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庆坡;杨冬梅;吕东;王洋
我国属于脑卒中的高发病率地区,根据卫生部公布的2005年我国城乡居民主要死亡原因,脑卒中占死亡原因的第二位,现将我院2002年1月~2007年1月院前接治的51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以探讨脑卒中院前诊断及治疗.
作者:黄祖春 刊期: 2007年第26期
山楂历来被看作是健胃消食之佳品.随着近年来山楂果树的增多,加之人们随意或过量的食用,因此,造成胃内软石的病例愈来愈多,尤其是收获季节更是如此,现将我们的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翟言武 刊期: 2007年第26期
1 临床资料自1997年~2007年笔者单位共收治烧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36例,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1~64岁,平均27.5岁.烧伤总面积22%~89%,其中Ⅲ度11%~57%TBSA.中度烧伤1例(2.8%),重度烧伤7例(19.4%),特重度烧伤28例(77.8%),其中伴有吸入性损伤8例,创面脓毒症5例,中毒性休克2例,伤前均无溃疡病史,伤后3~18天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伤后1周内29例,1周后7例,首发表现为呕咖啡样液体15例,黑便17例,大便隐血试验阳性2例,贫血及休克2例.血红蛋白含量:51g/L~108g/L.
作者:王辉振;陈垂玉;姚剑清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65例患者于拔牙术后立即植入种植体,完成骨结合以后进行义齿修复.结果 种植体稳定无松动,周围无炎症,X片显示无明显骨吸收.结论 即刻种植疗程短,疗效与常规种植无明显差异.
作者:张灵花;张素锦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 研究妊娠≤10周负压吸宫时不用宫颈钳夹宫颈患者术中或术毕时的机体反应.方法 对2000年1月~2006年12月间100例孕≤10周的患者采用负压吸宫时不用宫颈钳夹宫颈和100例用宫颈钳夹宫颈术中或术毕时的反应比较.结果 负压吸宫时不用宫颈钳夹宫颈,人流综合征较用时减少,症状减轻,且对宫颈无损伤.
作者:刘玉平;刘玉茹;吴英芬 刊期: 2007年第26期
计划生育手术即避孕节育术是广大育龄妇女防范再生育和有效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措施,受术者大多数为青年女性,她们自愿要求接受避孕节育手术,针对育龄妇女的个体状况,有的采取永久性节育措施,要求实施输卵管结扎术;有的采取长效节育措施,要求实施皮下埋植剂放置术或宫内节育器放置术;有的因避孕失败而采取补救措施,要求实施人工流产术(负压吸宫、钳刮和引产术).计划生育手术有着极强的特殊性和特定群体,其对象是有生育能力的健康女性群体.
作者:夏淑英;丁淑琴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 总结125例3岁以下婴幼儿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患者手术方法;探讨手术时机、危险因素及围术期处理.方法 对125例TOF患者行根治术,其中单纯右心室流出道漏斗部狭窄37例,漏斗部及肺动脉瓣狭窄14例,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狭窄74例.分别予以自体心包或带心包做瓣的自体心包扩大右室流出道和/或肺动脉;合并畸形作相应处理.结果 全组手术死亡5例,死亡率为4.0%.死亡原因: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例,灌注肺1例,心包感染1例.术后肺部并发症9例,均经治疗后康复.结论 TOF根治术患者的年龄宜减少,术中操作要精细.手术成功的关键是有效预防和控制低心排及肺部并发症.
作者:王建伟;朱汝军;王平凡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面角度变化与退变性及峡部裂性脊柱滑脱的关系.方法 对37例脊柱滑脱患者(L4~5退变滑脱22例;L5~S1峡部裂滑脱15例)与25例正常人进行对照检查.结果 退变性滑脱患者关节突关节角度与对照相比明显偏向于矢状位(P<0.01);而峡部裂滑脱患者关节突关节角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10);退变性滑脱患者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峡部裂滑脱患者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退变性腰椎滑脱关节突关节面方向更接近矢状位,峡部裂腰椎滑脱患者关节突关节面无一定方向性,关节突关节角度的不对称可能对峡部裂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关节突关节角偏向矢状方向有早期出现滑脱的危险;关节突关节不对称提示峡部裂发生的可能.
