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制打结器用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60例临床观察

汤静;彭世民

关键词:自制, 打结器,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胆囊动脉, 胆囊管, 深部结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现报告如下, 周围组织, 临床效果, 经典式, 并发症, 应用, 损伤, 松动, 术后, 技巧, 滑脱, 方法, 断裂
摘要:胆囊切除术目前主要的方法有经典式胆囊切除术(OC)、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我们自2004年9月~2006年10月,对60例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技巧性地应用自制打结器,对胆囊管、胆囊动脉的深部结扎线进行打结.在结扎胆囊管、胆囊动脉的过程中,既能结扎牢胆囊管、胆囊动脉,又不损伤周围组织,也无结扎线断裂、松动、滑脱,术后未出现胆漏、出血等并发症.临床效果观察,均非常满意,现报告如下: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双胎妊娠之一胎死亡1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之一胎死亡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近十年来住院分娩双胎妊娠共273例.结果 273例双胎妊娠中有13例一个胎儿在宫内死亡.结论 双胎妊娠之一胎死亡后,另一活胎经临床处理后可继续妊娠.

    作者:肖发菊;陈素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100例老年眩晕常见病因分析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人眩晕及平衡障碍发生率在不断增高,现对100例老人及老年前期眩晕的常见病因分析讨论.

    作者:杨丽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浅谈学习型组织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

    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医院不可避免地被推到了市场竞争的前沿,面对医院内外环境发生的变化,如何引导员职工以健康的心态、坚韧的毅力、扎实的基础、严格的管理和顽强的竞争意识去迎接挑战、接受挑战,是摆在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而学习型组织理论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沈莉;谢恬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对我院95名精神科护士职业心理的调查分析

    该文对我院95名精神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相当部分护士中存在着对职业的消极心理,本文就此问题探讨了消极心理的成因及矫治.

    作者:毛卫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浅论医院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与应用可以使医院能动地适应和处理它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辨证统一关系,促使医院统筹兼顾,以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并努力改变医院自身状况,来减少环境对医院的不利影响,从而更好地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作者:许静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先天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先天性白血病是指生后四周内起病的新生儿急性白血病,为新生儿期少见病.到1990年国外仅有100多例报道,国内至80年代初只报道28例,其中90%为粒细胞性,到89年底共报道80例,仍以急性粒细胞型多见[1].本例为生后第三天确诊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较为少见,为此,我们复习了相关文献,一并报告如下.

    作者:王香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压缩式雾化吸入132例的观察和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等均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为了提高其治疗效果,我科对132例上述疾病患者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压缩式喷雾吸入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建敏;王瑞芳;都婴婴;杨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可行走的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正常足月妊娠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镇痛组100例,镇痛组又分为布比卡因芬太尼组50例(BF组)和罗哌卡因芬太尼组50例(RF组);镇痛组产妇宫口开至3cm时行人工破膜,羊水色清或I度者给予PCA镇痛泵将镇痛液100ml按负荷量10ml+持续量4ml/h+冲击量(PCA)4ml模式行施硬膜外给药.观察记录分娩进程、镇痛效果、血液动力学变化、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运动神经阻滞情况等.结果 三组产妇年龄、体重、ASA分级差异无显著性,镇痛期间的Bp、P、R、SpO2、麻醉和手术并发症、胎儿心率监测、新生儿Apgar评分、第一、二、三产程和总产程时间、生产方式、产后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镇痛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镇痛组有效率100%;Bromage评分RF组低于BF组(P<0.05).结论 持续泵注法硬膜外分娩镇痛操作简单、方便,效果确切,平面持续稳定,运动神经阻滞轻微,术后镇痛时间长,母婴安全,在实施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有效减少运动神经阻滞中,RF组优于BF组,临床应用须优先考虑.

    作者:张晶;张国荣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几类常用药物的配伍

    左氧氟沙星为氧氟沙星左旋体系合成新型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其抗菌活性为氧氟沙星的两倍,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广泛用于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的细菌感染.随着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本药与其他药物的配伍稳定性也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国内有关文献报道对左氧氟沙星与其他常用注射液配伍稳定性问题,为临床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修永红;刘建军;赵树芳;吴建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癫痫患儿家属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住院癫痫患儿家属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为临床护理工作实施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指导患儿全面康复.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60例首次住院癫痫患儿的家属进行调查.结果 家属认为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重要.结论 对癫痫患儿家属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指导有个性化、针对性强的健康教育计划,提高家属对患儿治疗和服药的依从性,有利于患儿的康复.

