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川芎嗪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

梁秀纯;彭梅;王占峰

关键词:川芎嗪, 缺血性心肌病, 心功能不全
摘要:心功能不全是缺血性心肌病发展的后阶段,是常见的临床表现,常以左心衰为主,治疗较为困难,预后差.我院用川芎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患者腹外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手术期护理

    笔者报道50例老年患者行腹外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护理.术前掌握患者的全身情况,做好心理护理消除腹内压增高因素.术中注意无菌操作,及时准确的向术者传递所需器械、物品;术后防止腹内压增高等并发症,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及饮食.该手术的时间短、下床活动早、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术后恢复快、住院日短.

    作者:李万霞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200例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临床综合治疗的模式.方法 对我院综合治疗200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随访结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结果 原发性胆囊癌好发50岁以上女性(84.0%),高危人群均应行胆囊切除术.72例原发性胆囊癌的Ⅰ、Ⅱ和Ⅲ期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较好,达36.0%.81例原发性胆囊癌的Ⅳ、Ⅴ期患者姑息性治疗,达64.0%.53例行根治或扩大根治术,根治切除率为26.5%. 128例行姑息性手术治疗,患者的生存时间、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提高和改善,尤其是完成了原发性胆囊癌根治术的患者明显优越姑息性治疗的患者.结论 原发性胆囊癌患者无论是早期或中晚期都要持积极的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对部分Ⅳ、Ⅴ期胆囊癌患者行扩大根治术是有益的.同时,要尽可能的清扫淋巴结,做到无残留癌的根治性切除.这样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房克敬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三种肌肉萎缩患者的肌电图分析

    目的 总结临床21例废用性肌肉萎缩、10例局部肢体脂肪萎缩、30例神经源性肌肉萎缩患者的肌电图表现,期望对以上3种肌萎缩能通过肌电图检查的手段加以鉴别,辅助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分别对以上3种肌萎缩患者的肌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合临床表现与肌肉活检技术,后确诊.结果 确诊为废用性肌肉萎缩的21例患者主要以正确的康复锻炼,6~8个月后肌力及运动功能有明显的增强,局部肢体脂肪萎缩10例患者经过一年的观察,并无给予特殊药物治疗,萎缩症状之进展,神经源性肌肉萎缩患者给予积极的药物及康复锻炼手段治疗,6~8个月后复查肌电图(EMG)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初次EMG结果严重异常及病程长的患者预后及治疗效果差.结论 EMG检查对于鉴别以上3种肌肉萎缩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作者:龚建捷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不同配伍异丙酚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异丙酚及异丙酚复合氯胺酮、芬太尼、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120例早孕者,均无麻醉前用药,随机分为4组,其中单用异丙酚组为A组,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组(0.3mg/kg)为B组,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组(1.5μg/kg)为C组,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0.5μg/kg)为D组.记录麻醉前后SPO2、HR、R变化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4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4组病人麻醉前后的SpO2、HR、R无显著性差异,苏醒时间A、C、D组较短,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异丙酚用量B、C、D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明显高于A、C、D组(P<0.05),患者麻醉药效以D组高,与A、B、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比单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复合氯胺酮更有优点,麻醉效果确切、唤醒时间短、清醒程度高、呼吸抑制发生率低.该药物配伍方案用于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是一种较为合理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作者:程学武;熊利泽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参附注射液对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愈合的作用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愈合的作用.方法 2001年1月~2007年6月,将150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参附注射液使用组72例和对照组78例.参附组术后第2d起给予参附注射液10~15d,平均12.4d.比较两组吻合口愈合的情况及吻合口漏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吻合口漏发生率为11.1%明显高于参附组2.77%(P<0.05);两组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12.8%及4.16%,参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能促进吻合口愈合并抑制吻合口瘢痕的过度增生,对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与狡窄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杨振淮;李关宁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分析

    目的 了解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阿立哌唑对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均有较好的疗效,其疗效与利培酮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较小.结论 阿立哌唑是一种安全有效、耐受性较好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

