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包皮环切器的临床应用

王克琳

关键词:包皮环切器, 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 对小儿包皮环切器临床使用方法、适应证、术前术后注意事项进行临床总结.方法 通过对380例用小儿包皮环切器进行手术回顾性分析.结果 380例手术无一例出现感染等并发症,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采用小儿包皮环切器切除包皮,手术时间短,术中不用缝线,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安全、出血甚少,术后切缘整齐,外形美观.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经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附10例分析)

    慢性泪囊炎和鼻泪管阻塞是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治疗多采用内眦部切口行泪囊鼻腔造口术,术中出血多、损伤较大、术后面部留有切口瘢痕,随着鼻内窥镜外科技术的建立和成熟,以及鼻眼相关外科的开展,经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成为鼻眼相关外科的重要内容之一.我科自2003年3月~2006年5月应用鼻内窥镜经鼻行泪囊鼻腔造孔术10例(13侧),术后进行了随访以观察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东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百草枯中毒肺损害2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百草枯肺损害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百草枯中毒合并肺部损害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百草枯中毒肺损害发生率为84%,死亡22例,其中10~72h死于肺水肿13例,6~32d死于肺间质性纤维化所致的呼吸衰竭7例,4例存活.结论 百草枯中毒肺损害是百草枯中毒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应在肺损害前采取急救措施.

    作者:王建峰;袁玲霞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膀胱白斑36例报告

    膀胱白斑通常被认为是慢性膀胱炎的一种镜下表现形式,临床资料报道不多,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07年5月,共收治膀胱白斑病人3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国清;王海云;关光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调查分析护理人员的心态,确保护理队伍稳定

    医疗卫生市场的建立,直接影响了护理改革.目前我国护理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在稳定护理队伍的基础上,向专业化发展,提高护理质量,研究和提供符合人民群众需求变化的护理服务,降低医疗成本.

    作者:宋协芹;郑晓丹;刘秀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设立食品从业人员许可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论证

    为完善食品卫生法制,设立和完善食品从业人员许可制度.通过分析现行食品从业人员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从业限定范围不一,检查项目与检验规范不够细化,健康证明的立法不足及其发放无具体规定等问题.探讨设立食品从业人员许可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食品卫生法>相关条款及规章的具体制定和修改意见的建议,为<食品卫生法>的修订提供依据.

    作者:陈家从;常晶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剖宫产术意外情况发生的有效预防

    剖宫产术是产科常见的手术,也是产科医师应该掌握的一门技巧,如何避免术中、术后出现意外情况,笔者谈谈在临床工作中取得的一些心得.

    作者:史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纯母乳喂养与新生儿黄疸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纯母乳喂养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及其原因与防范对策.方法 通过母婴同室前后两年新生儿黄疸发生情况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实行母婴同室、采取纯母乳喂养以来,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 母乳喂养是婴儿佳的喂养方式.

    作者:刘述珍;范江诺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异位妊娠误诊为早孕行人工流产及药物流产的分析

    随着近年来盆腔炎患者的成倍增多,异位妊娠患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本病多发病急、病情重,若延误诊断治疗,轻则增加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重则危及生命.我院自2003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异位妊娠94例,其中误诊为早孕行人工流产19例,药物流产5例.现将我院5年来误诊病例分析探讨如下.

    作者:林晶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医疗废物管理中的应用

    自从<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规、办法颁布以来,医院对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高度重视,但在医院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为此我院院感科将持续质量改进工作方法应用在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中,使我院的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走向了规范化.

    作者:刘洁;李玲;徐向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浅谈妇幼保健院放射科的科学化、人性化防护管理

    随着医院管理质量的不断完善和提高,放射科对病人的防护和对放射医务人员的保护也应同时加强.由于妇幼保健院的服务对象为孕产妇和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此X线的防护显得尤为重要.规范放射防护管理,落实防护措施,尽量减少和避免X线对人体的损伤,为服务对象提供一个安全良好的诊治环境,是我们医务人员应尽的职责.