    作者:潘巧红;陆洁兴;张智红;张晓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扩张性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的超声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超声对扩张性心肌病(DCM)与缺血性心肌病(ICM)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2D-CDFI)观察80例DCM患者、80例ICM患者及80例正常人的心脏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三个方面的改变.结果 (1)DCM组心脏呈普遍增大,室壁活动弥漫性减弱,ICM组心脏呈局限性增大,室壁活动阶段性减弱.(2)DCM组瓣膜返流发生率较ICM组高,且返流程度较ICM组重.(3)DCM组主要以收缩功能低下为主,ICM组则以舒张功能障碍为主.结论 超声2D-CDFI是鉴别DCM与ICM的首选方法.

    作者:赵红艳;杜闽;李洁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20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回顾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结果 剧烈疼痛是主要的首发症状(90%),但初诊的误诊率较高,达70%,主动脉CTA是快捷有效的诊断方法(85%).结论 临床医生需要加强对主动脉夹层的认识,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作者:蒋超旦;王福兴;徐亮;季燕妮;杨松;任军;蒋建东;陆俊杰;陈燕春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流产室乙肝病毒传播的危险因素与对策

    我国是乙肝病毒感染率较高的国家,根据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全国人群中表面抗原携带率为10%.随着人群中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不断增多,流产室为乙肝病毒携带着实施手术的比例也随之增加.乙肝主要是经血液传播,流产过程中工作人员与血液接触甚密,且术中的各种器械、敷料等都是直接接触血液.

    作者:吕成荣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小儿热性惊厥的急救体会

    目的 观察直肠下段给药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疗效.方法 采用地西泮、布洛芬混悬液直肠下段给药及地塞米松静脉滴注.结果 17例热性惊厥患儿均在2~7分钟内控制惊厥.结论 直肠下段给药是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一;侯凤阁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丹滴参丸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疗效.方法 将64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口服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口服鲁南欣康,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对改善无症状心肌缺血有一定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刘统银;袁建喜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儿童脊柱侧弯与多动症关系的探索

    目的 了解儿童脊柱侧弯和多动症关系的探索.方法 应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对经过检查确诊为脊柱侧弯的74名儿童和从同一人群中选择相同年龄、性别及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居住环境相近的无脊柱侧弯的74名健康儿童的家长进行Conners儿童行为父母问卷(PSQ)调查.结果 脊柱侧弯患儿的多动问题发生率(100.0%)明显高于健康儿童(83.8%),χ2=13.059,P=0.000;脊柱侧弯的男孩、女孩6个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常模(P<0.05).结论 脊柱侧弯患儿的行为问题非常突出,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加强患儿的精神心理卫生保健工作.

    作者:钱蔚珍;余巍;黄燕萍;胡家鸿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目的 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和分析对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非手术治疗时采取的各种护理方法,包括有心理、疼痛、体位、牵引、理疗、按摩以及局部封闭治疗的护理等对患者疾病康复的影响.结果 128例患者中治愈82例、好转26例、无效20例,有效率84%.结论 通过一系列护理措施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帮助患者减轻疼痛,缩短病程,促进康复.

    作者:曾娴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异位妊娠369例分析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对其及时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我院2002年6月至2005年4月间收住院的异位妊娠36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洪春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治疗巨大肺脓肿17例体会

    目的 通过CT引导实施经皮肺穿刺术,抽取脓肿腔内的脓液进行细菌学检查,及脓腔内直接排脓、脓腔药物冲洗、脓腔注药,以直接清除病灶和更有效的利用药物,促进病灶愈合.方法 选择巨大肺脓肿病例17例,于CT引导下实施经皮肺穿刺术,每例进行2~3次.结果 17例全部治愈患者症状缓解迅速,疗程大大缩短,治疗费用大大减低,并且未发生任何严重并发症.

    作者:姜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260例偏瘫患者康复锻炼的经验和体会

    脑血管意外(脑溢血)是一种常见的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造成供血区一定范围内的脑组织或脑血管结构连接性破坏,突然出现的肢体瘫痪、语言障碍、昏迷等一系列症状.临床上经过及时的抢救后,绝大多数病人留下后遗症,而经过护理人员行之有效的护理,协助病人肢体锻炼,对意识语言都有较好的恢复.

    作者:韩秀英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