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部手术后镇痛泵使用的观察及护理

徐爱莲;申秀君;王月梅

关键词:腹部, 术后镇痛泵, 微量镇痛泵, 麻醉镇痛药, 镇痛方法, 药物浓度, 肌肉注射, 药效, 临床, 患者, 恒定
摘要:一次性持续微量镇痛泵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新型镇痛方法,在临床上很受患者的欢迎.镇痛泵的使用与传统肌肉注射麻醉镇痛药相比,具有用药效果好、起效快、药物浓度维持恒定的优点.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切口愈合相关技巧处理分析

    目的 评价切口缝合技巧在愈合过程中的优劣.方法 统计1990年1月~2005年12月4096例患者不同切口处理方法.结果 常规处理,切口液化率64%,技巧处理,一期一次愈合97%.结论 技巧处理在切口愈合过程中一期愈合率高、疤痕小、美观、感染液化率低,住院日期短、费用低,医患乐于接受.

    作者:安文熙;赵玲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15例分析

    近十年来我国妇科腹腔手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妇科已广泛应用对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治疗有取代开腹手术的趋势,成为治疗异位妊娠的常规术式,我院在2003年5月~2006年12月选择性应用腹腔手术治疗异位妊娠1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铭越;步桂英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基层医院开展微创介入治疗的体会

    目的 评价基层医院微创介入治疗的可适应性及优势.方法 利用X线电视监视系统及B超进行微创介入.结果 创伤小,患者乐于接受,可重复操作性强,临床疗效显著.结论 创伤小,病人康复快,基层医院适用性强.

    作者:安文熙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剖腹产手术中新生儿窒息抢救体会

    为提高人口素质,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剖腹产逐渐被人们接受,从而逐年增加达到了60%以上.手术室工作对新生儿窒息抢救体会如下.

    作者:宋守荣;周英敏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探讨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机制及防治原则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机制及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自1995年以来诊治颅脑损伤477例,其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54例.结果 颅脑损伤越严重,GCS评分越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越高.脑干及下丘脑部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防用药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于未用药者.结论 出血与GCS评分、受伤程度有密切关系,同时,早期预防用药能降低其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作者:刘运良;罗爱华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15例肾母细胞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 总结介绍肾母细胞瘤切除术15例的手术护理经验.方法 自2000年1月~2007年2月对15例肾母细胞瘤的病儿术前进行探视,并对病儿家长交代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做好病儿及其家长的心理护理,解答病儿家长的疑问并在术中做好器械物品等各项准备工作,术后采取随访等措施.结果 15例手术病儿及家长均能较好的配合手术,并对病儿的疾病有了正确的认识,对手术护理环节措施等普遍满意.结论 通过对手术病人从器械物品、手术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的充分而有针对性的准备,较好地配合了肾母细胞瘤切除术的进行,对手术的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周茜;王少梅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体会

    脑卒中发病急骤,恢复较慢且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能力,并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脑卒中偏瘫早期的康复护理有重要意义,现介绍如下.

    作者:徐丽芹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胺碘酮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目的 胺碘酮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57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有症状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0.2,每日3次,连服一周后改为0.2,每日2次,再用一周之后,每日1次维持1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室性心律失常改善、心率、QT间期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57例患者中,心功能提高1级占52.6%,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总有效率73.8%,其中显效16例(28.1%),有效26例(45.7%),心率显著下降(P<0.01),QT间期延长(P<0.05).用药后3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经停药后恢复.结论 在积极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胺碘酮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安全.

    作者:谭喜斌;赵秀香;金光浩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孢子丝菌颅内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及疗效评价

    申克孢子丝菌(sporothrix schenckii)是一种在临床上多见于皮肤感染、且能侵犯人体深部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真菌病的致病菌.近年来有资料表明,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申克孢子丝菌可达11.8%(95/86)[1].

    作者:姚维菊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会阴裂伤缝合术小技巧

    会阴裂伤缝合术是助产士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操作技术,如技术不熟练或缝合不当,会使产妇出血过多、感染、伤口愈合不良,或者伤口形成血肿后又重新缝合,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增加感染机会,严重的引起产妇大出血、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远期还可因为缝合过紧或缝合时伤口对合不良,引起阴道挛缩,影响产妇夫妻性生活.本文介绍几种缝合方法,经临床观察,结果病人痛苦轻,出血少,缝合时间短,伤口愈合好.

    作者:黄菊英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浅谈出院指导的若干体会

    随着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广大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识已不再停留在知其然,还要求知其所以然.所以,做好病人的出院指导工作,对出院后患者的继续康复,减少疾病的复发,提高病人日后的生活质量,就显得非常重要.

