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试论长期输液病人静脉血管的保护

谢小芙

关键词:长期输液者, 静脉血管, 保护
摘要:目的 探讨长期输液病人保护静脉血管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25年以来临床实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所负责的长期输液病人静脉血管保护效果良好.结论 对长期输液病人注意静脉的选择、输入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时血管的护理、液体外渗的处理以及拔针时血管的保护等可以有效保护血管.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3岁,退休干部.主因发热3d入院(2006年11月23日).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20余年,高脂血症3年.

    作者:王凯;侯斌;须瑞;王晓东;解放军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剖宫产术后经腹输卵管绝育手术的临床体会

    腹式输卵管绝育术是目前广泛应用的长效节育方法,该手术具有高效、简便、经济的优点,对机体的生理功能无明显影响,直视下施术,适合已生育子女的育龄妇女选用,在国内应用广泛.

    作者:刘彬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荣县2003~2007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

    目的 分析2003~2007荣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方法 对2003~2007年荣县5岁以下死亡儿童进行分析,以了解荣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变化趋势及干预措施.结果 自2003年以来,荣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意外死亡除2005年外均居首位.结论 意外死亡已经超过其他疾病成为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应大力开展健康教育,腹泻病列管理等干预措施.

    作者:张玫;范小惠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羊水过少的处理及对围产儿的影响

    目的 探讨并了解羊水过少对围产儿的影响、发生的原因,并寻找正确的处理方法,降低围产儿的病死率.方法 选择羊水正常80例为对照组,羊水过少80例为观察组,对两组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羊水过少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率高,足月低体重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羊水过少与过期妊娠、脐带异常、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畸形等密切相关.(3)阴道分娩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高于剖宫产者,不失时机的选择剖宫产是改善围产儿预后的关键.结论 羊水过少是一种妊娠并发症,严重威胁围产儿的生命安全,一旦确诊,应及早终止妊娠(剖宫产终止妊娠为宜).

    作者:程保英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使用微量泵输入尼莫地平注射液减少不良反应的探讨

    尼莫地平注射液为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它通过抑制钙离子进入细胞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收缩,能扩张脑血管并改善脑供血,临床上广泛用于脑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但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而不同的输液方法又对其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有着一定的影响.

    作者:钱敏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失眠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几乎每个人都遇过失眠.近期研究表明,失眠发生率为女12.8%,男9.7%[1],由于睡眠不好,影响学习、生活、工作及情绪,遇事容易冲动,白天精神疲倦、头胀头昏等,甚至引起其它问题.

    作者:雷早;黎文云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提高整体素质,狠抓医疗质量的做法与体会

    改革开放的政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也给医疗卫生事业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与活跃,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作者:赵笑云;郭军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微型钢板治疗闭合性指掌骨骨折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使用微型钢板治疗外伤中的手部指掌骨骨折.方法 本组30例患者36处骨折,均采用手术切开,骨折端解剖复位后用微型钢板内固定.结果 本组病例使用微型钢板内固定后,骨折端均可达解剖复位.随访6~12个月,手部指间关节、掌指关节活动基本得以保持,无关节僵直等现象发生.结论 用微型钢板治疗闭合性手部指掌骨骨折,可使得手部各关节进行早期功能康复训练,使手各部分关节功能获满意恢复,是治疗闭合性手部指掌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程兆佳;辛福生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中医穴位加松解汤治疗术后肠粘连

    文献报道,腹部手术后病人70%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粘连,如盆腔炎、附件炎、各种腹部手术后等疾病,常可出现粘连,肠粘连发病的原因与腹内炎症、积血、腹壁切口疤痕、术后切口疼痛、未能早期下床活动有关,病人常感觉到腹胀、腹痛、恶心、食欲不振、便秘,甚至可能出现机械性肠梗阻.

