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联合用药治疗三期褥疮的方法和护理

余桂英

关键词:联合用药治疗, 褥疮治疗, 方法, 棘手问题, 换药法, 临床, 疗效, 理想, 儿童
摘要:褥疮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目前多采用传统的换药法,对一些较特殊的老弱和儿童其疗效并不理想,是褥疮治疗中的一个棘手问题.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论《黄帝内经》对中医临床的指导意义

    <黄帝内经>对中医临床的指导意义主要从三个大的方面体现:(1)脏象学说的建立;(2)因机学说的形成;(3)诊治学说的奠基.为中医自成体系并不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杨建华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丙泊酚在妇科腹腔镜中的应用

    目的 丙泊酚在妇科腹腔镜中的应用效果及术后苏醒、不良反应的观察.方法 随机抽取100例腹腔镜术患者,其中分实验组(A)50例,对照组(B)50例.实验组术中维持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对照组单纯用异氟醚.结果 两组比较年龄、体重、生命体征均稳定,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比较术后清醒时间,苏醒期躁动,术毕恶心、呕吐及阴道出血情况,A组较B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丙泊酚用于妇科腹腔镜术,镇静充分,术毕苏醒快、完全,无躁动,无术后不良反应.

    作者:时捷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辨证施护

    急性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易发的突发性、致死率很高的急症.根据不同病因病机辩证施护,对抢救病人生命及促进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辨证施护进行了探讨.

    作者:谢小芙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浅谈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护理人员应该树立法律观念,认真学习<护士管理办法>及相关的法律知识,从中了解护理立法情况,对护理责任事故的处理办法等等,提高守法意识及风险意识,加强自律,规范护理行为,使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以免在给别人造成伤害的同时使自己受到伤害.

    作者:陈丹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两种方法检测抗dsDNA抗体结果比较

    抗dsDNA抗体对诊断风湿免疫病(SLE)有较高的特异性,已成为SLE的重要诊断标准之一.其检测常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需要荧光显微镜特殊仪器.

    作者:宋小芸;单新洁;孟新艳;武丽君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的应用价值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与病因、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检测ACI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IL-18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cy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ACI患者按照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病因分型标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组.结果 ①ACI患者血清IL-18、Hcy与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ACI患者Hcy水平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与小动脉闭塞型(即腔隙性脑梗死)组明显高于心源性栓塞型组和其他病因型组(P<0.01);而IL-18及hsCRP水平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小动脉闭塞型组、心源性栓塞型组及其他病因型之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③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ACI患者血清IL-18与hsCRP水平逐渐升高(P<0.01或P<0.05),且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r=0.732,P=0.000;r=0.424,P=0.000);而Hcy水平在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IL-18、Hcy与hsCRP水平升高;血清IL-18、hsCRP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有助于判断ACI患者病情及预后;血清Hcy水平能反映ACI病情的严重程度,对ACI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熊彪;覃祖业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老年手术病人合并高血压病的围手术期临床用药探讨

    随着生活和医疗条件的改善,老年人口在人口总数中的比率正逐年增加,高血压患病率也日益增高,老年手术病人合并高血压病有明显增多趋势.

    作者:邸燕云;黄莉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颈内静脉血透导管留置预防感染的护理干预

    血透患者导管感染将导致留置失败,使临床治疗变得困难,患者生命受到威胁,医疗费用增加[1].

    作者:芮静娟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血脂、血压与主动脉夹层的相关性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血脂、血压与主动脉夹层(AD)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1997年2月~2007年2月住院的AD患者26例,同时收集了年龄、性别、民族、吸烟等相匹配的高血压病住院患者26例做为对照组.将两组病例的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压进行统计学处理,研究与AD的相关性.结果 AD组与高血压病对照组相比较,血脂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压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血压高易发生AD;但血压高、血脂高者,AD发生率较低;而血压高、血脂不高者,AD发生率增高.提示血脂过度降低易发生AD,应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血脂、血压与AD的相关性研究,科学调整降脂药物,以进一步减少AD的发生.