    作者:李启贵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磷霉素钠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100例疗效观察

    2003年6月~2006年10月,我院门诊收治100例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全部采用磷霉素钠(东北制药总厂生产)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清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2例外伤后肝包虫破裂致过敏性休克的分步治疗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是肝包虫病多发区,2000~2003年,我院收治两例肝包虫外伤后肝包虫破裂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人,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长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老年门诊手术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

    门诊手术室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门诊手术虽然是一些体表肿块、外伤清创等小手术,但不论何种手术,对病人都是极强的心理刺激,不少病人一听说手术,便立即产生忧虑、恐惧心理,而老年门诊手术患者由于机体老化,全身器官及功能应激能力差,多数老年人患有心血管病及其他慢性病,对手术的耐受性低,从而增加了老年患者在接受门诊手术时发生意外的危险性.因此,门诊老年手术患者的护理安全又是门诊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为了使老年患者能顺利进行手术,提高治疗质量,我们对老年门诊手术患者实施了科学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尽可能地保障患者安全,防止意外发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邹凯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幼女小阴唇粘连16例诊治分析

    小阴唇粘连主要发生于3岁以下的幼女,临床上常因诊断、治疗措施不当,对患儿造成较大危害,我们对16例幼女小阴唇粘连患者,根据病情采取不同方法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海芹;李秀芬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异常分娩致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异常分娩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防治高胆红素血症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产科2004年3月~2005年11月期间有异常分娩史的足月新生儿91例与同期正常足月分娩的新生儿进行早期胆红素跟踪监测及对照.结果 足月异常分娩的新生儿较正常足月分娩的新生儿的黄疸发生时间及峰值出现时间明显提前,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比例明显增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而黄疸消退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异常分娩也是引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之一.

    作者:董兆华;隋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干扰素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1 干扰素的分类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类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微量(分子量2~16万)调节蛋白质,具有广谱抗病毒、抗细胞增殖和免疫调节作用,根据其生理性质和抗原特性分为α、β、γ三大类:α-干扰素(IFNα)又称人白细胞干扰素,由于其蛋白分子的变异和肽类氨基酸序列第23位和34位的不同,又可分为α-2a(23位为赖氨酸、34位为组氨酸)、α-2b(23位为精氨酸、34位为组氨酸)、α-2c(23位及34位均为为精氨酸)3种;β-干扰素(IFNβ)又称人纤维母细胞干扰素(成纤维细胞干扰素),其结构与IFNα相似.

    作者:王延虹;冯国旗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复方异丙托溴胺溶液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异丙托溴胺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 在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复方异丙托溴胺雾化吸入0.83~1.25mg,每12h一次或一天一次.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结论 复方异丙托溴胺溶液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效、方便、经济.

    作者:毛红亚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胃息肉的诊断与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胃息肉的临床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总结分析了经胃镜和胃双对比造影检查证实的36例胃息肉病变.结果 36例胃息肉病变,单发27例,多发9例;共49个病灶,小于1cm 32个,大于1cm 15个,大于2cm 5个.增生性息肉32例,腺瘤性息肉2例;5例胃息肉并发胃癌.讨论胃息肉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和胃双对比造影检查确诊.胃息肉与胃癌的关系密切,腺瘤性息肉有癌变的倾向被称为癌前病变;特别对病变大于2cm形态不规则并伴有萎缩及肠化的老年患者要高度重视,应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癌或恶变的可能.

    作者:刘尊清;胡育松;程诗军;庞菊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62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62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基础疾病复杂,确诊55例,误诊7例,治愈59例.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危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作者:郑贤勇;林洪珊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停用所有对血压及肾功能有影响的药物2wk以上,联合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使血压维持140/90mmHg,疗程8wk,观察其降压疗效及肾功能变化.结果 92例患者中有2例因咳嗽而中途退出,实际只有90例列入疗效分析,经过8wk治疗,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能显著降低血压(P<0.01)及尿蛋白的排泄量(P<0.01).治疗前后心率、血脂、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良好的疗效,并可减少尿蛋白排出,保护肾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刘素文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