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管旁置小管吸痰的应用

李素琳;萧湘;洪蝶玫;庄小媛;黄月英

关键词:胃管鼻饲, 小管, 负压吸痰, 病人, 现报道如下, 吸入性肺炎, 口腔分泌物, 营养支持, 胃内容物, 吞咽障碍, 气管套管, 肺部感染, 返流误吸, 吸痰器, 经口腔, 工作量, 发生率, 粘膜, 吸出, 痰液
摘要:昏迷和吞咽障碍病人往往因口腔分泌物下坠,或胃内容物返流误吸而引起肺部感染.常规吸痰是经口腔、鼻腔、气管套管将痰液吸出,.反复多次的吸痰易损伤气道粘膜,增加病人痛苦,且负压吸痰1次/1~2 h,护士的工作量较大.这类病人也常需留置胃管鼻饲以供给营养支持.为解决这一难题,笔者自1997年1月以来,采用在胃管旁置小管吸痰的方法,有效地减少了使用吸痰器的次数,也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减轻了病人的痛苦,节省了费用.现报道如下.
护理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再次换瓣手术的配合体会

    笔者报道40例再次换瓣手术的配合体会,强调做好术前准备,包括手术特殊器械、抢救药品、急救仪器等.术中配合过程中洗手护士熟悉手术步骤,了解特殊器械使用时机及方法;巡回护士严密观察心电图及血压,做好抢救准备,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易俊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对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局麻药加阿片类药物作为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给药方式对病人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73例接受PCEA或未接受PCEA的外科术后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术后排气时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无差别.结论 PCEA对外科术后胃肠功能无影响或影响很小.

    作者:黄平;张思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循证护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的核心思想是任何护理决策都要建立在临床客观证据的基础上.护理过程中应进一步开展临床试验研究,以提供更好的护理依据.对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同一问题有不同研究结果的情况,要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作者举例说明循证护理的实施方法.

    作者:杨有芳;肖卫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例房室结射频消融并双心室起搏病人的护理

    多部位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是20世纪末在国际上兴起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国内已有报道.我科于2001年11月为1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Ⅳ级并心房纤颤及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行房室结消融并双心室起搏,在护理的密切配合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梁宝珠;彭雪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例心脏穿透伤急诊室剖胸患者的急救护理

    穿透性心脏损伤是胸外科的急危重症,和平时期常见的致伤原因为刀刺伤.快速诊断和急救对挽救病人的生命有重要意义.我科2002年6月为1例处于濒死状态的失血休克型心脏刀刺伤患者在急诊室行剖胸探查手术,成功地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魏红云;李兴星;梁燕;王娟;黎丽清;姚艳;陈淑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尼龙搭扣带巧用于设备线路的管理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的医疗设备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医疗工作抢救、监护、诊治等工作中.如不合理管理其所配备的线路将直接影响医疗护理工作,甚至延误抢救患者的生命.我科2001年自行制作了尼龙搭扣带应用于设备的管理,方便了工作,延长了线路的寿命.现介绍如下.

    作者:党玉连;许琴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心律失常患者起搏器置换术的护理

    介绍了25例心室VVI起搏器置换病人的护理,包括术前准备、术后心电监护、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出院指导等.主要包括专科护士掌握起搏器置换适应症,术前配合医生对患者行X线检查,测试原起搏电极参数以确定置换方案;术后严密心电监护,观察起搏器起搏、感知功能;适当限制新安置起搏器侧肢体的活动,防止电极导线脱位;观察伤口渗血情况以及囊袋有无感染或血肿;出院前行健康宣教和生活指导,嘱患者定期随访等.25例病人置换术后,起搏与感知功能均良好.

    作者:张骞倩;叶江洪;周娜;章亚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我军军事训练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军事训练医学心理学是军事训练医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参训个体、群体、集体的心理过程特点及其规律,并以此对军事训练中所发生的心理学问题提供医学指导,达到提高训练水平、降低训练伤发生率、促使训练任务顺利完成的目的.另外研究军人心理训练方法,以培养其在未来作战中所必备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近10年来在研究中突出心理因素对军事训练伤的影响的研究是我军军事训练致伤因素领域的一大特点,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未来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莉;黄昌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例环咽脓肿婴儿的护理

    环咽脓肿是咽后间隙、咽旁间隙和颌下间隙积脓,临床上常见于3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一半以上发生于1岁以内[1],我科经治护理1例52 d的小婴儿环咽脓肿,现报道如下.

    作者:房民琴;龙民春;姚宜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自理学说应用于骨折病人护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自理学说在骨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骨科病房中运用自理理论实施护理:完全补偿性护理;部分补偿性护理;支持教育(情感支持,信息支持).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评价自理学说应用前后效果.结果自理学说在骨折病人护理应用前后效果比较,经χ2检验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认为自理学说在骨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提高了骨折病人的自我概念水平、生活自理能力,使病人产生自信心.