    作者:王淑媛;张国新;赵楚敏;唐怀宇;侯松岩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建立人工气道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 总结建立人工气道并连接呼吸机辅助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30例呼吸衰竭的患者在其它综合治疗的同时加用建立人工气道连接呼吸机辅助治疗,建立人工气道后,如何固定好插管位置,如何防止人工气道套管脱出,人工气道气囊的护理、气道内分泌物的吸引、人工气道的湿化等护理特点进行护理.结果 26例呼吸衰竭病人建立人工气道后病情稳定,获得满意疗效,4例患者因合并并发症而死亡.结论 建立人工气道是治疗和改善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掌握护理特点,细致周到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段幼萍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中西药配伍应用中的用药监护

    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不断深入,中西药合用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中西药配伍应用在临床用药工作中也变得较为普遍.针对目前常见的中西药配伍产生毒副作用的问题,笔者从中西药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及毒理方面简要分析了临床配伍应用及监护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叶宝华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镇痛分娩的术后护理

    镇痛分娩或减痛分娩术已受到广大孕产妇及家属的欢迎,我院自2000年开展至今,病员反映良好,减轻了分娩过程中的恐惧及疼痛,降低了剖宫产率.

    作者:张彦文;丁凤霞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羊水过少的处理及对围产儿的影响

    目的 探讨并了解羊水过少对围产儿的影响、发生的原因,并寻找正确的处理方法,降低围产儿的病死率.方法 选择羊水正常80例为对照组,羊水过少80例为观察组,对两组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羊水过少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率高,足月低体重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羊水过少与过期妊娠、脐带异常、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畸形等密切相关.(3)阴道分娩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高于剖宫产者,不失时机的选择剖宫产是改善围产儿预后的关键.结论 羊水过少是一种妊娠并发症,严重威胁围产儿的生命安全,一旦确诊,应及早终止妊娠(剖宫产终止妊娠为宜).

    作者:程保英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冠脉搭桥术的麻醉和管理

    目的 主要探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G)中患者血液动力学改变和麻醉管理.方法 26例患者麻醉维持主要应用异氟醚、丙泊酚、芬太尼和维库溴铵.术中正性肌力药、血管扩张药、β阻滞药、钙通道阻滞药持续或间断泵入以维持循环稳定.建立完善的血液动力学监测.结果 所有的患者均麻醉平稳,安全完成手术.持续泵入硝酸甘油0.5~1.0μg/(min·kg),9例同时泵入尼卡地平0.3~2.0μg/(min·kg),8例静注艾司洛尔10~30mg/次或泵入10~20μg/(min·kg).纠正术中低血压静注去氧肾上腺素50~100μg/次.结论 平稳的麻醉、完善的监测以及有效的控制心率和血压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关键.

    作者:冯念海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巨大直肠绒毛管状腺瘤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3岁,主因腹泻20年伴便血1周入院.患者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便次数增多,每日3~7次,间断性便血.

    作者:史春雷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老年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3岁,退休干部.主因发热3d入院(2006年11月23日).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20余年,高脂血症3年.

    作者:王凯;侯斌;须瑞;王晓东;解放军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医院感染的流程化管理

    医院感染是病人住院时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了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也包括了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作者:赵德林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自发性气胸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 对30例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突发性胸痛、胸闷、气促、干咳、呼吸困难等症状是自发性气胸患者就诊的的主要原因.3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行保守治疗3例,胸腔穿刺8例,胸腔闭式引流19例(其中胸腔内注射高糖3例,注射滑石粉2例,转外科手术1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对确诊自发性气胸患者,根据病情采用保守治疗(附以吸氧)、胸腔穿刺抽气、胸腔闭式引流(对于引流后气胸不易愈合的,给予胸腔内注射高糖或滑石粉促进胸膜愈合)或外科手术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作者:徐春秀;何成敏;李娜新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治疗方法多、术后复发率高,有报导达30%~69%.为减少其术后的复发率,我们采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MMC)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晓晨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因素分析

    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建立,在诊治危重患者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ICU)收治的患者病情严重、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医疗手段应增加,引起院内感染的可能性增大.

    作者:于立新;陈祥鸣 刊期: 2008年第26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