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淑英
目的 介绍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 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25例,应用重建钢板或髋臼钢板螺钉内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6~36个月,临床结果优19例,良6例,无一例出现创伤性骨关节炎和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髋臼后壁骨折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可获较好疗效.
作者:余涛;叶文胜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参芪得力胶囊对免疫系统,特别是人体NK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位健康受试者,按照每次2粒,每日3次服用参芪得力胶囊,连续服用12个月,用LDH释放法检测NK细胞自然杀伤率,计算每位受试者服药前后NK细胞自然杀伤率的差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服参芪得力胶囊前后NK细胞自然杀伤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服参芪得力胶囊后NK细胞自然杀伤率的标准差比服参芪得力胶囊前变小.结论 服用参芪得力胶囊对NK细胞自然杀伤率有明显影响.
作者:冯兵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米力农对顽固性心衰(RHF)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RHF患者76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3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米力农组加用米力农,治疗7天后比较NYHA心功能分级及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值.结果 与治疗组前相比,左室舒张功能、收缩功能有显著显著改善(P<0.05),临床总有效率84.2%.结论 米力农治疗RHF患者有益于改善心功能,并且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作者:王建勋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 对本院1996~2007年诊治的12例嗜铬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病变位于肾上腺者占83.3%,异位嗜铬细胞瘤占16.7%.结论 完善检查手段可提高嗜铬细胞瘤的检出率,确诊需病理检查,手术是根本的治疗方法,术后要注意随访.
作者:徐娜 刊期: 2008年第18期
阿霉素(ADM)为广谱抗癌药,心脏毒性是ADM的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之一.对采用ADM化疗的病人,医护人员要重视患者的主诉和表现,尽早发现心脏损害的征兆,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只要仔细地观察化疗过程中的各种变化,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正确及时的对症处理,就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ADM心脏毒性的发生.
作者:翟秀芬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作用.方法 对118例惠者在机械通气过程采取一系列舒适护理措施.结果 所有患者在通气过程中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对机械通气患者卖施舒适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郑羽雯;吴冬冰;黄佩贤;唐丽娇;李慧卿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沙棘干乳剂对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并通过检测相关指标来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理,为小儿厌食症的治疗提供有效药物.方法 将164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对照组78例,分别给予沙棘干乳剂、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观察两组病例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9.53%,优于对照组62.82%(P<0.05).结论 沙棘干乳剂对小儿厌食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文华 刊期: 2008年第18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21岁.13岁起腹部出现深红色点状丘疹,无自觉症状,皮疹逐渐向会阴、外生殖器、臀、四肢及掌跖发展.17岁开始于四肢远端,尤其是双手出现阵发性灼热和针刺样疼痛,间隔无规律,程度和频率逐年加剧,发作时患肢置于凉处,症状可暂时缓解.
作者:张丹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痛苦小、安全、简便、高效、副反应少或反应轻.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瘢痕子宫育龄妇女也相应增加,一旦避孕失败,会引起高危人工流产的问题,尤其是中期妊娠引产面临着较大的危险.
作者:陶英 刊期: 2008年第18期
手术室护士的工作除保障全院所有手术科室的配合外,如何针对威胁、自身健康的生物、理化、机械性因素,进行自我防护,也是十分重要的问题,现对我科近年来针对各种情况采取的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刘桂芳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阿立哌唑对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均有较好的疗效,其疗效与利培酮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较小.结论 阿立哌唑是一种安全有效、耐受性较好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
作者:李晶武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监测分析硬膜外麻醉时加用辅助药物对SpO2的影响.方法 选择成年病人80例,随机分为四组.术前ADA Ⅰ~Ⅱ级,分别行下腹部、下肢、会阴、盆腔手术.L1~4间隙穿刺,阻滞平面控制在TS以下水平.在硬膜外麻醉成功后Ⅱ~Ⅳ组经静脉单次加用相关药物.各组均用美国产Marqutte DASH 2000多功能监护仪持续监测右手拇指SpO2,分别记录(仰卧位)阻滞前后,加用辅助药物后5、10、20、30、60min各时段的SpO2低值(不吸氧情况下).结果 硬膜外阻滞前后未用辅助药物时SpO2无明显改变;加用辅助药物后,各组SpO2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加用地西沣组SpO2下降非常显著(P<0.01).与对照组(Ⅰ组)比较加辅助药物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无论加用哪种辅助药物,都应密切观察病人的SpO2改变,用药后前30min均应常规给予病人氧气吸入提高SpO2值,避免SpO2.下降造成病人显著的生理改变.
