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瓣膜功能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

林永财

关键词:静脉瓣膜功能环, 治疗, 大隐静脉曲张, 现报告如下, 病例
摘要:我院自1998年以来,选用静脉瓣膜功能环(EVS)治疗26例大隐静脉曲张病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心肺复苏新概念

    病人呼吸心跳停止时采取的一切抢救措施称心肺复苏,简称(CPR).复苏的终目的是促使病人的神志清醒和脑功能恢复因此,又可称为心肺腑复苏(CPCR).

    作者:李向青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PDLLA螺钉治疗膝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骨折价值

    目的 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膝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骨折有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03年开始在我科治疗的15例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膝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无断钉,术后切口无感染、无瘘道形成.优13例,良2例,优良率迭100%.结论 膝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骨折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效果满意.

    作者:罗骞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疏肝化痰汤治疗脂肪肝疗效观察

    笔者采用自拟疏肝化痰汤治疗脂肪肝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脂肪肝病人76例,均为2002年1月~2008年3月本院门诊患者.

    作者:孙百顺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体会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常见疾病,对患儿生存质量乃至生命危胁极大.我院2005年以来共收治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22例,痊愈15例,死亡7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春艳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手术室护士对患者术前心理护理体会

    目的 旨在提高术前患者心理护理质量.方法 通过改变过去单纯的手术室护理模式,转变为到病房去,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通过多接触病人,深入了解其心理、生理、社会心态.结果 明显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心理护理质量,使病人更加配合手术治疗、安全顺利渡过手术关.结论 通过积极的术前心理护理,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心理护理质量,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吴元春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综合术式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伴轻度脱肛96例

    目的 探讨综合式手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伴轻度脱肛的疗效.方法 对96例重度环状混合痔伴轻度脱肛采取痔疮自动套扎术(RPH)、消痔灵注射术、外剥内扎术等术式综合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痊愈.结论 综合术式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及轻度脱肛临床疗效可靠.

    作者:佘贤柱;潘荣;常杨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颅内动脉瘤再出血早期急症手术治疗

    脑动脉瘤是脑动脉的局限性异常扩大,按病因可分为先天性、细菌性、外伤性、肿瘤性和动脉硬化性,其中先天性占绝大多数.

    作者:孙海涛;王保安;沈随军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结核病痰检工作的重要意义

    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也是当今全球范围对人类具有威胁的传染病之一.随着结核病疫情的上升,研究和开发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应用性广、简单易行的诊断方法已成为当前首要的问题.

    作者:易成刚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颅脑损伤病情恶化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探讨颅脑损伤病情变化时护士应观察的重点.方法 对36例不同年龄颅脑损伤病人病情恶化的护理进行回顾.结果 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变化快,且有复合伤,如果观察不细、评估病人不全面、护士的专业水平缺乏、治疗护理不及时,造成病人严重后果,甚至死亡.结论 规范化的护理行为、高超的护理技术及高度的责任心是提高颅脑损伤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董巧玲;程建利;刘雪芳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的CT表现.结果 CT主要表现为胃或肠腔的偏心性狭窄、局部倾向于向外生长的肿块、肿块内见出血或不规则坏死区,CT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 CT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特点一致,对临床诊断有帮助.

    作者:卢文彬;廖庆厚;吴仕强;李旭彬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企业在职女工乳腺癌普查分析

    企业妇女病普查,每两年一次.2007年,我院购置了乳腺钼靶机,对2171名本公司在职女工乳腺进行双斜位摄片.经手术证实有两名患乳腺癌.乳癌发病率92/10万,并对其发病年龄部位等X线表现进行分析,同时对异常钙化、良性结节、各型增生、囊肿等进行统计.为下一次普查积累影像资料,对在职女工乳腺癌普查周期与对象提出建议.

    作者:马富生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维生素D缺乏性晚发性佝偻病78例临床分析

    维生素D缺乏性晚发性佝偻病是发生在婴幼儿之后,成人之前的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3~14岁儿童不明原因的关节肌肉疼痛,夜间明显且反复发作.

    作者:杨月美;张诚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54例年轻妇女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年轻妇女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54例年轻妇女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年轻妇女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中位年龄31岁;5年总生存率55.56%,生存时间4~120月,平均生存期76月.结论 多因素影响年轻妇女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患者预后好.

    作者:黄木寿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多发性硬化与血清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多发性硬化(MS)患者血清尿酸(SUA)水平,探讨SUA变化与病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对MS患者采用大剂量甲泼尼龙进行冲击治疗后,利用酶定量分析法对54例MS患者及49例非炎症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NIND)SUA水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MS患者中女性SUA水平明显低于男性患者(P<0.05),MS者SUA水平与年龄无明显关系(P>0.05).MS患者急性期SUA水平明显低于缓解期及NIND患者(P<0.05).治疗后病灶显著减少,伴随SUA水平的回升.结论 MS患者SUA水平较低,与性别密切相关,与年龄无关,SUA变化水平与MS患者病情变化相关,SUA可作为MS活动性的标志物之一.

    作者:李君良;陈军;陈小娟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关注生活方式病对无偿献血的影响

    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方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在饮食结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等方面却发生了重大改变,而在衣、食、住、行、娱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以及社会、经济、精神、文化等方面不良因素而导致的心理或躯体的生活方式疾病日渐显现,它已融入了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可怕的是人们对生活方式病危害的认识程度不够,它正在以隐匿、快速蔓延的方式日渐增多,并呈年轻化趋势.

    作者:崔玉洪;陈敬喜;郭善文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肺结核空洞的X线鉴别诊断

    结核空洞同非结核空洞的鉴别,从肺结核的X线诊断和肺内空洞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来看,都是实际工作中的重要问题,这个问题从下面三个方面讨论:

    作者:王克忠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慢性的肺部疾病,常因感染因素导致急性发作,使气通阻塞进一步加重,加之呼吸肌疲劳,使气道功能变化,发生明显的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并导致呼吸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呼吸衰竭时常可导致死亡.

    作者:温瑞芳;温瑞芬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婴儿先天性巨结肠X线征象50例报告

    先天性巨结肠(HD)是由于先天性肠壁肌间神经节细胞缺乏所致肠道发育畸型,故又称为肠管无神经结细胞症,为小儿常见的结肠先天性畸型,发病率仅次于直肠肛管畸型,位居第二位[2].

    作者:赵立群;邹明;张海兵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两种药物保守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48例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氨甲蝶呤保守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病人为分A、B两组,A组给予氨甲蝶呤50mg;B组口服米非司酮25mg,3次/d,共计2d,第3d给予静脉注射氨甲蝶吟50mg.结果 A组治愈21 例,3例手术治疗,治愈率87.5%;B组治愈23例,治愈率95.42%.结论 氨甲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安全可靠、简便价廉.

    作者:胡西萍 刊期: 2008年第20期

  • 肿瘤科实施风险管理初探

    探讨风险管理在肿瘤科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风险防范意识,制定严格的风险防范制度,建立和谐的医患、护患关系.是减少医疗纠纷和投诉重要的手段.

    作者:王敬;石涛;贾俊骅 刊期: 2008年第20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