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元昊
目的 探讨在生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途径和方法.方法 通过更新教学观念,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围绕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精心设计实验教学内容,除了传统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外,设置以机能学大学科范围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由多种实验技术、多种实验手段、多层次实验内容组成,强调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实验技术操作中受到系统、良好训练的同时,对实验的总体目标和所要解决的问题有整体的认识,对实验涉及到的但课堂上还没有学过的内容有了感性认识和期待,并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设置合理的实验课考核评价标准,增加实验课成绩在整个生理学考试总成绩中所占比重,综合评价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结果 通过实验教学改革,不仅锻练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完成了对理论知识的验证,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探索能力及科研写作能力等.
作者:唐可欣;王益光;程秀臻;鲁洪;谭春燕 刊期: 2007年第14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笔者经过16年的临床护理,在静脉输液操作上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与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
作者:王慧芳;刘颖 刊期: 2007年第14期
发热是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防御反应,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或伴有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所致.发热也是脑出血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我科自2002~2005年共收治脑出血患者240例(均由CT检查),在治疗中合并发热患者98例,占脑出血总数40%.我科对这98例患者发热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方玉玲;张丽丽;郑树梅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应用舒肝利胆法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方法 治疗组口服舒肝利胆饮,对照组口服消炎利胆片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9.21%,二者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显著意义.
作者:党国义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方案,提高其治愈率,缩短病程,防止因腹泻引起严重并发症.方法 采用潘生丁(双嘧达莫)与思密达(双八面体蒙脱石)联用治52例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并与单一用思密达组作对比,两组经t检验.结果 两药联用组明显缩短病程,治疗组总疗程(4.61±0.22)d,对照组(6.36±0.72)d,两组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潘生丁与思密达联用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较好,是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曾知荣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对比分析肺结核合并糖尿病老年(A组)、青壮年(B组)、单纯老年肺结核(C组)各102例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三组对比:结核中毒、呼吸道症状、痰菌阳性率、肺部病灶中、重度、空洞发生率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咯血、血沉增快率A、B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C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核抗体、结核菌素皮试阳性率三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糖尿病患者易发结核病,糖尿病加重结核病,影响结核病的控制;老年患者症状重、传染性强、结核病活动标志物检查多呈阴性.
作者:王钦国;朱莉莉;王晓;欧阳兵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有关因素.方法 对216例停经84天内早孕健康妇女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并对其年龄、停经天数、孕次、产次进行分析.结果 口服药物流产效果与早孕妇女的年龄、孕次、产次无关,与停经天数有关.停经50~59天组,不全流产率低(12.9%).停经<49与50~59天流产效果比较,其流产率基本相同(P>0.05).提示口服药物流产适用于停经59天内的早孕妇女,且效果安全、可靠.
作者:王平 刊期: 2007年第14期
实施病历缺陷管理主要是为了控制病人在住院(留观)期间的诊断、治疗、手术、抢救、医院内感染、护理、营养、病历书写等方面的缺陷.该病历缺陷判定标准共分8个方面104条.通过对2007年1~3月54份出院(观)病历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验证用这种方法进行病历质量管理是检衡医疗护理质量很好的控制手段.既评价了病历的质量,又掌握了医疗质量问题的动态情况,为减少医疗差错,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提示性管理方法.
作者:高贺通 刊期: 2007年第14期
小儿胸腹联合伤临床比较少见,但一经发生,多较复杂,病情变化快,死亡率也较高,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我院自1995~2005年共收治小儿胸腹联合伤26例,就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史永刚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对中高恶度非霍奇金淋巴瘤,应用反应停联合化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方法 选择30例中高恶度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应用反应停联合化疗治疗6个周期后对其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 30例患者中有6例出现II度以上胃肠道反应;8例出现II度以上骨髓抑制,1例发生严重感染;2例II度以上口腔粘膜炎;3例轻度的肝功异常,1例病情进展死亡,5例四肢末梢神经炎;3例乏力,1例嗜睡,1例脑血栓.结论 中高恶度非霍奇金淋巴瘤应用反应停联合化疗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和对症处理是至关重要,能有效地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孙长玲 刊期: 2007年第14期
在世界各国医学中,我国具有特色的同时运行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套体系.其中中西医结合是中国医学学术界近年来并且将是长期的激烈争论和执着探求的课题.本文就什么是中西医结合?怎样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的层次问题试作肤浅的探讨:
作者:邓大成 刊期: 2007年第14期
1 病例分析患者,男,28岁,农民,因间歇性上腹部疼痛并右下腹部包块2年,肿块进行性增大,伴恶心,呕吐1天,其疼痛呈持续性胀痛并向后腰背部放射,频繁呕吐,吐出物为胃内溶物及黄绿色胆汁,呕吐后腹部胀痛缓解.右下腹部包块呈游走性,大小如鹅卵,并有轻度压痛而就诊于本院.
