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影响脑室出血预后的若干因素分析

杨文;杨期明;廖远高;李海鹏;梁寒梅;刘玲英

关键词:脑室出血, 预后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脑室出血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164例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原发性脑室出血66例,存活53例;继发性脑室出血98例,存活57例;单脑室出血62例,存活53例;双脑室以上出血102例,存活57例;血肿量60ml以上者43例,存活3例;血肿量60ml以下者121例,存活107例;昏迷57例,存活18例;清醒或意识障碍轻者107例,存活92例;脑疝63例,34例存活,无脑疝101例,76例存活.结论 原发性脑室出血、单脑室出血、血肿量60ml以下、无脑疝及合并症者、年轻者及得到合理的治疗则效果良好.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7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在临床中的运用.方法 在X线监视下,运用输卵管再通器械,对患侧输卵管施行再通,并通过导管直接注入抗生素.笔者对79例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复通率56.96%,妊娠率35.44%.结论 介入治疗是临床上治疗输卵管阻塞,特别是间质部阻塞,使之复通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李志强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并发高黄疸及全身皮疹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3岁,未婚.因发热半月,皮肤巩膜黄染伴全身皮疹12天,于2003年11月27日入院.发病1周后静滴青霉素800万u/日,氨苄青霉素5.0克/日,共5日,头面部皮疹开始消退,仍持续高热,黄疸日渐加深入我院.既往健康,发病前在外地打工.

    作者:乐音广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医院总体规划设计及改扩建前期工作要点及体会

    笔者阐述了医院总体规划前期工作的内容及重要性及工作进行的完善与否关系到工程是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是该工程是否能满足今后发展的前提.

    作者:王同鲁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肺外表现的肺癌15例误诊分析

    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不断增加.以呼吸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肺癌临床较易诊断,但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肺癌易漏诊、误诊,为了提高对肺癌的临床认识,笔者选取了我院近8年来误诊的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肺癌15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赵贵真;韦燕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社区长期留置胃管、尿管病人的管理方案

    探讨社区留置胃管、尿管病人的管理.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及时上门服务,降低因家庭护理不当引发的各种并发症,提高社区慢性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霞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米非司酮配合中药保守治疗异位妊娠66例临床分析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近年来,异位妊娠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由于超声技术及血清HCG检测敏感性的升高,大部份异位妊娠患者在未破裂前得到早斯诊断,为非急性大出血的异位妊娠保守治疗创造了条件,我院应用米非司酮配合中药治疗非破裂型异位妊娠66例,疗效显著,现报导如下:

    作者:曹正英;孙婷;田秀娟;王瑛;谭蓝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胎粪吸入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胎粪吸入综合征是指胎儿在宫内或产时吸入混有胎粪的羊水导致呼吸道和肺泡机械性阻塞和化学性炎症,生后出现以呼吸窘迫为主,同时伴有其他脏器受损的一组综合征,多为足月儿和过期产儿.回顾我院确诊的20例患儿的病例,将病情观察与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吴欣;许静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硬膜外阻滞结合浅全麻在胸腹手术病人中的应用

    ASAⅡ~Ⅲ级胸腹手术病人30例,年龄30~72岁,麻醉过程如下:①持续监测BP、MAP、HR、SPO2的变化并记录.②经T6~7、T8~9穿刺置管,并推注2%利多卡因实验量.③全麻诱导:力月西0.1mg~0.2mg/kg、乙咪酯0.3mg/kg、芬太尼2ug/kg、司可林100mg插管,手术开始后,硬膜外推注利布合剂8~10ml,定时维持5ml/次,术中全麻转浅时酌情给芬太尼及吸入安氟醚、万可松维持肌松.④术中输血输液,维持生命体征平衡,术后常规PCEA.⑤与同期全凭静吸复合麻醉病人做BP、HR、麻醉药用量、平均拔管时间作对比.结果表明:硬膜外阻滞加浅全麻,用于胸腹部手术病人的麻醉,能减少全麻药用量,缓解手术麻醉所致的应激反应,术中循环功能平稳,术毕病人早期清醒,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可靠,有利于病人术后呼吸功能的早期恢复.

    作者:钱光明;杨玉霞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骨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常见问题与对策

    临床实习是护生从学校迈向社会的过渡期,为了培养护理人才,在临床实习带教中,针对护生角色转换困难、专科基本知识掌握不扎实、技术操作不熟练、责任心不强、学习目的不明确、处理问题经验不足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使其摆脱陋习、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并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前,树立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摆正自己的工作目的.通过帮助学生转换角色、进行专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加强护生职业道德教育、明确学习目标,并加强带教老师的管理,从而达到培养护理人才的目的,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无私奉献精神,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作者:汤琦玫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14例宫颈微偏离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通过14例宫颈微偏离腺癌(MDA)临床病理学分析,进一步探讨MDA的临床症状、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 收集14例宫颈MDA病理活检和/或全子宫切除标本进行巨检、光镜观察,其中9例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CEA、p16、p53、Ki-67、CA125、ER、PR、HPV16/18等免疫表型.结果 14例患者平均年龄48.5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宫颈水样溢液,伴或不伴接触性出血,体征多数为宫颈肥大、增粗变硬和/或宫颈糜烂.术前病理活检确诊为8例,术后随访3~6个月,其中2例分别于6个月和7个月死亡,3例转移,4例健在,余4例失访.结论 宫颈MDA的早期确诊率极低,应高度警惕宫颈水样溢液和/或宫颈肥大、增粗变硬者,应尽量深取组织(>5mm),必要时施行高频电刀宫颈锥形切除术.CEA、p53(+)及CA125、ER(-)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计雪梅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试论胸痹与脾胃辨证的关系

