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注射用骨肽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研究

张旗涛

关键词:注射用, 骨肽, 治疗, 骨质疏松症, 内分泌失调, 性激素, 骨代谢病, 骨生长因子, 中老年人, 发病机理, 致癌, 应用, 药物, 危险, 调控, 调节
摘要:骨质疏松症为中老年人常见的骨代谢病,其发病机理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有关.骨代谢主要由内分泌及骨生长因子调控,因此其治疗也多采用调节内分泌药物,如性激素等,但应用性激素均有潜在致癌的危险.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存在问题与护理对策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中有关护理问题的处理质量是直接影响到溶栓治疗的成败.方法 针对AMI溶栓治疗中出现的心理障碍问题、反复多次抽血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21例AMI患者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均成功,无护理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28天康复出院.结论 AMI溶栓治疗中的护理质量是保证溶栓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郑郁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观察

    我院于2001年1月~2007年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骨折60例,效果好,痛苦少,早期功能锻炼并缩短疗程,无1例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朝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情紧急严重,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如抢救不及时或治疗护理不当则病死率较高.我院1997~2005年共救治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108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96例,年龄18~59岁.治愈101例,死亡7例,治愈率94%.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殷俊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血标本是检验质量保证的前提

    血液标本的采集程序要规范,采集者必须了解检验目的,明确标本类别以及采血的时间和方法、抗凝剂选择及影响,标本的送检要及时,以保证检验质量,增加临床确诊率.

    作者:蔡贤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硬膜外麻醉术后病人自控镇痛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病人对术后镇痛越来越重视.手术后刀口疼痛是绝大多数病人所经历的一种痛苦的体验,是机体对疾病和手术造成的组织损伤的一种复杂生理心理反应,它对手术病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术后恢复极为不利.

    作者:刘玉兰;邢佑红;张文文;辛颖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是由于严重而持久的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急性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衰竭,以及心电图反映性心肌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一系统特征性演变.通过我们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实践,谈几点体会.

    作者:沈金英;赵艳萍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齐齐哈尔市中小学营养状况评价

    学生营养不良与肥胖的危害已日益引起社会各界有关人士的关注.良好的营养状况是儿童少年健康成长和学习的基本保障,此时如发生营养不良,将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学习,甚至影响一生的身体健康,且青少年肥胖亦是成年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潜在成因.为了解市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今后实施营养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2006年对中小学生进行了营养状况调查.

    作者:郭晓萍;李可心;李晓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替米沙坦治疗肾脏病45例短期疗效观察

    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在肾脏病治疗中对血压、蛋白质、肾功能的影响,收集45例肾脏病患者使用替米沙坦治疗4周后,观察其疗效.结果 表明经替米沙坦治疗后SBP、DBP均下降(P<0.05),24h尿蛋白定量显著下降(P<0.05),血尿酸明显下降(P<0.05),临床未发现严重副作用.因此,替米沙坦对肾脏病治疗,尤其是肾性高血压短期效果满意.

    作者:杜忠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老年外科急腹症的护理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老年外科急腹症也日益增加.由于病情复杂,发展快,加上老年病人反应性差,早期症状容易被忽略,往往入院后即需要急诊手术,手术并发症也应较多.正确及时观察病情,重视急腹症各个环节护理,采取积极相应护理干预,是保证手术成功,促进康复的关键.

    作者:李萍;王爱卿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不仅是测量中心静脉压的重要途径,而且还可行中心静脉采血、给药,测定心输出量,排除空气栓塞及中心静脉高营养等,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一项重要的临床操作技术.自2002年2月~2006年11月,我科对98例病人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效果满意,现将其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季勇;李闽云;徐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护理质量管理在儿科急诊急救中的重要性

    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工作优劣的依据,只有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才能使护理工作适应现代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护理质量管理包括许多内容,如基础护理、消毒隔离、病房管理、重症护理、急诊急救、表格书写等,而急诊急救是护理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者:罗秋菊;王玉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阑尾术后切口感染的防治体会

    阑尾切除术是对阑尾炎患者的有效根治性治疗方法,在基层医疗单位已普遍开展.切口感染是本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因而降低切口感染越来越引起外科医生的关注.笔者根据临床实践,介绍一下阑尾术后感染的防治体会.

    作者:梁荣;梁静;梁永华;张怀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小脑出血外科治疗34例临床分析

    我院1998年1月~2005年12月,手术治疗自发性及外伤性小脑出血患者36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4例,男24例,女10例,年龄8~70岁,平均47岁.疾病类型:高血压小脑出血28例;外伤性小脑出血3例,小脑动脉-静脉畸形出血2例,小脑肿瘤并出血1例.

    作者:刘卫华;张洋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35例晚期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分娩24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出血,称晚期产后出血.胎盘胎膜残留、子宫胎盘附着面复旧不全和感染、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是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产科重要并发症之一,如救治不及时,可危及产妇生命.现将我院治疗35例晚期产后出血分析如下.

    作者:张正会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2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 痊愈出院118例,死亡2例.结论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闫杰;刘冰;王世东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丙泊酚在胃镜检查术中的应用

    胃镜检查术的开展在我国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由于临床医师对胃镜检查术的依赖,胃镜检查已逐渐成为临床常用的一项准确的检查手段.由于胃镜对咽喉部的刺激,患者往往有恶心、呕吐感,给胃镜检查带来困难,部分患者检查时因呼吸不当有窒息感,由于上述原因部分患者对胃镜检查有恐惧心理,甚至拒绝检查和复查,部分患者检查时配合不当或自行拔管等,导致常规胃镜检查失败.

    作者:贾万金;冯艾青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胆总管下段癌术中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的手术配合

    因肿瘤局部因素不能手术切除或因全身状况不能耐受切除手术的胆总管下段癌,行内引流只能减轻黄疸所致的症状,预后差.我们在行内引流术的同时,采用术中直视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取得良好疗效[1],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董红梅;张爱云;王绍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产科母乳喂养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通过对2006年在本院住院分娩的368例产妇进行出院问卷及产后访视问卷调查,探讨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发现在产科开展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或制约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现归纳出来,进行探讨.

    作者:李前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注射用骨肽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研究

    骨质疏松症为中老年人常见的骨代谢病,其发病机理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有关.骨代谢主要由内分泌及骨生长因子调控,因此其治疗也多采用调节内分泌药物,如性激素等,但应用性激素均有潜在致癌的危险.

    作者:张旗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重视无瘤技术操作提高胃癌术后长期生存率

    十九世纪前叶,外科感染是导致手术失败和病员死亡的重要原因.为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医学先辈创导了无菌术并制订了一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加之抗菌药物的发明和不断更新换代,当今外科感染已不再是十分突出的致死原因.

    作者:陈丽华;丁根珍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