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2例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的超声诊断分析

姜春雨

关键词:胃十二指肠穿孔, 患者, 超声, 诊断价值, 声像图, 胃镜, 手术
摘要:现将我院近几年中,经手术和胃镜证实的12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的声像图改变进行分析,探讨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的超声诊断价值.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锁骨下静脉置管在ICU中的应用

    对于急诊复苏、严重休克、长期应用某些对血管有刺激性药物的病人,中心静脉置管有外周静脉不可比拟的优势.我科自2004年4月开展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对危重患者实施救治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其中223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总结如下.

    作者:李景海;杜清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改良式全子宫切除术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的良性肿瘤.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见的手术之一,但因传统术式比较繁琐,致使手术时间较长和出血较多,术后愈合欠佳.为提高手术质量,笔者查阅了国内大量有关腹式全子宫切除资料,并结合各种碟片,找到了既安全省时,出血又少的新术式.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有全子宫切除术指征的50例行改良式全子宫切除术.

    作者:成兰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185例鼻内窥镜术的护理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护理方法.方法 针对鼻内窥镜手术,做好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出院指导,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手术的成功结合有效可行的护理措施,185例患者均取得显著疗效,治愈率90%,症状缓解率100%.结论 良好的护理措施,对减少术后并发症,确保手术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刘爱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非匀称型足月小样儿喂养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母乳喂养和配方奶喂养对非匀称型足月小样儿的影响.方法 两组在做好各项护理工作的前提下,于入院4~6小时后开始喂养,每3小时一次,当两组热卡达到250.8~334.4KJ/Kg·d,以后可用较快速度增加奶量,使热卡达到501.6~627KJ/Kg·d,共喂养15天.结果 母乳喂养组在体重增加和NBNA得分优于配方奶喂养组.结论 母乳是非匀称型足月小样儿的佳营养来源,比较符合其生理特点,能更好地促进其体格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作者:占亚海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浅谈基层医生对发热病人的诊疗体会

    作为基层医务工作者,经常会碰到发热病.对于一些原因不明的发热病,虽经常规检查,仍不能确诊.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浅谈粗浅看法.

    作者:陈希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子宫自发性穿孔误诊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63岁,孕3产2,入院前10天,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胀痛,白带较多,色黄,臭味伴发热,能忍受,在当地医院抗炎对症处理,症状无明显缓解,入院前1天因腹痛加重伴高热、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诊断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诊断腹腔脓肿,关腹后,急诊转我院.入院查体:T 38.5℃,P 120次/分,R 30次/分,BP 100/80mmHg,神萎,痛苦表情,下腹见手术切口长10cm,腹腔引流口1个,全腹压痛、反跳痛,拒按,肌卫(+),腹腔引流管见淡黄色液体约50ml.

    作者:杨冬;陈玉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基层医院开展尝试

    腹腔镜技术是现代电子科学、内窥镜技术及传统外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因其具有创伤小、痛苦轻、住院时间短、脏器功能恢复快等特点[1],被全国各地普遍应用.我院自2005年8月~2006年8月,应用腹腔镜开展胆囊切除术,治疗有症状的胆囊良性疾病30例,现将手术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彭虹;韩杨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先天性处女膜闭锁合并宫内妊娠流产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28岁,再婚后5年,未生育,先后抱养一男一女.以闭经52天伴头晕、恶心为主诉于2004年6月28日就诊.既往月经规律,无痛经,仅有经期阴部下坠感,末次月经2004年5月6日.其母暗示孩子小时先天性肛门闭锁做过两次肛门成形术,至今没有阴道,夫妻生活在肛内进行.