    作者:李雪云;沈丽;李恒燕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自发性气胸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 对30例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突发性胸痛、胸闷、气促、干咳、呼吸困难等症状是自发性气胸患者就诊的的主要原因.3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行保守治疗3例,胸腔穿刺8例,胸腔闭式引流19例(其中胸腔内注射高糖3例,注射滑石粉2例,转外科手术1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对确诊自发性气胸患者,根据病情采用保守治疗(附以吸氧)、胸腔穿刺抽气、胸腔闭式引流(对于引流后气胸不易愈合的,给予胸腔内注射高糖或滑石粉促进胸膜愈合)或外科手术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作者:徐春秀;何成敏;李娜新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碘伏在褥疮护理中的应用

    骨折病人,由于特殊体位的限制及卧床时间长,身体局部受压过久,容易出现褥疮.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这就要求护士加强责任心,认真按时做好皮肤护理可预防褥疮的发生.

    作者:刘小春;燕宏伟;周丽平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极低体重儿的护理

    出生体重低于1500g小儿称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小儿机体各系统发育不良、成活率较低,近年来我们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把重点护理放在极低体重儿生理解剖特征上,根据极低体重儿的生理特性进行细致护理,并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极低体重儿的成活率有了提高,近期随访效果好.笔者就我们的护理方法做一介绍.

    作者:宗瑞芳;余海涛;黄玉静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血脂、血压与主动脉夹层的相关性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血脂、血压与主动脉夹层(AD)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1997年2月~2007年2月住院的AD患者26例,同时收集了年龄、性别、民族、吸烟等相匹配的高血压病住院患者26例做为对照组.将两组病例的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压进行统计学处理,研究与AD的相关性.结果 AD组与高血压病对照组相比较,血脂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压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血压高易发生AD;但血压高、血脂高者,AD发生率较低;而血压高、血脂不高者,AD发生率增高.提示血脂过度降低易发生AD,应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血脂、血压与AD的相关性研究,科学调整降脂药物,以进一步减少AD的发生.

    作者:王淑媛;张国新;赵楚敏;唐怀宇;侯松岩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论《黄帝内经》对中医临床的指导意义

    <黄帝内经>对中医临床的指导意义主要从三个大的方面体现:(1)脏象学说的建立;(2)因机学说的形成;(3)诊治学说的奠基.为中医自成体系并不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杨建华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重度颅脑损伤的特点及护理体会

    颅脑损伤是外科创伤常见的疾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对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起关键性作用.

    作者:谢美娥;傅绿燕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ICU经口气管插管的护理

    经口气管插管是临床上为抢救危重患者而建立起来的人工气道,是目前救治急慢性呼吸功能衰竭病人机械通气的急救措施之一,做好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也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环节.

    作者:李利平;张娟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早产儿不同病因与预后关系临床研究

    有关资料表明,早产儿预后与引起早产的围生期因素密切相关[1].近年来,围产医学将早产按病因分为自然早产、医源性早产和胎膜早破早产三种[2],目前对不同病因所致早产的预后影响相关研究较少.

    作者:陈永平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9例产后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抢救与护理

    产后失血性休克是因分娩大量失血导致有效循环骤减而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是产科的急症,能否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直接关系到产妇的生命.

    作者:马丽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地奥心血康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地奥心血康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8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心血康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心绞痛分型、合并病变及心功能分级等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方法 原则相同,治疗组给予地奥心血康软胶囊0.35~0.70g,每日3次口服,疗程为4~6周,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程度、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发作心绞痛时心电图心肌缺血情况等,并作疗效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方法均可显著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硝酸甘油日耗量,并显著改善心电图ST-T.心血康组在症状疗效方面与对照组虽无差别,但在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硝酸甘油日耗量及心电图ST-T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地奥心血康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奥心血康软胶囊口服,可进一步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

    作者:赵楠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非脱垂子宫阴道手术31例分析

    目的 探讨非脱垂子宫经阴道手术的优势及发展前景.方法 将2007年经阴道手术的31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经腹手术(指征相同)的38例作为观察对象,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病率.结果 研究组31例均无中转开腹,两组均无膀胱、输尿管、肠管等损伤.研究组与观察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次全子宫切除术和肌瘤剔除术,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进食时间、体温正常时间、住院天数、恢复日常锻炼时间,研究组少于观察组(P<0.01).结论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损伤小,恢复快,值得推广.而阴式次全子宫切除术和子宫肌瘤剔除术应重视术中出血,选择合适病例.

    作者:马萍;刘辉;周怡萍;樊秀娟 刊期: 2008年第26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