作者:黄先迪;冉艳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仙人掌泥外敷治疗盖诺外渗的效果.方法 18例次盖诺外渗者均采用仙人掌泥除刺去皮捣成泥状敷于患处,每日更换3~4次,直至痊愈.结果 18例次患者分别在不同的时间均痊愈.结论 仙人掌泥外敷治疗盖诺外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阎淑霞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总结吸入性损伤病人实施气管切开的预见性护理经验,完善其护理措施.方法 对2004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112例吸入性损伤病人,在确诊为吸入性损伤的初期,气管切开前、后,拔管时与拔管后等时相进行预见性护理,一旦发现病人有气管切开指征,在做好护理急救的同时及时报告医生.结果 112例患者中,10例重度吸入性损伤病人均在预见性护理信息提示下实施气管切开,轻度和中度病人未实行气管切开手术;本组除2例大面积烧伤(93%和96%TBSA)早期死亡外,其余均治愈.结论 吸入性损伤的主要治疗与护理原则在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是否实施气管切开与何时切开,预见性护理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信息,有效防止呼吸道堵塞和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苏斌;陈方焘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监测临床分离的三种革兰氏阴性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本地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从我院临床标本分离的243株革兰氏阴性菌,用纸片扩散法进行十余种抗菌药物的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双纸片扩散法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结果 2006~2007年耐药率比前四年显著增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对革兰阴性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但膏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性增强.头孢他啶、丁胺卡那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作用较好.头孢哌酮/舒巴坦抗药活性已呈明显的抗药趋势.结论 近五年来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有明显增强,出现多重耐药菌株,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达到25%.
作者:胡晨;孙雪珊;夏竹梅;陈爱地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对颈动脉超声检查,可显示管腔内径和血管内膜是否有斑块及血流速度和血流阻力情况,探讨超声在临床的诊疗作用.方法 收集217例患者进行双侧超声检查颈动脉.结果 217例患者经超声检查,双侧颈动脉均显示正常98例,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内膜改变.结论 超声对颈动脉病变检查,其方法准确、简便、无损害.
作者:韩朝;王爱名;韩意;韩夏 刊期: 2008年第18期
正常妊娠时,孕卵着床于子宫体腔内膜,当孕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的部位着床发育称为异位妊娠,习惯上称为宫外孕.根据孕卵着床部位不同,可分为输卵管妊娠、腹腔妊娠、卵巢妊娠、宫颈妊娠等,其中以输卵管妊娠常见,约占95%~98%,育龄女性均可发病.
作者:帕力达;帕丽达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可促进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智能发育和降低脑性瘫痪的发生率.方法 将66例患有中重度缺氧缺血的患儿分为早期干预组(36例)和常规育儿组(30例),干预组自出院开始除接受常规育儿指导外,还由其家长对其进行认知、语言、情感和交往能力培养,并重点进行按摩等主动运动训练,出现运动异常者做相应康复训练,常规组只接受与干预组相同的常规育儿指导.结果 两组在性别、母亲文化、环境条件及体格发育方面无明显区别,1.5岁智能测试结果显示干预组精神发育指数比常规育儿组平均高,有显著性差异,干预组有脑性瘫痪3例(8.33%),对照组9例(30%),干预组脑性瘫痪轻度2例,中度1例,而常规组中轻度3例,中度6例.结论 早期干预可促进HIE惠儿的智能发育,有利于防治其智能低下以及降低脑性瘫痪的发生率.
作者:陈冠华;梁春杰;黄大鸣;林文朝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褪黑素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48例急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4)和对照组(n=24).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褪黑素10mg,每日1次,疗程4周;而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3、4周结束时检测血肌酐、尿素氮,疗程结束后评估近端、远端肾小管功能.现察记录主要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恶心、呕吐改善时间及少尿期持续时间明显短于时照组.疗程结束时两组肾小管功能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褪黑素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有助于恢复肾功能,特别有助于肾小管功能的早期恢复.
作者:王晓寒 刊期: 2008年第18期
探讨老年期痴呆心理行为异常的中医辨证问题,分析中医现有辨证理论的不足,提出心理行为异常五神辨证的问题,挖掘中医古籍总曾经零散存在的五神辩证思想,初步还原五神辨证的雏形,为老年期痴呆心理行为异常的辨证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作者:肖长国;刘志梅 刊期: 2008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