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地塞米松在PCEA镇痛术中的临床观察

谢静琳

关键词:布比卡因, 哌替啶, 地塞米松, PCEA,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的镇痛液配方,对PCEA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中下腹部和下肢手术硬膜外麻醉病人100例,手术结束后均保留硬膜外导管.随机分为两组,I组(n=50),0.1125%布比卡因100ml,含布比卡因112.5mg,哌替啶200mg,地塞米松10mg,Ⅱ组(n=50),0.09%布比卡因100ml,含布比卡因90mg,芬太尼0.2mg PCEA速率2ml/h,以VAS评定术后镇痛效果,Bromage评分评定运动阻滞,按WHO规定评定呕吐情况.结果 术后VSA评分、Bromage评分,两组间无差异,WHO规定评定呕吐,Ⅱ组高于I组.结论 两组镇痛液配方对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病人,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无运动阻滞,但镇痛液中加入地塞米松可减少呕吐的发生率.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2例外伤后肝包虫破裂致过敏性休克的分步治疗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是肝包虫病多发区,2000~2003年,我院收治两例肝包虫外伤后肝包虫破裂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人,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长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庆大霉素与雷尼替丁合用治疗消化性溃疡24例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而消化性溃疡是在慢性胃炎的基础上发生的,庆大霉素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HP感染,有效而且安全.雷尼替丁可有效地抑制基础和夜间胃酸的分泌.为此,我院自2004~2007年,用庆大霉素与雷尼替丁合用治疗消化性溃疡,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尹光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自发性气胸的护理及对策

    自发性气胸是肺部常见疾病之一,该疾病起因比较急而隐匿,临床上多无明显诱因,往往因突然胸部刺痛、进行性呼吸困难而来医院急诊.本文选择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对自发性气胸治疗疗效与护理.现以2004年5月~2005年3月收住呼吸科31例自发性气胸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作者:赵淑玲;刘国芬;梁桂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118例子宫肌瘤的B超诊断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的B超诊断价值与特点.方法 收集弥渡县人民医院2001年9月至2003年9月三年来的子宫肌瘤患者资料,并对118例子宫肌瘤患者B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B超对子宫肌瘤的诊断正确率达87%,其中肌壁间肌瘤的发生率占90%,并通过手术及病理检查得到证实.

    作者:李光翠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胆道手术中十二指肠损伤的防范及处理

    1 临床资料1.1 探查胆总管末端时Baker's扩张器戳穿十二指肠后壁1.1.1 男,46岁,因反复发作胆绞痛行择期手术,术中因胰头质略硬,以Baker's扩张器反复多次探查不能通过胆总管远端,后发现戳穿十二指肠后壁.鉴于胰头质硬决定作胰十二脂肠切除、Child's吻合术.术后并发胰、胆瘘和严重腹腔感染,终死亡.

    作者:姜志勇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皮瓣转位治疗截瘫性褥疮

    褥疮是脊柱脊髓损伤后截瘫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治疗较困难.我科自1996年以来收治截瘫并发Ⅰ~Ⅳ度褥疮36例,采用显微镜外科技术进行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费立;吴海波;管秋林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40例糖尿病足的临床诊治分析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高发病率与致残率已成为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和生命的一个重要问题.加强对糖尿病患者开展糖尿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可以预防和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一旦发现和确诊糖尿病足患者,应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针对糖尿病足溃疡的原因,早期正确使用抗生素和正确处理创面,采用辨证施治的医学方法,进行规范化的综合治疗,才能减少骨髓炎的发病率,降低截肢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王幼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腹部闭合性损伤急诊诊疗分析

    腹部闭合性损伤是急诊科常见的急诊之一,病人的预后与及时的诊断及有效的治疗有关.现就我科2001~2005年收治的4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病人在诊疗过程中易忽略的问题总结如下.

    作者:李春煌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肝炎患者的心理问题与护理

    目的 通过调查120例肝炎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相关因素,以提高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给予贴切的语言,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指导和心理支持.结果 患者的满意度增加,住院日缩短.结论 规范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日.

