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型钢板治疗闭合性指掌骨骨折30例临床分析

程兆佳;辛福生

关键词:指掌骨骨折, 微型钢板, 内固定
摘要:目的 使用微型钢板治疗外伤中的手部指掌骨骨折.方法 本组30例患者36处骨折,均采用手术切开,骨折端解剖复位后用微型钢板内固定.结果 本组病例使用微型钢板内固定后,骨折端均可达解剖复位.随访6~12个月,手部指间关节、掌指关节活动基本得以保持,无关节僵直等现象发生.结论 用微型钢板治疗闭合性手部指掌骨骨折,可使得手部各关节进行早期功能康复训练,使手各部分关节功能获满意恢复,是治疗闭合性手部指掌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碘伏在褥疮护理中的应用

    骨折病人,由于特殊体位的限制及卧床时间长,身体局部受压过久,容易出现褥疮.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这就要求护士加强责任心,认真按时做好皮肤护理可预防褥疮的发生.

    作者:刘小春;燕宏伟;周丽平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白血病合并糖尿病25例分析

    糖尿病与白血病可先后或同时发生于同一患者,并且影响白血病的预后.1990~2005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164例白血病患者中有25例合并糖尿病,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滕孔鑫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谈在基层医院开展急救设备使用培训的体会

    目的 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急救设备培训的方法,提出先基础后原理,声图并用,启发式教学等.

    作者:何林政;多桂芝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试论长期输液病人静脉血管的保护

    目的 探讨长期输液病人保护静脉血管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25年以来临床实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所负责的长期输液病人静脉血管保护效果良好.结论 对长期输液病人注意静脉的选择、输入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时血管的护理、液体外渗的处理以及拔针时血管的保护等可以有效保护血管.

    作者:谢小芙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用ELISA与PCR法检测弓形虫所致异常妊娠的比较

    弓形虫感染在我国流行范围很广,各省、市、自治区都有弓形虫感染的报道[1].孕妇感染弓形虫后可以通过胎盘危及胎儿,引起流产、早产、死胎、先天畸形与缺陷,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作者:贾运民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手术63例体会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美国生产的Stryker腹腔镜系统,行下腹部三点穿刺造气腹,单人操作.根据不同情况行输卵管切除术或输卵管开窗取胚术,辅以术后米非司酮+MTX治疗.结果 切除患侧输卵管52例,保留输卵管11例.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无一例持续性宫外孕.少数病例术后2d内述上腹部不适及肩胛部疼痛,经对症处理均痊愈.结论 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手术效果好,出血少、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

    作者:杨秀兰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肺大泡破裂致自发性血气胸外科治疗24例报告

    目的 探讨肺大泡破裂致自发性血气胸的手术探查适应证.方法 经肋间切口开胸进行手术探查,结扎漏气处,对肺表面2cm左右的破裂肺泡行钳夹或缝扎,术后常规胸腔闭式引流.结果 24例术后肺复张良好,无漏气及出血,2例并发同侧肺部感染,经抗炎治疗后好转.结论 对肺大泡破裂引起的血气胸早期手术探查,其手术操作简单,能达到较理想疗效.

    作者:刘广民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2005~2007年十堰市孕产妇HIV抗体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十堰市孕产妇人群中HIV/AIDS流行状况及艾滋病病毒(HIV)母婴垂直传播发生率,为制定HIV/AIDS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十堰市2005~2007年所有产前保健检查的孕妇,在首诊时进行自愿咨询和免费HIV抗体筛查.结果 2005年~2007年对85298名孕产妇开展免费HIV抗体筛查,检出6例HIV阳性孕产妇,阳性率0.07‰;年龄以20~30岁为主,小19岁,大30岁;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HIV阳性孕产妇采取终止妊娠或阻断措施.结论 通过对孕产妇人群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对该人群中的HIV感染者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可有效防止和降低HIV母婴传播的发生率.