    作者:陈庆珊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搬运甲拌磷致急性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报道了10例因搬运甲拌磷致急性中毒患者的护理:立即清洁皮肤,剪去头发,迅速清除毒物;使用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确保解毒剂顺利进入;迅速选取动静脉建立血管通道,配合血液透析;加强呼吸道管理和湿化,保证有效通气;注重健康教育等.总结护理体会为合理组织、调配工作人员,准备充足的抢救器材和药物,是顺利完成抢救任务的保证.

    作者:郑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之我见

    手术室作为外科治疗的重要场所,其护理质量优劣将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命安全和术后康复.笔者自1991年毕业以来就一直在手术室工作,下面略谈几点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体会.

    作者:郭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消化性溃疡患者医嘱依从性观察及对策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病人对医嘱的依从性状况,以及医嘱依从对疗效的影响.方法观察512例病人,记录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溃疡类型、是否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治疗结束1个月后复查胃镜、幽门螺杆菌情况,及其是否按医嘱要求服药、随访,不依从医嘱的原因.结果消化性溃疡病人对医嘱的依从率为42.2%,主要原因有药费贵、交通不方便、遗忘等;医嘱依从性好者的溃疡愈合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96.3%、90.2%,而依从性差者仅为58.3%、51.7%,经χ2检验,医嘱的依从性对疗效影响显著(P<0.0001).结论提高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以增加消化性溃疡及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根治率.

    作者:兰美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应用皮肤拉链的护理

    近年来,许多清除或减少切口疤痕如:皮内缝合、钉书钉、以及拉链的方法被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2000年1月~2002年1月对251例病人使用医用皮肤拉链过程中的皮肤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王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胃管旁置小管吸痰的应用

    昏迷和吞咽障碍病人往往因口腔分泌物下坠,或胃内容物返流误吸而引起肺部感染.常规吸痰是经口腔、鼻腔、气管套管将痰液吸出,.反复多次的吸痰易损伤气道粘膜,增加病人痛苦,且负压吸痰1次/1~2 h,护士的工作量较大.这类病人也常需留置胃管鼻饲以供给营养支持.为解决这一难题,笔者自1997年1月以来,采用在胃管旁置小管吸痰的方法,有效地减少了使用吸痰器的次数,也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减轻了病人的痛苦,节省了费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素琳;萧湘;洪蝶玫;庄小媛;黄月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评价

    目的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方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增设人文教育的教学目标,改变教学方法,在理论授课和课间实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结果学生对教师理论授课和课间实习质量评价结果优,满意率为100%.学生普遍反映通过学习巩固了专业思想、增强了评判性思维能力、加强了与同学、患者间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明显增强.结论内科护理学教学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有益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作者:王继红;刘玉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多元文化护理在ICU的应用

    针对ICU特殊的医疗环境和病人对多元文化的迫切需要,总结在ICU应用多元文化护理的具体护理对策.指出依据病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需要,通过改善ICU的文化环境(传统文化、现代文化、饮食文化)、居住环境、语言环境,可缓解多元文化冲击,提高ICU的护理质量和护士素质.

    作者:杨瑞;李亚洁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冠心病介入诊断治疗的护理

    自从1977年Gruntzig首次应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冠心病以来,介入治疗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推广,已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法[1].冠心病介入诊断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等.近年来,随着经皮冠心病介入治疗(PCI)的适应证不断扩大,疗效日益提高.但介入治疗毕竟是一种创伤性诊断治疗措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不良反应,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充分认识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积极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消除或减轻不良反应的危害,是临床护理工作者必须认真对待的课题.

    作者:韩清萍;黄国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护士长在护患纠纷防范中的作用

    笔者报道护士长在护患纠纷防范中的作用,认为了解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1)护理人员缺乏法制观念;(2)规章制度执行不严;(3)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不高;(4)缺乏沟通,护患关系紧张.积极采取防范措施:(1)加强教育,强化护士法制观念;(2)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3)加强业务训练,提高服务质量;(4)强化护士的责任意识,提高整体素质;(5)善于发现和处理潜在的护理纠纷.是护士长在护患纠纷防范中的作用.

    作者:吴霞;聂春玲;束劲松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全夜排班制度在心血管病房中的实施与体会

    目的进一步深化整体护理改革,使病人得到更为持续、安全的照顾.方法选择心脏内科,病床数与护士人数之比为1∶0.39的条件下,改变排班方式为全夜制.结果自实行全夜排班以来,护士的休息时间集中,节省了医疗用房,减少了书写记录的时间,交班次数减少.病人反馈更加放心,更有安全感.结论全夜制护理排班有利于病人得到持续护理,又可加强护理薄弱环节,合理分配人力资源,确保高品质的护理服务水平,深化了整体护理改革.

    作者:卢海涛;王凯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护理学报杂志

护理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