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永忠
目的 总结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疗效.方法 对53例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采用AF内固定系统进行复位固定,同时作关节突及横突间植骨融合,对合并神经压迫症状者选择性椎管减压.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椎体高度、后凸畸形及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AF内固定系统是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较理想治疗方法.
作者:徐永东;张新武;詹欢腾;黎细平 刊期: 2008年第32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因反复气喘于2008年6月17日就诊.2008年2月6日患者因头痛、低烧,服用复方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220mg,咖啡因35mg,非那西丁15mg)2片出现气喘、气急、呼吸困难,急送到区医院急诊科抢救,给予激素和氨茶碱等药物治疗,住院10d痊愈出院,未再用药物治疗.
作者:种法敏 刊期: 2008年第32期
医疗合同是医院与患者间就患者的疾病诊疗建立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一种特殊的民事合同.现实生活中,因医患矛盾产生的民事诉讼中,有较大部分是以医院不履行或不充分履行医疗合同为由起诉的,其中,诉争的焦点主要有医疗合同是否存在、医疗事故发生时合同是否成立并生效、医疗合同义务是否履行或是否充分履行.
作者:范晓容 刊期: 2008年第32期
急诊神经外科病人多有意识障碍,由于病人检查时不合作,检查瞳孔好用聚光电珠手电,光点要求小而亮,光线必须照射在眼球的光轴上,否则会由于视网膜中心和周边部分对光刺激反应灵敏度不一致而发生误差.
作者:王生辉 刊期: 2008年第32期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联合低分子肝素钙(LMWH)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3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2例患者给予银杏达莫联合应用(LMWH)治疗.结果 观察组显效及有效者分别为39例、12例,显效率为96.1%,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银杏达莫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加低分子右旋糖酐是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作者:周全;王美丽;陈方焘 刊期: 2008年第32期
目的 观察应用希罗达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大肠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本研究病例20例均应用希罗达1000mg/m2,每日2次口服,第1~14d;奥沙利铂(艾恒)130mg/m2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滴3h,第1d,21d为1周期;每周期第1d恩丹西酮(欧贝)8mg静注,预防恶心、呕吐反应.全组病例均化疗2周期以上.结果 总有效率45.0%,毒副反应主要是恶心、呕吐、贫血和感觉神经毒性,对白细胞和血小板影响较小.结论 希罗达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小、耐受性好.
作者:高凤敏 刊期: 2008年第32期
目的 了解云浮地区早产儿出院后4个月内母乳喂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分析相关因素的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2006年1月至12月云浮地区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及其母亲进行调查.结果 4个月内早产儿的母乳喂养率为30.5%,其中纯母乳喂养率仅为8.6%.结论 早产儿的母乳喂养率低,主要影响因素为母婴早期分离时间较长、产奶量不足、早产儿吸吮力弱、嫌麻烦不愿喂、喂奶姿势不正确等影响早期母乳喂养成功,从而阻碍后期母乳喂养持续性.通过分析,总结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并探讨分析相关因素的干预措施,为提高本地区早产儿母乳喂养率提供依据.
作者:赵子英;刘雪萍;王雪萍;莫兰;蓝月仙 刊期: 2008年第32期
目的 介绍加强儿童输液管理与护理的方法.方法 通过用药前指导培养儿童输液室护士做好用药护理,减少不良反应.结果 儿童输液不良反应由1%降至0.3%.结论 减少或消除输液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使儿童用药更安全.
作者:赵红娟;施爱武;张莹 刊期: 2008年第32期
目的 总结小切口腋臭根治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 82例患者行小切口腋臭根治术,其中11例出现术后并发症患者对症处理.结果 术后皮下血肿伴皮肤坏死3例,皮下血肿5例,创缘愈合延迟3例,采取相应处理后均愈合.结论 小切口腋臭根治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合理的术后处理可有效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蓉蓉;刘亚玲 刊期: 2008年第32期
护士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者,护士每天与患者接触交流,因此护患关系是否融洽不仅直接影响到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而且也影响到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作者:马伶俐;杨尚艳;苏芳 刊期: 2008年第32期
症状自评量表(SCL-90)广泛应用于各种人群心理状况的定量评价,用于肝癌患者心理评估的研究尚少见.为此,2000年12月~2007年2月,我们应用SCL-90对我院45例肝癌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测试并定量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董春艳 刊期: 2008年第32期
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中医院则是继承和发扬中医的重要场所,而检验科又对中医院的发展起重要的辅助作用,因此管理好中医院的检验科就显得十分重要.
