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芹;李秀芬
目的 探讨小儿秋冬季腹泻的治疗.方法 对我科2007年9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全部因腹泻病入院治疗的21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治疗体会.结果 显效64例,有效139例,无效14例.结论 小儿秋冬季腹泻绝大部分为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重点应为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辅用黏膜保护剂和微生态制剂,合理选用抗感染药物.654-2的应用对缩短病程有一定疗效.
作者:刘珍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8-异前列腺素F2a (8-iso-PGF2a)作为反映缺氧缺血-再灌注后脂质过氧化作用的指标具有准确、特异、敏感的特性.而新型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的功能.本研究旨在探讨实验性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尿与脑组织8-iso-PGF2a相关性及尿8-iso-PGF2a能否作为监测早期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生化指标及NAC的治疗效果.方法 7日龄SD新生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缺血组和NAC组.NAC组给予NAC 0.1mg/(g*d),于缺氧缺血前3d灌胃,共3d;缺氧缺血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对照组不做相应处理.应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尿与脑组织8-iso-PGF2a含量.结果 缺氧缺血组尿和脑组织含量分别为(101.5±22.8)ng/mmol.cr和(237.2±11.3)ng/g,明显高于对照组(26.5±11.6)ng/mmol.cr和(90.8±18.7)ng/g(P<0.01),NAC组(40.1±9.9)ng/mmol.cr和(110.5±12.4)ng/g,明显低于缺血组(P<0.01),尿与脑组织8-iso-PGF2a水平相关(r=0.823,P<0.01).结论 急性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尿8-iso-PGF2a含量产生增加,NAC能有效的降低尿8-iso-PGF2a水平,可用于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作者:谢彦鹏;肖光文;郭俊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炎所致阳痿的治疗方法和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分析20例前列腺炎所致阳痿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经加味萆(艹)/(解)汤治疗,治愈10例,显效4例,无效2例.结论 加味萆(艹)/(解)汤治疗前列腺炎所致阳痿疗效显著.
作者:刘新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腹部闭合性损伤是急诊科常见的急诊之一,病人的预后与及时的诊断及有效的治疗有关.现就我科2001~2005年收治的4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病人在诊疗过程中易忽略的问题总结如下.
作者:李春煌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子宫肌瘤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病人同时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整体的健康教育,从病人入院至出院后半年内采取追踪调查、健康评定并记录.结果 出院半年后,实验组健康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健康教育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有利于帮助其恢复健康.
作者:朱宏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应用异丙托溴胺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 在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复方异丙托溴胺雾化吸入0.83~1.25mg,每12h一次或一天一次.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结论 复方异丙托溴胺溶液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效、方便、经济.
作者:毛红亚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62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基础疾病复杂,确诊55例,误诊7例,治愈59例.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危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作者:郑贤勇;林洪珊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笔者就精神药物对心血管的不良反应以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合理使用精神药物进行了简要概述.
作者:刘淑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在急诊重症监护室的临床护理工作实践中,气管插管的病人很多,它是抢救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以及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抢救危重患者辅助呼吸的常用方法.
作者:张丽华;梅丽娟;刘春艳;刘艳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实习护生临床焦虑的原因.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非结构性访谈,获取引起护生临床焦虑的原因.对访谈所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从小组的访谈资料中总结出五个因素:师生关系、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学生自我准备、临床环境、科室氛围,这五个因素被护生认为是引起临床焦虑的重要因素.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临床实习的护生普遍存在着临床焦虑,需要广大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郭秀云 刊期: 2008年第09期
随着近年来盆腔炎患者的成倍增多,异位妊娠患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本病多发病急、病情重,若延误诊断治疗,轻则增加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重则危及生命.我院自2003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异位妊娠94例,其中误诊为早孕行人工流产19例,药物流产5例.现将我院5年来误诊病例分析探讨如下.
作者:林晶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寻求剖宫产术中降低取胎头的难度和取胎头困难的方法.方法 术中在切开子宫前应用缩宫素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诱发宫缩,联合压肠板托胎头促进胎头娩出.结果 采用此方法,娩头困难占2.1%,新生儿窒息率占2.9%,产后出血占0.8%,胎盘娩出平均时间43s,新生儿娩头时间25~150s,平均51s.结论 该方法降低了术中取胎头的难度和取胎头困难的发生率,降低了剖宫产儿的窒息率,减少了剖宫产儿产伤发生率,并且促进胎盘娩出,减少术中出血.
