整体业务水平的主要标志.要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赢得主动,就必须创新科研管理思路,大限度地激励医务人员的科研热情,全面提升医院的整体水平.
作者:王熠;薛文仲;邱金梅;于金秋;王兴武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稽流流产效果.方法 米非司酮组空腹服用米非司酮25mg,每日2次,连续给药3d.乙烯雌酚组肌肉注射乙烯雌酚4mg,每日1次,连续给药3d后行钳刮术.结果 米非司酮组阴道流血量、再次清宫率、人流综合征发生率均低于乙烯雌酚组.结论 米非司酮用于稽流流产是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
作者:潘定玲;吴瑕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目的 制备清热止咳糖浆,建立质量控制标准,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将药材按比例制备合剂,并观察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经临床观察156例患者,总有效率达93.59%,临床使用疗效满意.结论 本药制备工艺科学、简单,临床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彩霞;韩建栋;王昌军 刊期: 2007年第30期
本文应用动态心电图,对128例已经确诊的高血压心肌缺血病人时间定量监测,以指导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随后在监测考核其疗效,结果观察到显效:血压下降至正常,心肌缺血消失79例;有效:血压下降,心肌缺血时间显著缩短小于5分钟36例;改善:血压下降不理想,心肌缺血时间减少至120分钟以内13例.考核结果表明,其疗效与高血压心肌缺血的程度和选择的治疗方案密切相关.从而,更加表明动态心电图在考核高血压心肌缺血的诊疗方面有着可靠的价值.
作者:颜承尧;王俊杰;李楠楠;方淑彦 刊期: 2007年第30期
CT引导下的细针细胞学穿刺(FNAC)检查已成为肺部疾病诊断的一种重要手段,具有快速、准确性高的优点.笔者就20例穿刺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新平;颜卫山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目的 总结老年人急性胆囊炎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我院2000年~2007年79例老年人急性胆囊炎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9例患者中治愈71例(89.9%),好转7例(8.8%),死亡1例(1.3%).47例(59.5%)并存其他疾病,15例(19.0%)术后出现并发症.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认真分析患者全身情况和局部病变程度,采用个体化治疗是防止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陈健;张卫东;唐张峰;吴加胜 刊期: 2007年第30期
脑梗死急性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疗效肯定,笔者探讨溶栓治疗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使其更安全地应用于临床.
作者:王桃玉;袁建喜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外伤后高血糖患者治疗转归的影响.方法 168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分为血糖升高组(88例)和血糖正常组(80例).血糖升高组于入院时及伤后第1、2、3、5、7d晨起抽血检测空腹血糖,根据血糖值使用并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使用胰岛素期间对末梢血糖进行动态监测,直至清晨空腹血糖连续2次正常.同时制定饮食护理措施,对患者和(或)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 血糖升高组中有58例患者(占65.91%)血糖在1~3d内恢复正常,且预后与血糖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P>0.05).有13例患者血糖持续升高,终因伤势过重而死亡,病死率14.77%,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48.03%.结论 对重症颅脑损伤后血糖升高患者尽早实施护理干预,能降低病死率,提高救治水平.
作者:邵秀慧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Jig支架联合Ⅱ类颌间牵引矫治轻度Ⅱ类错合患者磨牙关系的改善.方法 随机选取10例轻度Ⅱ类错合患者用Jig支架联合Ⅱ类颌间牵引治疗,治疗前后拍摄颌面相、制取石膏模型及头颅侧位片.结果 Jig支架联合Ⅱ类颌间牵引有效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但也会引起少量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和少量下切牙唇移.结论 Jig支架联合Ⅱ类颌间牵引操作简单,但会引起下前牙的轻微唇倾.
作者:高杨 刊期: 2007年第30期
近年来,因外伤所致的破伤风病人在我院门诊罕见,笔者有幸于2006年7月确诊一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彦会;王富德;赵洪波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目的 比较布比卡因配伍小剂量芬太尼与单纯布比卡因用于腰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的妇女4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腰硬联合麻醉.A组(20例)腰麻药物为0.75%布比卡因1.6ml(12mg)+0.005%芬太尼0.4ml(20mg);B组(20例)腰麻药物为0.75%布比卡因1.6ml(12mg)+NS 0.4ml.观察记录两组病人麻醉平面、麻醉效果、麻醉持续时间、循环波动幅度、呼吸抑制程度、不良反应等.结果 麻醉平面、麻醉持续时间、循环波动幅度、呼吸抑制程度、不良反应等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A组麻醉效果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布比卡因配伍小剂量芬太尼用于腰麻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应用布比卡因者.
作者:郑世海;史扬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医院健康传播对促进良好医患关系的作用.方法 笔者通过笔者在多年从事医院健康教育管理和医院健康传播实践中对医院健康传播存在的形式及制度保障以及在医患关系的促进进行综述.结果 认为改革以来患者满意度下降的医生占62.64%,对医患关系不满意的医生占66.07%[2],构建和谐人际关系问题在医患间凸显,使开展医院健康传播成为必然.结论 医患关系是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基本的关系,医患关系的好坏可直接影响社会对医疗机构的满意度和公信度.健康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医务人员作为医院健康传播者让患者充分了解其在诊疗过程中的健康知识,在传播中建立医患间良好的沟通和彼此的理解与信任,从而达到促进医患关系的作用.
作者:张芬 刊期: 2007年第30期
我院以骨科手术为主,长期临床工作中,发现臂丛神经阻滞本身所固有缺陷导致骨科上肢手术出现阻滞不全的现象,我们考虑与臂丛进针单一路径本身固有的局限性有关,为改善单纯肌间沟或腋路入路,我们在临床上采用了臂丛神经阻滞一点法和二点法在骨科上肢手术应用并研究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永琳 刊期: 2007年第30期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医患关系又一次成为众人瞩目的话题.建立起一个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的和谐医患关系是实现人民共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成果的必然需要.
作者:郭丽 刊期: 2007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