作者:温伟华 刊期: 2008年第32期
通过对1名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术前和术后护理,使病人顺利康复出院.笔者认为精心的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高质量的术后护理是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早日康复的关键.
作者:吴烁 刊期: 2008年第32期
我国卫生部发布的诊断标准指出,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一切感染.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或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均为医院感染.
作者:昌雪娟 刊期: 2008年第32期
心律平属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均有作用,其主要药物不良反应是负性传导和负性肌力,静脉注射心律平引发血红蛋白尿的病例极罕见,笔者从1999年工作至今共发现2例,现将所见病例介绍如下:
作者:曲艳丽 刊期: 2008年第32期
以6-羟基多巴胺(6-OHDA)作用于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是目前公认的帕金森病体外细胞模型.近又发现在人体内存在内源性的6-OHDA,且与帕金森病的发病有关.6-OHDA可致PC12细胞凋亡,在此过程中有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参与.弄清6-OHDA致PC12细胞凋亡中的信号转导通路将有助于弄清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及指导临床上帕金森病的治疗.
作者:汪军兵;胡景鑫 刊期: 2008年第32期
目的 研究无痛注射技术在预防接种中儿童疼痛的反应,以提高儿童接受注射的易受性和减少药液外溢,提高工作效率.方法 将接受注射的健康儿童19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9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规范操作,实验组在规范操作的基础上加用无痛注射法,观察儿童疼痛的反应.结果 实验组的低评分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 通过无痛注射技术接种注射,可以降低儿童预防接种注射的疼痛反应,增加婴儿接受注射的依从性.
作者:王敏;张凤芹;史玉英 刊期: 2008年第32期
目的 对4种静脉用中草药注射液加入输液后所含不同粒径的微粒数量进行检测,探讨中草药注射液对输液微粒的影响.方法 模拟治疗常规的加药方法 ,制备几种常用中草药注射液与输液配伍的溶液,采用微粒检测仪检测其中的不溶性微粒.结果 输液中加入中草药注射液后,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加.结论 中草药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严重影响输液的质量,必须严格加以控制.
作者:王海霞;杨常敏 刊期: 2008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的微创治疗方法,减少创伤,降低踝关节粘连的并发症.方法 回顾24例严重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疗效.本组:24例病例,按AO/ASIF原则分类,胫腓骨远端骨折均为C2型,C3型,采用跟骨结节牵引及T型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结果 24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5个月,平均2.9个月,终采用Johner-Wruh评分标准:优20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83.3%.结论 跟骨结节牵引配合闭合复位T型外固架固定,减少了创伤,简化了手术方式,避免了踝关节僵硬,是治疗踝关节严重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孙金占;蔡长马;张玉昌 刊期: 2008年第32期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脑外科颅脑损伤病人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及时有效的救治病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脑外科送检的各类标本,按常规方法 培养分离后,经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PI系统鉴定,用K-B法做药敏试验,结果 采用WHONET5.3软件对它们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①2005~2007年脑外科送检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0.9%、19.1%和23.6%,呈逐年上升趋势;总的分离率达18.8%,居分离菌的首位.②78株铜绿假单胞菌中,以呼吸道感染标本多,占53.8%(42株),创口分泌物次之,占23.1%(18株).③铜绿假单胞菌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高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但对比早期研究的耐药性已经有所上升,其他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大于50%.④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则呈明显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我院脑外科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率及耐药率较高,并逐年增加,已成为临床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应引起临床医生与院感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
作者:郭振光;张瑞君;鞠春梅 刊期: 2008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