    作者:唐桂珍;邓晓;李郁;毛立峰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中医穴位加松解汤治疗术后肠粘连

    文献报道,腹部手术后病人70%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粘连,如盆腔炎、附件炎、各种腹部手术后等疾病,常可出现粘连,肠粘连发病的原因与腹内炎症、积血、腹壁切口疤痕、术后切口疼痛、未能早期下床活动有关,病人常感觉到腹胀、腹痛、恶心、食欲不振、便秘,甚至可能出现机械性肠梗阻.

    作者:李雪云;沈丽;李恒燕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的应用价值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与病因、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检测ACI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IL-18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cy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ACI患者按照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病因分型标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组.结果 ①ACI患者血清IL-18、Hcy与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ACI患者Hcy水平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与小动脉闭塞型(即腔隙性脑梗死)组明显高于心源性栓塞型组和其他病因型组(P<0.01);而IL-18及hsCRP水平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小动脉闭塞型组、心源性栓塞型组及其他病因型之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③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ACI患者血清IL-18与hsCRP水平逐渐升高(P<0.01或P<0.05),且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r=0.732,P=0.000;r=0.424,P=0.000);而Hcy水平在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IL-18、Hcy与hsCRP水平升高;血清IL-18、hsCRP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有助于判断ACI患者病情及预后;血清Hcy水平能反映ACI病情的严重程度,对ACI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熊彪;覃祖业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血塞通与维脑路通治疗脑梗死的对比

    1 临床资料我们将经CT扫描诊断为脑梗死的病人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血塞通组40例,其中男32例,女8例,年龄为50~62岁.

    作者:何林政;多桂芝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左颈部刀砍伤后压迫止血致插管困难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1岁,因左颈部刀砍伤1h入院,入院后直接送入手术室,见患者神志清楚、脸色苍白,左颈部被大量敷料覆盖,加压包扎,并用外力按压,血仍然不断渗出.

    作者:王玲;涂强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使用微量泵输入尼莫地平注射液减少不良反应的探讨

    尼莫地平注射液为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它通过抑制钙离子进入细胞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收缩,能扩张脑血管并改善脑供血,临床上广泛用于脑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但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而不同的输液方法又对其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有着一定的影响.

    作者:钱敏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咯血80例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应用重体后叶素19~20U,止血敏4g,Vit C 3g静脉滴注,配合中药百合固金汤加味治疗.结果 8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中,显效71例(88.75%),有效8例(10%),无效1例(1.25%),总有效率98.75%.结论 垂体后叶素伍用中药百合固金汤可以大大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垂体后叶素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肖传军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浅谈对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

    临终病人的心理变化是机体对事物的特殊反应,表现形式是各种各样极其多变的.

    作者:姜秀;任青敏;董亚辉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消毒供应室对再生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

    目的 探讨再生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方法 认真执行再生医疗器械操作规程,严格进行回收、洗涤、分类、包装、灭菌、储存、发放、监测各环节的质量管理.结果 通过对再生医疗器械一年多的使用与管理,保证了临床工作的顺利进行,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制订管理措施并实施,完善了管理方法,提高了管理质量,使供应室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保证了再生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地使用,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疗护理水平.

    作者:龙伟文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9例产后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抢救与护理

    产后失血性休克是因分娩大量失血导致有效循环骤减而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是产科的急症,能否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直接关系到产妇的生命.

    作者:马丽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病因较复杂,且在疾病过程中各种病理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病情难以忍受,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作者:许秀梅;李彩云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发热发应1例

    发热反应是输血输液中较常见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主要是由热源质引起的,如变性蛋白、死菌体、细菌内毒素等等.

    作者:陈英;孙红霞;张丽芳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早期上段食管癌的点片体会(附100例报告)

    上段食管癌虽然在食管癌中占的比例较少,但其发病人数并不少见.高质量的摄片对上段食管癌的确诊、治疗观察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赵贵生 刊期: 2008年第26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