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保乳治疗的进展

高才兵;王兵

关键词:早期乳腺癌, 新辅助治疗, 乳腺癌治疗, 应用范围, 发达国家, 常规方法, 保乳手术, 欧美, 患者, 地位
摘要:乳腺癌的保乳手术((breast conservation therapy,BCT)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是治疗乳腺癌的常规方法,并越来越受到更多患者的青睐,已成为治疗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方案.近年来,随着BCT在乳腺癌治疗中地位的提高,人们对BCT的研究更为广泛和深入,在新辅助治疗的支持下,BCT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体会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是终身性疾病.胰岛功能低下引起机体糖代谢紊乱,而产生血糖、尿糖增高,其致残率、致死率已跃居世界第三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根治此病的有效办法,给糖尿病患者及家人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对促进健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秋岩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观察病人78例,均为2002年~2006年门诊病例,其中男46例,女32例,年龄小16岁,大71岁,病程短7个月,长21年.全部病例均行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其中8例病理检查为萎缩性胃炎.

    作者:孔庆雪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小儿先天性斜疝与母孕期健康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斜疝与母孕期健康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85例先天性斜疝患儿进行病史分析.结果 97.6%先天性斜疝患儿母孕期均存在健康疾患.结论 小儿先天性斜疝与母孕期健康存在相关性.

    作者:张朝阳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剖宫产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选择性剖宫产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生素,降低手术感染率的方法.方法 将2004年6月~2004年8月采用随机应验方法,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对比两组剖宫产围手术期及术后用药、临床愈合结果.A组为围手术期用药,B组为术后用药.结果 A、B组术后临床指标及术后恢复无显著差异.但A组抗感染的效果优于B组,且明显缩短了抗生素使用时间及降低了药费.结论 围术期合理使用的抗生素经济、安全、副反应少.

    作者:徐虹;任红娟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55例疗效观察

    目的 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观察.方法 55例脑室出血在常规给予脱水、降颅压、镇静、降血压及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于入院当天行脑脊液置换治疗.结果 其中治愈27例,好转21例,总有效率达87.2%.结论 脑脊液治疗脑出血,疗效肯定、安全、无副作用.

    作者:项宗桂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体会

    我院2000年~2007年5月共施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6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晓力;陈福林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1~2级老年高血压患者48例,给予替米沙坦40mg/天口服,共6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脉压、收缩压、舒张压变化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脉压缩小(P<0.001)、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P<0.00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替米沙坦能缩小老年高血压患者的PP,有效、安全降低血压,从而抗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刘瑞芬;刘帆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cTnI、Mb和CK-MB联合检测对急性心梗的诊断价值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急性胸痛的常见原因,AMI的早期诊断对AMI患者的及时救治,减少心肌坏死、防止心脏突发事件发生、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急性胸痛发生时,各种心肌标志物出现时间存在差异,且不同原因引起了胸痛出现的心肌标志物也不相同.因此,对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进行联合检测,以探讨三者联合检测对急性胸痛的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作者:于国华;杨雪兰;孟全会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婴幼儿法洛四联症125例外科治疗

    目的 总结125例3岁以下婴幼儿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患者手术方法;探讨手术时机、危险因素及围术期处理.方法 对125例TOF患者行根治术,其中单纯右心室流出道漏斗部狭窄37例,漏斗部及肺动脉瓣狭窄14例,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狭窄74例.分别予以自体心包或带心包做瓣的自体心包扩大右室流出道和/或肺动脉;合并畸形作相应处理.结果 全组手术死亡5例,死亡率为4.0%.死亡原因: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例,灌注肺1例,心包感染1例.术后肺部并发症9例,均经治疗后康复.结论 TOF根治术患者的年龄宜减少,术中操作要精细.手术成功的关键是有效预防和控制低心排及肺部并发症.

    作者:王建伟;朱汝军;王平凡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预防产后出血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预防产后出血的适宜措施.方法 将在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340例,随机分为3组,观察各组第三产程时间及产后2h总出血量.结果 口服米索前列醇组、肌注缩宫素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口服米索前列醇、肌注缩宫素是安全、简便、有效的预防产后出血的方法.