作者:狄得福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保守治疗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保守治疗的52例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病例资料.结果 48例经保守治疗痊愈,4例病情进一步加重,改用手术治疗治愈.结论 对于一般情况良好,腹膜炎局限且腹腔内渗液不多的病例,采用保守治疗效果良好,多数病例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作者:聂文平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前,药品价格虚高已严重抑制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使看病难、看病贵进一步加剧,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导致对医疗卫生机构产生了信任危机,已成为社会问题,它阻碍和干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并在全国形成为舆论的焦点.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为解决此社会问题出台政策、采取措施做了大量工作,例如药品多次降价、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等,但是并没有使药品价格虚高的现象得到好转,收效甚微,药品价格虚高依然存在,群众不满仍在上升.原因何在?我们不妨对这一社会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客观的分析,实事求是的找出其发生的根本原因,从根源上把其产生的条件清除,才能把药品价格虚高的问题彻底解决.
作者:连玉田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晚期产后出血疗效.方法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组与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比较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清宫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自拟产后生化汤治疗晚期产后出血能缩短病程减少流血量降低清宫率.
作者:于建霞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过度使用互联网中学生的心理状况.方法 用网络成瘾测验、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对802名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1)可能有网络成瘾问题,过度使用互联网218名,占27.1%;男生高于女生,有显著性差异(χ2=86.6,P<0.001).(2)男生的友谊满意度得分于高于女生,有显著性差异.女生的家庭满意度、环境满意度、自由满意度得分高于男生,有显著性差异.(3)过度使用互联网组在时间管理倾向总分低于对照组(129.7±25.3/150.0±28.5,t=4.27,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过度使用互联网中学生的时间管理水平较差,可能是造成互联网过度使用的原因之一.干预既要着力于其心理困扰,也要改善其家庭功能,提高生活满意度.
作者:曾永利;赵惠仙;刘芳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首发症状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5月~2005年8月47例SAH临床资料.结果 SAH多见的首发症状是头痛,老年人的首发症状多不典型,较易误诊.结论 SAH临床表现多样,疑诊病例尽可能当天CT检查,必查时行腰穿,提高早期诊断率.
作者:刘武军;唐大文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通过对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疗效分析,评价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 6例中前路减压植骨颈椎钢板固定2例,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型术4例,术后随访1年.结果 按照JOA评分标准[1],优3例,良2例,差1例.结论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预后不良,施行手术的效果未得到肯定,手术治疗的时机、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治疗效果没有必然的联系,患者病情的转归可能和脊髓损伤的程度有关.
作者:么元昊 刊期: 2007年第14期
我院烧伤科从1993年7月~2003年7月这10年间共收治小儿烧伤患者132例,其中8例在住院期间曾发作过一次以上的惊厥,发病率为6.06%,与报道[1,2]有所出入.现就小儿烧伤后并发惊厥的常见原因及防治措施作一初步分析.
作者:白素敏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评价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2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常规数字减影(2D-DSA)的基础上,再行3D-DSA技术,并进行三维重建,对其结果进行分析,以便确定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血管内治疗的佳工作角度及第一枚弹簧圈大小的选择、动脉瘤是否填密.结果 24例中,行3D-DSA技术共检出16例20个动脉瘤,与2D-DSA相比,3D-DSA技术能更清晰显示动脉瘤形状、瘤颈及其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更准确判断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能提供血管内治疗的佳工作角度,能正确决策第一枚弹簧圈大小的选择及准确判断动脉瘤栓塞程度.结论 3D-DSA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能提供许多2D-DSA不能提供的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赵广春;齐县伟;牛亚飞 刊期: 200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