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李文华;曹青;文斌;章秋明;李祥

关键词:阿立哌唑,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 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 比较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 采用阴、阳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结果 经对80例分裂症患者治疗8wk后,阿立哌唑组痊愈率35%、显效率为8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5%;利培酮组痊愈率23.7%、显效率为57.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4%.两组痊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自身前后对照各时点PANSS总分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均是安全而有效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适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而阿立哌唑比利培酮更胜一筹.两种药物均为疗效好、安全性高、依从性好、不良反应轻的抗精神病药.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围术期的护理

    我院自2003年9月~2007年10月,对37例病人实施了全髋关节置换术,通过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桂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百草枯中毒肺损害2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百草枯肺损害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百草枯中毒合并肺部损害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百草枯中毒肺损害发生率为84%,死亡22例,其中10~72h死于肺水肿13例,6~32d死于肺间质性纤维化所致的呼吸衰竭7例,4例存活.结论 百草枯中毒肺损害是百草枯中毒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应在肺损害前采取急救措施.

    作者:王建峰;袁玲霞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老年门诊手术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

    门诊手术室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门诊手术虽然是一些体表肿块、外伤清创等小手术,但不论何种手术,对病人都是极强的心理刺激,不少病人一听说手术,便立即产生忧虑、恐惧心理,而老年门诊手术患者由于机体老化,全身器官及功能应激能力差,多数老年人患有心血管病及其他慢性病,对手术的耐受性低,从而增加了老年患者在接受门诊手术时发生意外的危险性.因此,门诊老年手术患者的护理安全又是门诊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为了使老年患者能顺利进行手术,提高治疗质量,我们对老年门诊手术患者实施了科学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尽可能地保障患者安全,防止意外发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邹凯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临终关怀的护理要点

    临终关怀也称临终护理,是指对处于临终阶段的病人提供全面、周到的关怀和照顾,此阶段的护理与其它疾病阶段的护理目的不同,护士必须以病人的舒适为前提,帮助其解除生理上的痛苦,并给予心理支持,缓解心理上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使其认识到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帮助病人宁静、安祥地离开人世.`

    作者:吕美珍;王玲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改进儿科门诊输液的隐患与体会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静脉输液的优劣,直接反映医院的护理质量.近年来,在儿科输液中发现在个别环节中直接影响输液病人的满意度.儿科病人病情变化快,特别是婴幼儿对口服给药不合作,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医生往往选择静脉给药,为此使儿科门诊输液量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为了确保输液安全,对输液患儿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笔者通过医务人员集思广益、献计献策,采纳了合理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临床实践与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具体介绍如下.

    作者:姜爱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枣庄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92例城乡原因对比分析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枣庄地区城乡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原因有何差异,并为枣庄地区新生儿保健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选取2002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患儿中的492例按居住地分为城乡两组,对病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乡村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首发病因仍为感染,而城市组感染已降至第四位,构成比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城市组围产期缺氧窒息己成为导致高胆红素血症的首发因素,而城乡两组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率均为第三位,构成比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而溶血及其他疾病所致高胆红素血症发病比例相对较低.结论 乡村患儿感染仍是高胆红素血症的首发因素,而围产期缺氧窒息及母乳喂养已成为城乡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的主要病因.

    作者:董兆华;隋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复方异丙托溴胺溶液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异丙托溴胺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 在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复方异丙托溴胺雾化吸入0.83~1.25mg,每12h一次或一天一次.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结论 复方异丙托溴胺溶液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效、方便、经济.

    作者:毛红亚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来得时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我们采用来得时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了78例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满意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发现来得时可显著改善血糖控制水平,不增加低血糖的发生危险,同时也不增加患者的体重,患者使用安全有效.

    作者:虞艳芳;张永红;施珏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产后严重出血2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严重产后出血临床诊断方法.方法 对23例产后出血量结合休克指数比较诊断符合率与分娩方式关系.结果 测定出血量和休克指数的符合率分别为57.26%或67.35%,均显著低于测定出血量结合休克指数的87.61%(P<0.01).三种诊断方法在剖宫产和阴道产中的诊断价值存在着不同的差异.结论 应用测定出血量结合休克指数诊断严重产后出血,方法简单、准确性高.

    作者:梁艳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谈多媒体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拓展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已被广大师生所接受.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需要,与传统教学方法交替使用,合理安排,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作者:徐浩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与传统疝修补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腹股沟疝的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腹股沟疝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48例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另外57例行传统疝修补.结果 全部患者切口I期愈合.随访6~24mo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组无复发,切口无并发症.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便、安全、痛苦小、恢复快、复发率低,为目前腹股沟疝治疗的佳术式之一.