作者:张军;沈铁城;江红卫;黄永辉;左华;张亚庆 刊期: 2007年第26期
本文主要阐述了糖尿病的诊断要点和中医的辨证要点.阐明了糖尿病的辨证分型,归纳总结了多数学者对本病的治疗方法和经验及原则.加强对糖尿病的辨证论治研究,以起到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郑建超;黄宝玲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溴已新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效果.方法 随机分组:把109例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2例),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9.4%,对照组总有效率67.3%,二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溴已新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具有良好的效果,缩短了疗程,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娜孜古丽;李淑文 刊期: 2007年第26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现代外科学的不断发展,外科手术的领域和范围日趋扩大,新手术方法、新器械、新仪器设备,不断推陈出新,对手术室护士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使手术室护士面临的压力增加,同时由于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环境、性质和服务对象等的特殊性,长期连续工作在密闭环境中,可使人心情压抑、疲乏,对身体的健康造成极其不良影响[1].所有这些因素都会使手术室护士承受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2],压力过大会降低工作效率,还可导致心身疾病,严重影响工作质量[2],为此对手术室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应对进行分析探索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黄国雄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预防食管疾病开胸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改良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6月~2006年6月食管疾病开胸手术158例,术前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9例).对照组用传统方法护理;实验组用改良护理方法:用PVP-1(聚维酮碘)溶液行口腔护理,盐酸氨溴索溶液行雾化吸入.结果 术后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例数:对照组23例(29.11%);实验组5例(6.33%).卡方值χ2=13.16,P<0.005,有显著差异.结论 用改良护理方法能有效的预防食管疾病开胸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翠珍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静脉穿刺拔针时如何避免局部疼痛,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拔针法进行静脉穿刺拔针,实验组则采用反折先慢后快式拔针.结果 实验组拔针时的疼痛和回血比对照组明显减轻,病人舒适感觉有明显差异.结论 采用反折先慢后快式拔针能明显减轻疼痛
作者:黄翠珍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孕期健康教育的做法与成效,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健康教育的内容,提高孕期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在本院进行孕产妇系统管理的孕妇随机选择70例,在参加孕妇学校健康讲课前后进行相同的问卷调查,了解孕妇对孕期健康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结果 参加孕妇学校的70例孕妇在讲课后的孕期保健知识理解掌握率明显提高,孕妇对孕期卫生保健、孕期营养知识、孕期危险因素、孕期合理用药、产褥期心理调节、产后病防治、婴儿保健与护理等知识的掌握与参加孕妇学校讲课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通过专业医师的重点授课和答疑,让孕妇接受通俗易懂的、具体的、实用性强的孕期保健知识,是提高孕妇保健意识和自我监测能力的有效办法,孕妇学校是孕期健康教育比较有效的宣教办法.
作者:曾菊珍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虫草养肝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将1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虫草养肝胶囊配干扰素含片治疗80例,对照组单用干扰素含片治疗80例,两组均以6个月为一疗程.观察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验指标.结果 治疗组80例有效率93.7%;对照组有效率75%.经以上数据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用虫草养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思凯;赵新德;王建国;王美娟 刊期: 2007年第26期
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是下肢深静脉、盆腔静脉血栓蔓延或其他原因累及下腔静脉造成下腔静脉阻塞,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证候的静脉性疾病.我科在十余年工作实践中,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周围血管疾病中发现6例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与静脉CT造影相吻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娉;张剑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目的 总结重度有机磷中毒的急救经验.方法 应用紧急复苏法,即呼吸抑制者迅速进行气管内插管,清除气道分泌物,保持气管通畅和给氧,呼吸衰竭者应用机械通气,早期足量,个体化应用特效解毒剂,防止继续中毒,口服中毒者反复洗胃至胃液无色无味为止,达到阿托品化后仍昏迷者进行血液灌流.结果 治愈85例,死亡8例.结论 有机磷农药中毒需要快速有效治疗.紧急复苏法可有效降低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死亡率,疗效好,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孙继春 刊期: 2007年第26期
在人们关注卫生改革的成效的同时,作为医院领导者更应该关注医院的文化建设,关注人的全面进步,关注医务人员价值观的取向.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而文化思想道德等相对滞后的现阶段,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要善于从先进文化入手,精心培育广大医务人员的共同价值取向,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医院文化.面对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在随之发生变化,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责任就是要做好用科学的思想、先进的文化武装头脑的工作,引导广大医务工作者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商业贿赂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袭.让祖国医学重振雄风,让白衣天使再现风采.笔者试从医院文化与价值观的属性、功能性、作用以及如何培育职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观等方面做些探索.
作者:宋岩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眼部外伤在眼科急症中较为常见,CT检查对于明确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2005~2006年26例眼部外伤的临床表现及CT征象分析如下.
作者:党计锋;王伟霞;王炳华 刊期: 2007年第26期
中风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其发病急骤,病情危重,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为了降低病残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采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收到理想效果,兹将临床观察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王接民;张帆 刊期: 2007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