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颜江艳

关键词:脑卒中, 偏瘫, 康复护理
摘要:目的 评价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效果,探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11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56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对病人及家属实施定期疾病知识讲座、心理康复指导、康复训练指导等.结果 经康复护理患者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给予康复护理能增强患者的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丹参注射液在末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末节断指再植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2000年1月~2006年12月,收集119例末节断指再植患者的相关资料,使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丹参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损伤情况是一致的,丹参组的断指存活情况优于对照组,主要表现在有较低的坏死率和较高的完全存活率.结论 结果表明丹参组可以提高断指的存活率,从某种意义上提示复方丹参可能对微循环的建立有促进作用,需要进一步的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加以证明.

    作者:李展兴;李国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外伤后迟发性脑积水23例分析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迟发性脑积水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收治的颅脑损伤后迟发性脑积水患者23例,分析其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 13例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先急诊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脑脊液变清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0例单纯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有效20例,其中13例获得满意效果,无变化3例.结论 外伤后迟发性脑积水是造成颅脑损伤后病人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是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作者:刘宝玉;戢太红;李德龙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78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78例,疗程8周;用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及有关实验室检查评定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第2、4、6、8周末PANSS评分较前显著下降,显效率为87.18%.不良反应有焦虑、头痛、失眠、恶心等.结论 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与阴性症状均有明显的疗效,起效快、不良反应少,是一种服用方便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

    作者:贾新生;路殿武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内皮素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在复习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择40例来自我医院病例,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BMD)、雌二醇(E2)与内皮素(ET)的相互关系,按照中医辨证分型的原则分为肾阳虚衰、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滞血瘀四种不同证型.同时观察其不同证型间ET和NO含量间的相互差别,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及其证型的机理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肖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乙肝患者静脉留置针的新式封管法探讨

    目的 观察乙肝患者静脉留置针采用输液原液封管法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取乙肝患者100名为实验组,其他感染性疾病患者100名为对照组,分别采用新式封管法和常规封管法,保留使用3天,观察输液通畅情况.结果 3日中,两组输液情况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乙肝患者静脉留置针采用输液原液封管法效果可靠,操作简单,节约耗材、时间,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毛久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小儿有机磷中毒21例分析

    自1995~2006年,我科共收治有机磷中毒的小儿21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1例患儿中,男13例,女8例,年龄分布:0~1岁2例,1~3岁8例,3~7岁7例,7~14岁4例.中毒途径:呼吸道1例,皮肤接触1例,其余均为消化道,以误服农药或食用被农药污染的瓜果蔬菜为主,2例为自杀服毒.农药种类:1059 11例,1605 9例,敌敌畏1例.

    作者:牟桂荣;吴素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手术室护理安全防范与管理

    做好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防止在执行护理操作过程中出现缺陷、差错事故等问题是整个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室不安全的因素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保证,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病人的安危.

    作者:王欣;于美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蒙脱石散剂、阿莫西林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

    目的 观察蒙脱石散剂、阿莫西林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方法 对110例小儿腹泻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用蒙脱石散剂、阿莫西林保留灌肠,对照组(40例)口服蒙脱石散剂、阿莫西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包括止泻、脱水纠正、退热时间).结果 治疗组的止泻、脱水纠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蒙脱石散剂、阿莫西林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妇科术后病人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泵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手术治疗可以解除病人组织器官的原发病变或畸形,但手术的创伤和强烈刺激引起的疼痛可成为继发于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剧烈的疼痛不仅给病人造成精神、躯体的双重创伤,引起循环、呼吸功能紊乱及代谢、内分泌功能失调,而且严重者可影响疾病的转归.

    作者:陆惠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48例前置胎盘阴道流血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妊娠晚期出血常见的原因.其典型症状是无诱因、无痛性反复阴道出血,但无痛性并非无宫缩.2004年1月~2007年12月我们对48例前置胎盘阴道流血孕妇观察其宫缩情况,并采取抑制宫缩及避免诱发宫缩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现将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范伟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尿道结石4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尿道结石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48例尿道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患者采用开放性手术,1例患者采用体外震波碎石术,40例患者采用内窥镜技术治疗尿道结石,4例患者采用钩取结石.结果 15例内窥镜治疗的患者效果好,经随诊,预后满意.结论 可视下处理结石预后较佳.

    作者:王和金;胡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老年呼吸道患者真菌感染病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 根据老年患者呼吸道真菌感染的情况,探讨感染病因,制订预防、控制感染的措施.方法 对2003~2006年我院67份老年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无菌操作不当及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是引起老年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 加强护理,特别是对年老体衰的患者的护理,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加强无菌观念、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老年呼吸道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申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研究(附56例分析)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疗法临床意义.方法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从产前3个月开始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每月一次,总共3次.新生几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15d再注射一次.同时与乙肝疫苗联合应用,接种乙肝疫苗10μg/次,采用0、1、6月方案.结果 母婴联合免疫阻断治疗后,婴儿免疫成功率91%.结论 母婴联合免疫阻断疗法可使HBsAg的滴度下降.减少和阻断HBsAg进入胎儿体内,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垂直传播.

    作者:季金宝;刘锡华;孙祖峰;王惠民;周颖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腰椎小关节综合征188例X线平片分析

    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部及腰骶部疼痛的常见病之一,其多由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而引起,近年来CT、MRI对本病的诊断技术及准确性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在有些基层医院特别是广大农牧区及部分欠发达地区县市级医院,先进的CT、MRI尚未普及,而腰椎平片仍是本病的主要检查方法和诊断依据.

    作者:张光伟;赵西昌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剖宫产术后的护理

    剖宫产的产妇,由于待产时精力和体力的大量消耗,加之术中不同程度的失液和失血,术后禁食,致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产后并发症,术后精心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和产妇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

    作者:朱玉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北安市2004~2007年10种主要传染病的流行动态

    笔者选择北安市10种主要传染病历年发病的流行病学资料,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法定传染病进行分类管理,把分类整理的资料做卫生统计学处理:

    作者:朱孝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咪唑安宁不同给药方式用于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笔者采用咪唑安定硬膜外腔注射施行术后镇痛,采用两组不同的用药方法,即一次性注入或微量泵持续输注.现将两组效果的观察结果比较如下.

    作者:韩启民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喹诺酮类药物对于老年病人的合理应用

    随着新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断问世,该药物以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剂型多样、使用方便、与其他抗菌药物之间交叉耐药现象较少等优势,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因而其耐药性与不良反应的报道日渐增多,而老年病人如何合理地使用这类药物应引起重视.

    作者:王晓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霉菌感染25例临床分析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27~87岁,平均50.44岁.均为呼吸道疾病或其他疾病并发肺部感染者.

    作者:邸燕云;黄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山莨菪碱在新生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在新生儿静脉输液中的作用.方法 将276例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38例,其中输注强刺激性药物48例,分别在穿刺前用0.5%山莨菪碱湿热敷穿刺点局剖皮肤血管,输注强刺激性药物前用0.5%山莨菪碱外擦穿刺点近心端局部皮肤浅表血管;对照组138例,输注强刺激性药物42例,按常规静脉穿刺输液,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静脉损伤情况.结果 治疗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静脉损伤发生少.结论 使用山莨菪碱局部湿热敷及外擦能提高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预防并减少输注强刺激性药物引起的血管损伤.

    作者:邹伶俐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