    胸痹辨证论治中,应重视脾胃病机,且要注意主次先后.运用时不可执其一端,而应全面分析、灵活运用.

    作者:袁天成;魏平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新生儿床旁胸片质量控制的探讨分析

    在为儿科进行床旁摄片时,新生儿的胸片是一个难点.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所面对患者为新生儿,其不可能做到完全配合投照.而且由于严格的防护要求要一次投照成功,尽量不要重照,所以质量控制显得特别重要,根据质量控制的要求必须在全过程中做到以低的辐射剂量,获得高的图像质量,充分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下面我们讨论一下如何在投照的每一个步骤中做到优化.

    作者:马俊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口腔颌面炎症治疗的临床体会

    口腔颌面部炎症是外科感染中常见的疾病.明确诊断、有效应用抗生素、及时切开引流是使颌面炎症处理时疗程缩短、减少并发症的关键.现将2000年以来我科经治的40例颌面部炎症治疗的临床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吴鸿彩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左氧氟沙星治疗复治肺结核68例临床观察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结核病疫情出现回升趋势,同时伴有明显结核耐药倾向,而我国又属于结核病高发区,因此积极开发,应用新型有效抗结核药物,是全国结核病预防工作重要内容之一.

    作者:张健全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腱鞘囊肿41例

    腱鞘囊肿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损伤性疾病,临床治疗方法很多,如按压、封闭、十字交叉缝扎等.笔者一一试用,效果不满意,手术痛苦大.我院外科门诊2005年1月~2007年2月采用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腱鞘囊肿41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凯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晚期肺癌肺部真菌感染3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晚期肺癌治疗中出现肺部真菌感染的原因、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35例晚期肺癌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肺部真菌感染在肺癌晚期并发症中占有重要位置,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胸部X线及CT表现以支气管肺炎多见,病原微生物以酵母菌属为主,早期诊断仍有困难,病死率较高.结论 肺部真菌感染是晚期肺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死率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陈浩;崔永哲;郭普;王晶岩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参麦注射液致严重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男,78岁,中风数年,近月来,因头晕、乏力、纳差、心动过缓等,在门诊输注参麦针50ml(河北神威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703303-2)+10%葡萄糖250ml时(未使用其他任何药物)约10分钟后,患者突然出现全身皮肤发红、瘙痒、心慌、胸闷、喘促,感呼吸困难,继而四肢抽搐、双目上窜、紫绀等现象出现,查体:T 35.6℃,P 90次/分,(素有心动过缓)R 30次/分,血压50/30mmHg,神志恍惚、面色灰暗,口唇严重紫绀,指甲青紫,脉微欲绝,心律齐,心听诊无明显杂音,双肺呼吸音粗.

    作者:苏惠民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剖宫产术中出血的防治

    剖宫产术中出血是剖宫产术中常见的并发症.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剖宫产率明显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随之增加,严重威胁产妇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统计我院2006年剖宫产1200例,出血7500ml者46例,产后出血率3.83%.经阴道分娩3106例,出血7500ml者9例,产后出血率0.17%,二者有明显差异.现将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原因及防治分述如下:

    作者:高庆丽;于燕;王庆茹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提高护患沟通有效性的策略

    护理的基本核心是建立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基于互相信任与相互尊重基础上的一种专业性关系.护患沟通不是目的,而是治疗病人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增加病人满意度的重要渠道,是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常有护士抱怨与患者沟通困难或达不到理想的沟通效果,这除了护士本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外,很大程度上与沟通技巧不佳有关.

    作者:王春玲 刊期: 2007年第27期

  • 传染性与分娩方式对HBV母婴垂直传播的影响

    目的 探讨孕妇不同传染性与分娩方式对HBV母婴垂直传播的影响.方法 将409例HBsAg阳性孕妇分为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同时按照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新生儿出生1小时内检测股静脉血,HBsAg阳性和(或)HBVDNA阳性为宫内感染.结果 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两组感染率分别为17.5%和7.2%,两组比较有极其显著的差异(P<0.01).其中HBeAg阴性组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的感染率分别为14.7%和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eAg阳性母亲其新生儿HBV感染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母亲,HBeAg阴性组剖宫产分娩新生儿感染率低于阴道分娩.

    作者:陈静;张平 刊期: 2007年第27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