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功能性消化不良62例临床分析

高潞

关键词:功能性, 胃镜, 胃动力障碍, 消化不良,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病因,比较药物与精神心理疏导的临床反应.方法 对62例门诊病人,从精神心理指导(启发开导和精神支持)、生活指导(生活饮食习惯)及药物治疗(安定、百忧解、西沙比利、法莫替丁、抗幽门螺旋杆菌)3方面观察,比较其疗效.结果 治愈41例(66.1%),好转10例(16.1%),未愈11例(17.8%),总有效率82.2%.结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具有上腹部症状而无局部和全身器质性疾病证据的临床综合征,治疗上应重在精神心理指导,药物治疗宜简单,抗焦虑忧郁及促胃动力药物对多数患者有效,无需追求新药贵药.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不愈合27例报告

    我院1995至2006年收治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不愈合27例,经带蒂骨皮质剥离、植骨和坚强内固定治疗而愈合.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世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结膜入路摘除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

    目的 探讨经结膜入路摘除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方法、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7年5月以来我院手术治疗的海绵状血管瘤22例,其中15例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经结膜入路手术.结果 经结膜入路摘除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15例,手术顺利,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结膜入路是摘除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关键在于术前对肿瘤性质、粘连程度的正确判断和手术操作的技巧.

    作者:申长新;李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衣原体性宫颈炎40例

    沙眼衣原体(CT)作为非淋球菌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在性传播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据国外报道,近年来衣原体较淋病双球菌致急性子宫颈炎者更为常见.我们自2001年1月~2002年10月,应用上海天龙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阿奇霉素配伍吉林柳河博士乐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孚舒达栓(及卫生垫)治疗沙眼衣原体(CT)性子宫颈炎40例.报道如下.

    作者:葛建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子宫脱垂伴膀胱膨出阴式子宫全切术后尿潴留的防治

    阴式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子宫脱垂伴膀胱膨出的主要的方法,其中,尿潴留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是指术后24~48小时拔除尿管仍不能自行排尿或能自行排尿,残余尿≥100ml,其发生率为3.8%~21.0%[1].长期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壁膨出、膀胱膨出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增高.

    作者:赵忠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子宫腹壁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11例

    近2年来我院在腹腔镜下子宫腹壁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11例,临床取得满意效果,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总结我院2005年6月~2006年10月应用电视腹腔镜子宫腹壁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11例,排除宫颈病变、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疾病,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52岁.其中Ⅲ度脱垂:阴道前后壁脱垂伴有排尿困难7例,Ⅱ度脱垂3例,Ⅰ度脱垂1例.

    作者:肖秋萍;彭淑霞;项良香;欧阳巧灵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脑卒中急性期偏瘫康复治疗疗效观察(附155例报道)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急性期进行康复治疗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245例有康复治疗适应证病例分为治疗组(进行康复治疗)和对照组(未进行康复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偏瘫程度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并不明显,两组内科药物治疗基本相同.治疗组在病情稳定后即进行康复治疗,采用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等,疗程为3~4周.结果 康复评定采用肢体运动功能评价法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评价法,治疗组在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上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急性期进行康复治疗对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应大力推广.

    作者:张艳影;王宏宇;崔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脑血管病瘫痪的头针治疗临床体会

    在几年的临床工作中,应用头针治疗脑血栓、脑栓塞、脑出血等脑血管病导致的瘫痪病人58例,均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晶秋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脑出血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分析(附100例报告)

    脑出血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急,死残率高,是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为了提高其诊治水平,现将我院2000年~2006年3月间入院,经CT或MRI证实且资料完整的100例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唐冬霞;邓立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基层医院开展尝试

    腹腔镜技术是现代电子科学、内窥镜技术及传统外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因其具有创伤小、痛苦轻、住院时间短、脏器功能恢复快等特点[1],被全国各地普遍应用.我院自2005年8月~2006年8月,应用腹腔镜开展胆囊切除术,治疗有症状的胆囊良性疾病30例,现将手术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彭虹;韩杨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微量注射泵在急危重病人救治中的应用

    我科自2004年6月至今,将微量注射泵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糖尿病、休克、咯血和肺心病的抢救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冯香萍;石瑞英;刘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人认知水平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为了解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人认知水平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门诊和住院高血压病人100例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1个月后,对其认知水平、治疗依从性及血压水平进行评价.对认知水平低、治疗依从性差的病人再进行针对性重点健康教育.结果 健康教育使患者认知水平显著增加,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和血压达标率.结论 系统的健康教育可使大部分患者的认知水平及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对认知水平低、治疗依从性差的少部分患者,实施反复多次、针对性健康教育有助于清理健康教育的死角.

    作者:赵月玲;任线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癌症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体会

    随着世界环境的不断恶化及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癌症患者逐渐增多且有年轻化趋势,积极治疗癌症,延长患者生命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我们的护理工作在临床上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恰当细心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癌症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等方面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尤其在心理上存在巨大的心理压力,思想情绪极不稳定,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作者:鲍琴华;曹美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28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个体差异不同调整剂量给予口服卡托普利.结果 观察治疗组在应用卡托普利治疗后血压下降的同时,心功能有明显改善.结论 卡托普利降压平稳,疗效确切,服用方便安全、经济,可作为治疗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的首选药物.

    作者:袁国风;黎景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前列腺切除的术后护理体会

    前列腺增生是沁尿外科老年男性的常见病,我院从2000~2003年三年间收治前列腺增生病病人共104例,其中施行手术治疗89例,术后效果满意.为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作者:王杨;孙玉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脑卒中偏瘫早期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早期接受康复训练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将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观察组病人实施康复护理训练.结果 经早期训练的患者其肢体的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显著性的意义,P<0.01.结论 早期进行护理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花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先天性处女膜闭锁合并宫内妊娠流产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28岁,再婚后5年,未生育,先后抱养一男一女.以闭经52天伴头晕、恶心为主诉于2004年6月28日就诊.既往月经规律,无痛经,仅有经期阴部下坠感,末次月经2004年5月6日.其母暗示孩子小时先天性肛门闭锁做过两次肛门成形术,至今没有阴道,夫妻生活在肛内进行.

    作者:赵雪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手术室病人术前访视的必要性

    手术是外科系统的主要治疗方式,但也常给病人造成严重的躯体和精神创伤.精神压力,主要是来自麻醉、手术、有关常识的缺乏或更深的了解所引起的担心、焦虑、恐惧、抑郁.必要的术前访视能使病人术前保持心理平衡,术中维持情绪稳定,术后精神愉快,促进病人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韩杨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重症妊高征导致急性左心衰竭的护理体会

    重症妊高征导致急性左心衰竭是产科孕产妇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严重地威胁着母婴的安全与健康.本文通过4例急性左心衰竭的观察及护理,及早发现心衰的早期征象及早进行治疗,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郭守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蛛网膜下腔再出血脑积水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 临床资料例1, 患者女,68岁,退休干部.于2002年9月13日以头痛、呕吐4天就诊,查脑膜刺激征阳性,脑CT表现不明显而又行脑脊液检查见均匀血性,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住院.以止血芳酸、甘露醇、尼莫地平等治疗25天,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出院.出院时叮嘱患者及家人,一周后去上级医院检查以明确病因并决定是否手术.

    作者:王全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在临床上属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年龄多为青壮年,尤以体力劳动者多见,严重影响劳动力和生活.2002年3月至2005年12月,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60例,取得了良好疗效,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何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