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注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苏纯

关键词:胸膜积液, 导管引流, 胸腔内注药
摘要: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与常规胸穿抽液后胸腔内注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比较.方法 62例恶性胸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分别进行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及常规胸穿抽液治疗,按WHO疗效标准评价.结果 治疗组(引流组)CR 9例(29.0%),PR 17例(54.8%),有效率83.9%;对照组CR 4例(12.9%),PR 12例(38.7%),有效率51.6%.两组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意义(χ2=7.38,P<0.05),对照组部分出现气促、心悸等副作用,治疗组无类似副作用.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比常规胸穿抽液后胸腔内注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效果好,副作用少.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液透析通路的护理

    中心静脉置管是建立血液透析通路的一种简便、安全、快速的途径,但目前仍存在一些并发症.实践证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

    作者:王丽君;董其斌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开展孕期健康教育的做法和体会

    目的 探讨孕期健康教育的做法与成效,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健康教育的内容,提高孕期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在本院进行孕产妇系统管理的孕妇随机选择70例,在参加孕妇学校健康讲课前后进行相同的问卷调查,了解孕妇对孕期健康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结果 参加孕妇学校的70例孕妇在讲课后的孕期保健知识理解掌握率明显提高,孕妇对孕期卫生保健、孕期营养知识、孕期危险因素、孕期合理用药、产褥期心理调节、产后病防治、婴儿保健与护理等知识的掌握与参加孕妇学校讲课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通过专业医师的重点授课和答疑,让孕妇接受通俗易懂的、具体的、实用性强的孕期保健知识,是提高孕妇保健意识和自我监测能力的有效办法,孕妇学校是孕期健康教育比较有效的宣教办法.

    作者:曾菊珍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谈建设利于医院创新的图书馆环境

    医院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创新,只有创新,医院才能生存发展,才能不致被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所遗弃.我们必须致力于建设一个创新型医院,激发全院医护人员的创新精神,使创新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要建设创新型医院,医院图书馆不能成为一个看客,营造利于医院创新的人文环境需要图书馆,笔者认为建设利于医院创新的图书馆环境主要表现在图书馆管理者必要的创新准备、让支持医院创新活动成为图书馆的一种工作方式以及人性化的管理机制三个方面:

    作者:常文菊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5-Fu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5-Fu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 TDF方案:Doeetaxel 75mg/m2静脉滴注,第1天,化疗前预处理;奥沙利铂20mg,静脉滴注,第1~5天;5-Fu 2.5g/m2持续静脉灌注120小时,21天为1周期.结果 全组CR 1例、PR 12例、SD 9例、PD 1例,总有效率56.5%.初治组有效率70%,复治组有效率46%,中位生存期为13月,不良反应主要有消化道反应和白细胞下降.结论 TDF方案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能耐受.

    作者:田声望;梁国华;石永康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女大学生减肥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在校女大学生减肥的现状以及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减肥观念和方法的差异,从医学和心理学角度分析女大学生减肥问题.方法 随机抽取东南大学丁家桥校区女大学生398名,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女大学生的减肥意识偏高,但是在减肥过程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减肥方法误区与减肥心理误区.医学与非医学专业的女大学生的减肥现况存在差异.结论 需要对女大学生进行宣教干预,让她们获得更多的减肥知识,改变不良的减肥行为,纠正不良的减肥心态.

    作者:张彦;王长松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20例护理

    2003年2月~2006年5月,我院眼科共收治眼球无保留价值的患者20例,进行眼内容物摘除联合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经过我们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细致的整体护理,均好转出院,现将观察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杨宏伟;李晓红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乳腺癌保乳治疗的进展

    乳腺癌的保乳手术((breast conservation therapy,BCT)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是治疗乳腺癌的常规方法,并越来越受到更多患者的青睐,已成为治疗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方案.近年来,随着BCT在乳腺癌治疗中地位的提高,人们对BCT的研究更为广泛和深入,在新辅助治疗的支持下,BCT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作者:高才兵;王兵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从元气亏虚论治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引起冠心病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并且是导致冠心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高脂血症的发病率亦呈明显上升趋势.积极纠正血脂异常可显著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但目前尚无安全满意的纠正血脂代谢异常的药物.他汀类药物由于其对肝脏和肌肉的毒性作用而限制了其在临床的长期应用.纵观近年的研究概况,中药在治疗高脂血症、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其疗效肯定、持续、副作用小.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元气亏虚论治高脂血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作一浅谈,以求证于同道.

    作者:王爱珍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 7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恶化劳力型心绞痛和65例对照组在术前24h、术后6、24h和1周分别同步记录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d及QTcd.结果 治疗组支架置入后早期(6h)QTd、QTcd即有明显改善,对照组冠造前后QTd、QTcd无显著改善.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显著改善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患者术后的QT离散度.

    作者:李纲;李玉东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精神病病人急腹症的护理观察

    通过对精神病病人急腹症的护理观察,阐明了护士积极地自主观察行为的方法,避免了精神病病人因认知缺陷而影响生命安危的医疗问题.

