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的护理

杨丽

关键词:锁骨下静脉, 护理
摘要: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避免了长期周围静脉输注引起的静脉炎及静脉血栓.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等病人,我科对126例置管病人在置管前后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导管护理,加强封管、拔管技术,有效地防止了感染、空气栓塞、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笔者自2000年4月~2006年11月采用四川省珍珠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92例,并与同期89例使用利巴韦林组作对照,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于下:

    作者:侯开明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浅谈如何加强精细化医疗管理

    目的 认识精细化医疗管理的重要性,阐述精细化医疗管理的内容、标准和实施.

    作者:蒲志贤;张琼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老年精神科护士所应具备的心理素质的要求

    护士肩负着救死扶伤的光荣使命.护士素质不仅与医疗护理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而且是护理学科发展的决定性要素.良好的素质修养是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是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面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表现出孤立无助、失眠、抑郁、多疑、多虑等症状,而且躯体疾病与精神障碍互相影响;同时病人躯体状况差,对抗精神病药物耐受性下降,护理工作尤为重要.那么,老年精神科护士应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笔者拟在这方面进行一些探讨,供大家讨论.

    作者:张淑云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头孢他啶致小儿血尿1例

    1 临床资料患儿,男,7岁,汉族.因发热、咳嗽1天,血尿半小时于2005年10月7日入院.患儿在私人门诊静点头孢他啶约20分钟,即出现肉眼血尿,立即拔针送往我院求治.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 37.2℃,P 80次/分,R 25次/分,神清,精神萎,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

    作者:高翔;陆晓燕;党艳芳;柳俊兰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体会

    随着我国糖尿病(DM)患病率的升高,DM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人数也逐年增加.DM是冠心病(CHD)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血管病变是DM严重的并发症,约占DM死亡原因的80%.据报道,CHD合并DM病人的病死率较非合并DM病人可增加2~4倍[1].CHD与DM二者互为因果、互相干扰,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需要长期、有效的治疗与护理,而病人饮食调控、运动坚持、合理用药等都可以通过自我照顾和护理实现,现对68例CHD合并DM组和70例非DM组进行对比分析,探讨CHD合并DM病人的护理干预措施.

    作者:任翠仙;刘二梅;张艳霞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晚期肺癌肺部真菌感染3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晚期肺癌治疗中出现肺部真菌感染的原因、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35例晚期肺癌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肺部真菌感染在肺癌晚期并发症中占有重要位置,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胸部X线及CT表现以支气管肺炎多见,病原微生物以酵母菌属为主,早期诊断仍有困难,病死率较高.结论 肺部真菌感染是晚期肺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死率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陈浩;崔永哲;郭普;王晶岩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感染性发热物理降温80例分析

    感染性发热主要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后,致使白细胞致热原的产生,使之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致产热中枢兴奋,散热中区抑制,体温开始升高.

    作者:院建生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腹部切口裂开原因及对策

    目前外科手术虽然已通过严格的无菌操作及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但切口裂开仍是外科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不仅延长了病人的住院时间,增加了住院费用,还给病人带来病痛.切口裂开分为完全裂开和不完全裂开,不完全裂开除皮肤线完整外,深层组织全部裂开,如皮肤能顺利愈合,则后期形成切口疝.由于腹部手术切口其局部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并且易受污染和腹内压影响而切口裂开也更常见.术后切口裂开的影响因素涉及术前、术中及术后治疗全过程.许多因素贯穿于始终.现逐一分析:

    作者:陈豪;罗真理;尹莉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新生儿床旁胸片质量控制的探讨分析

    在为儿科进行床旁摄片时,新生儿的胸片是一个难点.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所面对患者为新生儿,其不可能做到完全配合投照.而且由于严格的防护要求要一次投照成功,尽量不要重照,所以质量控制显得特别重要,根据质量控制的要求必须在全过程中做到以低的辐射剂量,获得高的图像质量,充分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下面我们讨论一下如何在投照的每一个步骤中做到优化.

    作者:马俊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谈医务人员的保健意识

    医务人员因具有医学知识,对疾病、非健康的理解自然与一般人不同.正是这一原因,医务人员的保健意识出现了一些偏差.