    作者:荆燕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调查分析护理人员的心态,确保护理队伍稳定

    医疗卫生市场的建立,直接影响了护理改革.目前我国护理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在稳定护理队伍的基础上,向专业化发展,提高护理质量,研究和提供符合人民群众需求变化的护理服务,降低医疗成本.

    作者:宋协芹;郑晓丹;刘秀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头面部复合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8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头面部复合外伤合并视神经损害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头面部复合外伤病例,早期检查瞳孔光反应,详细检查眼底,同时作视觉电生理检查,并结合眼眶CT.给予脱水、皮质激素、抗生素、维生素等营养神经药物及改善微循环药物治疗.结果 经早期诊断治疗后视力得到较好的恢复.结论 头面部复合外伤的病例应早期检查瞳孔光反应,详细检查眼底,并结合视觉电生理检查,以早期发现视神经损害,早期治疗,减少视力损害.

    作者:冯宝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心理、饮食指导

    高血压患病率高,死亡率逐年上升,在持之以恒地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症心理指导,合理的膳食能取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任海兰;马艳涛;张彩芬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设立食品从业人员许可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论证

    为完善食品卫生法制,设立和完善食品从业人员许可制度.通过分析现行食品从业人员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从业限定范围不一,检查项目与检验规范不够细化,健康证明的立法不足及其发放无具体规定等问题.探讨设立食品从业人员许可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食品卫生法>相关条款及规章的具体制定和修改意见的建议,为<食品卫生法>的修订提供依据.

    作者:陈家从;常晶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术后护理体会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其特点为起病急、变化快、易引起全身多脏器功能损害,病死率高达20%~30%,并发症多.我院外科于2002~2007年共收治21例,早期采用胰腺被膜广泛切开、坏死组织清除及胰床置管腹腔持续灌洗术,疗效显著.在治疗过程中,有效的护理起着重要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孔美荣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平衡针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67例

    目的 观察平衡针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7例原发性痛经患者行平衡针针刺治疗.结果 痊愈41例,显效15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本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孙东华;李晓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浅谈妇幼保健院放射科的科学化、人性化防护管理

    随着医院管理质量的不断完善和提高,放射科对病人的防护和对放射医务人员的保护也应同时加强.由于妇幼保健院的服务对象为孕产妇和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此X线的防护显得尤为重要.规范放射防护管理,落实防护措施,尽量减少和避免X线对人体的损伤,为服务对象提供一个安全良好的诊治环境,是我们医务人员应尽的职责.

    作者:李启贵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无牙颌患者自身条件与戴义齿适应性关系的探讨

    临床上存在许多患者对义齿长时间不能适应.影响其适应性的因素较为复杂,通常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本文从患者的年龄、性别、修复史及文化水平等方面,对患者的自身条件对全口义齿修复后的适应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就其临床意义作了探讨.

    作者:周晓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留置引流大量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

    癌性胸腔积液因生长快,积液量大,伴有明显的胸闷、气短,临床上需反复穿刺来缓解症状,这不仅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也增加了胸腔感染机会.笔者对20例胸腔积液除常规治疗外,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于胸腔引流积液,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松慧;王燕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 采用阴、阳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结果 经对80例分裂症患者治疗8wk后,阿立哌唑组痊愈率35%、显效率为8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5%;利培酮组痊愈率23.7%、显效率为57.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4%.两组痊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自身前后对照各时点PANSS总分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均是安全而有效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适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而阿立哌唑比利培酮更胜一筹.两种药物均为疗效好、安全性高、依从性好、不良反应轻的抗精神病药.

    作者:李文华;曹青;文斌;章秋明;李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血小板配型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血小板输血疗效确切,已成为治疗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异常而发生的出血性疾病,以及严重创伤,高难手术出血抢救的重要手段[1].目前由于国内血小板相关抗原、抗体检测技术的局限性及普及面小,临床上血小板输注时只考虑ABO血型相同,而忽视了血小板抗原相配合的问题[2].临床上需为反复、多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提供血小板抗原相配合的血小板,以提高临床血小板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现就血小板配型的现状及研究进展作一简述.

    作者:赵惠彦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