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张兵
1病例选择①残根要粗大,有足够的长度,根尖周围健康或尖周病根管治疗,塑化治疗无自发痛和叩痛.②外伤牙折:大部或全部冠折,根折者不超过下1.5mm.③传统桩冠修复或桩松动脱落而压根片示无病变.
作者:刘少泉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通心络合并应用心管药物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安全性.方法 门诊心脏病患者连续取样300例,均合并较长期应用心血管药物,给予通心络胶囊常规口服,观察用药不良反应及生化反应.结果 通心络合并应用多种心血管药物没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合并通心络及其它心血管药物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褚福珍;王启盛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农科大学生性观念与性行为的情况,为农科大学生性知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以无记名的方式对378名农科在校1~3年级大学生进行了性观念与性行为的问卷调查,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农科大学生的性观念趋于成熟,存在婚前性行为现象,大多数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比较宽容.结论 普及性知识健康教育,引导农科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正确处理性冲动,提高农科大学生的性道德水平.
作者:来进花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应用同视机结合遮盖法治疗弱视与传统遮盖法治疗弱视间的疗效差异.方法 对229例405眼3.5~12岁的弱视儿童根据其自愿选择治疗方案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同视机治疗组(简称治疗组)172例307眼,传统遮盖法组(对照组)57例98眼(因弱视儿童双眼弱视程度不同,本文数据均依弱视眼数统计),观察两组疗效及治愈所需疗程的差异,并分别在两组中按年龄分为四组,据弱视程度分轻、中、重三度,观察开始治疗的年龄、弱视程度对疗效、治愈所需疗程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率为84.4%,对照组治愈率为68.4%.两组中开始治疗的年龄、弱视程度均与疗效、治愈所需疗程间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显著性.结论 应用同视机治疗弱视提高了治愈率、缩短了疗程,但疗效疗程均与开始治疗的年龄及弱视程度有关.
作者:许立华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五加生化胶囊缩短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的作用.方法 200例早孕妇女分为两组,观察组于第3d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后开始加服五加生化胶囊6片,2次/d,共4d;对照组于第3d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后开始加服消炎药,共4d.结果 观察组完全流产率为95.0%,对照组为89.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89.0%,总有效率94.0%,而对照组治愈率为68.0%,总有效率为82.0%,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五加生化胶囊有缩短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的作用.
作者:唐惠英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臀位足月妊娠,其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其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3年间住院分娩的产妇资料共9873例,回顾分析足月臀位326例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其对母婴的影响.结果 326例臀位足月分娩产妇,剖宫产184例,占56.4%,阴道分娩142例,占43.6%,二组产妇在产后出血、产程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产伤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臀位足月妊娠,其分娩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是确保母婴安全的关键,正确掌握合适条件的臀位经阴道分娩,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作者:彭光媚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拉贝洛尔复合硝酸甘油对临产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急性降压效果.方法 时临产后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Ⅰ组(对照组):静脉注射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组,Ⅱ组(试验组):拉贝洛尔复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组;观察两组治疗后血压、心率的变化,以及两组硝酸甘油的用量、药物副作用等.结果 本研究表明两种方法均能有效的控制性降压;拉贝洛尔与硝酸甘油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可满意地控制临产后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妇的血压,减少硝酸甘油的用量和药物副作用.结论 硝酸甘油复合拉贝洛尔用于妊娠临产后高血压的控制,疗效确切、方法简便,为临床处理临产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提供优选方案.
作者:徐化高;咸继芹;高淑霞;徐霞;孙克勤 刊期: 2008年第19期
医院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已成为医院管理中的重要课题.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是现代医院管理思想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能大限度地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作者:王威翰;王凤平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银锌霜用于痔瘘术创面换药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用银锌霜换药,将药膏涂抹在适当大小的无菌纱条上后贴覆于创面;4J0例用无菌盐水纱条换药.结果 治疗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长18.5d,短10.75d;对照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长21.75d,短12.75d.治疗组比对照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缩短3d左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痔瘘术后创面采用银锌霜换药比对照组换药时间短且愈合快.