    作者:李琼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关于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职能的思考

    乡镇卫生院是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落实公共卫生职能的基层机构和前沿的阵地.在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预防传染病的传播,宣传普及公共卫生知识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形势下,特别是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决定》的出台,为乡镇卫生院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加快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切实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同步,充分履行乡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职能,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作者:李应君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中药复方治疗银屑病和减少复发率的研究

    银屑病义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多发性、炎症性皮肤病.西医对本病治疗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只能达到近期疗效,且无良好的预防方法.一般患者心理负担较重,常严重困扰患者正常生活.

    作者:杨启贤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影响脑室出血预后的若干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脑室出血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164例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原发性脑室出血66例,存活53例;继发性脑室出血98例,存活57例;单脑室出血62例,存活53例;双脑室以上出血102例,存活57例;血肿量60ml以上者43例,存活3例;血肿量60ml以下者121例,存活107例;昏迷57例,存活18例;清醒或意识障碍轻者107例,存活92例;脑疝63例,34例存活,无脑疝101例,76例存活.结论 原发性脑室出血、单脑室出血、血肿量60ml以下、无脑疝及合并症者、年轻者及得到合理的治疗则效果良好.

    作者:杨文;杨期明;廖远高;李海鹏;梁寒梅;刘玲英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14例宫颈微偏离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通过14例宫颈微偏离腺癌(MDA)临床病理学分析,进一步探讨MDA的临床症状、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 收集14例宫颈MDA病理活检和/或全子宫切除标本进行巨检、光镜观察,其中9例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CEA、p16、p53、Ki-67、CA125、ER、PR、HPV16/18等免疫表型.结果 14例患者平均年龄48.5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宫颈水样溢液,伴或不伴接触性出血,体征多数为宫颈肥大、增粗变硬和/或宫颈糜烂.术前病理活检确诊为8例,术后随访3~6个月,其中2例分别于6个月和7个月死亡,3例转移,4例健在,余4例失访.结论 宫颈MDA的早期确诊率极低,应高度警惕宫颈水样溢液和/或宫颈肥大、增粗变硬者,应尽量深取组织(>5mm),必要时施行高频电刀宫颈锥形切除术.CEA、p53(+)及CA125、ER(-)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计雪梅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气囊导尿管留置拔管困难原因分析及处理

    气囊导尿管具有固定方便、牢固、感染机会少等优点,因此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如果对其性能、结构了解不清,插管长度不适当、护理不当或拔管时违反操作规程,就可出现拔管困难造成尿道损伤.现将我科5例气囊导尿管留置出现拔管困难的原因及处理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冯士丽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急性血液透析的护理

    急性血液透析是抢救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具有紧急危重并发症时以及某些急性药物中毒等有效方法,有效的监测和护理,可使急性血液透析中的并发症明显下降,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冯士丽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乌冰止痛酊治疗癌性疼痛46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乌冰止痛酊外涂对癌性疼痛的镇痛作用.方法 将92例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WHO三阶梯止痛法.治疗组在癌痛I级阶段仅用中药乌冰止痛酊外涂,第二、三阶段采用乌冰止痛酊,与西药止痛剂联用.比较2组治疗后疼痛改善程度、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观察2组治疗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止痛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增幅大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未出现或未增加副作用.结论 乌冰止痛酊剂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及低副作用,与2、3阶梯止痛西药联用,能增强止痛效果,而未增加副作用.

    作者:王卫东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3年1月~2007年1月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无严重肝肾疾病、血液病、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倾向,随机分为两组,疏血通治疗组38例,复方丹参对照组38例,进行对照观察,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降低;抗凝、溶栓、降血脂等方面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能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作者:林忠如;王远明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提高护患沟通有效性的策略

    护理的基本核心是建立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基于互相信任与相互尊重基础上的一种专业性关系.护患沟通不是目的,而是治疗病人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增加病人满意度的重要渠道,是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常有护士抱怨与患者沟通困难或达不到理想的沟通效果,这除了护士本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外,很大程度上与沟通技巧不佳有关.

    作者:王春玲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成品螺纹桩核与铸造桩核烤瓷冠修复前牙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比较成品螺纹桩核与铸造桩核修复前牙残根、残冠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前牙冠折或残根、残冠患牙各30例,分别采用成品螺纹桩核与铸造桩核烤瓷冠修复.结果 通过3年观察,铸造桩核组全部成功,成品螺纹桩组有3例桩核松动或脱落,经重新铸造桩核修复后,恢复咀嚼及美观.结论 前牙多为单根,成品螺纹桩核规格受限易产生旋转、松动,好采用铸造桩核修复.

    作者:李瑛 刊期: 2007年第27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