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英
目的 观察等效剂量的曲马多、芬太尼、舒芬太尼用于老年病人术后镇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65~75岁老年病人,ASAⅠ~Ⅱ级,在全麻下完成手术,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当病人感到疼痛时给予等效剂量的负荷量,并连接PCA止痛泵,持续静脉输注等效剂量曲马多10mg·2ml-1·h-1、芬太尼10μg·2ml-1·h-1、舒芬太尼1.0μg·2ml-1·h-1.记录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HR、VAS、BCS及副作用情况.结果 三组病人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F、S组SPO2较给药前及T组有明显降低(P<0.05);F组的RR较T组及给药前明显减慢(P<0.05);T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F、S组(P<0.05).结论 三种给药方式均能取得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但应注意呼吸抑制的发生.
作者:于占强 刊期: 2007年第24期
随社会文明程度的需求,健康的观念在每个人的意识中发生转变.根据健康教育在临床的普及实施和系统化整体护理精髓的更深一步渗透,疾病健康教育已整个贯穿在医院的护理体系中,成为护理工作非常的重要部分.2004年曾对我院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实施效果进行了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性改进.通过采用护理程序的方法针对病人进行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和多元化的效果评价方法,终将健康教育的精华和效果具体反映在患者身上.
作者:王淑菊;胡静杰;阎英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 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淋病引起生殖道感染临床效果.方法 将自愿参与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药组、中医药组、西医药组各40例,分别用药治疗,7天为一疗程,观察疗效.结果 中西药组有效率100%,中医药组97.50%,西医药组87.50%,中西药组、中医药组与西医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辨证和西医辨证相结合,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结合中医药治疗急性淋病,疗效显著.
作者:刁春玲 刊期: 2007年第24期
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是我院自2000年6月以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经过几年来的临床观察,治疗效果比较满意,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与骨髓腔内钢板固定、髓内针固定、切开钢板固定相比,优点比较多,病人下地活动早、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避免了病人的二次手术所造成的痛苦,同时给病人减轻了经济负担.在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下,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有关护理方面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成爱莲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前,我市临床用血和单采成分血100%来自公民自愿无偿捐献.为扩大和巩固自愿无偿献血队伍,不仅要提高服务质量,为献血者提供方便、舒适的献血环境,更要加强对献血者的心理护理,使献血者在无私奉献爱心的同时得到更加人性化的优质服务.
作者:孔珂;王春梅;高丽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既往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193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既往有无心绞痛病史分为A(52例),B(141例)二组,比较二组间院内死亡率、死亡原因的差异.结果 (1)B组院内死亡率显著低于A组(16.31%vs 28.85%);(2)B组因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而死亡的比例显著低于A组(10.64%vs 23.08%).结论 既往有心绞痛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率相对较低,其原因可能与既往心绞痛促进冠脉侧枝循环形成及缺血预适应机制有关.
作者:熊旭光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钠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按1∶ 1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5000u,bid,脐周ih,奥扎格雷钠80mg,bid,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mg,bid,疗程15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6.7%(P<0.01).治疗组凝血酶元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小板聚集率于治疗前后均有明显变化(P<0.01).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合并奥扎格雷钠为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清英;田小军;郝洁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2006年全年出院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101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8例,感染率为17.82%,其中61.11%发生在入院后的前两周内,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结论 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年龄、住院天数、侵袭性操作及抗生素的使用有关.
作者:张敏;洪慧革 刊期: 2007年第24期
原发输卵管癌是少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约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5%[1].术前诊断困难、误诊率高,现将2例原发输卵管癌的资料进行报道分析,希望引起临床医生的警惕.
作者:徐静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一种能减少回肠原位膀胱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新的膀胱冲洗方法.方法 对56例回肠原位膀胱术后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持续膀胱冲洗方法和改良的膀胱冲洗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采用新的膀胱冲洗方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传统膀胱冲洗方法.结论 新的膀胱冲洗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回肠原位膀胱术后早期并发症.
作者:朱继萍;杜涛;越丽霞;单磊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 评估检验科医院感染的风险并分级,探讨基本对策.方法 采用细菌培养及PCR技术对检验科人员的双手、工作环境及常用器材进行细菌及HBsAg检测.结果 检验科人员的双手、工作环境及常用器材存在医院感染的重大隐患.结论 检验科是医院感染的高风险科室之一,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合理的实验室布局与设施,对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十分重要.
作者:李艮亮;王馥美;张霞 刊期: 2007年第24期
不寐是以失眠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症,其发生的基本原因系脏腑机能紊乱,气血阴阳的相对平衡失调.我们采用三仁汤加味治疗该病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爱珍 刊期: 2007年第24期
脑梗塞是糖尿病常见的合并症之一,主要是与糖尿病引起的血管大、中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加强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好转率及治愈率,预防其它并发症,现将36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红;王晓光 刊期: 2007年第24期
过敏性紫癜是机体对某些致病因素的变态反应,主要累及毛细血管和小动静脉,临床上有皮肤紫斑及肾、关节等受累的表现.中医常属葡萄疫或肌衄范畴.现以笔者的临床浅识总结如下,以起抛砖引玉之效.
作者:江汉庭;江秀娘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祖国医学把下肢静脉曲张称为筋瘤,合并湿疹时称为湿疮,合并溃疡时称为臁疮,主要由于经久站立或担负重物耗伤气血,气滞血瘀,不能濡养皮肤肌肉而致.通过对23例单纯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进行临床诊治,认为本病的病机是气虚血瘀,运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本病,效果满意.
作者:丁为国 刊期: 2007年第24期
近年来,我院利用医院信息系统的统计数据信息,为医院的医保质量指标的预测和制定、医保服务质量的监控、医保服务质量的评价及为医保机构医疗费用的结算等管理提供依据,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刘玉英;李维峰;赵荣合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替硝唑和甲硝唑在临床上的运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临床病例60例,分成二组分别用替硝唑和甲硝唑进行治疗.结果 替硝唑治愈25例,有效5例;甲硝唑治愈16例,有效6例,无效8例.结论 替硝唑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甲硝唑.
作者:宋燕萍;刘萍 刊期: 2007年第24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市场的需求呈多层次发展趋势.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开发和管理好人,实现人才资源的佳利用,对于医院的持续性发展与长远规划越来越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志敏 刊期: 2007年第24期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危重病,为早期诊断及观察疗效,笔者对本院23例新生儿败血症在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2(SIL-2)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世春;安志斌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子宫切除术后并发急性肺栓塞的抢救与护理.方法 对1例阴式子宫切除术后并发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成功救护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结果 经过畅通呼吸道、电击除颤、心肺复苏、静脉给药等快速而紧急的抢救与护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结论 基层护理人员敏锐的观察力、高素质的专业技能水平、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抢救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者:程彩云 刊期: 2007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