    作者:杨春玉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脑脊液置换加鞘内注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目的 探讨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1例SAH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脑脊液置换加鞘内注射,对比分析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血管痉挛(CVS)、再出血、脑积水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脑脊液置换加鞘内注射治疗SAH,安全有效,并能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

    作者:姚建林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手外伤病人一次性输液针头型号的研究

    目的 探讨手外伤病人静脉输液安全有效一次性输液针头的型号.方法 同一操作者对80例手外伤患者隔天交替使用6号一次性输液针头和5号一次性输液针头静脉输液.6号一次性输液针头为对照组,5号一次性输液针头为观察组.采用MeGill疼痛问答法评价穿刺疼痛程度,对比两组拔针后按压时间,输液速度,结果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穿刺疼痛轻,拔针后按压时间短(P≤0.05).结论 5号一次性输液针头适用于手外伤病人静脉输液.

    作者:彭爱萍;胡艳兴;李怡;梁艳金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糖尿病对脑梗塞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从发病年龄、梗死面积、治疗效果和预后方面,研究糖尿病对脑梗塞的影响.方法 将2003年6月~2006年6月,初次患脑梗塞住院的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分别在入院第1天、14天和90天时,对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并从发病年龄、梗死面积、治疗效果和预后方面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 糖尿病组脑梗塞患者,发病年龄早,在发病第一天、治疗第14天及90天后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重,脑梗塞面积大,治疗效果差,和非糖尿病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 糖尿病是脑梗塞重要的危险因素,影响着脑梗塞的发病年龄、症状、梗死面积、治疗效果和预后,因此认真防治糖尿病是降低脑梗塞致残率、致死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马炳生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26例手术治疗体会

    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PA),发病急骤,病情凶险,而且发展迅速,可早期出现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可达30%~50%.我们于1997年1月~2007年1月共手术治疗SAP2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凡臣;毛登峰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纤维增生性膀胱出口梗阻的诊断与治疗(附35例报告)

    目的 探讨纤维增生性膀胱出口梗阻(FBOO)的诊断和开放手术的处理原则.方法 从270例开放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病例中筛选出FBOO35例,进行分析.结果 17例(34.0%)有膀胱颈挛缩,30例(86.0%)有膀胱颈后唇抬高.本组FBOO占同期BPH开放手术的13.0%.21例行腺体切除加Y-V成形加后唇楔形切除术,12例行腺体切除加后唇切除术,2例仅行腺体切除,结果以接受Y-V成形术者疗效佳.结论 膀胱颈挛缩和膀胱颈后唇抬高是FBOO的主要原因,当BPH患者行B超、膀胱镜、直肠指检提示前列腺体积小,无中叶增生,膀胱颈后唇抬高时应高度怀疑有FBOO可能.开放手术治疗以腺体切除加Y-V成形加后唇楔形切除术疗效佳.

    作者:杨庆国;杨庆瑛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Ⅰ、Ⅱ期乳腺癌的诊断及单纯乳房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体会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Ⅰ、Ⅱ期乳腺癌的诊断及单纯乳房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的远期疗效.方法 10例Ⅰ、Ⅱ期乳腺癌术前临床表现、B超、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必要时行术中冰冻病理明确诊断.采用乳房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创面蒸馏水浸泡.结果 10年生存率1例,5年生存率5例,3年生存率3例,失访1例.其中1例3年后肺转移死亡,1例3年后脊柱移死亡,1例1年后脑转移死亡.结论 对Ⅰ、Ⅱ期乳腺癌采用三联法诊断,单纯乳房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既能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减少病人的经济负担,又能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王正力;冯文良;史实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超声导向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心包积液的体会

    1 临床资料我们自2004年以来,超声导向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心包积液60例,取得良好效果.用GE LOGIQ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4.0MHz.选用18G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穿刺针,外接8号导尿管.

    作者:于盛光;徐东波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健康教育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2005年2月~2006年7月,我科对38例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施行了手术治疗,为了使骨折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积极配合治疗,对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包括讲解治疗的目的、方法及效果,消除了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情绪,以及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及时间进行健康教育,重点教会如何预防卧床期间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功能锻炼的方法,强调出院指导.38例患者均无并发症的发生,正确掌握了功能锻炼方法,出院后随防10个月,患者获得良好生存质量.

    作者:范红文;李萍 刊期: 2007年第21期

  • 消化道化学烧伤的护理体会

    化学药物对局部组织的损害有氧化作用、腐蚀作用、脱水作用、中毒反应及起疱作用等,这是由化学药物的性质所决定的.口服后均可造成上消化道烧伤、喉水肿及呼吸困难,甚至溃疡穿孔,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作者:杨春玉;乔宇琦 刊期: 2007年第21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