    作者:刘秋芬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生化汤加减治疗胎盘残留38例临床体会

    产后、引产、药物流产所产生的胎盘、胎膜残留,时间过长可出现粘连、机化,临床对38例患者采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之法,应用生化汤加减治疗胎盘残留取得了很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富春英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4例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症候群定义的内涵和外延,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降低TOBS的病死率,减轻生存者的后遗症,提高生存质量.方法 对4例TOBS的一般资料、既往史、发病方式、临床症状体征、血液生化、心电图、影像资料、治疗方法、预后进行分析,总结出TOBS症候群定义的内涵和外延.结果 4例病人3男1女,均有高血压病史,有1例心肌有缺血,1例有高血糖,2例有高血脂,1例有颈椎病.3例活动中起病,1例安静状态下发病.4例均有意识障碍,头晕和/或眩晕,恶心、呕吐,语言障碍,1例有斜视,4例Babinski征(+),2例有脑膜刺激征.1例心电图异常.影像学:3例累及中脑和小脑,1例累及中脑和枕叶,2例累及双侧血管,2例累及单侧血管.均给予降颅压、降血压治疗,1例抗凝治疗.死亡3例,存活1例.结论 TOBS作为一种症候群,病因可以是闭塞性脑血管病,也可以是出血性脑血管病,只要是基底动脉尖供血区同时出现两个以上损害病灶,就可以诊断TOBS,不见得就是梗塞病灶.累及血管较多,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记忆障碍、对侧偏盲等,症状可一次性出现或相继出现,并发症出现早、较多.要降低TOBS的病死率,必须早期发现,控制病灶进展,预防并发症.

    作者:侯春阳;王爱娜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小儿隐睾小切口手术26例分析

    目的 探讨微创技术在小儿隐睾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26例(30侧)小儿可触及隐睾,于腹股沟外环略上皮肤皱折处切一1.5~2cm的横切口,用小拉钩往下牵,显露外环,不打开腹股沟管,在腹股沟外环口找到未闭鞘状突头部及睾丸分离至内环处,将睾丸经隧道引至阴囊,固定于皮下与肉膜间,结果所有病例均将睾丸无张力地固定于阴囊底部,随访两年,均位于阴囊内,无睾丸萎缩.结论 该手术运用皱折处皮纹与切口平行,又未破坏腹股沟管的解剖,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痛苦小、恢复快、疤痕不明显,疗效满意.

    作者:罗继忠;廖五妹;王桂明;王忠军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518例头位难产的诊断与处理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头位难产的临床先兆及特殊表现,总结头位难产的识别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1999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所发生的头位难产的病例,从发生原因到临床特点,分析产前、产时的各种表现与难产的关系,从而总结难产的处理方法.结果 518例头位难产,自然分娩156例,占30.12%;助产分娩96例,占18.53%;剖宫产266例,占51.35%;发生新生儿窒息102例,占19.69%,其中轻度窒息78例,占76.47%;重度窒息24例,占23.53%.结论 尽早发现难产信号,以促进分娩顺利进行,从而降低剖宫产率及围产期母儿并发症.

    作者:张惠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手术室护士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措施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现代外科学的不断发展,外科手术的领域和范围日趋扩大,新手术方法、新器械、新仪器设备,不断推陈出新,对手术室护士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使手术室护士面临的压力增加,同时由于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环境、性质和服务对象等的特殊性,长期连续工作在密闭环境中,可使人心情压抑、疲乏,对身体的健康造成极其不良影响[1].所有这些因素都会使手术室护士承受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2],压力过大会降低工作效率,还可导致心身疾病,严重影响工作质量[2],为此对手术室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应对进行分析探索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黄国雄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败血症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常见病原菌耐药情况.方法 患者血培养标本经美国Versa TREK-96血培养仪培养,分离所得菌株用英国先德全自动细菌鉴定仪ARIS 2X进行鉴定、药敏和K-B法药敏,比较排位前5位细菌耐药特征.结果 228株病原菌中,医院感染菌共225株,占98.7%;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阴沟肠杆菌为主,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且医院感染菌的多重耐药率高于院外感染菌.结论 临床需及时掌握败血症的细菌分布与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现象和动态,对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红升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护理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 分析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针对性的政策.方法 总结临床带教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 护生能够较快的适应医院的环境,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结论 针对护生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带教经验,加强带教队伍,开展各种带教活动,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提高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

    作者:赵淑玲;张晓艳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在有效监督上下功夫

    在反腐败工作的诸多环节中,加强监督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内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监督工作还不够完善,有些监督事实上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加强有效监督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笔者分析了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王亚林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医学检验人员职业性危害与防护

    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检验人员常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中,在采集标本、检验操作、处理医疗废物等过程中如果不注意个人防护,就容易造成职业损伤,而影响身心健康.例如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可引起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20余种疾病,各种消毒液、检验试剂等对人体都有一定的危害.近年来,医务人员的职业危害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为了避免或减少危害,保障检验人员身体健康,检验人员应通过学习,接受更多的教育,对各种危害有一定的认识,并在工作中加强防护.

    作者:莫九生 刊期: 2007年第26期

  • 静滴丙种球蛋白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5年10月~2006年3月我科收治的89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7例,对应用丙种球蛋白组与未用丙种球蛋白组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住院天数、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且临床治愈率达95.2%.结论 静滴丙种球蛋白对毛细支气管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作为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药物之一.

    作者:王宇巍 刊期: 2007年第26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