    作者:纪淑荣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cTnI、Mb和CK-MB联合检测对急性心梗的诊断价值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急性胸痛的常见原因,AMI的早期诊断对AMI患者的及时救治,减少心肌坏死、防止心脏突发事件发生、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急性胸痛发生时,各种心肌标志物出现时间存在差异,且不同原因引起了胸痛出现的心肌标志物也不相同.因此,对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进行联合检测,以探讨三者联合检测对急性胸痛的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作者:于国华;杨雪兰;孟全会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氟伏沙明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氟伏沙明和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用CCMD-3作为诊断标准,用Yale-Brown强迫量表和TESS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对59例强迫症患者进行随机双盲的8周治疗.结果 氟伏沙明有效率为70.2%,与氯丙咪嗪60.7%相近,两者无显著差异.氟伏沙明不良反应发生率36.7%,明显少于氯丙咪嗪75.0%,两者有明显差异.结论 氟伏沙明治疗强迫症,疗效与氯丙咪嗪相当,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好.

    作者:高良会;成玉敏;魏昆岭;吴静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1~2级老年高血压患者48例,给予替米沙坦40mg/天口服,共6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脉压、收缩压、舒张压变化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脉压缩小(P<0.001)、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P<0.00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替米沙坦能缩小老年高血压患者的PP,有效、安全降低血压,从而抗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刘瑞芬;刘帆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中医治疗中风病200例分析

    中风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其发病急骤,病情危重,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为了降低病残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采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收到理想效果,兹将临床观察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王接民;张帆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4例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症候群定义的内涵和外延,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降低TOBS的病死率,减轻生存者的后遗症,提高生存质量.方法 对4例TOBS的一般资料、既往史、发病方式、临床症状体征、血液生化、心电图、影像资料、治疗方法、预后进行分析,总结出TOBS症候群定义的内涵和外延.结果 4例病人3男1女,均有高血压病史,有1例心肌有缺血,1例有高血糖,2例有高血脂,1例有颈椎病.3例活动中起病,1例安静状态下发病.4例均有意识障碍,头晕和/或眩晕,恶心、呕吐,语言障碍,1例有斜视,4例Babinski征(+),2例有脑膜刺激征.1例心电图异常.影像学:3例累及中脑和小脑,1例累及中脑和枕叶,2例累及双侧血管,2例累及单侧血管.均给予降颅压、降血压治疗,1例抗凝治疗.死亡3例,存活1例.结论 TOBS作为一种症候群,病因可以是闭塞性脑血管病,也可以是出血性脑血管病,只要是基底动脉尖供血区同时出现两个以上损害病灶,就可以诊断TOBS,不见得就是梗塞病灶.累及血管较多,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记忆障碍、对侧偏盲等,症状可一次性出现或相继出现,并发症出现早、较多.要降低TOBS的病死率,必须早期发现,控制病灶进展,预防并发症.

    作者:侯春阳;王爱娜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60例那格列奈控制血糖临床观察

    在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传统药物中,常出现严重的乳酸中毒和低血糖[1],造成血糖难以控制.而那格列奈(Nateglin-ide)属于D-苯丙胺酸衍生物,是继瑞格列奈(repaglinide)后第二个餐时血糖调节剂,通过作用于胰岛β细胞,快速增加餐后胰岛素的分泌,降低餐后血糖以及空腹血糖[2],既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又避免了低血糖的发生.为了进一步了解那格列奈控制血糖的有效性,我们做了60例为期12周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张宏宇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浅谈孕妇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的意义分析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对健康认识程度的不断加深,人们对生命质量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从越来越多的孕妇走进妇幼保健部门建立孕妇保健卡、册,就可以看到父母们对新生命质量的期望值是在不断增加,由此可知,在孕期保健过程中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防治孕妇及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也是孕期保健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现将农十师疾控中心2006年孕妇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统计调查情况浅析如下:

    作者:文琴音;陈伟亚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21例癫痫过度换气脑电图分析

    过度换气是脑电图检查常规进行的诱发试验.它所引起的脑电图改变有比较重要的意义,但在操作中时有诱发不充分未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我们对21例癫痫患者第一次以后的脑电图检查进行了过度换气诱发试验的观察,分析如下.

    作者:龙配国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42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79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奥曲肽0.1mg加生理盐水20ml静脉注射,继给5%葡萄糖液500ml加奥曲肽0.5mg静脉滴注,按25μg/h速度维持静脉滴注,疗程3天,同时给奥美拉唑4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12小时1次,疗程3天.对照组37例,给垂体后叶素10U加5%葡萄糖液20ml静推,继给垂体后叶素36U加5%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按0.02U~0.03U/min的剂量持续静脉滴注,疗程3天.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止血率明显提高,平均止血时间明显缩短,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剑峰;何玉霞;任建勋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体会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是终身性疾病.胰岛功能低下引起机体糖代谢紊乱,而产生血糖、尿糖增高,其致残率、致死率已跃居世界第三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根治此病的有效办法,给糖尿病患者及家人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对促进健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秋岩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