    作者:施申启;钱伟;詹砚;汪玲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胆管第4次取石术并发伤口感染再次缝合的护理体会

    胆石病是指发生在胆囊和胆管的结石,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在自然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0%[1].胆管结石病人常伴有非异性消化道症状,当结石阻塞胆管并继发感染时,可导致典型胆管炎症状:如腹痛、寒颤、高热、黄疸等,统称为Charot三联征.其治疗方式以手术治疗为主,胆总管探查或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适用于单纯胆管结石,胆管上下端通畅、无狭窄或其它病变.胆道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有胆道出血、胆管损伤、胆管炎性狭窄、胆源性肝脓肿等,术后并发伤口感染的主要因素有:手术过程中不可避免因素、机体抵抗力降低、伤口局部因素等.现将胆总管多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并发感染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麦翠;肖伟群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小剂量肝素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近几年随着肝素应用的深入,用量趋向小剂量化,从理论到实践形成了小剂量疗法,肝素钠雾化吸入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用药途径.从2003年开始,我们用小剂量肝素钠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43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胜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乙肝E抗体阳性及PCR定量阴性的意义

    乙肝病毒(Hepatits B virus, HBV)感染是我国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而应用免疫技术测定HBV特异性抗原抗体是HBV感染诊断的主要手段.由于免疫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抗原抗体检测灵敏度明显提高,使低水平HBV感染得以检出,对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春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包皮过长患者采用包皮环自我施行包皮环扎术

    目的 探讨包皮过长患者采用包皮环自我施行包皮环扎术的安全性.方法 2003年5月~2007年1月,笔者共指导3例包皮过长患者采用包皮环及橡皮筋自己在家施行包皮环扎术.结果 3例环扎时间:3min、5min、8min.环扎过程中,无剧痛,无出血,患者无紧张.12~24h后橡皮筋远侧包皮苍白或发紫、发黑,无痛觉,沿内环远侧剪除坏死包皮,便于排尿.4~8d剪断橡皮筋,取出内环.10~15d塑料内环与橡皮筋压扎的环带状结,痂创面愈合,内外板相连.4wk后可有性生活.3mo后压扎处愈合平整,两侧对称,无掐痛,无硬结.结论 患者采用包皮环可以安全地对自己的过长包皮施行环扎术.

    作者:施问国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脑梗死住院患者心理问题与护理干预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随着经济飞速发展造成环境污染的加重,脑梗死的患病率逐年增多.脑梗死患者的心理障碍问题在疾病过程中显得尤为突出.现将住院脑梗死患者的心理问题与干预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宋维晓;秦素彩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颈椎双斜位的投照方法

    颈椎双斜位X线片主要是观察小关节椎弓根及椎间孔等组织结构的改变,是诊断颈椎病的重要依据.传统的颈椎双斜位的体位摆法为患者直立背向立式摄影架,使身体与暗盒成45°,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0°~20°,对准C4射入胶片中心.此投照法已沿用很久,虽然可以显示小关节、椎弓根及椎间孔的增生、变形等一些病变情况,但投照时由于患者是背对立式摄影架,患者有时闭眼很难感觉到自己身体是否在移动,尤其老年患者站立不稳、震颤等身体更易移动,从而导致影像效果较差,有些患者不能清晰显示椎间孔等一些组织结构,给患者的病情诊断带来影响,由于影像效果差导致重摄率高,同时也增大了投照工作量.

    作者:李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喹诺酮类药物对软骨细胞毒性的研究与分析

    目的 评价喹诺酮类药物对幼龄大鼠、兔软骨细胞的相对毒性及对细胞外增殖和蛋白多糖分泌的影响.方法 检索中国核心期刊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网、中国学术期刊综合数据库近三年有关喹诺酮类药物对软骨细胞毒性的相关研究报告114篇,分类立项进行Meta分析.结果 喹诺酮类药物使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对幼龄大鼠及兔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对蛋白多糖分泌具有抑制作用,随幼龄鼠、兔周龄增大而减弱,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强.结论 喹诺酮类药物对幼龄大鼠、兔软骨细胞增殖和蛋白多糖分泌有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孙杰;秦跃忠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郑州市某地区学龄前儿童血液中微量元素含量探讨

    目的 通过对郑州市某地区950名学龄前儿童血样分析,探讨该地区婴幼儿血中铜、锌、钙、镁、铁含量的正常水平及其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郑州某地区0~7岁学龄前儿童血液中微量元素铜、锌、钙、镁、铁的含量,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铁、锌在各年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铜、钙、镁在各年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铁、钙、镁的含量随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均在正常水平.结论 既往儿童普遍存在的钙缺乏现象已得到纠正,各年龄组儿童锌、铁缺乏常见,儿童膳食中锌、铁的补充亦应得到进一步重视.

    作者:杨筱青;娄晓民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小儿包皮环切器的临床应用

    目的 对小儿包皮环切器临床使用方法、适应证、术前术后注意事项进行临床总结.方法 通过对380例用小儿包皮环切器进行手术回顾性分析.结果 380例手术无一例出现感染等并发症,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采用小儿包皮环切器切除包皮,手术时间短,术中不用缝线,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安全、出血甚少,术后切缘整齐,外形美观.

    作者:王克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