    作者:赵雪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脑出血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分析(附100例报告)

    脑出血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急,死残率高,是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为了提高其诊治水平,现将我院2000年~2006年3月间入院,经CT或MRI证实且资料完整的100例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唐冬霞;邓立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前列腺切除的术后护理体会

    前列腺增生是沁尿外科老年男性的常见病,我院从2000~2003年三年间收治前列腺增生病病人共104例,其中施行手术治疗89例,术后效果满意.为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作者:王杨;孙玉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10例慢性上颌窦炎报告

    目的 探讨临床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的方法及疗效,分析10例慢性上颌窦炎患者行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6~12个月,治愈6例(78%),好转2例(16%),无效1例(6%),总有效率94%,患者术前、术后行上颌窦穿刺和细菌培养.结论 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损伤小,术后复发率低,是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许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头孢曲松迟缓性变态反应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39岁,因原发不孕在门诊行输卵管通液术,术中用药0.9%氯化钠20ml,庆大霉素16万u,糜蛋白酶4000u,氟美松10mg,推注药液10ml即开始外溢,且阻力较大,但病人除稍感下腹酸疼外无其他不适.第2日给予头孢曲松皮试阴性后肌肉注射1g,同时加用庆大霉索8万u,无不良反应.第3日用头孢曲松1g,庆大霉索8万u,糜蛋白酶4000u,氟美松5mg,0.9%氯化钠10ml,行侧穹窿封闭,术中患者无不适感,术后观察1小时无不良反应,患者骑自行车返回家中,约2小时后患者突感胸闷,咽部有异物感,全身皮肤变红,口唇、眼睑、面部及四肢浮肿,并出现片状荨麻疹,家人急用车送回医院,急给于吸O2,肾上腺素1mg皮下注射,10%葡萄糖40ml+10%葡萄糖酸钙10ml,氟美松10mg分别静推,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1小时后皮疹及浮肿消失,胸闷缓解,2小时后症状完全消失离院.

    作者:杨秋莲;王晓楠;王道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螺旋CT表现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螺旋CT表现,提高FNH的诊断符合率.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 18例(24个病灶)的影像资料.结果 4/4个病灶CT平扫呈等或略低密度影;92%病灶在CT增强扫描动脉期为均匀高密度或明显高密度;96%病灶在门静脉期表现为高密度或略高密度;38%病灶在延迟后平衡期扫描表现为高密度或略高密度,52%为等密度;50%病灶内有纤维分隔或瘢痕.结论 平扫和动态增强螺旋CT能较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明显地提高与其它富血管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

    作者:杨红军;姜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脑卒中偏瘫早期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早期接受康复训练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将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观察组病人实施康复护理训练.结果 经早期训练的患者其肢体的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显著性的意义,P<0.01.结论 早期进行护理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花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体会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指由卵巢功能失调而非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不正常阴道出血.分为排卵性和非排卵性两个类型,传统医学称之为崩漏.一般来势急出血量多的称崩,出血量少淋漓不尽的为漏.崩与漏可相互转化.

    作者:富春英;陈晶秋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预后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预后影响.方法 将67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35例,对照组32例;仅干预组从新生儿期开始接受为期24个月的干预治疗.两组患儿接受相同的综合治疗和育儿知识,所有的病例均于3、6、12、24月龄进行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检测.结果 相同月龄时干预组的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中脑瘫、智力低下、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在体格发育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给予早期持续的干预可改善其智力及运动发育,有效的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

    作者:余巍;钱蔚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急诊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纠纷的发生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方法 对近四年发生的12例急诊护理纠纷从医务人员及病人家属七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同时提出防范对策.结果 对急诊护理纠纷采取防范措施后,病人对护理质量、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提高.结论 根据急诊护理纠纷的发生原因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能有效地规避急诊科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周萍;梁爱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微量注射泵在急危重病人救治中的应用

    我科自2004年6月至今,将微量注射泵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糖尿病、休克、咯血和肺心病的抢救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冯香萍;石瑞英;刘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产钳助产术40例分析

    目的 为了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产钳术,提高产科质量,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产妇死亡率.方法 将我院1999年~2004年施行产钳术40例,从孕妇年龄、孕周、新生儿体重、产钳术指征、产钳术分娩的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38例成功,2例失败.结论 只要产钳术指征明确,方法得当,以及有熟练的产科医师操作,产钳术是现代产科中迅速结束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孕产妇死亡率及新生儿死亡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孙巧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运用整体护理对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不良反应的干预

    目的 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股动脉插管造影后灌注化疗药物和栓塞剂,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及早运用整体护理程序进行干预.结果 通过运用整体护理程序加强心理护理、不良反应的护理等措施,本组患者术后均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后患者常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应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加强心理护理和饮食指导,才能有效的控制TACE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的机率.

    作者:尹启英;周梅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