作者:郭延明;赵淑梅;颜景玲;刘诺;王明莲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新形势下的医院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这不仅提醒人们在医院管理中必须重视人的管理,而且说明管理工作同思想政治工作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做好人的管理工作,就是要把广大医护人员和其他干部职工作为医院医疗、劳务活动的主体,用科学的发展观和方法论去教育人、启发人,把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当作医院生存发展和提高知名度的活力源泉.
作者:李慧如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68例不同基础疾病的气管切开术后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和探讨.结果 44例医院肺部感染,占气管切开病例的64.7%.结论 气管切开时间、基础疾病严重程度、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不同气管管理方法均与肺部感染密切相关,而彻底吸痰、气道湿化、口腔护理、营养支持、消毒隔离是预防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关键.
作者:李秀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包皮过长患者采用包皮环自我施行包皮环扎术的安全性.方法 2003年5月~2007年1月,笔者共指导3例包皮过长患者采用包皮环及橡皮筋自己在家施行包皮环扎术.结果 3例环扎时间:3min、5min、8min.环扎过程中,无剧痛,无出血,患者无紧张.12~24h后橡皮筋远侧包皮苍白或发紫、发黑,无痛觉,沿内环远侧剪除坏死包皮,便于排尿.4~8d剪断橡皮筋,取出内环.10~15d塑料内环与橡皮筋压扎的环带状结,痂创面愈合,内外板相连.4wk后可有性生活.3mo后压扎处愈合平整,两侧对称,无掐痛,无硬结.结论 患者采用包皮环可以安全地对自己的过长包皮施行环扎术.
作者:施问国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为了使临床了解云南白药的更多用途,治愈更多患者.方法 检索了<中国期刊数据库>有关文献.结果 查出应用云南白药治愈许多疾病的病例报道,可供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菊芬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近两年来,在妇产科门诊患者中,以外阴瘙痒为首要症状来就诊的女性患者越来越多.笔者对我院2006年12月~2007年12月以来以外阴瘙痒为主诉的女性患者92例进行临床诊治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都永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子宫全切除术后性心理的变化并制定护理对策.方法 以80例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为对象,采用两组病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通过入院时健康教育,心理疏导了解其对子宫全切除术的看法,并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结果 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病人的焦虑、抑郁、恐惧的心理,同时也能改善性生活的质量,明显提高性生活的满意程度.结论 医护人员应该重视和了解子宫全切除术患者存在的不良性心理,积极进行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性生活质量.
作者:邢雪;胡惠敏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枣庄地区城乡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原因有何差异,并为枣庄地区新生儿保健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选取2002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患儿中的492例按居住地分为城乡两组,对病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乡村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首发病因仍为感染,而城市组感染已降至第四位,构成比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城市组围产期缺氧窒息己成为导致高胆红素血症的首发因素,而城乡两组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率均为第三位,构成比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而溶血及其他疾病所致高胆红素血症发病比例相对较低.结论 乡村患儿感染仍是高胆红素血症的首发因素,而围产期缺氧窒息及母乳喂养已成为城乡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的主要病因.
作者:董兆华;隋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 GDF-15)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危险分层的截断点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病例-病例研究,292例NSTE-ACS患者入院时测定血清GDF-15水平,观察3mo时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梗和心源性死亡)的情况.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GDF-15水平截断点,根据该值将患者危险分层,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结果 血清GDF-15水平危险分层的佳截断点取1608ng/L,其敏感性81.3%,特异性61.7%.高危组中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54例(38.3%),而无事件者为87例(61.7%);低危组中依次分别为11例(7.3%)和140例(92.7%).高危组预后情况较低危组更差(38.3%vs7.3%,P<0.001;RR为5.25,95%CI为2.60~10.59).结论 血清GDF-15水平对NSTE-ACS患者危险分层的佳截断点为1608ng/L,是较可靠的生化指标.
作者:胡天勇;刘宇;刘鹏;解金红;关怀敏 刊期: 2008年第09期