    作者:李晶武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736例成人缺铁性贫血病因分析

    目的 了解本地区十年来成人缺铁性贫血(IDA)的主要病因.方法 回顾分析736例IDA的病史资料及有关辅助检查明确病因.结果 胃病占全部IDA的43.9%,月经过多占22.4%,肠道疾病占12.9%,恶性肿瘤占11.7%,血小板减少占3.7%,嗜浓茶占0.4%,素食偏食占1.3%,其它疾病占1.9%,不明原因占1.8%.结论 胃病是引起IDA的主要病因,恶性肿瘤引起的IDA占有相当比率,临床不能仅满足于IDA的治疗而忽视病因的明确.

    作者:吴福敢;全雅妍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预见性护理对吸入性呼吸道损伤行气管切开的临床研究

    目的 总结吸入性损伤病人实施气管切开的预见性护理经验,完善其护理措施.方法 对2004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112例吸入性损伤病人,在确诊为吸入性损伤的初期,气管切开前、后,拔管时与拔管后等时相进行预见性护理,一旦发现病人有气管切开指征,在做好护理急救的同时及时报告医生.结果 112例患者中,10例重度吸入性损伤病人均在预见性护理信息提示下实施气管切开,轻度和中度病人未实行气管切开手术;本组除2例大面积烧伤(93%和96%TBSA)早期死亡外,其余均治愈.结论 吸入性损伤的主要治疗与护理原则在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是否实施气管切开与何时切开,预见性护理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信息,有效防止呼吸道堵塞和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苏斌;陈方焘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老年期痴呆心理行为异常的五神辨证探讨

    探讨老年期痴呆心理行为异常的中医辨证问题,分析中医现有辨证理论的不足,提出心理行为异常五神辨证的问题,挖掘中医古籍总曾经零散存在的五神辩证思想,初步还原五神辨证的雏形,为老年期痴呆心理行为异常的辨证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作者:肖长国;刘志梅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嗜铬细胞瘤12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 对本院1996~2007年诊治的12例嗜铬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病变位于肾上腺者占83.3%,异位嗜铬细胞瘤占16.7%.结论 完善检查手段可提高嗜铬细胞瘤的检出率,确诊需病理检查,手术是根本的治疗方法,术后要注意随访.

    作者:徐娜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

    目的 进行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指标评价.方法 我院就诊的疑似冠心痛患者190例,试验前3d停用影响ST段和心肌耗氧量的药物,均在餐前或餐后2h进行,按Bruce方案进行,运动前作12导联心电图、血压对照,运动中并同步监测12导联心电图.结果 其中EET阳性者112例:被证实冠心痛81例,未被证实冠心病31例;阴性者78例:被证实冠心痛25例,未被证实冠心痛53例.敏感性74.42%,特异性63.10%,准确性70.53%.结论 EET对冠心病诊断较敏感,有一定特异性,能比较准确做出诊断的检查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程静;莫绯华;彭进刚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医院药学与合理用药

    通过不合理用药分析,促进和提高医院用药水平.对临床中重复用药、联用增大毒性、降低药效、选药不合理、用法、用量、疗程不合理等情况分析.在临床用药中医、药师共同加强药学知识的学习,全面掌握常用药物相关知识,做到合理、科学、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

    作者:刘萍;刘尔坡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逆行胫后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严重缺损(附13例分析)

    目的 探讨以逆行胫后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严重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尤其是胫后血管在内踝水平以远毁损后仍能实施该手术的情况.方法 以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辩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严重缺损;移植皮瓣设计面积为4cm x 9cm~10cm×20cm.结果 本组中的12例惠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I期愈合;1例患者远端小部分坏死,换药处理后,创面Ⅱ期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充分、皮瓣切取面积大,是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严重缺损的理想皮辩,胫后血管在内踝皮肤软组织毁损后仍可以修复足底.