作者:王林现 刊期: 2008年第19期
医院开展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为基地,以病人和家属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教育过程,使病人了解和增进健康知识,使其行为向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健康教育是一种治疗手段.糖尿病肾病是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寿命且耗资巨大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护理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对促进疾病康复,预防疾病,改善护患关系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连兰香;潘毓芬;吴雪华 刊期: 2008年第19期
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保守治疗在国内外得到普遍开展.本文对比研究了氨甲蝶呤(MTX)以及中药联合氨甲蝶呤、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宜芬;赵云鹤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非手术方法用于儿童腺样体肥大的适应证及疗效,加深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病因治疗的认识.方法 根据鼻咽侧位片,选择A/N比率小于等于0.70患儿共86例,采用西药结合中药的方法进行治疗,并控制或调节饮食.结果 78例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总有效率91.39%.4例转手术治疗.A/N由治疗前为(0.68±0.21)转为治疗后(0.59±0.13),差异具显著性,P<0.05.结论 儿童腺样体肥大非手术治疗效果肯定.腺样体病理性肥大需手术治疗时,需结合临床症状和保守治疗效果再做决定.
作者:李国建;张炜;赵青云;王锦云;贾晓煜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nm23、p5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三者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与临床病理行为的关系.方法 江苏镇江第二人民医院2005~2007年的胃癌组织石蜡切片标本5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PCNA、nm23、p53在胃癌组织的表达,采用SPSS12.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应用x<'2>检验分析PCNA、nm23、p5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行为的关系,同时分析三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50例胃癌PCNA、nm23、p53表达阳性率分别是100%、44.0%、46.0%,nm23、p53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与淋巴转移以及浸润深度无明显关系(P>0.05);PCNA与浸润深度无关,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以及淋巴转移有关系(P<0.05).结论 PCNA与nm23、p53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是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PCNA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与淋巴转移有明显关系.
作者:顾敏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外伤性泪小管断裂的手术方法,以提高满意疗效.方法 采用泪小管插管,再行断端吻合.结果 术后患眼无溢泪症状.结论 外伤性泪小管断裂采用泪小管插管后吻合手术,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作者:罗菊香 刊期: 2008年第19期
计划免疫是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结果和人群免疫水平的分析,按着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使用疫苗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接种,终达到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是一项投资少、效果好、可有效预防疾病保证小儿身体健康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法律赋予每个儿童的权利,国家对适龄儿童实行预防接种制度.笔者对2005~2007年1460例计划免疫儿童实施了全程护理,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郝春梅 刊期: 2008年第19期
肠套叠是指一段消化道嵌入邻近的另一段肠管内,是婴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集了27例小儿肠套叠患者,予以低压空气灌肠复位,收到良好效果.现将低压空气灌肠在小儿肠套替复位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告如下.
作者:丁慧芳 刊期: 2008年第19期
分析11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并早期诊断及对其预后进行讨论.
作者:潘恩华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内大量出血的处理和预防.方法 对近3年多来处理16例电切术后膀胱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膀胱内大出血的患者均处理成功.结论 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内大出血的患者可通过腔内的方法处理,前列腺术后出血可以预防.
作者:魏民;徐培强;侯钦丽;丁德武;付聪 刊期: 2008年第19期
肺心病是指由肺部、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有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病.本文介绍的肺心病病例其原发病均为慢性支气管炎(以下称慢支)、肺气肿病例.入院时慢支急性发作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症状.
作者:郭前勇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比较初学者应用SLIPA(一种新型喉上通气道)(Streamlinecl Liher of the Pharynx Airway)和LMA(classie laryngealmask)的使用情况.方法 36名没有气道管理经验的医学院学生通过看如何放置通气道的视频录像及产品介绍,学习如何使用SLI-PA和LMA.每个病人只允许放置两次.根据医学生对通气道的满意程度;成功和失败率;初次放置的成功率和开始进行通气的时间对SLIPA和LMA进行评估.结果 67%的医学生喜欢用SLIPA(95%可信区间49%~81%).放置总的成功率(一次或两次)SLIPA为94%(34/36);而LMA是89%(32/36)(P=0.39).初次放置成功率SLIPA是83%(30/36);LMA是67%(24/36)(P=0.10).开始通气的平均时间SLIPA组(40.6s)明显短于LMA组(66.9s)(P=0.004).结论 初学者使用这两种通气道,均有较高的放置成功率.当做为初次使用的通气道时,SLIPA组开始通气的平均时间明显缩短,这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尤其在急救复苏方面.尽管喉罩已证实可被初学者灵活应用,并可在气管插管失败时迅速建立气道,本研究表明suPA在这些领域也可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洪玉丽;林万春 刊期: 2008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