    作者:李振林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产科实施全程整体护理的探讨

    目的 探讨全程整体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科住院分娩的412例产妇分为两组,每组206人,分别采取两种整体护理干预,对两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采用完善后的全程整体护理模式干预后,在产褥和新生儿护理知识、对护理满意和母乳喂养程度等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康复情况也优于对照组.结论 全程整体护理模式有利于普及卫生知识,改善医患关系,促进产妇康复,提高母乳喂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燕飞;朱媛琼;苏关影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加减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型

    脾胃位居中焦,为气机升降出入、运化水谷、水湿的枢纽.慢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的治疗当以调畅中焦气机,清热化湿,用加减半夏泻心汤治疗,随症加减,对消除、减轻临床症状,效果明显.

    作者:倪帮光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及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方法.方法 对自1996年9月~2007年12月收治成人巨结肠9例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5例,女4例,年龄28~76岁,行Swenson术4例,Duhaml术1例,Rehbein术3例.术后1例出现器官功能障碍(MOF)1例,切口感染2例.全组无吻合口瘘、无死亡.结论 成人先天性巨结肠临床表现不固定,手术方式不固定,手术方式有待个体情况具体处理.

    作者:林晖;林俊琼;梁毅;陈春雷;何琳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左氧氟沙星运用于抗幽门螺旋杆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埃索美拉唑三联运用1周后,埃索美拉唑再单用3周,临床观察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疗效.方法 临床选择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第一周,口服药物:治疗组(左氧氟沙星0.2g Bid、克拉霉素0.5Bid、埃索美拉唑20mg Bid);对照组(甲硝唑0.4Bid、克拉霉素0.5Bid、埃索美拉唑20mg Bid).第二周始两组均单独服用埃索美拉唑20mg Bid,持续3周.治疗共4周停药后进行 HP检查.结果 两组对HP的根除率分别为:治疗组95%、对照组82.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过性不良反应2例.结论 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尚能达到高效、安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目的.

    作者:刘汉影;王启明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缩宫素在产程中的合理应用

    自1954年,由du.vigneaud等合成缩宫素以来,已广泛应用于刺激子宫收缩、引产或促进分娩[1].合理应用缩宫素是计划分娩及催产成功的关键,如使用不当,可引起宫缩过强及胎儿窘迫,甚至子宫破裂、羊水栓塞等并发症,严重危及母儿生命.合理恰当使用缩宫素对产妇及胎儿起到积极有益作用,为减少产力异常所致难产发生率,降低手术产率及围产儿死亡率,故在临床中合理应用缩宫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王艳平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干扰素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α-干扰素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 Ⅰ)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5年5月~2007年5月在我院妇科门诊行宫颈分泌物HPV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经新柏氏液基细胞学(TCT)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CINI合并HPV感染的患者119例,按自愿分成A、B、C三组,A组46例应用α-干扰素行宫颈注射治疗,B组38例应用聚甲酚磺醛栓放置于阴道内治疗,C组35例无任何治疗.治疗三个月后复查,观察CINI合并HPV感染的治愈率.结果 A组治愈率84.8%(39/46),B组治愈率39.5%(15/38),C组自愈率22.9%(8/35).A组治愈率分另q与B组、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1),B组治愈率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α-干扰素宫颈注射治疗CINI能有效阻断其病变发展,且能清除HPV感染,是一种简便可行、疗效显著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东玲;梁小勤;刘瑶;肖翠珍;徐名妨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化痰消脂汤治疗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8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化痰消脂汤治疗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化痰消脂汤治疗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患者88例,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脂各项指标,测定中医症状积分.结果 化痰消脂汤在改善血脂方面有效率为82.0%,治疗后TC、TG、LDL-C等血脂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或<0.01);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有效率为91.0%,其中头昏头晕94.8%,胸胁胀闷87.2%,肢冷畏寒68.5%,纳呆89.6%,困倦乏力92.4%.结论 化痰消脂汤能调节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患者的脂质代谢紊乱,改善主要临床症状.

    作者:冯建辉;周俊亮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